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国安 编
图书标签:
  • 进化论
  • 演化生物学
  • 方法论
  • 科学哲学
  • 生命科学
  • 生物学
  • 达尔文主义
  • 系统学
  • 遗传学
  • 生物多样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0043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16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围绕进化论的科学地位及其与物理科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近三十年来,有关进化生物学的哲学争论吸引了一大批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以致这些争论问题构成了当代生物学哲学的核心话题。这些争论的问题包括:进化论的公理化方案、自然选择原理的解释作用、选择单位、适应主义纲领以及适合度的定义、进化规律、物种概念的定义、分类学的基础等。这些争论最终都涉及了进化论的科学地位问题。《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这些争论进行了介绍和梳理,而这项工作在国内还很少。
复杂性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生物复杂性、社会复杂性、管理复杂性探讨为其重要分支。《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的探讨内容属生物复杂性方面。《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考察生物进化论的结构和性质,为回答关于复杂性的研究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复杂性科学与伽利略以来的物理科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怎样的差别这类问题提供了某种借鉴,因为物种进化现象非常复杂,达尔文以来的进化论可以被看作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范例。

目录

导言
第1章 进化论公理化的几个方案
1.1 鲁斯论进化论的结构
1.1.1 所有的进化研究都预设群体遗传学
1.1.2 进化论的公理化是可能的吗?
1.2 玛丽·威廉斯的公理化方案
1.2.1 公理和定义
1.2.2 族和亚族
1.2.3 达尔文毕奥卡
1.2.4 玛丽公理化方案的恰当性
1.3 遗传学理论的结构主义重构
1.3.1 结构主义的理论观概述
1.3.2 抽象的交配演算
1.3.3 性状一因子遗传学(经典遗传学)的核心(CFG)
1.3.4 分子遗传学(MOLGEN)
1.3.5 从CFG到MOI_,GEN的还原
1.4 进化论的语义观重构
1.4.1 汤普森的方案
1.4.2 劳埃德的重构方案
1.5 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化及其多样性
1.5.1 学科的定义问题
1.5.2 语义观的不恰当性
1.5.3 为什么进化论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

第2章 达尔文的理论观与论证方法
2.1 关于《物种起源》论证结构的几种重构方案
2.1.1 达尔文是否遵循假说一演绎法?
2.1.2 最佳解释推理
2.1.3 模型与假设:两种论证途径
2.1.4 达尔文的总体论证策略
2.2 一个多元论的分析
2.2.1 《物种起源>的总体框架
2.2.2 达尔文是不是归纳主义者?
2.2.3 达尔文是怎样使用类比方法的?
2.2.4 最佳解释推理与回应反驳策略
2.3 达尔文为什么采用多种论证模式

第3章 进化解释的两种模式
3.1 进化论的统计特征及其意义
3.1.1 工具主义命题及其论证
3.1.2 对工具主义命题的反驳
3.1.3 进化论的统计特征有不同的来源
3.2 动力学的解释模式
3.2.1 索伯尔的类比
3.2.2 索伯尔类比的不恰当性
3.3 统计学的解释模式
3.3.1 自然选择的多层实现模型
3.3.2 对自然选择多层实现模型的批评
3.4 两种解释模式的关系
3.4.1 群体遗传学的“翻译手册
3.4.2 依随关系不能统一两种解释模式

