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禪宗經典,圓你現世安穩。
聆聽般若寶藏,修成歲月靜好。
佛門寶捲,通往無上智慧的方便之門。
深入淺齣闡釋金剛大義,醍醐灌頂體悟自在人生。
《觀心:金剛經心釋》乃佛門高僧太虛大師、圓瑛大師和清淨居士憑藉深厚的佛學底蘊和慈悲普世的情懷,娓娓闡述《金剛經》中的義理精神。他們不僅深入淺齣地闡釋瞭經文的大義,在此基礎上,還根據自身在長期的修持中感悟到的佛理真諦,講述自己對《金剛經》的理解與領悟。《觀心:金剛經心釋》使一部原本艱澀枯燥的經書,變得簡明生動,易於理解。即使是初讀佛經的入門人,也能從太虛大師的講述中獲得人生啓迪,達到釋解人生睏惑、平靜心靈的目的。
一個心裏充滿慈悲和道德的人,即使他身上隻有一件粗布外衣,也不會減輕彆人對他的尊敬;因為內在的美,如山榖的幽蘭,洋溢著陣陣芳香,使人心情怡悅。
--星雲法師
平日處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淨、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覺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淨心是隨緣不攀緣,凡事順其自然。心地清淨,不管環境再復雜,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淨,想看也會看錯。所以清淨心能生智慧,這是自性的本能,我們現在失去本能,是因為妄念很多、心散亂,如果心清淨,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復。
--淨空大師
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韆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南懷瑾
第一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義脈
第二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錄
第三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
第四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第五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瞭義疏淺解
一、明佛法大義
現在講這部經,先明佛法大意。所謂佛法,可用三句句義來說明他的大概。第一句、因緣生義;第二句、般若義;第三句、大悲心義。
第一句、因緣生義--也就是諸法因緣生義。這是佛法中最普遍廣及的,差不多全部佛法都是說明這個意思,隻是說的有詳略淺深不同罷瞭。諸法,就是宇宙萬事萬物。但是萬事萬物怎樣生起的呢?就是由個彆的“因”,互相的“緣”,因緣具足纔得“生”起的,所以說“諸法因緣生”。若明瞭這個意思,就可以撲滅種種妄執:在普通一般人的周遍計度,執宇宙是從天神造物主而生,或於虛空中無因而生,或由物質結閤而生,或由“神我”與“萬物未形前理性,和閤而生。這種種妄計,遍於古今,通於中外,這都是由不明因緣生義而有的過失。
第二句、般若義--也就是諸法空相義。“般若’僦是明二空的般若,二空就是我法二空。若有智慧能明“諸法空相”,就叫般若;般若所明的,就是諸法空相。這諸法空相,可分兩部分說:(a)諸法、就是指的周遍計度種種妄執的法。這一切所執法本無而妄執為有,以為此妄執所執的萬事萬物都各有實體的實我實法。若有般若慧,就能知這一切妄執所執法本來是空而妄計為實有,不是消滅其本有而說是空的。如空中本無華,但是病眼見著有華,而實在空中並沒華。又如說龜毛、兔角,在立名的人,並不計度龜毛有多少長,兔角有多少大。但不知道的人,就在這假名言上,妄分彆計度。所以諸法也是本來是空,而妄計為有的。(b)諸法空相,就是說的由瞭達諸法皆空所顯的真實相。眾生妄計我法是實有,所以不能顯諸法空相,若能瞭達我法是如實空,於是真實相就能顯現。
第三句、大悲心--也就是大悲菩提心意。大悲心,簡單的說,就是救世救人救苦救難的心。大悲心,怎麼又名大悲菩提心呢?因為要到達大悲心救世救人的目的,非取得大乘無上菩提不可。因為大悲心的起心用事,都是為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為眾生謀幸福乃至得究竟安樂的。由這種大悲心,纔需要得到無上菩提;得到無上菩提,纔可以實現大悲心的救世救人,所以又叫作大悲菩提心。 這三句義,可攝盡佛說的世齣世間善法。世齣世善法,分析的說,可分為五乘:人乘、天乘、是世間善法,聲聞乘、闢支佛乘、菩薩乘;是齣世間善法。“諸法因緣生義”這一句,通於五乘,差不多五乘都以這句為綱宗,但所明的有粗細就是瞭。怎麼知道五乘都不離這一句呢?如人天善法是五戒、十善、四禪、八定,要造這種善因,當來纔能感得人天的果。齣世善法,先要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滅煩惱業的因,然後纔能得到滅苦的齣世果。由這種因緣果報的理,可見五乘都建立在諸法因緣生義上。“般若義’,這一句,通於齣世三乘。在明諸法空相義中,又有淺深的不同:若隻明人我空,就是二乘法;若明人我空並且也明法空,乃至明二空所顯的真實義,這就是大乘法。“大悲心義”這一句,依佛法中的意義說,這是專在佛菩薩乘的大乘法。由大悲心求得的無上菩提,就是普於世界救度一切眾生,解脫眾苦,成大威德,有大業用的。要能發這種大心,作大事業,這就是發大乘心,修菩薩行,這纔能成就無上菩提。在二乘利根雖也有般若,並且不必要聽佛說法,自己能由因緣生法,瞭達諸法空相證空所顯的涅粲解脫;然由不發大悲心,所以也不求無上菩提,但以自瞭為滿足。在日本真言宗中,就判他是缺少大悲的獨覺乘。所以大小乘的區彆,就在大悲心。
以上所說三句義,不可單偏於一句,必須三句具足,纔能名為圓滿大乘的佛法。要有所偏,就發生種種的過患齣來瞭。要是隻偏於‘‘大悲心”,能救世救人救苦救難,看見人傢的苦就如自己的苦~樣,總是想為大傢謀幸福謀安樂,這就是宗教所謂的博愛心。像這種為人的心雖然都可名為大悲心,但是大悲心要是離瞭“因緣生義”同“般若”智慧所顯我法空義,就能生起種種妄執:或計世界萬物都是上帝所造的,因為得罪瞭上帝所以纔到這世上來受苦,要是能信仰上帝就能生到天國去瞭;或計世間一切萬法都是從物質原質所生,要是根據唯物論改造物質,就能救世救人瞭。他們這種大悲心,不但不能救世,反成害世。以大悲心雖是善心,羼入瞭這種種的妄計,都成瞭有漏善心,邪執善心。如一碗飯裏放瞭毒藥,雖然吃瞭這飯也能飽腹,但是當吃這碗飯時連毒藥也一齊吃瞭,於是反能受害。在佛法中所說的大悲心,是不離諸法因緣生義同我法空義的,要不然就成為愛見悲瞭。所以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要說明諸法空相,本不離諸法“因緣生義”。若隻偏於諸法空相,就可成惡取空,或名豁達空。要知道雖無作者、無受者,但因果不亡。若不說因緣生義,於是就撥無因果、撥無一切,無善無惡、無苦無樂,就成虛無見瞭,不肯起大悲心救世救人瞭。並且,以為做罪大惡極的事也沒有果報的,這是最大的錯誤!這就是不善用諸法空相義。若明我法空義,又明因緣所生諸法,因果不昧,於是能善用空義而起大悲救世救人瞭。
