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惠群,于俊生,史坚 著
图书标签:
  • 仪器分析
  •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
  • 分析仪器
  • 光谱学
  • 色谱学
  • 电化学分析
  • 质谱
  • 原子光谱
  • 分子光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09902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064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5
字数:6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分析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全国几十所高校长期使用,影响大、范围广,累计印数超过6万册。

内容简介

  《仪器分析/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是在总结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1999年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理科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Ⅱ)编写而成的。从加强基础理论出发,重点阐述常用仪器分析诸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其应用。
  《仪器分析/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共分22章,内容包括: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分析法及复杂体系的综合分析等。
  《仪器分析/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系仪器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分析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方惠群,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仪器分析教学,编写出版《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仪器分析实验》(科学出版社)和《仪器分析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翻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仪器分析》教材被评为南京大学和江苏省优秀教材,仪器分析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发展
1.2 仪器分析的分类
1.3 分析仪器的组成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概论
2.1 原电池和电解池
2.2 能斯特方程
2.3 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
2.4 电极
2.5 电极一溶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2.6 法拉第定律
习题

第三章 电位分析法
3.1 离子选择电极及其分类
3.2 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参数
3.3 分析方法
3.4 离子计和自动电位滴定计
3.5 应用
习题

第四章 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
4.1 电解的原理
4.2 电重量分析法
4.3 库仑分析法
习题

第五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
5.1 直流极谱法
5.2 单扫描极谱法
5.3 脉冲极谱法
5.4 溶出伏安法
5.5 循环伏安法
5.6 控制电流极谱法
习题

第六章 色谱分析导论
6.1 色谱法及其分类
6.2 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
6.3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习题

第七章 气相色谱法
7.1 气相色谱仪
7.2 检测器
7.3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
7.4 开管柱气相色谱法
7.5 定性和定量分析
7.6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习题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8.1 固定相和流动相
8.2 高效液相色谱仪
8.3 液一固色谱法
8.4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8.5 离子交换色谱法
8.6 尺寸排阻色谱法
8.7 分离方式的选择及应用
8.8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习题

第九章 毛细管电泳法
9.1 电泳基本原理
9.2 高效毛细管电泳装置
9.3 电渗流迁移率
9.4 影响分离的因素
9.5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9.6 应用
习题

第十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10.1 电磁辐射的性质
10.2 光与物质的作用
10.3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10.4 光谱法仪器
习题

第十一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11.1 基本原理
11.2 仪器
11.3 分析方法
11.4 应用
习题

第十二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1 基本原理
1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2.3 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12.4 分析方法
12.5 原子荧光光谱法
习题

第十三章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
13.1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3.2 吸收定律
13.3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13.4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习题

第十四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14.1 荧光和磷光的基本原理
14.2 分子荧光光谱仪
14.3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14.4 磷光光谱法
14.5 化学发光分析
习题

第十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5.1 红外吸收基本原理
15.2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5.3 红外光谱仪
15.4 样品的处理
15.5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习题

第十六章 激光拉曼光谱法
16.1 基本原理
16.2 激光拉曼光谱仪
16.3 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应用
习题

第十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7.1 核磁共振吸收基本原理
17.2 核磁共振波谱仪
17.3 样品的处理
17.4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
17.5 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应用
17.6 BC核磁共振波谱法
17.7 二维核磁共振谱
17.8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谱
习题

第十八章 质谱法
18.1 质谱仪
18.2 离子的主要类型
18.3 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18.4 质谱分析的应用
18.5 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剖析
习题

第十九章 X射线光谱法
19.1 X射线吸收分析法
19.2 x射线荧光分析法
19.3 X射线衍射分析法
习题

第二十章 表面分析法
20.1 表面分析概述
20.2 光子探针技术
20.3 电子探针技术
20.4 离子探针技术
20.5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
习题

第二十一章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21.1 热分析法
21.2 流动注射分析法
习题

