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著名的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会黑暗的小说,反映了中法战争(1884-1885)到20世纪初期中国官场、商场、以及洋场的无数怪现状,描绘了一幅清帝国行将崩溃的社会画卷。作品暴露了官场的黑暗,嘲讽了洋场才子和斗方名士们不学无术。
第二回
守常经不使疏逾戚
睹怪状几疑贼是官
新小说社记者接到了死里逃生的手书及九死一生的笔记,展开看了一遍,不忍埋没了他,就将他逐期刊布出来。阅者须知:自此以后之文,便是九死一生的手笔与及死里逃生的批评了。
我是好好的一个人,生平并未遭过大风波、大险阻,又没有人出十万两银子的赏格来捉我,何以将自己好好的姓名来隐了,另外叫个甚么“九死一生”呢?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二十年之久,在此中过来,未曾被第一种所蚀,未曾被第二种所啖,未曾被第三种所攫,居然被我都避了过去,还不算是九死一生么!所以我这个名字,也是我自家的纪念。
记得我十五岁那年,我父亲从杭州商号里寄信回来,说是身上有病,叫我到杭州去。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我的心中是急的了不得。迨后又连接了三封信,说病重了,我就在我母亲跟前再四央求,一定要到杭州去看看父亲。我母亲也是记挂着,然而究竟放心不下。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姓尤,表字云岫,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我父亲很帮过他忙的,想着托他伴我出门,一定是千稳万当。于是叫我亲身去拜访云岫,请他到家当面商量。承他盛情,一口应允了。收拾好行李,别过了母亲,上了轮船,先到上海。那时还没有内河小火轮呢,就趁了航船,足足走了三天,方到杭州。
两人一路问到我父亲的店里,那知我父亲已经先一个时辰咽了气了。一场痛苦,自不必言。那时店中有一位当手,姓张,表字鼎臣。他待我哭过一场,然后拉我到一间房内,问我道:“你父亲已是没了,你胸中有甚么主意呢?”我说:“世伯,我是小孩子,没有主意的。况且遭了这场大事,方寸已乱了,如何还有主意呢?”张道:“同你来的那位尤公,是世好么?”我说:“是,我父亲同他是相好。”张道:“如今你父亲是没了,这件后事,我一个人担负不起,总要有个人商量方好。你年纪又轻,那姓尤的,我恐怕他靠不住。”我说:“世伯何以知道他靠不住呢?”张道:“我虽不懂得风鉴,却是阅历多了,有点看得出来。你想还有甚么人可靠的呢?”我说:“有一位家伯,他在南京候补,可以打个电报请他来一趟。”张摇头道:“不妙,不妙!你父亲在时最怕他,他来了就罗唣的了不得。虽是你们骨肉至亲,我却不敢与他共事。”我心中此时暗暗打主意,这张鼎臣虽是父亲的相好,究竟我从前未曾见过他,未知他平日为人如何。想来伯父总是自己人,岂有办大事不请自家人,反靠外人之理。想罢,便道:“请世伯一定打个电报给家伯罢。”张道:“既如何,我就照办就是了。然而有一句话,不能不对你说明白:你父亲临终时交代我说,如果你赶不来,抑或你母亲不放心,不叫你来,便叫我将后事料理停当,搬他回去,并不曾提到你伯父呢。”我说:“此时只怕是我父亲病中偶然忘了,故未说起,也未可知。”张叹了一口气,便起身出来了。
到了晚间,我在灵床旁边守着。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尤云岫走来,悄悄问道:“今日张鼎臣同你说些甚么?”我说:“并未说甚么,他问我讨主意,我说没有主意。”尤顿足道:“你叫他同我商量呀!他是个素不相识的人,你父亲没了,又没有见着面,说着一句半句话儿,知道他靠得住不呢,好歹我来监督着他。以后他再问你,你必要叫他同我商量。”说着去了。
……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人性和世情变迁的百科全书。作者的知识面之广,对社会各阶层的了解之深,令人叹为观止。他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各种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物巧妙地编织进同一个宏大的叙事网络中,而这个网络既庞大又精巧,疏而不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白的处理,那些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背景,又常常暗藏机锋,一语双关,妙趣横生,有时候甚至需要倒回去仔细琢磨其中的深意。它考验读者的理解力,但绝不让人感到挫败,反而是一种智力上的享受。这本书的厚重感并非来自于故作高深,而是源自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体悟。它像一面被岁月打磨过的铜镜,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多面,让人在莞尔之余,不免心生警醒。
评分读完这部作品,心中翻涌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说它痛快淋漓也不尽然,说它沉重压抑也失之偏颇。它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又清醒的梦境,让你在迷离恍惚中,窥见了世间真实的底色。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佳,时而如急风骤雨般将你卷入事件的漩涡,时而又慢下来,如同溪水潺潺,让你有机会喘息并消化刚刚目睹的一切。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经过他的妙笔,立刻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这种细腻的观察力,让这部作品拥有了超越时代的生命力。合上书卷时,我感觉自己好像刚刚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席,饱食了世间的五味杂陈,回味无穷。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读者,这本书或许需要多一点耐心,但那份沉淀下来的回味,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体验。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极为独特,它糅合了古典的典雅与市井的生动,创造出一种既有韵味又不失活力的阅读体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嗅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空气,听到街头巷尾的喧嚣和私密空间的低语。作者的观察角度非常刁钻,总能从最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不是直愣愣的指责,而是通过情节的自然发展和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达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技巧,简直是炉火纯青。我欣赏它那种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即便时移世易,其中关于欲望、挣扎和选择的探讨,依然能引起现代读者的强烈共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小说的想象。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超,仿佛带着读者穿梭于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之中。每一个章节的展开都充满了张力,角色塑造更是入木三分,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那些看似偶然却又环环相扣的情节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讽刺,那种被文字力量击中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面映照世相的哈哈镜,将人性的幽微与社会的弊病暴露无遗,却又没有丝毫的刻意说教,全凭读者自己去体会和反思。对于喜欢深度阅读和探究人情世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盛宴。我甚至开始留意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那种老辣而又不失灵动的笔法,着实令人叹服,绝对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真”,一种近乎残酷却又充满洞察力的真实。它没有回避社会阴暗面,反而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将那些潜藏在光鲜外表下的腐朽和荒诞一一揭示出来。叙事结构的处理非常高明,它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跳跃和回溯,这种结构安排恰好模拟了记忆和对往事审视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我个人对其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命运描写深感震撼,他们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各自的挣扎、妥协与不甘。读到一些关键情节时,我甚至会忍不住替他们捏一把汗,或是为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平。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在很多当代小说中是很难找到的。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听”的作品,它发出的声音虽然不甚悦耳,却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正视的真实回响。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真的是不错,值的再买,可以。
评分包装精美,硬皮的,内容页不错
评分书我都快看完了,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评分上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和一个小女生要电话号码来着。
评分精装版,不错哦
评分晚清四大讽刺小说,每一本都是经典,趁着搞活动,一起都买了
评分《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著名的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会黑暗的小说,反映了中法战争(1884-1885)到20世纪初期中国官场、商场、以及洋场的无数怪现状,描绘了一幅清帝国行将崩溃的社会画卷。作品暴露了官场的黑暗,嘲讽了洋场才子和斗方名士们不学无术。
评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后要多看书,少上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