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勇,徐小涛,杨志红 等 著
图书标签:
  • LBS
  • 位置服务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移动互联网
  • 定位技术
  • 无线通信
  • 室内定位
  • 地图服务
  • 应用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21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907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页数:259
字数:403000
正文语种:中文版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位置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技术体系和应用情况,重点对位置信息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位置信息服务在几个行业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适用于从事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人员;同时也可作为与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相关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LBS基础
1.1.1 LBS概念
1.1.2 LBS发展历程
1.1.3 LBS研究现状
1.1.4 LBS分类
1.1.5 LBS特点
1.2 LBS结构框架
1.2.1 LBS技术体系
1.2.2 LBS标准体系
1.2.3 LBS系统体系
1.2.4 LBS应用体系
1.2.5 LBS安全机制
1.3 LBS应用领域
1.3.1 面向公众的位置信息服务
1.3.2 面向企业的位置信息服务
1.3.3 面向社会的位置信息服务
1.3.4 面向国防军事的位置信息服务
1.4 LBS未来发展
1.4.1 我国LBS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4.2 LBS发展趋势
1.4.3 LBS技术发展
1.4.4 LBS运营发展
1.4.5 LBS应用拓展

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
2.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1.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2.1.2 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2.1.3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2.1.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2.1.5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2.2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2.2.1 数据采集与编辑
2.2.2 数据处理与存储管理
2.2.3 图形显示
2.2.4 空间查询与分析
2.2.5 地图制作
2.3 Web GIS
2.3.1 Web GIS概述
2.3.2 Web GIS网络结构
2.3.3 Web GIS实现方法
2.3.4 现有Web GIS产品
2.4 3D GIS
2.4.1 3D GIS产生背景
2.4.2 三维可视化技术
2.4.3 3D GIS数据组织
2.4.4 现有典型3D GIS产品
2.5 LBS中的GIS
2.5.1 LBS对GIS的应用需求
2.5.2 GIS在LBS中的应用模式

第3章 移动定位技术
3.1 移动定位技术概述
3.1.1 移动定位概念
3.1.2 移动定位技术分类
3.1.3 移动定位精度分析
3.1.4 移动定位技术选择
3.2 移动通信基站定位技术
3.2.1 移动通信基站定位基本原理
3.2.2 场强定位法
3.2.3 起源蜂窝小区定位法
3.2.4 信号到达角定位法
3.2.5 信号到达时间定位法
3.2.6 到达时间差定位法
3.2.7 相关数据库定位法
3.3 卫星定位技术
3.3.1 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3.3.2 GPS
3.3.3 GLONASS
3.3.4 GALILEO
3.3.5 COMPASS
3.4 混合定位技术
3.4.1 A-GPS定位技术
3.4.2 GPS One定位技术
3.5 移动定位技术发展
3.5.1 定位手段不断增多
3.5.2 定位终端发展迅猛
3.5.3 定位平台趋向融合
3.5.4 安全防范逐步增强

第4章 移动通信
4.1 移动通信概述
4.1.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4.1.2 移动通信分类
4.1.3 移动通信特点
4.2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4.2.1 多址方式
4.2.2 信道共用机制
4.3 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3.1 2G通信
4.3.2 3G通信
4.3.3 4G通信
4.4 集群移动通信
4.4.1 集群移动通信概念
4.4.2 集群方式
4.4.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4.4.4 集群移动通信优势
4.5 卫星通信
4.5.1 卫星通信概述
4.5.2 卫星通信主要特点
4.5.3 卫星通信网络结构
4.6 移动通信平台集成
4.6.1 移动通信平台集成优势
4.6.2 移动通信平台集成方式
4.6.3 移动通信平台集成面临的挑战

