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慰梅著,成寒译的《林徽因与梁思成》讲述了林徽因、梁思成这对学者伉俪,在大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和中国近现代的激荡史密切交织。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寻常的家世和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惋叹着半个世纪前他对一座古城的痴迷与眷恋。众多传奇,让他们离人们*近,而有时,却又像是*远……时隔半个世纪,来自大洋彼岸的深情追忆。
费慰梅著,成寒译的《林徽因与梁思成》讲述了 1932年,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来到北京后大约两个月 ,便结识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两对年轻的夫妇彼此吸 引,一见如故,亦成为终身好友。费正清夫妇的中文 名字,即由梁思成所取。同为艰难乱世的亲历者,兼 具亲密挚友的特殊身份,费慰梅也许是*有资格讲述 林徽因与梁思成传奇故事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两 人学成归国后,本该大展宏图,然而,接连而来的抗 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颠沛流离之 中。才子佳人在苦难与贫穷中患难与共,共同的理想 、兴趣爱好使得两人仍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 的热爱。
林徽因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 多美妙诗文,梁思成则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建筑事 业。这本传记,以细致客观的笔触,展现了林徽因与 梁思成这对伉俪多彩的感情生活、对人生与理想的执 着以及他们的成就与创造。
作者前记
代序
**部 启蒙时期(1901—1928年)
1.梁家长子
2.林家掌上明珠
3.岁寒三友图
4.遨游建筑天地间
5.留学归来
第二部 多方面的成就(1928—1937年)
6.东北大学开天辟地
7.徐志摩之爱与死
8.建筑史学家
9.寻找古建筑
10.太太的客厅
11.应县塔、赵州桥
12.骑驴走马过山西
13.日本的入侵
14.暂时喘一口气
15.发现佛光寺
第三部 历经抗战(1937—1945年)
16.逃难
17.暂居昆明
18.行行复行行
19.陪都重庆
20.李庄的日子
21.**部中国建筑史
第四部 战争与革命之间(1945—1949年)
22.八年抗战结束
23.重返昆明和北京
24.一九四七年的荣耀
25.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
26.*后的一封信
第五部 在共产党政权下(1949—1972年)
27.失望与挫折
28.林洙的诉说
作者后记
译者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本书,我实在太想读了!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让我对这对民国时期才情横溢的伉俪充满了好奇。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他们如同那个时代的缩影,优雅、知性,又带着一丝理想主义的浪漫。想象一下,在古老的宅院里,他们伏案研读古籍,讨论着飞檐斗拱的奥秘,或是漫步在被战火摧残过的城墙边,眼中闪烁着对民族文化的深切忧虑和重建的决心。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到知识分子如何在动荡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如何将对美的追求与对国家的责任融为一体。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他们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热爱和保护的细节,那种对历史遗迹的敬畏和对传承的使命感,一定能深深打动我。也想知道,在他们共同的事业之外,他们的家庭生活又是怎样的?是否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是否有争吵与谅解,这些“凡人”的一面,反而更能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真实与立体。这本书,我把它看作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与两位伟大灵魂的交流,希望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力量,一些对生活、对美、对历史的全新认知。
评分读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本书的推荐语,就觉得它一定会是一本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读物。我总是对那些能够将艺术、学问与生活完美结合的人物感到由衷的钦佩,而林徽因和梁思成无疑是其中的典范。我设想,书里会描绘出他们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的那些闪耀的印记,比如对斗拱结构的细致研究,对古城测绘的严谨态度,以及在烽火连天中,他们如何用瘦弱的身躯背负起沉重的文化遗产。这让我联想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何其富足。我迫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对美的探索和对历史的守护?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他们在中国近代建筑转型时期的角色,他们提出的理论,他们绘制的设计图,一定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和超前的眼光。同时,我也好奇,在他们如此投入的工作背后,他们夫妻之间的精神契合度究竟有多高?是否存在一种默契,让他们在学术上互相成就,在生活中互相扶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两位名人,更是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经历,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出自己的声音。
评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他们如同两棵并肩而立的古树,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地,枝繁叶茂,荫庇后人。我期待书中能展现他们在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中那些艰难而伟大的付出,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对抗历史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那种对古老文明的敬畏之心,那种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一定会让我为之动容。我特别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在个人情感与家国大义之间做出选择的?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否也如他们的建筑一样,坚固而美丽?又或者,在那些光鲜的学术成就背后,他们也曾有过普通人的烦恼与挣扎?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关于理想、关于坚守、关于爱的史诗。我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到他们身上那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对美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智慧,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坚韧与浪漫。
评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本书,我早就盼着能翻开它了。光是书名就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仿佛能闻到油墨的香气,听到古建筑的低语。我脑海里构思的场景是,他们不仅仅是学术界的巨擘,更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文化符号。我想象书中会详细描绘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遍大江南北,去勘探那些古老而濒危的建筑。那种风尘仆仆,却又目光坚毅的画面,一定非常动人。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他们学术观点的深入探讨,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又是如何将西方的建筑理论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我想,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而且,这本书肯定不止于建筑本身,更会展现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如何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民族文化贡献力量。我非常好奇,他们是如何在学业、事业、家庭以及个人情感之间找到平衡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又像是一首深情的诗篇,我渴望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些关于爱、关于理想、关于传承的动人故事。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我要读的那一本!”。在我心中,林徽因和梁思成代表着一种极致的浪漫与才情,他们不仅仅是建筑学家,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讲述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我特别想知道,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之外,他们的个人性格是怎样的?林徽因的诗意与犀利,梁思成的温厚与坚持,他们是如何在生活中相互影响,又如何共同创造出属于他们独特的精神家园?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描绘他们在中国近代建筑理论的建立和实践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那些图纸,那些文字,背后一定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智慧。也想知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如何面对政治的风云变幻,却依然坚守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术的追求。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通往民国时代艺术与智慧殿堂的窗户,我希望能够透过这扇窗,看到两位伟大的灵魂,他们的爱情,他们的事业,以及他们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都能深深地触动我的心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