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8年修訂-55)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8年修訂-5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國傢標準
  • 標準匯編
  • 2008年修訂
  • 工業標準
  • 技術標準
  • 規範標準
  • 質量標準
  • 通用標準
  • 工程標準
  • 標準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55224
版次:1
商品編碼:10759354
包裝:精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09-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35
字數:118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1.《中國國傢標準匯編》是一部大型綜閤性國傢標準全集。自1983年起,按國傢標準順序號以精裝本、平裝本兩種裝幀形式陸續分冊匯編齣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我國建國以來標準化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成就,是各級標準化管理機構,工礦企事業單位,農林牧副漁係統,科研、設計、教學等部門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2.《中國國傢標準匯編》收入我國每年正式發布的全部國傢標準,分為“製定”捲和“修訂”捲兩種編輯版本。
“製定”捲收入上年度我國發布的、新製定的國傢標準,順延前年度標準編號分成若乾分冊,封麵和書脊上注明“20××年製定”字樣及分冊號,分冊號一直連續。各分冊中的標準是按照標準編號順序連續排列的,如有標準順序號缺號的,除特殊情況注明外,暫為空號。
“修訂”捲收入上年度我國發布的、被修訂的國傢標準,視篇幅分設若乾分冊,但與“製定”捲分冊號無關聯,僅在封麵和書脊上注明“20××年修訂-1,-2,-3,……”字樣。“修訂”捲各分冊中的標準,仍按標準編號順序排列(但不連續);如有遺漏的,均在當年最後一分冊中補齊。需提請讀者注意的是,個彆非順延前年度標準編號的新製定的國傢標準沒有收入在“製定”捲中,而是收入在“修訂”捲中。
讀者配套購買《中國國傢標準匯編》“製定”捲和“修訂”捲則可收齊上一年度我國製定和修訂的全部國傢標準。
3.由於讀者需求的變化,自1996年起,《中國國傢標準匯編》僅齣版精裝本。
4.2008年製修訂國傢標準共5946項。本分冊為“2008年修訂-55”,收入新製修訂的國傢標準39項。

目錄

GB/T 10920—2008 螺紋量規和光滑極限量規型式與尺寸
GB/T 10938—2008 鏇轉割草機
GB/T 10940—2008 往復式割草機
GB/Z 10962—2008 機床電器可靠性通則
GB 10963.2—2008 傢用及類似場所用過電流保護斷路器 第2部分:用於交流和直流的斷路器
GB/T 10969—2008 水輪機、蓄能泵和水泵水輪機通流部件技術條件
GB/T 10992.1—2008 靜電復印機 第1部分:文件復印機
GB/T 10992.2—2008 靜電復印機 第2部分:便攜式復印機
GB/T 10992.3—2008 靜電復印機 第3部分:工程圖紙復印機
GB/T 11007—2008 電導率儀試驗方法
GB/T 11018.1—2008 絲包銅繞組綫 第1部分:絲包單綫
GB/T 11018.2—2008 絲包銅繞組綫 第2部分:130級絲包直焊聚氨酯漆包束綫
GB/T 11030—2008 交流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棒形瓷絕緣子特性
GB/T 11034—2008 船用電動往復泵
GB/T 11035—2008 船用電動雙螺杆泵
GB/T 11047—2008 紡織品織物勾絲性能評定釘錘法
GB/T 11048—2008 紡織品生理舒適性穩態條件下熱阻和濕阻的測定
GB/T 11049—2008 地毯燃燒性能室溫片劑試驗方法
GB/T 11060.2—2008 天然氣含硫化閤物的測定 第2部分:用亞甲藍法測定硫化氫含量
GB/T 11066.1—2008 金化學分析方法金量的測定火試金法
GB/T 11066.2—2008 金化學分析方法 銀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11066.3—2008 金化學分析方法鐵量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11066.4—2008 金化學分析方法 銅、鉛和鉍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11066.5—2008 金化學分析方法銀、銅、鐵、鉛、銻和鉍量的測定原子發射光譜法
GB/T 11102—2008 地質勘探工具用硬質閤金製品
GB/T 11132—2008 液體石油産品烴類的測定熒光指示劑吸附法
GB/T 11140一2008 石油産品硫含量的測定波長色散X射綫熒光光譜法
GB/T 11143—2008 加抑製劑礦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銹性能試驗法
GB/T 11148—2008 石油瀝青溶解度測定法
GB/T 11158—2008 高溫試驗箱技術條件
GB/T 11170一2008 不銹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法(常規法)
GB/T 11200.2—2008 高純氫氧化鈉試驗方法 第2部分:三氧化二鋁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GB/T 11200.3—2008 高純氫氧化鈉試驗方法 第3部分:鈣含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法
GB/T 11213.7—2008 化縴用氫氧化鈉試驗方法 第7部分:銅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GB/T 11228—2008 住宅廚房及相關設備基本參數
……

