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

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集明 著,李集明 编
图书标签:
  • 气象
  • 基层气象
  • 台站业务
  • 信息技术
  • 气象信息
  • 培训教材
  • 气象观测
  • 数据处理
  • 气象服务
  • 技术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532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08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3
字数:7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是根据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培训总体要求,面向市县基层气象业务人员而编篡的一本培训教材。全书分“基础篇”和“应用篇”两部分,共14章。“基础篇”较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和软件开发语言等知识,并结合基层台站实际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应用篇”从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出发,分类讲解了基层台站通用的通信、网络、信息发布等业务系统的构成、应用与维护,并介绍了气象资料与3S技术在气象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目录

总序
丛书前言
前言
上篇 基础篇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1.2 计算机硬件系统
1.3 计算机软件系统
1.4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概述
2.2 数据通信基础
2.3 局域网技术
2.4 互联网技术
2.5 卫星与移动通信技术
2.6 计算机网络安全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
3.1 操作系统概述
3.2 Windows操作系统
3.3 Unix操作系统
3.4 Linux操作系统
3.5 操作系统的应用
3.6 操作系统的安全
第4章 数据库系统
4.1 数据库简介
4.2 常用数据库系统
4.3 SQL语言简介
4.4 数据库系统管理
第5章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5.1 多媒体概述
5.2 多媒体图像素材数据的制作
5.3 音频与视频数据的制作
5.4 多媒体通信技术
5.5 多媒体产品制作方法简介
第6章 存储技术
6.1 存储技术基础
6.2 磁盘阵列技术
6.3 常见存储技术
6.4 虚拟存储技术
6.5 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技术
第7章 Office2003办公自动化系统
7.1 Word2003字处理软件
7.2 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7.3 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8章 软件开发概述
8.1 常见编程语言
8.2 软件开发技术
8.3 软件工程