第二十二章 复杂体系的综合分析
22.1 综合分析的特点与分析过程
22.2 取样和样品的保存
22.3 样品预处理与分离的作用
22.4 样品的分解和溶解
22.5 分离方法
22.6 联用技术
22.7 复杂样品分析的思路
习题
习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一些基本常数表
附录Ⅱ 原子量表

前言/序言


《材料科学基础》 本书旨在系统性地介绍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前沿进展,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科认知框架。内容涵盖了材料的原子结构、晶体缺陷、相变原理、电子理论、力学性能、热力学行为、电学与磁学特性、光学性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与失效机理。 第一部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质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层面出发,深入探讨材料的构成单元——原子,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 原子与化学键: 介绍原子模型、电子结构、轨道理论,以及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基本化学键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晶体结构: 阐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介绍密堆积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密堆积等常见晶体结构,并讲解布拉维格子、晶带、晶面指数等概念,理解晶体结构的对称性。 晶体缺陷: 详细讲解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畴界、堆积层错)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对材料塑性、扩散、导电性等宏观性质的显著影响。 非晶态材料: 探讨玻璃、聚合物等非晶态材料的结构特点,如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以及玻璃转变温度等关键参数。 第二部分:材料的宏观性能与行为 在此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材料在受力、受热、电磁场等外部作用下的宏观响应,以及这些响应的微观根源。 相变与相图: 引入相的概念,讲解相律,并深入剖析相图的构建原理与判读方法,如二元合金相图(二元共晶、固溶体、生成化合物),以及相变动力学,包括形核与生长过程。 材料的力学性能: 详细介绍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性、硬度等关键力学参数,并分析加载速率、温度、加载方式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深入探讨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疲劳断裂和蠕变等宏观断裂机制。 热力学与动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阐述热力学定律在材料体系中的应用,如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理解固态反应、扩散等过程的热力学驱动力。结合扩散理论(菲克定律)和激活能概念,解释材料内部原子迁移的动力学过程。 电学与磁学性能: 分类介绍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学特性,并探讨其微观机理,如能带理论、载流子类型、迁移率等。介绍磁性材料的分类(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亚铁磁性),以及磁畴、磁化过程等。 光学性能: 讲解材料对光的吸收、透射、反射和散射现象,以及折射率、消光系数等光学参数。讨论不同材料的光学行为,如透明体、半透明体、不透明体。 腐蚀与失效: 探讨材料在化学和电化学环境中的腐蚀机理,如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腐蚀。分析材料在应力、高温、化学介质等复杂环境下发生的各种失效模式,如应力腐蚀开裂、高温氧化、磨损等。 第三部分: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本部分将介绍材料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制备技术和表征手段,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获取、加工和分析材料。 常用材料制备技术: 概述金属凝固、陶瓷烧结、聚合物合成、薄膜生长(如CVD、PVD)、粉末冶金等基本制备工艺。 材料结构表征方法: 详细介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微观结构分析技术,以及能谱分析(EDS/WDS)等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介绍力学性能测试(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热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电学性能测试等。 第四部分:新兴材料与前沿展望 在掌握了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将初步涉猎一些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及其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 介绍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其在催化、传感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智能材料: 探讨能够响应外部刺激并发生可逆变化的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陶瓷、液晶材料等。 生物材料: 介绍与生物体系相容、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材料,如医用植入材料、药物载体等。 复合材料: 分析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的协同效应。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力求循序渐进,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每章节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适量的案例分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掌握实际应用。本书适合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对材料科学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入门的参考。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建立起对材料科学的系统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见到《仪器分析》这本书,它那沉静的蓝色封面就散发出一种专业、严谨的气息,仿佛预示着书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知识。翻开目录,我被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所震撼。从基础的光谱、色谱分析,到更为精密的电化学、质谱分析,再到各种前沿的联用技术,章节划分得井井有条,足以让人感受到仪器分析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一个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物质本质的科学工具和方法抱有浓厚的兴趣。仪器分析,对我来说,就像是拥有了一双能够“透视”物质的“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洞察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观世界。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各种仪器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例如,核磁共振波谱仪是如何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来解析分子结构的?它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能够成为结构分析的“利器”?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穿插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仪器分析是如何在环境保护、医药研发、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最近刚入手了一本叫做《仪器分析》的书,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蓝色调给人一种冷静、严谨的感觉,与“仪器分析”这个主题非常契合。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多个大类,每一个大类下面又有许多细分的章节,像是质谱、原子吸收光谱、液相色谱等等。光是看标题就觉得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入。作为一个对化学分析和物质鉴定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精确测量和分析物质成分的科学方法感到好奇。仪器分析,在我看来,就是用高科技的“眼睛”和“耳朵”去“听”物质的“语言”,从而了解它的组成和结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介绍这些复杂的仪器和原理。比如,对于像质谱仪这样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设备,书中是否会有清晰的原理图和工作流程的讲解?它到底是如何将分子“打碎”再“重组”来辨认身份的?还有,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保护或者药物研发中,仪器分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展现科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让我感受到这些复杂的仪器背后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评分

