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泽注丛书:春秋公羊传译注(全2册)

中国古典名著泽注丛书:春秋公羊传译注(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尚慈 译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历史
  • 春秋公羊传
  • 译注
  • 名著
  • 中国古典
  • 泽注
  • 经学
  • 传统文化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07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552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2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之一,是对《春秋》这部孔子编修的记载鲁国隐公至哀公时期(即公元前770至前481年近三百年间)历史的著作加以解说之书。由于文意隐晦难懂,《公羊传》自汉代以来一向遭受冷落,少有问津者,《公羊》学几成绝学,今天的读者对《公羊传》更是十分生疏。刘尚慈的这部《春秋公羊传译注》,对《公羊传》作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整理,作了审慎精到的标点、今译、注释,有助读者阅读《公羊传》,了解《公羊传》,对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刘尚慈,中华书局原语言文字编辑室编辑,编审。1943年生于北京,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世说新语译注》(与张万起合作,已被纳入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春秋公羊传词典》,整理校勘有《篆隶万象名义》。担任责编的《王力古汉语字典》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四届国家辞书奖。

目录

凡例
隐公(公元前722-前712年)
隐公元年
隐公二年
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
隐公五年
隐公六年
隐公七年
隐公八年
隐公九年
隐公十年
隐公十一年

桓公(公元前711-前694年)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二年
桓公十三年
桓公十四年
桓公十五年
桓公十六年
桓公十七年
桓公十八年

庄公(公元前693-前662年)
庄公元年
庄公二年
庄公三年
庄公四年
庄公五年
庄公六年
庄公七年
庄公八年
庄公九年
庄公十年
庄公十一年
庄公十二年
庄公十三年
庄公十四年
……
闵公(公元前661—前660年)
僖公(公元前659—前627年)
文公(公元前626—前609年)
宣公(公元前608—前591年)
成公(公元前590—前573年)
襄公(公元前572—前542年)
昭公(公元前541—前510年)
定公(公元前509—前495年)
哀公(公元前494—前481年)
《春秋公羊传》概述

精彩书摘

国家灭亡了。是谁灭了它?齐国减了它。为什么不说齐国减了它?为齐襄公避讳。《春秋》为贤者避讳。为什么认为襄公贤?他复了仇。是什么仇?是远祖的仇。齐哀公被周天子烹杀,是纪侯说了他坏话。认为襄公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竭尽侍奉祖宗的心。竭尽是什么意思?襄公将要向纪国复仇,占卜吉凶,卜辞说:“军队将丧失一半。”襄公说:“就是寡人为此而死,也不算不吉利。”所谓速祖,是几世之祖?九世了。都九世了还可以复仇吗?即使是百世也可以。大夫之家也可以吗?说,不可以。诸侯国为什么就可以?因为诸侯国的世代国君是同一本体,先君的耻辱,犹如今君的耻辱;今君的耻辱,犹如先君的耻辱。国君为什么是一体的?国君以国为体,诸侯世代相袭,所以世代国君同一本体。当今之纪国无罪,这不是迁怒吗?说,不是。古时候(指九世祖之时)如果有贤明的天子,那么纪侯一定会被杀,也必定没有纪国了。纪侯的没有被杀,乃至今天仍然有纪国,是因为没有贤明的天子。古代,诸侯必然有会聚之事,互相朝聘的规矩,开口说话必定号称“先君”以通情交往。然而齐、纪之间无话可说,无以通问,不可以并存于天下。因此要除去纪侯,就不得不减掉纪国。如果有贤明的天子,那么襄公能够做出这样的行径吗?说,不能这样做。既然不能,那襄公为什么做出这件事?因为朝廷上无贤明的天子,朝廷下无主事的诸侯之长,循着先祖的恩怨去复仇是可以的。
……