第4章 进化生物学中的规律问题
4.1 进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严格定律
4.1.1 什么是自然定律
……
第5章 选择与适应
第6章 选择的层次与单位
第7章 物种概念及其哲学问题
第8章 依随、还原与统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好的,下面是为您创作的图书简介,重点聚焦于该书未涵盖的内容,以详实、深入的方式展开,并力求自然流畅: --- 《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内容前瞻:探寻未被覆盖的知识疆域 本书《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系统梳理现代演化生物学核心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支撑当代生命演化叙事的逻辑基石与方法论工具。然而,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一个学科的成熟亦意味着其边界的清晰化,以及对现有局限性的自觉认识。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既有知识体系的整合,更在于其为读者划定了一个清晰的“知识地图”,其中明确标示出尚未被深入探讨、或被主流理论暂时搁置的领域。 本文的侧重,正是对该书未触及或仅作点到为止的领域进行一次详尽的展望与推演,旨在激发对现有框架之外的思考与研究。 一、 宏观尺度下的“超系统”动态与超越“基因中心”的演化动力学 《进化论的结构》主要聚焦于基因频率变动、自然选择机制在种群层面的微观与中观应用,以及物种形成等经典课题。然而,对于超越物种界限的宏观演化动力学,尤其是“超系统”层级的演化现象,本书着墨不多。 我们在此需要探讨的是,演化并非仅限于生物体内部的适应性调整。真正的知识真空出现在对生物圈、地球系统乃至太阳系尺度上,生命体与非生命环境(如地质圈、大气圈)之间形成的双向耦合反馈机制。例如,生命起源初期的“盖亚假说”的严谨量化模型,或者说,生命活动(如氧气的积累、碳的固定)对地球物理环境的根本性改造,这种改造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后续生命的演化路径,构成了一个“地质-生物圈演化循环”。现有方法论往往将环境视为被动的“选择压力”,而对生命体如何主动、系统性地“重塑环境选择场”的机制研究,尤其缺乏严格的数学建模与时空演化分析。 二、 意识与认知在演化中的“反向塑造”作用 传统演化理论在解释生物复杂性,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认知能力(如符号处理、文化学习)的出现时,往往将其归结为适应特定生存挑战的直接结果。然而,当涉及到“意识的涌现”这一现象时,现有结构模型显得力不从心。 本书方法论基础聚焦于可观测的表型和遗传变异,但对于“心智结构”如何反向作用于遗传和自然选择过程的探讨是缺失的。例如,是否存在一种“认知惰性”或“认知偏好”,使得某些在物理上看似不适应的基因组合反而因为有利于心智的某些早期形态而得以保留?文化演化与基因演化的“双重继承”研究,往往停留在描述层面,而缺乏将其统一纳入一个具有拓扑结构和信息熵变化的统一演化框架内的理论建构。我们关注的是:心智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自主演化力量,它通过改变物种对信息的需求和处理方式,主动筛选并加速了某些基因的演化,而非仅仅是适应的结果。 三、 形态发生与发育生物学(Evo-Devo)的“因果倒置”问题 《进化论的结构》在探讨遗传基础时,对经典群体遗传学模型依赖较深。虽然发育生物学的最新发现被提及,但本书未能深入挖掘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的内在约束与演化潜力之间的复杂张力。 演化生物学通常关注“哪些基因变异导致了表型的改变”,而发育生物学则关注“表型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缺失的关键连接在于:发育过程本身的刚性与可塑性,是如何界定“可能的演化空间”的? 如果一个基因突变在发育早期被“缓冲”掉了,它在演化上的意义何在?现有方法论对“发育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的量化分析严重不足。如何从热力学或信息论的角度,描述一个发育系统在面对环境扰动时,其“稳定结构”与“可塑结构”所遵循的不同演化法则,是本书未曾深入涉猎的领域。这涉及对“模块化”(Modularity)在发育层面的精确定义与量化,而非仅仅作为一种描述性概念。 四、 时间尺度与“突变-演化”间的非线性耦合 本书的方法论基础偏向于基于随机过程和渐进选择的概率模型。这种框架在处理大规模、快速的演化转变(如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或大规模灭绝事件后的辐射演化)时,往往需要引入大量外推性的假设。 我们亟需关注的是:在极短时间尺度内发生的、由极端环境压力驱动的“突变事件”本身(如基因组的大规模重排、水平基因转移的爆发性增加)是否遵循与缓慢渐进演化截然不同的数学规律?突变率和突变谱本身是否也是受到选择调控的变量?如何建立能够容纳“演化临界点”(Evolutionary Thresholds)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对现有平衡态的线性扰动分析,是当前进化理论的瓶颈,也是本书所构建的结构方法论难以完全覆盖的领域。 五、 演化理论的数学本体论与公理化尝试 《进化论的结构》提供了处理数据的实用性方法论,但对于“演化过程的数学本体论”的探讨相对薄弱。换言之,演化理论是否可以像经典物理学一样,被归纳为一套简洁、自洽的数学公理体系? 缺乏的探讨包括:“适应度”(Fitness)的严格集合论定义;在面对复杂生态网络(如相互依赖的多个物种)时,如何从图论或网络拓扑学的角度,定义和量化“协同演化”(Co-evolution)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如何从信息几何学的角度,来度量不同物种间的“演化距离”,而不单纯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指标。对这些基础的数学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是超越现有方法论框架,迈向更具预测性的理论物理学式的演化科学的关键一步。 总结而言,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已知演化”的坚实工具,而我们在此展望的领域,则指向“未知演化”的边界:超越基因、超越物种、超越线性因果、直面心智与环境的深层反馈,以及对理论数学本质的追问。这些正是未来生命演化研究必须攻克的堡垒。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很多我曾经阅读过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我记得有一次阅读一本关于物理学发展的书籍,其中详细阐述了牛顿力学如何从之前的零散观察中提炼出普遍规律,又如何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超越和修正。我当时就觉得,生命演化作为科学领域的一项伟大使命,其发展历程中一定也经历了类似的、关于基本方法的革新和思想的碰撞。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觉得它可能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梳理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是如何一步步奠定基础,又如何不断演进的。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回顾一些经典的演化理论,但重点并非在于理论本身的内容,而是分析这些理论是如何被提出、被论证,以及它们的科学有效性在当时是如何被评估的。会不会涉及到早期博物学家们对生物分类和比较解剖学的贡献,这些是如何成为演化思想的基石?又或者,DNA的发现是如何彻底改变了遗传和变异的研究方法,进而推动了现代演化生物学的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睿智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生命演化研究的漫长历史,去理解那些奠定我们今日认识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但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它似乎并非直接讲述具体物种的演化故事,而是深入到“如何”研究演化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我拿到这本书时,正是对生物学研究方法论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之前读过一些关于科学哲学和研究设计的基础读物,但总觉得缺少一个聚焦于生命演化这一特定领域的视角。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结构”和“方法论基础”这两个词,立刻吸引了我。我好奇它是否会剖析那些驱动我们理解生命多样性背后原因的那些抽象框架和推理过程。比如,当科学家们面对化石记录、基因序列,甚至是观察现存物种的行为模式时,他们是如何构建理论,如何设计实验,又如何验证假说的?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具体研究成果背后的思维模式和科学范式?我期望它能像一本方法论的“进化树”,展示出不同研究方法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分支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最终汇聚成我们今天对生命演化深刻的理解。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以更批判、更系统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那些关于生命演化的文献。