第5章 数据库技术
5.1 数据库概述
5.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5.1.2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
5.1.3 数据模型
5.1.4 数据库技术发展前景
5.2 数据库管理系统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5.2.2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5.2.3 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5.3 分布式数据库
5.3.1 分布式数据库概念
5.3.2 分布式数据库分类
5.3.3 分布式数据库特点
5.3.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5.4 LBS中的数据组织
5.4.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5.4.2 兴趣点数据
5.4.3 导航信息数据
5.4.4 系统管理数据
5.5 LBS数据库安全管理
5.5.1 LBS数据库安全特性
5.5.2 LBS数据库安全策略
5.6 LBS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5.6.1 数据库系统故障
5.6.2 数据库备份
5.6.3 数据库系统恢复

第6章 Web Service
6.1 Web Service概述
6.1.1 Web Service基本概念
6.1.2 Web Service主要特点
6.1.3 Web Service发展现状
6.2 Web Service体系框架
6.2.1 Web Service体系结构
6.2.2 Web Service结构模型
6.2.3 Web Service运行机理
6.3 Web Service关键技术
6.3.1 XML
6.3.2 SOAP
6.3.3 WSDL
6.3.4 UDDI
6.4 Web Service应用集成
6.4.1 企业应用集成
6.4.2 Web Service与EAI
6.4.3 Web Service的EAI示例

第7章 移动平台开发
7.1 移动终端
7.1.1 移动终端概念
7.1.2 移动终端特点
7.1.3 移动终端分类
7.1.4 移动终端应用现状
7.2 移动平台操作系统
7.2.1 Windows CE
7.2.2 Android
7.2.3 Palm OS
7.2.4 Symbian
7.3 移动平台开发技术
7.3.1 J2ME
7.3.2 BREW
7.3.3 .NET

第8章 其他相关技术
8.1 道路匹配
8.1.1 建立路网拓扑关系
8.1.2 道路匹配算法
8.2 路径分析
8.2.1 最优路径分析模型
8.2.2 最优路径分析方法
8.2.3 Dijkstra优化算法
8.3 兴趣点查询
8.3.1 地理编码
8.3.2 兴趣点查询方法
8.3.3 兴趣点数据的更新维护
8.4 信息发布
8.4.1 信息广播
8.4.2 信息定制
8.4.3 信息抽取
8.4.4 信息推送
8.5 隐私保护
8.5.1 LBS系统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8.5.2 用户隐私
8.5.3 隐私保护方法
8.5.4 位置匿名

第9章 LBS与智能交通
9.1 智能交通概述
9.1.1 智能交通产生背景
9.1.2 智能交通概念
9.1.3 智能交通发展历程
9.1.4 智能交通主要研究内容
9.1.5 LBS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9.2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
9.2.1 智能交通系统总体结构
9.2.2 智能交通系统数据库结构
9.2.3 智能交通系统各分系统功能
9.3 移动目标监控系统
9.3.1 移动目标监控系统结构
9.3.2 移动目标监控系统功能
9.4 交通疏导信息服务系统
9.4.1 交通疏导信息服务系统功能需求
9.4.2 交通疏导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9.4.3 交通流信息采集
9.4.4 行车路径优化
9.5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9.5.1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总体框架
9.5.2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
9.5.3 交通信息交换平台

第10章 LBS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10.1 应急救援概述
10.1.1 应急救援概念
10.1.2 我国应急救援体系
10.1.3 应急救援指挥
10.1.4 应急救援行动
10.2 应急救援对位置信息的功能需求
10.2.1 应急救援任务和特点
10.2.2 应急救援需求背景
10.2.3 应急救援需求分析
10.3 基于LBS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
10.3.1 应急救援指挥调度流程
10.3.2 指挥调度系统总体设计
10.3.3 指挥调度系统功能设计
10.3.4 指挥调度系统应用分析
10.4 基于LBS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系统
10.4.1 应急救援物资保障需求
10.4.2 物资保障系统总体设计
10.4.3 物资保障系统功能设计
10.4.4 物资保障系统应用分析

