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因为名字恶俗了点没买,后来发现整个系列不错,遂购齐。
评分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评分运用
评分现出的典故之书存在上述问题最主要是对语典缺乏认识。划清语典与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之间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辞书关于语典的释文即“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必须再加上一层限定,这个限定就是“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这层限定,语典的范围即可明晰。所谓“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词义角度上讲,用典的词语必须具有源出的语言环境义,因而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便无法了解该词语何以具有那样一个并非词语字面所具有的词义。这类词语多由源出语言环境高度概括、缩略而成,如“河洲”用写男女爱恋或称美后妃之德,源于《诗经·关雎》之意;成语中的“三人成虎”用写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源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他如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缩略而成的“古稀”等均属此类;二是从构词角度讲,词语形成与源出语言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即没法理解其何以为词。成语中的“逃之夭夭”之用“夭夭”来言“逃”等即属此类。语典有了上面这样的界定,显然就能把它和一般成语及引语,普通语词等划分了开来。
评分就厚度来说是大家史说中性价比高些
评分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评分分类
评分掌故和典故虽然有区别,但它们又同宗同脉,同根同源。一般来说,适合于掌故的分类,典故也适合。譬如,我们把掌故按内容分为文学掌故(如:《西游记》掌故)、文化掌故(如:饮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饰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国十大名曲》掌故)、历史掌故(如:三国掌故)、地方景点掌故(如: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为上述类型,但无论掌故和典故都是为文学创作服务的,它们的使用都具有局限性。此外,掌故和典故还可以按国别分类,外国文学中也有典故,由于国外不像中国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盖的范围更广,分类也更多,如数学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
评分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诗词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隐、苏东坡为甚。有人说李商隐“好积故实”,如《喜雪诗》,一篇中用了18个典故。事实上,似乎用典就是相伴诗而来的,诗与典故是密不可分的。外国也不例外,就是反对用典的人,其诗作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用起典故来。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典故的凝缩委婉和诗歌的简练生动有关。在创作诗词中如何能运用好典故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