前言/序言


《春秋》之微言大义,公羊之学脉传承 在中国浩瀚的史籍长河中,《春秋》以其简练的笔法、褒贬隐晦的“春秋笔法”,记录了东周时期鲁国的历史兴衰,更蕴含着深邃的政治、伦理与思想智慧。然而,《春秋》的原文晦涩难懂,其真意往往不为人所察,历代学者对其解读莫衷一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公羊寿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开创了“公羊学”,以传、说、义三重境界,层层剥茧,将《春秋》的微言大义发掘并阐释出来,为后世理解和传承这部经典奠定了基石。《春秋公羊传》正是这一思想传承的集大成者,它不仅仅是对《春秋》经文的注解,更是一部承载着汉代政治哲学、社会伦理与思想观念的恢弘巨著。 公羊学:经学解读的典范 公羊学,作为儒家经学的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对《春秋》的解读。公羊寿作为《春秋》的传人,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春秋》的政治寓意、道德评判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以更为系统、深刻的方式阐发出来。他的学说,通过其孙公羊高,再经子孙代代相传,最终汇聚成《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的解读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三世说”和“微言大义”。“三世说”将历史的发展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认为历史是沿着由乱到治,最终达到太平的趋势前进的。这一思想,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和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而“微言大义”,则是《春秋》“春秋笔法”的精髓所在。公羊学者认为,《春秋》的字词褒贬,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和道德判断,通过细致的字面分析,可以揭示出作者(孔子)的真实意图和价值取向。这种精微的解读方式,不仅展现了学者们高超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推理能力,更使得《春秋》的思想内涵得以极大丰富和深化。 《春秋公羊传》的独特价值 《春秋公羊传》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独特的价值密不可分。 首先,它是理解《春秋》经文最权威的注释之一。历代学者在解读《春秋》时,往往离不开《公羊传》的指引。《公羊传》以其严密的逻辑、精辟的论述,为读者揭示了《春秋》经文背后隐藏的意义,使得原本晦涩的文字变得清晰易懂。 其次,《公羊传》本身就是一部思想宝库。它所阐述的政治思想,如“君权神授”、“礼乐治国”、“德政”等,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其所蕴含的伦理观念,如“仁爱”、“忠孝”、“诚信”等,也构成了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公羊传》是研究汉代经学和政治思想的宝贵史料。汉代是公羊学盛行的时期,董仲舒等学者将公羊学与阴阳五行等思想相结合,构建了天人感应的政治哲学体系,为汉朝的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公羊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政治运作。 《春秋公羊传》的传世与发展 《春秋公羊传》并非一成不变,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整理、注释和发展。从西汉的公羊高、严助、董仲舒,到东汉的何休,再到后来的其他学者,每一代学者都对《公羊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形成了不同学派和流派。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被编纂成独立的著作,有的则被纳入《春秋》的注疏体系中,共同构成了《公羊传》的宏大叙事。 历代学者对《公羊传》的注释,风格各异,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有的注重字词的训诂,有的侧重于经义的阐发,有的则结合当时的政治社会现实进行解读。这些不同视角的解读,使得《公羊传》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也为后人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解路径。 《春秋公羊传》的时代回响 时至今日,《春秋公羊传》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更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政治层面,《公羊传》所倡导的“大一统”、“德政”思想,以及对君主责任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借鉴之处。 在伦理层面,《公羊传》所提倡的仁爱、忠诚、诚信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滋养作用。 在思想层面,《公羊传》的辩证思维、历史演进的观念,以及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能够启迪我们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 《春秋公羊传》以其深邃的思想、精妙的论述,穿越了漫长的历史时空,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是一部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细细品味的经典。通过对《春秋公羊传》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思想,更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为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这部著作,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我过去对《公羊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晦涩难懂”这几个字上,总觉得它那种断句和文风太过于跳跃,缺乏上下文的连贯性。但是这套书的“注”的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梳理。它不是那种简单地解释词义的批注,而是深入到历史背景和历代学者的争论焦点中去的。比如,书中对于“曷”、“何”、“子”这些疑问词的用法差异,以及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引申义,都有非常详尽的对比分析。我记得有一段关于“昭元年”的记载,涉及到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联盟关系,若无这套书的旁征博引,我大概率会一头雾水地跳过去。它把《春秋》的“寓褒贬于褒贬之中,不言而尽”的写作手法,用现代的逻辑工具给拆解开了,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钟表匠,耐心地把每一个微小的齿轮都给你展示出来,让你明白这台庞大历史机器是如何运转的。这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是基础,对普通爱好者来说,则是心智被打开的愉悦体验。