前言/序言


跨越時空的迴響:中國建築發展史料選輯(1949-2007) 導言:一個時代的縮影與變遷 本書並非僅僅是一部羅列法規條文的工具書,而是一部精心編纂的、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1949年至2007年)中國建築事業波瀾壯闊發展曆程的史料集成。它旨在通過對不同曆史時期發布的官方文件、行業規範、設計導則、科研報告以及重要工程案例分析的深度挖掘與係統梳理,為研究者、工程師、規劃師以及曆史愛好者提供一個清晰、多維度的觀察視角,以理解中國建築業如何在計劃經濟的約束、改革開放的浪潮以及現代化進程的驅動下,實現從模仿到創新、從粗放式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曆史性跨越。 本書的視角聚焦於宏觀政策指導與微觀技術標準的交織影響,它力求捕捉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城市麵貌與居住環境的關鍵決策和技術基石。我們深知,建築不僅僅是鋼筋混凝土的堆砌,它承載著社會結構、經濟導嚮、文化審美乃至國傢戰略的深刻烙印。因此,本書的結構設計,力求體現這一復雜性與關聯性。 第一編:奠基與探索(1949-1978)——計劃經濟下的國傢建設 這一時期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奠基時代”。新中國的成立帶來瞭對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重建的迫切需求。本編選取瞭這一階段最具代錶性的文獻,解析國傢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確立建築的“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宗旨。 一、國傢建設總方針的體現: 重點收錄瞭中央關於“有計劃的建設”和“厲行節約”的初期指示,特彆是關於住宅、工業廠房和公共建築的標準化設計(如著名的“蘇式”或“蘇派”建築風格的影響)的早期文件。分析瞭“五年計劃”如何直接指導瞭建築材料的生産配額與工程技術的發展方嚮。 二、初步的技術規範體係構建: 盡管體係尚不完善,但本編展示瞭早期國傢標準如何在引進吸收蘇聯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嘗試針對中國地域特點(如抗震、保溫、防潮等)進行初步的本土化嘗試。收錄瞭關於磚石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強度等級的早期規範草案及試行標準,以及第一批關於建築節能的萌芽性要求,雖然那時節能的概念尚不成熟,但節約物資的精神已深入人心。 三、城市規劃與布局的綱領性文件: 包含瞭對城市中軸綫確定、功能分區(如工業區、生活區、政治中心區)的劃分原則的官方解讀。特彆關注瞭對“大院式”生活模式的規劃導嚮,以及這一模式對後世社區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二編:改革與起步(1979-1999)——市場經濟的導入與規範的重塑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建築業迎來瞭前所未有的活力。本編的主題是“規範的重建”與“技術的引進”。市場經濟的介入,使得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與國際接軌,又能適應市場化運作的工程標準體係。 一、住房製度改革與住宅設計轉型: 選取瞭這一時期關於“福利分房”嚮“商品房”過渡的關鍵性政策文件。展示瞭住宅設計如何開始關注居住的舒適度、私密性以及多樣化需求。收錄瞭早期關於住宅設計規範中,對開間進深、層高、日照標準等指標的首次大幅度調整的背景資料。 二、建築標準體係的“引進來”與“走齣去”: 重點分析瞭國傢在這一階段對國際標準(如ISO、歐洲規範)的翻譯、藉鑒與試用過程。收錄瞭第一批與國際接軌的結構設計荷載標準、抗震設計原則的修訂文本。同時,也探討瞭中國標準在對外工程承包業務中開始發揮作用的初期實踐。 三、建築節能意識的覺醒: 隨著能源短缺問題的凸顯,本編詳細梳理瞭國傢對建築能耗的首次官方關注。收錄瞭關於建築保溫隔熱的試點項目報告,以及第一部具有約束力的、針對新建建築能耗指標的指導性文件,標誌著綠色建築理念的初步萌芽。 第三編:騰飛與規範化高峰(2000-2007)——入世後的全麵提升 進入新世紀,中國建築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參與全球競爭。本編聚焦於中國標準體係的成熟、技術標準的深度細化,以及對工程質量和安全性的全麵強化。 一、全方位的工程質量控製體係建立: 詳細對比瞭不同時期關於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 50300係列的前身)的演變過程。重點分析瞭對施工許可製度、工程監理製度的強化,以及這些製度如何通過標準的落地執行,來保障工程實體質量。 二、專業深度與技術前沿的跟進: 收錄瞭在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建築電氣、給排水等專業領域,在這一時期完成的重大規範修訂。例如,在超高層建築和大型公共設施建設背景下,對風荷載、 ভূমিকম্প作用分析的先進方法的吸收與規範化過程。展示瞭中國工程師在應對復雜工程挑戰時,標準製定的進步。 三、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建築的製度化: 這是本編的核心亮點。係統展示瞭中國正式啓動“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製度化進程。收錄瞭早期試點項目的技術反饋,以及關於建築材料的環保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麵的技術導則,預示著建築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嚮。 結語:傳承與展望 本書通過對這些關鍵曆史文獻的係統匯編,提供瞭一個獨特的透視鏡,讓我們得以審視中國建築業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選擇、掙紮與突破。這些舊日的文件,不僅是技術演進的裏程碑,更是解讀當代中國城市肌理和社會變遷的密碼。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從摸索到規範、從粗放式建設到精細化管理的完整敘事鏈條。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理解當代中國建築成就與挑戰的專業人士而言,本書提供瞭不可或缺的原始語境和曆史縱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次匯編的修訂工作量之大,從其厚度上就可以窺見一斑,但更令人贊嘆的是其維護體係的嚴謹性。工具書最大的挑戰在於“時效性”的管理,一旦齣版,如何確保讀者拿到的不是“過時”的信息,是一個齣版方必須麵對的問題。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僅明確標注瞭“2008年修訂”的基準年份,更在一些動態變化較大的標準條目旁,提示瞭後續可能的相關修正或解讀文件(即使這些文件可能尚未完全收錄)。這種前瞻性的提示,顯示瞭齣版方對標準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對我個人而言,這本工具書的存在,意味著我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追蹤各個政府部門發布的零散通知和補充文件,所有的“官方定論”都被整閤在一個權威的載體中,極大地提高瞭我的信息獲取效率和準確性。這不僅僅是節省瞭時間,更重要的是,保障瞭決策的基於最準確的信息基礎之上。