第11章 LBS的其他应用
11.1 LBS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
11.1.1 LBS与社交网络的融合
11.1.2 LBS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模式
11.1.3 社交网络对LBS产业提出的挑战
11.1.4 基于LBS的社交网络实例
11.2 LB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11.2.1 物联网概述
11.2.2 物联网中的LBS体系结构
11.2.3 物联网中的LBS应用类型
11.3 LBS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11.3.1 基于LBS的旅游信息系统
11.3.2 基于LBS的旅游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11.3.3 基于LBS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智能制造中的工业物联网(IIoT)与边缘计算的图书简介。 --- 书名:《智能制造中的工业物联网(IIoT)与边缘计算:架构、协议与实践应用》 内容提要: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本次转型以工业物联网(IIoT)为核心驱动力,旨在构建高度互联、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然而,实现这一愿景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高效、可靠地处理和利用海量、异构的工业数据,并确保低延迟、高可靠性的实时控制能力。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系统性地阐述了工业物联网的底层架构、关键通信协议,以及如何通过前沿的边缘计算技术,将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下沉至生产现场,从而实现真正的工业智能化。 第一部分:工业物联网(IIoT)的基石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为读者构建了理解工业物联网的宏观框架。它深入剖析了传统制造系统向智能制造演进的驱动力,并详细梳理了IIoT的典型参考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读者将了解到传感器技术、RFID、机器视觉等关键感知组件在数据采集中的作用。 重点探讨了IIoT在实际部署中遇到的核心挑战:海量数据的汇聚、操作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系统的融合壁垒、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复杂性,以及对极低延迟和极高可靠性(如功能安全)的需求。本书强调,解决这些挑战需要超越传统云计算范式的创新性方法。 第二部分:工业通信协议的深度解析 工业通信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神经系统。本书并未停留在概述层面,而是对当前主导工业现场和新兴的IIoT连接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对比与分析。 对于传统领域,本书详细解读了现场总线技术,如EtherCAT、PROFINET和DeviceNet,阐述了它们在实时性、确定性通信方面的设计原理和应用场景。 随后,重点转向面向IP化的IIoT通信协议。MQTT (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的轻量级、发布/订阅模型被深入剖析,尤其关注其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部署优化和QoS级别的保障机制。同时,本书也对OPC UA (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 Architecture) 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阐述了其信息模型、安全机制(如数字证书应用)以及跨异构系统互操作性的核心价值。此外,对于新兴的TSN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技术,本书也探讨了其如何为基于以太网的工业控制提供确定性时间同步和流量调度能力,是实现全IP化工业网络的关键技术。 第三部分:边缘计算:重塑工业数据处理范式 边缘计算是实现工业实时智能的关键技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阐释了边缘计算如何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部署在靠近数据源(如PLC、机器人控制器或生产线网关)的位置,来克服云端延迟和带宽瓶颈。 内容涵盖了边缘计算的架构设计,包括设备层边缘、控制层边缘和工厂级边缘的概念区分。深入探讨了关键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例如: 1. 实时过程控制与闭环反馈: 如何在边缘侧运行复杂的控制算法,实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 2. 本地化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在数据上传至云端前进行过滤、聚合和标准化,以减轻网络负荷。 3. 离线运行能力: 即使在云端连接中断的情况下,生产系统仍能维持核心操作。 4. 安全隔离: 隔离关键控制网络与外部网络,增强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书中还探讨了边缘计算的资源调度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编排部署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的容器化应用,以及如何实现云边协同(Cloud-Edge Synergy)下的软件生命周期管理。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的构建,更在于其丰富的实践指导。通过多个行业案例,读者将了解如何将前述技术栈落地到具体的工业场景中: 预测性维护(PdM): 介绍如何利用边缘侧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振动、温度等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特征提取和异常检测,从而提前预警设备故障。 增强现实(AR)与移动维护: 探讨如何结合边缘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技术,为现场维护人员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视频流和3D模型叠加服务。 质量检测自动化: 分析如何部署高性能的边缘计算节点,实时处理高分辨率的机器视觉数据,进行产品缺陷的快速分类与分拣。 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IIoT和边缘计算融合的未来趋势,包括5G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如超高可靠性低延迟通信URLLC)、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在边缘侧的实例化,以及数据治理在构建可信赖的工业数据生态中的重要性。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工业自动化工程师、系统集成商、制造企业的IT/OT部门技术人员、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开发者。它为寻求深化理解和掌握下一代智能工厂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份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价值的参考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翻阅《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之前,我对 LBS 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道我在哪里”的层面,殊不知其背后蕴含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技术体系。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其趣味性,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深入 LBS 的腹地。书中对定位算法的阐述,从经典的三角定位法到现代的机器学习算法,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和公式,使得原本晦涩的技术细节变得更加清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基础技术,而是进一步探讨了 LBS 在数据隐私、安全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LBS 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社会伦理和用户需求的深刻考量。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 LBS 的技术有了更全面的掌握,更对 LBS 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对于我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评分

