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家书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人生智慧
  • 蒙学
  • 训诫
  • 中华文化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743
商品编码:10787792954
包装:不区分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11-25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743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清)曾国藩,著,李青,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录
目 录

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008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010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011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017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019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021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023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025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030

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 031

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 033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035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036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037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039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041

劝学篇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044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045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048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052

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 055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057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059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061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 062

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063

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064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065

治家篇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068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 070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073

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 077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078

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080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 083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084

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 085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 086

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 088

为政篇

禀父母·述盘查国库巨案……………………090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 091

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092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093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095

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096

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097

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099

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101

军事篇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104

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107

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 108

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 109

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 111

交友篇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114

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115

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 117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120

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122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124

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125

养生篇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128

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 129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130

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 131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133

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 135

致九弟·凡郁怒zui易伤人…………………… 136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136

理财篇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 140

禀祖父母·无钱寄回家……………………… 142

禀父母·送参冀减息银……………………… 143

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 144

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146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149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 152

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 153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 155

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者…………………… 156




在线试读
 精彩书摘

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

封:十五日接四弟在涟滨所发信,系第二号,始知正月信已失

矣;二十二日接父亲在二十里铺发信;四月二十八已刻接在

汉口寄曹颖生家信;五月十五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

信、六弟文章五首。诸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

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

日,真极神速!

男于闰三月十六发第五号家信,四月十一发六号,十七发

七号,不知家中均收到否?迩际①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

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

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

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

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

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②。婢仆皆

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

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

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

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

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

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

年五月十八日)

【注释】

①际:现在,目前。

②梦熊之喜:指生儿子的吉兆。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门拜送父亲回家,后来共收

到家信五封。十五日收到四弟从涟滨寄来的第二封信,才知道

正月信已失,二十日收到父亲在二十里铺寄的信,四月二十八已

时到汉口寄曹颖生家信,申时接到汴梁寄来的信;五月十五日,

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的信和六弟的五篇文章。恭谨获知

祖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强壮,全家大小平安,诸位

发奋读书,

并且喜闻父亲离京后一路顺畅,自京城到省城,仅仅用了三十多

天,堪比神速!

儿子在闰三月十六寄了第五封信,四月十一日寄了第六封,

十七月寄了第七封,不知是否已收到?近来儿子身体如常,每晚

早睡,起床也早。只是不可过度用脑,过度就会头昏。因此经

常静下心来不去想任何事情,放松身心以加强涵养之功,以便

谨敬遵守父亲关于保身的训示。九弟的功课如常,《礼记》九

本已点完,《资治通鉴》已读到《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

读了半本。诗歌略见进步,文章无长进,但也不求快速见效。

看他对书的领会程度,已颇有些心得,估计只是手不应心,不太

会表达吧。

甲三在三月下旬已可以走路,不需别人扶持,还不会说

话。没有乳吃,每日一顿粥两顿饭,家妇身体也好,已有生男

孩的喜兆。婢女仆从都与以前一样。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中了状元,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的

世兄。同乡六人中,中了四个庶常和两个知县。复试单已经在闰

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在再寄回殿试朝考的全单。

同乡京官还是老样子。郑莘田被任命为谏官已经来京城,

梅霖病情严重,很是让人担心。黎樾乔老前辈那儿,父亲没去

辞行,儿子已代为致意。广东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报,现将抄

报寄回。

儿子等在京城,自己明白谨慎从事,堂上各位老人,无须

挂念。家里的事,兰姐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怎样成

全?儿子希望父亲大人告知一下。儿子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

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①已

解。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

必惩②,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

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

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

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

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

余详于弟书,谨禀。(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注释】

①隙:嫌隙。

②惩:惩戒。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二十二日,收到手谕,敬悉所有。郑小珊那儿,小小嫌

隙已经解开。儿子以前对于过失,往往自己忽略了。自十月以

来,念念不忘改过,虽然是小问题也会惩戒,详细情况都写在

给弟弟的信中。

耳鸣近日稍好了些,不过稍微劳累点便又会复发。每天

除应酬外,不能不稍微自己用点功,虽想要节劳,实在难以再

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应该时刻谨记反省

自己。

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可靠不?龙翰臣父子已在十一

月初一到了。布疋、线索均已照单子收到,只有茶叶还在黄

恕皆那里。恕皆给我写了信,这个月能到。儿媳妇以及孙儿孙

女都平安,其余的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谨此禀告。(道光

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

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

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

幸哉!郑伴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

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

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

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阁,不

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

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

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①,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

