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慰梅著,成寒譯的《林徽因與梁思成》講述瞭林徽因、梁思成這對學者伉儷,在大時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和中國近現代的激蕩史密切交織。人們傳說著他們不尋常的傢世和學識,傳說著她的美麗、纔華、愛情,惋嘆著半個世紀前他對一座古城的癡迷與眷戀。眾多傳奇,讓他們離人們*近,而有時,卻又像是*遠……時隔半個世紀,來自大洋彼岸的深情追憶。
費慰梅著,成寒譯的《林徽因與梁思成》講述瞭 1932年,費正清、費慰梅夫婦來到北京後大約兩個月 ,便結識瞭林徽因與梁思成。兩對年輕的夫婦彼此吸 引,一見如故,亦成為終身好友。費正清夫婦的中文 名字,即由梁思成所取。同為艱難亂世的親曆者,兼 具親密摯友的特殊身份,費慰梅也許是*有資格講述 林徽因與梁思成傳奇故事的人。
林徽因與梁思成皆齣身名門,從小受到良好教育 ,青年時期留學美國,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洗禮。兩 人學成歸國後,本該大展宏圖,然而,接連而來的抗 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使他們的生活陷入瞭顛沛流離之 中。纔子佳人在苦難與貧窮中患難與共,共同的理想 、興趣愛好使得兩人仍不放棄對事業的追求,對生活 的熱愛。
林徽因在其短暫而絢麗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瞭許 多美妙詩文,梁思成則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瞭建築事 業。這本傳記,以細緻客觀的筆觸,展現瞭林徽因與 梁思成這對伉儷多彩的感情生活、對人生與理想的執 著以及他們的成就與創造。
作者前記
代序
**部 啓濛時期(1901—1928年)
1.梁傢長子
2.林傢掌上明珠
3.歲寒三友圖
4.遨遊建築天地間
5.留學歸來
第二部 多方麵的成就(1928—1937年)
6.東北大學開天闢地
7.徐誌摩之愛與死
8.建築史學傢
9.尋找古建築
10.太太的客廳
11.應縣塔、趙州橋
12.騎驢走馬過山西
13.日本的入侵
14.暫時喘一口氣
15.發現佛光寺
第三部 曆經抗戰(1937—1945年)
16.逃難
17.暫居昆明
18.行行復行行
19.陪都重慶
20.李莊的日子
21.**部中國建築史
第四部 戰爭與革命之間(1945—1949年)
22.八年抗戰結束
23.重返昆明和北京
24.一九四七年的榮耀
25.那段擔驚受怕的日子
26.*後的一封信
第五部 在共産黨政權下(1949—1972年)
27.失望與挫摺
28.林洙的訴說
作者後記
譯者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林徽因與梁思成》這本書,我早就盼著能翻開它瞭。光是書名就有一種古典的韻味,仿佛能聞到油墨的香氣,聽到古建築的低語。我腦海裏構思的場景是,他們不僅僅是學術界的巨擘,更是那個時代最閃耀的文化符號。我想象書中會詳細描繪他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走遍大江南北,去勘探那些古老而瀕危的建築。那種風塵僕僕,卻又目光堅毅的畫麵,一定非常動人。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他們學術觀點的深入探討,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傳統建築的美學,又是如何將西方的建築理論與中國本土的文化相結閤,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我想,這其中一定充滿瞭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而且,這本書肯定不止於建築本身,更會展現他們作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在國傢危難之際,如何挺身而齣,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民族文化貢獻力量。我非常好奇,他們是如何在學業、事業、傢庭以及個人情感之間找到平衡的?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像是一部厚重的曆史畫捲,又像是一首深情的詩篇,我渴望在字裏行間,找到那些關於愛、關於理想、關於傳承的動人故事。
評分讀瞭《林徽因與梁思成》這本書的推薦語,就覺得它一定會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溫情的讀物。我總是對那些能夠將藝術、學問與生活完美結閤的人物感到由衷的欽佩,而林徽因和梁思成無疑是其中的典範。我設想,書裏會描繪齣他們在中國建築史上留下的那些閃耀的印記,比如對鬥拱結構的細緻研究,對古城測繪的嚴謹態度,以及在烽火連天中,他們如何用瘦弱的身軀背負起沉重的文化遺産。這讓我聯想到,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何其富足。我迫切地想知道,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讓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堅持對美的探索和對曆史的守護?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他們在中國近代建築轉型時期的角色,他們提齣的理論,他們繪製的設計圖,一定蘊含著深刻的洞察和超前的眼光。同時,我也好奇,在他們如此投入的工作背後,他們夫妻之間的精神契閤度究竟有多高?是否存在一種默契,讓他們在學術上互相成就,在生活中互相扶持?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兩位名人,更是希望能夠通過他們的經曆,理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齣自己的聲音。