作为一名对科技前沿一直保持好奇心的普通读者,《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这本书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一直认为 LBS 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关于 LBS 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生态系统。从基站定位、Wi-Fi 定位,到更先进的视觉定位技术,书中对不同定位技术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 LBS 数据融合与分析的介绍,如何将多种来源的定位信息进行整合,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这对于提升 LBS 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书中列举的各种应用案例,从共享单车的智能调度,到精准营销的个性化推荐,都生动地展现了 LBS 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启示录。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信息时代对于“在哪里”这一基本需求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空白。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越来越依赖各种应用程序来指引方向、寻找附近的服务,但很少有人去深究这一切背后的奥秘。而《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这扇通往 LBS 世界的大门。从最初的 GPS 卫星定位原理,到如今更加精准的室内定位技术,书中娓娓道来,层次分明。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对于定位误差的分析,以及各种消除误差、提高精度的技术手段,例如多传感器融合、差分定位等,这些内容让原本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生动易懂。同时,书中也详细介绍了 LBS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从最直观的地图导航,到智慧城市、物联网,再到社交娱乐,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 LBS 的强大潜力,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一次精彩的知识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新的发现和感悟,让我对这个看似熟悉却又充满未知的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坦白说,《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偏向技术理论的书籍,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它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际的应用。书中对 LBS 核心算法的剖析,例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作者通过清晰的逻辑和贴切的比喻,使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 LBS 在交通运输、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并分析了这些应用如何利用 LBS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效率。例如,书中关于智慧交通的案例,如何利用 LBS 数据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和优化,让我对未来的城市交通系统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让我理解了 LBS 的“是什么”,更让我明白了 LBS 的“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 LBS 知识体系。

评分

阅读《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过程,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我一直对 LBS 相关的技术充满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深入了解 LBS 的渴望。书中对 LBS 架构设计的探讨,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再到数据中心,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让我对整个 LBS 系统的运作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 LBS 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关注,这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匿名化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手段,这让我对 LBS 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书中也对 LBS 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例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的结合,这让我看到了 LBS 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涵盖了 LBS 的核心技术,还对其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 LBS 领域参考书籍。

评分

边水流湍急的河里捕鱼,渔夫笑笑说:“潭里风平浪静,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小鱼喜欢待在那里,水里

评分

春时的美丽却早已烙印于我的心里。那曾经的转盼的情:语言常笑,是如今对儿女的期望与牵挂;那

评分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适用于从事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人员;同时也可作为与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相关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位置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技术体系和应用情况,重点对位置信息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位置信息服务在几个行业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

评分

这本书对我本人帮助不大。之所以买,是因为这方面的书太少,且可以报销。个人购买,就不值得了!

评分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适用于从事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人员;同时也可作为与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相关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位置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技术体系和应用情况,重点对位置信息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位置信息服务在几个行业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

评分

你而战斗!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说:“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

评分

好书,正品,好书,正品,好书,正品,

评分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适用于从事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人员;同时也可作为与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相关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位置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技术体系和应用情况,重点对位置信息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位置信息服务在几个行业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

评分

曾经的指若削葱,是如今的残年老茧……她是我伟大的母亲,她把儿女青春的火点燃却灼烧了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