下篇 应用篇
第9章 基层台站气象信息系统
9.1 基层气象台站及其业务构成
9.2 基层台站气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10章 气象信息网络
10.1 气象信息网络的组成
10.2 气象信息传输业务流程
10.3 气象信息传输业务规程
10.4 气象信息广播接收系统
10.5 天气预报可视会商与实景监控
10.6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0.7 气象台站内网安全
10.8 机房场地环境
……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籍是“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中的重要一册,专注于气象台站日常业务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与管理。本书旨在为基层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实用的技术操作指南与理论基础,以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对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台站业务需求,从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维护到复杂的气象数据处理、网络通信以及新兴技术应用,力求涵盖一线工作人员在信息技术领域可能遇到的各项挑战与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气象台站信息化基础与硬件维护 本部分着重于构建扎实的硬件基础知识。首先,详细介绍了现代气象观测站点的典型计算机系统架构,包括服务器、工作站、数据采集器以及各类外围设备的连接方式。对于基层台站常见的工作站和服务器的性能评估、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和主流的Linux发行版)的安装、配置与优化进行了深入讲解。特别关注了气象专用软件运行环境的构建,确保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支撑业务需求。 在硬件维护方面,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故障排查流程和日常维护手册。内容涵盖了电源管理、硬盘(HDD/SSD)的健康监测与数据备份策略、内存条的自检与更换、以及各种接口(USB、串口、网口)的连接规范。针对气象环境中特有的电磁干扰问题,书中详细介绍了抗干扰措施,包括屏蔽线缆的使用、接地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以及设备布局的优化建议,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对于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的维护和驱动程序的管理也进行了实战指导。 第二部分:气象数据采集、传输与管理 气象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是台站业务的核心。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气象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从传感器到最终存储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详细解析了各类自动气象站(AWS)的数据采集原理、通信协议(如Modbus、TCP/IP等)的应用,以及数据采集软件的配置与调试。对于手持观测设备和便携式数据记录仪的同步与校验流程,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步骤。 在数据传输方面,本书系统梳理了台站数据上传到中心站或区域处理平台的技术路径。这包括传统的有线网络(局域网/广域网)、无线数据链路(如GPRS/4G/5G模块、卫星通信)的配置与优化。重点讲解了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协议(如SFTP、VPN)的部署,确保敏感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于数据链路的质量监测与链路切换策略,提供了实用的案例分析。 数据管理方面,内容涵盖了气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如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在气象数据存储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数据清洗、质量控制(QC)流程的自动化脚本编写示例(基于Shell或Python),如何识别并标记异常数据点、处理缺失值,以及进行数据归档和检索的高效方法。 第三部分:气象业务软件应用与故障排除 本部分是面向业务操作人员的核心内容。它详细介绍了当前基层台站普遍使用的各类气象业务软件的使用技巧与高级功能。 内容涵盖了气象数据可视化软件的操作,如何快速生成标准格式的观测报表、天气现象图以及各类统计图表。对于数值天气预报(NWP)产品的接收、解码、显示和初步判读流程,进行了详尽的图文说明。如何利用软件进行临近预报和短时预警信息的制作与发布,是本部分的重点。 此外,书中还针对台站值班人员日常使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和预警发布系统,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手册。包括系统参数的设定、预警阈值的调整、报警信息的确认与上报流程。大量的篇幅用于“软故障排除”,即当业务软件出现运行缓慢、数据接口不通、界面显示异常等问题时,如何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的重启、重置或联系技术支持的步骤。 第四部分:台站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规范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台站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部分旨在提升台站人员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技术防护能力。 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知识。针对台站的特殊网络环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策略,包括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定期进行安全补丁更新、以及强密码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详细说明了如何防范常见的网络攻击,如拒绝服务攻击(DoS)和病毒/木马的侵入。 信息管理规范方面,本书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关于气象数据和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定。包括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控制、操作日志的审查与归档要求、以及信息系统变更的审批流程。此外,还强调了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接入台站内网时的安全管理规范,以防止信息泄露。 第五部分:新兴技术在台站业务中的探索与实践 为接轨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对一些前沿技术在基层气象业务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初步介绍和实践指导。 例如,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如何利用云平台进行数据备份和高强度数据分析。物联网(IoT)技术在气象观测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集成非标传感器数据到现有采集系统中。对于基于脚本语言(如Python)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如数据自动抓取、报告自动生成)的入门级教程,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和运行环境配置指南,帮助一线人员提升工作效率。 总结 《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是基层气象台站工作人员提升信息化技能的必备参考书。它理论与实践并重,结构清晰,操作性强,旨在帮助广大气象工作者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观测业务的连续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为气象服务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在基层气象台站工作多年的普通一员,我深切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提升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受限于学习途径和资源,我常常感到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知识盲区。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我非常期待它能够系统地介绍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熟练掌握并运用气象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何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一些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来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如何构建更高效的气象预报模型,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内容。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气象工作。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气象信息技术领域里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我长久以来积压的困惑和渴望。一直以来,在基层台站工作的我们,虽然每天与各种高科技的监测设备打交道,但对于那些设备背后复杂的软件系统、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如何更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难题,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使用者”,而非“理解者”,更别提“优化者”了。这本书的内容,据说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我们这群渴望提升业务技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基层工作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特别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不再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名词感到畏惧,而是能够真正掌握它们,并将其转化为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保障观测数据准确性的强大武器。例如,我一直对如何利用更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来挖掘天气预报中的潜在规律感到好奇,或者希望了解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流程,让信息传递得更快、更准。这本书能否提供这方面的指导,是我最为关注的。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着多年基层台站工作经验的老气象工作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从手工观测到自动化观测的转变,也亲眼见证了信息技术如何一点点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很多新的理念和工具层出不穷,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们知识更新的断层。我特别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如何将一些更前沿的信息技术,比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应用到气象观测和数据采集的环节,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我也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气象科普和公众服务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毕竟,气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而如何通过更现代化的方式将气象信息传递给公众,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天气、防范灾害,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路和实用的方法。

评分

这套教材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信息技术前沿摸爬滚打的基层气象人量身定做的。我深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我迫切地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如何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有效地融入到气象台站的日常业务工作中。想象一下,如果能够利用智能化的工具来辅助预报员进行精准的天气预测,或者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共享和协同,那将是多么高效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状态!我特别关注这本书中关于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气象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的内容。这些都是我目前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基层,却渴望接触和掌握前沿信息技术的同行们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一直认为,技术是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及时拥抱变革,我们就可能被时代抛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气象台站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层面,从基础的软件操作到高级的数据分析,从系统维护到网络安全,都能够给予我们清晰的指导。特别是我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气象监测的自动化水平、如何构建高效的气象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辅助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等内容充满期待。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更实用的技能,从而更好地胜任我的工作,为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