評分《林徽因與梁思成》這本書,我實在太想讀瞭!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讓我對這對民國時期纔情橫溢的伉儷充滿瞭好奇。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他們如同那個時代的縮影,優雅、知性,又帶著一絲理想主義的浪漫。想象一下,在古老的宅院裏,他們伏案研讀古籍,討論著飛簷鬥拱的奧秘,或是漫步在被戰火摧殘過的城牆邊,眼中閃爍著對民族文化的深切憂慮和重建的決心。這本書,在我看來,絕不僅僅是記錄他們的生平事跡,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看到知識分子如何在動蕩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如何將對美的追求與對國傢的責任融為一體。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他們對於中國古建築的熱愛和保護的細節,那種對曆史遺跡的敬畏和對傳承的使命感,一定能深深打動我。也想知道,在他們共同的事業之外,他們的傢庭生活又是怎樣的?是否有柴米油鹽的瑣碎,是否有爭吵與諒解,這些“凡人”的一麵,反而更能讓我感受到他們的真實與立體。這本書,我把它看作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是與兩位偉大靈魂的交流,希望能從中汲取到一些力量,一些對生活、對美、對曆史的全新認知。
評分當我在書店看到《林徽因與梁思成》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絕對是我要讀的那一本!”。在我心中,林徽因和梁思成代錶著一種極緻的浪漫與纔情,他們不僅僅是建築學傢,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偶像。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講述他們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我特彆想知道,在他們的學術研究之外,他們的個人性格是怎樣的?林徽因的詩意與犀利,梁思成的溫厚與堅持,他們是如何在生活中相互影響,又如何共同創造齣屬於他們獨特的精神傢園?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描繪他們在中國近代建築理論的建立和實踐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那些圖紙,那些文字,背後一定凝聚著無數的心血和智慧。也想知道,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們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如何麵對政治的風雲變幻,卻依然堅守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學術的追求。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扇通往民國時代藝術與智慧殿堂的窗戶,我希望能夠透過這扇窗,看到兩位偉大的靈魂,他們的愛情,他們的事業,以及他們留給後世的寶貴財富,都能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
評分《林徽因與梁思成》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人物的傳記,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他們如同兩棵並肩而立的古樹,深深紮根於中國的土地,枝繁葉茂,蔭庇後人。我期待書中能展現他們在中國古建築保護事業中那些艱難而偉大的付齣,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對抗曆史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那種對古老文明的敬畏之心,那種對民族文化的責任感,一定會讓我為之動容。我特彆想瞭解,他們是如何在個人情感與傢國大義之間做齣選擇的?他們的愛情故事,是否也如他們的建築一樣,堅固而美麗?又或者,在那些光鮮的學術成就背後,他們也曾有過普通人的煩惱與掙紮?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部關於理想、關於堅守、關於愛的史詩。我希望能夠從中汲取到他們身上那種對未知的好奇心,對美的執著追求,以及麵對睏難時的勇氣和智慧,讓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堅韌與浪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