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

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F·奥瑟若德 编,戈革 译
图书标签:
  • 尼尔斯·玻尔
  • 量子力学
  • 科学史
  • 科学哲学
  • 科普
  • 传记
  • 物理学
  • 丹麦
  • 20世纪科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96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133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8-01
页数:1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是20世纪伟大的丹麦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所有已知著作的合集。在1962年玻尔逝世之后即开始筹划编纂,至21世纪初才告竣工。中文版全书十二卷的翻译工作,由国内著名的玻尔与量子物理学研究专家戈革先生以极大的毅力与气魄一身任之,前十卷曾在科学出版社等处出版,后两卷则是首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收录作者1911至1962年间对物理学作通俗化解说的文章,以及对世俗人生看法的一些文章。分“概观和通俗作品”等三编。各编前都有知名学者撰写的引言。

作者简介

尼耳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玻尔为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哥本哈根大学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PhD),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录

译者说明
第十二卷前言
目录
《尼耳斯·玻尔集》各卷
期刊名称缩写表
其他名词缩写表
致谢辞[中译本从略]
第一编 概观和通俗作品
引言
1.电子论和超导性
2.百科全书条目
3.对预科大学生们的讲话
4.书籍的序文
1.电子论和超导性
I.近代电学理论
Ⅱ.关于超导性问题
Ⅲ.关于超导性
Ⅳ.关于超导性的讨论会发言
2.百科全书条目
V.原子
Ⅵ.物质的结构[1]
Ⅶ.物质的结构[2]
3.对预科大学生的讲话
Ⅷ.原子和人类知识
4.书籍的序文
Ⅸ.《世界和原子》的前言
X.《汤普金斯先生漫游奇境》丹麦文译本的前言
Ⅺ.[为期刊《核子学》10周年号而作]
Ⅻ.《科学和一般理解》丹麦文译本的前言
Ⅻ.《原子理论和自然的描述》重印本的序
ⅪV.《新物理学的诞生》的前言
第二编 人物
引言
1.自传
2.对较早期科学家的纪念
3.物理学老师和大学同学
4.家庭成员和更广泛的丹麦社会精英
1.自传
I.[自传]
Ⅱ.[为丹麦武器学院写的自传]
Ⅲ.尼耳斯·玻尔
Ⅳ.[自传]
V.和尼耳斯·玻尔的交谈
Ⅵ.尼耳斯·玻尔论科学中的玩笑和认真
Ⅶ.[肖像影片]
Ⅷ.荣誉博士自传
2.对较早期科学家的纪念
Ⅸ.牛顿原理和现代原子力学
X.[南斯拉夫共和国国庆祝辞]
Ⅺ.R·J·玻斯克维奇
Ⅻ.[向特斯拉的献辞]
Ⅻ.[向白令的献辞]
XIV.为《约翰·尼古拉·马德维希纪念文集》写的前言
3.物理教师和物理同道
XV.J·J·汤姆孙爵士的70寿辰
XⅥ.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教授及其对物理学之最近发展的重要意义
XVII.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O.M.P.R.S.
XVIII.[关于卢瑟福的两篇演讲,1932]
Ⅻ(.[卢瑟福的讣文]
XX.[卢琴福的讣文](又)
ⅪⅡ.[向卢瑟福的献辞]
XXII.原子核之发现的普遍意义
XXⅢ.享利·格温·杰弗里·摩斯莱
ⅪIV.马丁·克努森教授
ⅪⅣ.1945年10月19日的院会
XXⅥ.马丁·克努森教授昨日逝世
ⅪVⅡ.马丁·克努森(15.2.1871—27.5.1949)
xⅪⅢ.[M·克努森的讣文]
ⅪXIX.丹麦物理学中的一个人物
XXX.我们所有人的一个光辉榜样
XXXⅡ.[H·M·汉森的讣文]
ⅪaⅢ.腓特烈·帕邢的70寿辰
ⅪX皿.索末菲和原子理论
ⅪXⅫ.享德里克·安东尼·克喇摩斯的去世
XXXV.享德里克·安东尼·克喇摩斯
XⅪXI.《20世纪中的理论物理学:沃尔夫冈·泡利纪念文集》前言
ⅪXVII.回忆高岭教授
ⅪXXⅧ.国际主义者
ⅪⅫ.[爱因斯坦]讣文
XL.阿耳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XLI.艾贝·克耶耳德·喇斯姆森:12,4,1901—9,10,1959
ⅪⅢ.弗里兹·卡耳卡尔硕士
XLⅢ.[向罗素的献辞]
4.家庭成员和更广泛的丹麦社会精英
ⅪⅣ.[前言]
ⅪⅣ.前言
ⅪVI.克里斯蒂安·阿耳弗莱德·玻尔讣文
ⅪVII.基尔斯廷·梅耶尔,娘家姓别尔汝姆
ⅪVIII.他走入了存在不公平的地带
ⅪIX.尼耳斯·别尔汝姆教授50寿辰
L.《尼耳斯·别尔汝姆论文选》前言
U.对他的回忆是一种勇气和力量的来源
LⅡ.1946年12月31日在欧利·契维茨纪念会上的讲话
LⅢ.作家和科学家
LⅣ.我的邻居
LV.一种有成果的终生工作
LⅥ.[皮特·弗若琴]讣文
LⅦ.别了,瑞典驻哥本哈根大使
I姗.向外斯伽耳的献辞
第三编 通信选
引言
所选信件的目录
通信正文
爱德华·纽维耳·德·考斯塔·安德喇德
皮埃尔·奥日
尼耳斯·别尔汝姆
菲利克斯·布劳赫
欧利·契维茨
皮特·弗若琴
T·C·赫德孙
R·J·L·金斯福
基尔斯廷·梅耶尔
尼耳斯·摩勤
伊万·苏培克
斯文·沃尔诺
尼耳斯·玻尔文献馆所藏稿本简目
全书所收尼耳斯·玻尔发表物总目
《尼耳斯·玻尔集》译后记
索引
中译者戈革简介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人类思想、科学哲学与文化史的专著的简介,重点聚焦于物理学思想的演变、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知识边界的探索。 --- 《科学的远征:从牛顿到量子时代的思想图景》 本书导言:知识的航道与思想的灯塔 自人类开始审视自身与周围世界以来,知识的积累与体系化便构成了文明进步的核心驱动力。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科学发现的时间表,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历史节点上,科学思想如何挣脱旧有的范式束缚,并最终塑造了我们理解现实的框架。我们所探究的,是那些塑造了现代世界观的伟大头脑们,他们如何在理论的迷雾中披荆斩棘,为后人开辟出通往未知领域的航道。 第一部分:经典世界的黄昏与新秩序的萌芽 (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是科学理性达到顶峰的时代,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代表,世界被视为一台巨大而精确的机械,一切皆可预测。 绝对时空观的构建与挑战: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如何将时间和空间概念绝对化,构建了一个坚固可靠的宇宙模型。然而,我们也审视了那些预示着结构性危机的早期迹象——例如能量守恒的普遍性在热力学中的确立,以及电磁现象的复杂性开始暗示牛顿体系可能存在的内在张力。 