評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不同專業背景讀者的包容性上。雖然內容深奧,但其內容組織和索引係統的設計卻非常人性化。我認識一些剛進入行業的新人,他們往往被厚厚的標準書嚇倒,不知從何入手。然而,這本書的扉頁和附錄部分,似乎為這些新手設計瞭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它不僅僅是把法規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閤理的章節劃分和術語解釋,引導讀者逐步深入。比如,初學者可以先從基礎的通用術語和總則部分入手,建立起對整個標準框架的基本認知,然後再根據自己側重的具體領域,精準定位到相應的專業章節進行深入學習。這種由淺入深的設計,極大地降低瞭標準學習的門檻。而且,我注意到書中對關鍵術語的標注非常細緻,經常會引用相關的國際標準作為參考,這對於希望進行國際閤作和對標的專業人士來說,是無價的信息增量。

評分

初拿到這本匯編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對近年來技術發展領域有哪些與時俱進的調整。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質量控製工作的工程師,我深知標準滯後意味著産品質量的隱患。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找到瞭與我們生産流程緊密相關的幾個章節進行比對。驚喜地發現,這次修訂果然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針對新材料的應用和數字化檢測流程,加入瞭大量細緻且可操作性極強的補充條款。例如,在某項材料的耐候性測試標準中,舊版本側重於傳統實驗室環境,而新版本則引入瞭模擬極端氣候的加速老化測試參數,這對於我們齣口産品尤為關鍵。閱讀這些新增內容時,我發現其語言錶述依然保持瞭國傢標準的嚴謹性,每一個詞匯的選擇都力求無歧義,這為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避免執行層麵的偏差提供瞭堅實的保障。雖然初次接觸這些新標準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和適應,但長遠來看,無疑是提升我們整體技術水平的關鍵步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張最新的“安全網”,確保我們的工作始終站在閤規性的前沿。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無數規範和準則的力量。封麵設計簡潔而不失莊重,黑白灰的經典配色,中間用燙金字體印著書名,透露齣一種權威性和專業性。我特地去翻閱瞭一下目錄,發現其編排邏輯性極強,從宏觀的國傢層麵,到具體的行業細則,層層遞進,讓人能夠清晰地把握住整個標準體係的脈絡。對於像我這樣需要頻繁查閱特定行業標準的設計師來說,這種清晰的結構簡直是福音,省去瞭我在眾多文件中大海撈針的煩惱。而且,據說這次修訂在很多前沿科技領域都有所更新,這對於保持我們設計方案的前瞻性至關重要。翻開內頁,紙張的質地也十分考究,印刷字跡清晰銳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的工具書來說,是極為貼心的考慮。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國傢標準的敬畏之心與專業態度。

評分

閱讀和使用這本工具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思考其背後的社會意義。國傢標準是社會運行的基石,它規範瞭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産品交付的每一個環節,確保瞭市場公平和公共安全。這本匯編,正是將這些抽象的、法律化的要求,具體化為可執行的操作指南。它像一個沉默的“裁判”,確保瞭所有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都能在同一套規則下進行博弈。對於企業而言,它不是負擔,而是參與高端競爭的“入場券”;對於消費者而言,它是質量和安全的“隱形契約”。從我個人的角度齣發,我更看重它在知識傳播方麵的作用。它將國傢意誌轉化為行業語言,使得技術規範得以在不同層級和地域間有效傳達和貫徹。每次我翻開它,都感覺自己更深地嵌入到瞭國傢工業體係的血脈之中,這種連接感和責任感是其他任何書籍都無法給予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