评分

从装帧和纸张来看,这套书显然是下了血本的。作为一套“丛书”,它在整体设计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封面设计典雅而不失庄重,符合古典名著的身份。更重要的是阅读的舒适度,这在长时间的阅读中至关重要。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体书手感的人,这套书的纸张选择非常到位,既有质感,反光度也控制得很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内文排版也极为考究,译文和原文、注疏之间的区隔清晰明了,标注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读者可以很方便地在不同层次的解读之间进行切换,而不会产生混乱感。很少有出版方能把学术严谨性和大众阅读体验做得如此平衡,这让我觉得,这是一套真正愿意让读者“读进去”的书,而不是摆在那里积灰的“镇宅之宝”。

评分

说实在话,市面上不乏《春秋》的各种版本,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通俗化,丢失了原著的精髓。这套《春秋公羊传译注(全2册)》的出现,简直是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它成功地扮演了“中介”的角色,既保持了对《公羊传》作为史学、政治学、伦理学三位一体文本的尊重,又通过高质量的译注,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春秋时代政治思想的博弈之美。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读完这套书后,我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决策和外交手段的视角都有了微妙的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好人坏人”的判断,而是开始关注礼制、信义与权谋之间的微妙拉扯。对于想深入钻研先秦经学,但又苦于没有一位“良师益友”在旁指导的求知者来说,这套书绝对是目前市场上最值得投资的读物之一,没有之一。

评分

这套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有点被它的分量和厚度镇住了。我本来是抱着“啃”经典的心态来的,但《春秋公羊传》这种级别的古籍,没有一个好的注疏版本简直就是天书。这套“泽注丛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像是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量身定做的一座桥梁。译文部分处理得相当精妙,它没有那种生硬的直译腔调,而是努力在保持原文古奥韵味和现代读者理解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关键的“微言大义”的阐释,译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把春秋时期那种复杂的政治伦理和礼乐制度用相对清晰的语言勾勒出来了。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历史典故时的细致,很多地方对照着现代史的知识点看,能立刻明白当时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核。对于任何想系统了解先秦儒家思想源头的人来说,这本书的译注部分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敲门砖,它让你感觉不是在“看”历史,而是在和历史对话。

评分

这套《公羊传译注》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时效性”和“历史延续性”的把握。很多古典注疏的局限在于它们往往停留在某个时代学派的解释框架内,无法兼顾后世的发展和新的考古发现带来的冲击。而这套译注明显融入了近现代乃至当代史学界对《公羊学》的新见解,它没有把《公羊传》神化或扁平化,而是把它放置在一个动态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例如,在讨论“灾异”和“天道”的部分,译者巧妙地引用了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进行侧面印证,这让原本听起来很玄乎的古代思想,一下子变得具有了可操作性和讨论价值。它做到了“古为今用”的最高境界,不是生硬地嫁接,而是通过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让经典重新焕发出解决当代问题的能力。

评分

繁体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春秋不可不读。世所广泛流传乃左传,公羊传未成主流之学,但亦必有可取之处

评分

质量不错,可以和左传结合起来读。

评分

此次价格大概4折的样子,中华书局大出版社,靠谱

评分

之前看过多次,这次终于趁活动买了

评分

商品质量好,很满意,符合心意。

评分

《左传》,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中华书局,2000年。

评分

是繁体横排的,一段正文、一段译文、一段注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