达尔文的冲击波: 科学范式的转变不仅限于物质世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其强大的解释力,彻底重塑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挑战了长期以来基于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本书分析了生物学革命如何与物理学的发展并行,共同促使知识分子重新定义“真理”的含义。 场论的崛起: 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工作标志着从粒子中心论向场论思维的过渡。电磁场的概念不仅统一了电与磁,更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物质的基本实在可能存在于“场”之中,而非仅仅是孤立的微粒。这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为后来的相对论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和数学基础。 第二部分:世纪之交的知识革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进入20世纪,经典物理学的坚固堡垒开始出现裂痕,一系列实验结果和理论猜想预示着一场深刻的认知危机。 黑体辐射与能量的离散化: 普朗克在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被迫引入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这一看似微小的数学修正,却成为了打开通往全新物理学大门的钥匙。本书探讨了早期量子概念的提出者们在接受这一激进思想时的挣扎与态度。 相对性理论的几何重塑: 爱因斯坦的工作是对牛顿世界观的颠覆。狭义相对论统一了时空,而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解释为时空自身的几何弯曲。我们深入分析了相对性原理对哲学界的影响——关于实在性、观察者依赖性以及因果律的传统定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物质的微观世界: 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的发现,将物质结构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微小尺度。这一发现迫使物理学家面对一个难题:在原子内部,经典物理学的规律是否依然有效?这为量子力学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概率的统治与世界的模糊性 (20世纪上半叶) 量子力学的诞生是人类认知史上最深刻的断裂之一。它将确定性世界抛诸脑后,引入了概率、不确定性和观察者在构建现实中的核心角色。 哥本哈根精神的形成: 玻尔、海森堡等人发展出的量子力学解释框架,强调了互补性原理,并承认了我们知识的内在局限性。本书详述了这一解释体系的哲学基础,以及它如何引发了科学界内部的激烈辩论,特别是与爱因斯坦之间关于实在性本质的长期论战。 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回响: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不仅仅是一个物理限制,它对科学的认识论基础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我们探讨了这一原理如何被引入到更广泛的哲学讨论中,影响了人们对因果关系、精确测量和客观实在的看法。 科学与社会责任的交织: 随着物理学力量的日益强大,特别是核能的潜力显现,科学家的社会角色开始发生转变。本部分探讨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家群体如何应对其研究成果对人类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责任与义务。 第四部分:跨越学科的对话与人类的定位 (20世纪中叶) 科学的进步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物理学领域,而是开始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生物学和信息论产生深刻的交集。 信息、熵与宇宙的命运: 香农的信息论为理解通信和复杂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语言。本书探讨了信息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以及宇宙学之间的深层联系,即世界从有序走向无序的根本趋势。 科学哲学的反思: 随着知识体系的日益复杂化,对科学本身的认识论基础进行反思变得至关重要。本章考察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衰,以及对科学方法论的持续批判性审视,强调科学知识的累积性与革命性并存的特性。 知识的普及与沟通的艺术: 科学的进步若不能有效地传达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其影响力将大打折扣。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侧重于考察那些致力于搭建科学与公众之间桥梁的思想家们的工作,他们如何尝试将高度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洞察。这要求理论物理学家不仅是伟大的发现者,更需要成为出色的解释者和哲学家,引导公众理解人类认知边界的扩展。 结论:未竟的探索 《科学的远征》旨在呈现一部宏大的思想史,展示人类如何通过理性、实验和深刻的哲学反思,一步步揭开宇宙的面纱。它提醒我们,科学的本质在于永恒的追问,而非最终的答案。那些最伟大的理论,往往也带来最深刻的困惑,推动我们不断超越已知的领域,去迎接下一个未知的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对我而言,是一次探索的开始。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概念化繁为简的科学家怀有特别的敬意,而尼耳斯·玻尔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书名中的“通俗化”三个字,直接击中了我这个渴望理解量子力学却又被数学吓退的读者的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去领略玻尔思想的精髓,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困惑的概念。同时,“与人”这个词,则揭示了本书的另一重维度。我不仅仅想了解科学,更想了解创造科学的人。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够走进玻尔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生活,他的经历,他与他所处时代的关系。他如何看待科学在社会中的角色?他对人类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许?他在与他人交往时,又会展现出怎样的智慧与魅力?这本书似乎承诺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有机会去触摸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灵魂,去感受他跨越学术界限的博大胸怀。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理学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深刻注脚。