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曾国藩家书》—— 传承千载的智慧之光,照亮为人处世之道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其中,《曾国藩家书》以其独特的文体、深刻的思想和贴切的实践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阅读的家书”。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正是本着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将曾国藩先生那饱含人生哲理、治家之道、修身要诀的家书,以更加精良、更易于读者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本书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汇编,而是经过精心策划与编排,力图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领略到曾国藩先生的个人风采,更能从中汲取治家、育人、修身齐家、平治天下的宝贵经验。作为“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中的一员,它肩负着将国学经典以更鲜活、更具时代意义的方式传递下去的使命。而“蒙学家训本”的定位,则更是强调了其作为一种启蒙读物、训诫典范的价值,尤其适合青少年学习,也同样适用于所有渴望提升自我、修养品德的成年读者。 曾国藩:近代中国的一代完人与思想巨匠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是晚清时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在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代,他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卓越非凡的才干,力挽狂澜,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并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当时的政治格局。然而,超越其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曾国藩先生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他那些充满智慧与温情的家书。 这些家书,是他与家人,特别是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弟弟等亲近之人沟通的记录。在这些信札中,曾国藩没有官场上的虚伪与客套,也没有战场上的杀伐与决断,只有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一位兄长,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流露,以及对家人最殷切的期望和最深沉的关怀。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家常话,却蕴含着他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家书中的人生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家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实用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指南。这套指南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建立在曾国藩先生躬身实践的基础之上,字字珠玑,句句含金。 1. 修身养性,内圣外王: 曾国藩深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修身则是这一切的起点。在他看来,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首先必须严于律己,不断完善自身品德。家书中,他反复强调“勤”、“慎”、“恕”、“忍”等德行。 勤: “勤”是曾国藩人生哲学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他认为,凡事皆需勤奋,才能有所成就。“勤”不仅体现在读书学习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劳作的方方面面。他鼓励家人早起、多做家务、勤于思考,用实际行动诠释“天道酬勤”的真谛。书中,他会细致地指导家人如何安排日常作息,如何克服懒惰,如何通过劳作来磨练意志。 慎: “慎”在于谨慎持重,言行有度。曾国藩在处理事务时,总是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避免因一时冲动或疏忽而铸成大错。他对家人的提醒,也多是关于言语上的谨慎,避免背后议论他人,避免夸夸其谈,而要言必有中,实事求是。 恕: “恕”是儒家推崇的仁爱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国藩在待人接物上,总是能够体谅他人,宽厚待人,即使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也尽量避免树敌过多。他对家人,更是充满了宽容与理解。 忍: “忍”并非懦弱,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智慧。曾国藩深知,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坎坷与挫折,学会隐忍,才能更好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他鼓励家人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学会忍耐,砥砺前行。 2. 治家之道,家风传承: 家是国家的基石,良好的家风是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曾国藩的家书,更是关于治家的宝贵范本。他不仅关注家人的物质生活,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教化。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曾国藩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人树立了榜样。他虽然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不骄不矜。他坚持读书写字,不断提升自我,用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家人。 重视教育,启迪智慧: 他对子弟的教育极为重视,认为“读书是万事之本”。他会亲笔为儿子们讲解书中的道理,指导他们如何读书,如何做人。他鼓励子弟学习古圣先贤的经典,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智慧。 勤俭持家,量入为出: 曾国藩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他会详细交代家中的收支情况,教导家人如何精打细算,如何合理安排生活。他认为,唯有勤俭,方能长久。 孝悌忠信,睦邻友善: 他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孝悌友爱,以及与邻里乡党之间的和睦相处。他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才能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3. 育儿经,望子成龙的良方: 作为一位父亲,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育儿经,既有严厉的要求,更有深厚的父爱。 重视品德,远胜于功名: 曾国藩认为,品德比功名利禄更为重要。他反复教导子弟,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他希望子女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独立自主,自食其力: 他鼓励子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自食其力,不要依赖他人。他认为,只有能够独立生活,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知书达理,学以致用: 他要求子弟不仅要读书,更要理解书中的道理,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他反对死记硬背,提倡融会贯通。 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尽管要求严格,曾国藩对子女的关怀却无微不至。他会询问子女的身体状况、生活起居,并给予细致的叮嘱。他希望子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曾国藩家书》的时代价值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曾国藩家书》依然闪耀着历久弥新的光芒。本书作为“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其意义更加非凡。 重拾传统美德: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一些传统的美德,如勤奋、诚信、责任感等,在一些人身上有所淡化。阅读《曾国藩家书》,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宝贵的传统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 提升个人修养: 曾国藩的人生智慧,能够为我们提供提升个人品德、完善人格的切实可行的指导。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从中获得启迪。 学习成功之道: 曾国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卓越的品格和不懈的努力。通过他的家书,我们可以窥探到他成功的内在逻辑,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借鉴。 构建和谐家庭: 在现代社会,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教育子女,是许多人面临的难题。曾国藩的治家经验和育儿心得,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构建更加和谐美满的家庭。 青少年成长启蒙: “蒙学家训本”的定位,使其成为青少年学习国学、塑造品格的绝佳读物。通过阅读曾国藩先生的家书,青少年可以从小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特色与亮点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在编排上,力求做到: 原汁原味,精选精读: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中最为精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内容详实,且尽可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让读者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曾国藩的思想魅力。 精心注释,通俗易懂: 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文言词汇或典故,本书配有详尽的注释,并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使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专题编排,聚焦重点: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应用,本书可能根据内容重点,进行专题式的编排,如“关于读书”、“关于修身”、“关于治家”、“关于育儿”等,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美观装帧,阅读体验: 精美的装帧设计,优质的纸张印刷,将为读者提供愉悦的阅读体验,使本书成为案头必备的经典之作。 结语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座宝藏,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门。它以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语言,传递着穿越时空的思想力量。翻开它,您将踏上一段与古圣先贤对话的旅程,您将汲取滋养心灵的甘露,您将找到照亮人生道路的智慧之光。无论您是初涉国学门径的学子,还是历经世事沉浮的智者,都将从中获益匪浅。让曾国藩先生的人生智慧,在您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配上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书的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厚重感,这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不具备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静下心来,品读经典的书籍,而这本书的装帧恰好满足了我对“经典”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书本的尺寸也很合适,方便携带和阅读,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品味。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喜欢这种不浮躁,不张扬,但却能直击人心的设计。它让我感觉,翻开这本书,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里面蕴藏着智慧和哲思,等待着我去探索。