拿到《仪器分析》这本书,一股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有些许的挑战。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非常沉稳的蓝色,并配以简洁、有力的字体,这种视觉上的专业感,立刻就预示了这本书内容的严谨和深度。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那些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以及更细分的质谱、红外、核磁共振等,我意识到这绝对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参考书。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物质内在奥秘的科学技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仪器分析,在我看来,就是利用高精度的“武器”,去解读物质的“密码”,从而了解它的成分、结构乃至于状态。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阐述这些精密的仪器是如何工作的?例如,一台液相色谱仪,它的分离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将复杂的混合物一一“区分”开来?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否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说明仪器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它是如何发现非法添加剂的?在环境监测中,它是如何追踪污染源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那些“看得见”的科学仪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感受它们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评分

《仪器分析》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重感和专业性。封面设计采用了经典的蓝色调,与书名“仪器分析”的沉静气质非常吻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看到了诸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一系列章节,每一个章节下面又细分了许多具体的仪器和技术,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等,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整,可见作者在编撰此书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作为一个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探究物质本质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感到着迷。仪器分析,在我看来,就是现代科学界的一双“慧眼”,它能够超越我们肉眼的局限,去洞察物质最深层的奥秘。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那些复杂的仪器原理,比如,光谱仪究竟是如何“看到”物质的“颜色”并据此进行分析的?色谱仪又是如何将混合物“分离”并“称量”的?我也期待书中能穿插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例如在医学诊断、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仪器分析是如何发挥关键作用的。

评分

这本《仪器分析》的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传递出的一种严谨、科学的气质。封面的设计,是那种沉静的、带有专业气息的蓝色,没有多余的花哨装饰,直观地表达了内容的主题。我翻开书,首先看到的是目录,密密麻麻的章节标题,从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到电化学分析,再到质谱、核磁共振等各种先进技术,内容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翔实的著作。作为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物质本质的科学工具和方法很感兴趣。仪器分析,在我看来,就像是科学的“显微镜”和“探针”,能够深入物质的微观世界,揭示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秘密。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以一种我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比如,当提到“光谱分析”时,我希望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光谱仪(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来获取信息的。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实际的实验操作指南,或者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这样我就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仪器分析的价值。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仪器分析》这本书时,它那深邃的蓝色封面和简洁的标题就吸引了我。这本书给我一种严谨、专业的科学氛围。翻开目录,我被里面详尽的章节划分所震撼,从基础的光谱分析到复杂的色谱技术,再到电化学分析以及各种前沿联用技术,内容之广泛,体系之完整,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作为一名对科学研究充满好奇的普通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物质内在秘密的科学工具和方法非常感兴趣。仪器分析,在我看来,就是科学界的“侦探”,通过各种精密的仪器,去捕捉和分析那些隐藏在物质世界中的线索。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各种仪器工作原理的清晰解释。例如,质谱仪是如何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和定量分析物质的?我还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说明仪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在药品研发中,它如何确保药品的纯度和安全性?在环境监测中,它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和控制污染物?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入地理解仪器分析的强大功能和它在现代科学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评分