评分

当我看到“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它可能不是一本讲述“是什么”的演化故事书,而更像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思考”的哲学工具书,只不过它的主题聚焦于生命演化。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揭示生命演化研究背后那些深层的、支撑起整个学科体系的“方法论哲学”。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结构”的,它指的是理论的逻辑框架,还是研究方法的分类体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深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在面对模糊、不确定和海量数据的环境下,构建出能够解释生命演化历史的理论模型。会不会探讨在演化研究中,那些看似独立的证据(如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是如何被整合到同一个宏大的方法论框架之下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信息的接收者,而是能够理解信息是如何被创造和组织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演化研究的科学本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进化论的结构:生命演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尤其是“结构”二字,让我联想到的是清晰的骨架、严谨的逻辑和内在的关联性。在许多科学领域,我们常常被具体的发现和结论所吸引,但往往忽略了支撑这些发现的“方法论”本身。这本书似乎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猜想,它可能会深入探讨在生命演化研究中,那些被认为是“普适”的科学方法,比如观察、实验、建模等,是如何在演化研究中被具体应用和发展的。也许它会分析不同研究范式(例如,历史学范式、功能学范式)在演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演变的。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非主流”但却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思想,比如,在处理随机性和确定性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中,科学家的推理过程是怎样的?又或者,如何从复杂多样的生物现象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演化规律?这本书如果能为我展现生命演化研究的“思维地图”,无疑将是一次极大的思想启迪。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似乎是一本“方法论的工具箱”,只不过这个工具箱是专门为研究生命演化而设计的。我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系统地分析和解决。这个时候,一个清晰的方法论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曾经阅读过一些关于“科学思维”的书籍,它们通常会介绍一些通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比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然而,生命演化作为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涵盖了从微生物到宏观生物,从微观基因到生态系统,时间跨度更是从地质年代到当下。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针对生命演化研究的独特性,提出一些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方法论。比如,如何利用不同的时间尺度来分析演化过程?如何处理不完整或间接的证据?又或者,在研究不可重复的宏观演化事件时,有哪些特殊的科学方法和策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扎实的“方法论算法”,帮助我更有效地去理解和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

hhhhhhhhhhhhhhhhhh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