若隻偏明諸法因緣生,不與其餘二義相應,就成為無記心行。也不能棄捨妄執煩惱而得解脫,也不肯作善,就成為以理智遊戲的人,成為一般的哲學傢:這就是不善用諸法因緣生義。若明諸法因緣生而有大悲,能救世救人,又明諸法空相不執實有,這纔是真正的大乘菩薩。
……
最近我一直在尋找能真正觸動我內心深處、引發自我對話的作品,而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恰如其分地滿足瞭我的需求。作者的敘述方式,既沒有故作高深地堆砌術語,也沒有流於錶麵的泛泛而談,而是用一種極其平實、卻又充滿力量的語言,引導著讀者去探索那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內心活動。讀到某些段落時,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是接連不斷的,仿佛作者早就洞悉瞭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睏惑與渴望。文字的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有一種潺潺流水般的順暢,但在這份流暢之中,又暗藏著深刻的哲思。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復雜心境時所使用的比喻,精準而又富有畫麵感,讓人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要義。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閱讀,更像是一場與內心深處的深度對談。
評分從知識體係構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似乎觸及到瞭許多看似宏大實則與個體生命息息相關的主題,但處理方式卻非常個人化和接地氣。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跨越不同領域進行參照的能力,使得原本可能晦澀的觀念變得生動易懂。它不像一本嚴肅的理論著作,更像是一位智慧長者娓娓道來的生活哲學,字裏行間透露著曆經沉澱後的通透與豁達。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邊界似乎被輕輕拓寬瞭一點,對事物的看法不再那麼非黑即白,多瞭一層理解和包容的空間。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體驗,它改變的不是我讀瞭什麼,而是我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和自己身處其中的位置。
評分這本新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淡雅的墨色配上手寫體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初翻開來,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能感受到印刷的用心。我一直很喜歡那些能讓人靜下心來的書籍,而這本書的排版,疏密有緻,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讀起來沒有絲毫的視覺疲勞感。尤其是它在章節標題的處理上,那種留白和意境的營造,讓人在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被帶入瞭一種沉思的狀態。看得齣來,齣版團隊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傾注瞭心血,從裝訂的堅固度到內頁的印刷清晰度,都體現瞭對讀者的尊重。這種從外到內的精緻感,讓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我常常在午後的陽光下,捧著它細細摩挲,那種樸實而高雅的氣質,讓人覺得讀書本身也成瞭一種儀式。
評分作為一名經常在快節奏生活中掙紮的職場人士,我最看重一本書能否提供一種有效的“暫停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結構似乎並非綫性推進,而是更像一係列相互關聯的片段,每一個片段都能在我的思緒中激起不同的漣漪。我發現,即使是隻閱讀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能立刻將我從外界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專注於眼前的文字和由此引發的內在反思。它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拋齣瞭恰到仲好處的“問題”,促使我必須停下來,去審視自己當下的狀態、動機和選擇。這種“即時療愈”的效果,是我在其他許多心靈類書籍中很少體驗到的。它不強迫你接受任何既定的觀念,而是溫柔地陪伴你進行一次徹底的自我盤點。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氛圍營造得極其成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寜靜感貫穿始終。我習慣於在睡前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大腦放鬆,而這本書恰好扮演瞭那個角色。它沒有尖銳的批判,也沒有過度激昂的口號,一切都處理得極其剋製和內斂。當我閤上書本準備休息時,那種被安撫和平靜下來的感覺會持續很久。它讓我開始留意自己呼吸的節奏,留意清晨窗外光綫的變化,這些都是在日常的忙碌中被完全忽略的細節。這種對“當下存在”的關注,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瞭敘事之中,讓閱讀變成瞭一種深呼吸的過程。我很少會因為一本書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小習慣,但這本書的確讓我對“慢下來”有瞭更具象的理解和實踐動力。
評分快遞很快,包裝得還行
評分百年經典精品收藏人文閱讀思想沉澱
評分頂禮佛,頂禮法,頂禮僧。
評分幫同事買的,據說不錯
評分書的裝幀很好,這類書需要慢慢品讀。
評分還沒看,應該蠻深奧的
評分品讀禪宗經典,圓你現世安穩。
評分目錄
評分看不太懂,慢慢琢磨吧,要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