评分

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蒙学家训本”这个副标题。我一直认为,家风的传承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物质财富。曾国藩作为一代名臣,他的家训家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阅读他的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严谨、勤勉、重德的家庭氛围。他不仅要求儿孙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强调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他会细致地指导儿孙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比如如何写信、如何交友、如何对待仆人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理想中的家风典范,它让我思考如何将这种积极的家风融入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孩子。这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

收到这本书后,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内容编排。序言部分对曾国藩的生平及其家书的价值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为我这样的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背景信息。家书的原文部分,字体清晰,排版合理,易于阅读。每封家书后面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和白话文翻译,这一点对于理解文言文内容至关重要,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特别欣赏的是,翻译并没有流于字面,而是力求贴近曾国藩的本意,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他作为一位长辈、一位官员、一位智者的谆谆教诲。此外,书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使得家书的内容更加生动立体,也让我对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精粹”的编排方式,真正做到了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内容本身,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曾国藩所处的时代,风云变幻,挑战与机遇并存。他的家书不仅是他个人的心得体会,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文化观念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焦虑与希望。书中的一些关于“立志”、“修身”的论述,在今天听来依然发人深省。它提醒我们在追逐功名利禄的同时,更要关注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追求。这本书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自我价值的审视。它让我更加珍视当下,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评分

我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非常好奇,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修养方面,他的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能够近距离地“聆听”曾国藩的声音。他的家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朴实无华的文字,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子女的关爱和期盼。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孙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治学,如何克制欲望,如何保持勤勉。读他的家书,就像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他语重心长,循循善诱,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我尤其喜欢他关于“读书”和“勤勉”的论述,这让我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评分

一本好书,可读性强,读后受益匪浅。

评分

不错的内容,为人处世之大学问。

评分

很好,无错别字,应该正版

评分

非常好的国学经典,值得一买。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快递很快,书也挺好的,大小正好,随身带着…

评分

不错!,,,,,

评分

一般吧一分价钱一份货~!

评分

一分钱一分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