评分

拿到《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这本书,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从1911年到1962年,这几乎是20世纪科学史最波澜壮阔的时期之一,也是玻尔个人思想最为活跃、贡献最为卓著的时期。我一直对玻尔早期的原子模型以及后来在量子力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充满了敬意,但总觉得对其思想的全貌,尤其是他与社会、与普通人沟通的方式,了解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通俗化”部分,对我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我一直坚信,科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发现本身,更在于它能否为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接受。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为亲切、更为直观的方式,去理解量子力学那些令人着迷的概念。而“与人”这个词,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玻尔。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更是一位具有深远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思想家。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他如何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度相结合,如何用他的智慧去影响世界,去与不同领域的人们进行对话。这无疑是一次深入了解一位伟大灵魂的机会。

评分

我购买《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量子力学在早期是如何向公众普及的。毕竟,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一位像玻尔这样的巨匠,其通俗化的讲解方式无疑具有典范意义。我一直认为,真正伟大的科学家不仅能在象牙塔中创造辉煌,更能将深邃的智慧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壤。这本书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这本身就意味着它所收录的文本,可能涵盖了玻尔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思考。我非常好奇,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背景下,在冷战阴影的笼罩下,他如何看待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伦理的关系。书名中的“与人”二字,让我联想到他对人类命运、对和平的关切,这与他作为物理学家的身份同样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玻尔的博学多才,不仅仅局限于原子模型和互补原理,更能触及他的人文情怀、哲学思辨,甚至是他对于教育、对于科学普及的独到见解。这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科学读物,而是一部关于一位科学巨人如何思考世界、如何与世界沟通的百科全书。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主要是出于对这位伟大的丹麦物理学家个人及其科学思想普及方式的浓厚兴趣。过去,我接触到的关于玻尔的知识,多半集中在他对原子结构的贡献以及量子力学发展中的关键角色上,但对于他如何将这些深奥的概念传递给非专业人士,以及他在科学之外的个人思考和社会交往,却了解甚少。这本书以“通俗化”和“与人”为题,恰好填补了我认知上的空白。我非常期待看到,玻尔这位科学巨匠,是如何跨越专业门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量子世界的奇妙展现给普通大众的。更重要的是,“与人”这个词,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理论的阐述,更是关于玻尔作为一个人的思考。我渴望了解他在面对时代变迁、科技发展、国际局势时的观点,他与同期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们的交流,以及他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我相信,这本集子将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位科学巨匠在学术殿堂之外的广阔世界,感受他思想的深度与人性的温度。

评分

终于入手了这本《尼耳斯·玻尔集:第12卷·通俗化与人(1911-1962)》,光是翻开目录就让人对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对量子力学的概念感到好奇,但那些深奥的数学公式总是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量身打造的。从1911年到1962年,这段漫长的时期,正是玻尔思想演变和深化,以及量子力学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尤其期待看到他如何将那些复杂抽象的物理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给大众。书名中的“通俗化”三个字,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相信在这里,我不会再被那些枯燥的专业术语淹没,而是能真正领略到科学的魅力。而且,“与人”这个词,更是点亮了我对这本书的另一重期待。我希望能够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尼耳斯·玻尔,了解他在科学研究之外的生活,他的思考,他的情感,以及他与那个时代其他伟大思想家的交流互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理学的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心灵的碰撞。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个充满智慧与人文关怀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