收到《仪器分析》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厚重感,仿佛承载了无数科学的智慧和探索的结晶。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科技感,那抹深邃的蓝色,让人联想到浩瀚的宇宙和深不可测的物质世界。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严谨而又充满吸引力的章节标题,从基础的光谱分析,到精密的色谱技术,再到复杂的电化学方法,以及各种前沿的联用技术,内容涵盖之广,体系之完善,足以让人感受到仪器分析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一个对世界万物运作规律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物质本质、揭示微观秘密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深感着迷。仪器分析,对我而言,就是一双能够穿透表象、洞察内在的“慧眼”,通过精确的测量和分析,让我们能够认识和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仪器原理和操作方法一一呈现,比如,质谱仪是如何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来推断物质组成的?核磁共振波谱仪又是如何通过观察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来解析分子结构的?我渴望从中获得对这些高科技工具的直观理解,甚至能够想象出它们在实验室中工作的场景。

评分

《仪器分析》这本书,拿到手里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封面的设计简洁大气,深邃的蓝色调,搭配银色的字体,仿佛预示着里面将要探索的微观世界。我翻开目录,里面琳琅满目的章节标题,从光谱分析到色谱分析,从电化学分析到各种联用技术,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整,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感到一丝敬畏。我一直对物质的内在构成充满好奇,总觉得那些隐藏在日常事物中的化学秘密,就像等待被解开的谜题。仪器分析,在我看来,就是现代科学的“侦探工具箱”,用各种精密仪器去捕捉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线索,从而揭示物质的真实面貌。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比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如何通过测量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定量分析的?液相色谱仪又是如何通过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差异来实现分离的?除了原理,我更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具体的实验案例,或者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比如在环境监测中如何利用仪器分析来检测污染物,或者在医药研发中如何利用仪器分析来鉴定药物的纯度和结构。只有看到实际的应用,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理论知识。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封面是那种沉静的蓝色,标题“仪器分析”几个字带着一丝金属光泽,第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拿到这本书,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窗外淅沥的雨声似乎在为这本关于精密测量和精密仪器的书增添几分肃穆的氛围。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密密麻麻的章节标题,从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到电化学分析,再到一些更细分的领域,诸如质谱、核磁共振等等,每一个词汇都像是一个等待被揭开的奥秘。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对科学研究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总是对那些能够探究物质微观世界、揭示物质本质的科学工具和方法感到着迷。“仪器分析”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各种精密的仪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含量,这简直就是科学界的“侦探小说”,用无形的信号捕捉无形的真相。我特别好奇,书中对于不同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是如何阐述的?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否能够理解?我能否通过阅读这本书,对诸如实验室里那些闪烁着指示灯、发出嗡嗡声的大家伙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案例分析,那样的话,即使我无法亲手操作,也能在脑海中进行一次次虚拟的实验,感受科学的严谨和魅力。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透过它,去窥探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精彩。

评分

《仪器分析》这本书,光是看到它的名字,就让人联想到各种精密复杂的仪器和严谨的科学研究。它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一种深沉而富有科技感的蓝色,与“仪器分析”这个主题十分契合,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当我翻阅目录时,我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从基础的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到更专业的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再到各种联用技术,几乎涵盖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各个重要领域。作为一个对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物质微观世界奥秘的科学工具和方法抱有浓厚的兴趣。仪器分析,在我看来,就是一门能够“看见”物质“灵魂”的科学。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清楚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例如,原子吸收光谱仪为何能够精确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如何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有效分离的?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仪器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比如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它是如何保障我们的“舌尖上的安全”的?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不错

评分

分析挺到位的,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

十多年前的版本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些新内容没有

评分

书还好,就是有点厚

评分

很好的书,上课当教材用

评分

这本书值得看看,微观手段分析非常棒!

评分

东东不错,真的不错,物有所值。

评分

东西不错,已经收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