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斑牡丹

中国紫斑牡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仿云 等 著
图书标签:
  • 紫斑牡丹
  • 牡丹
  • 花卉
  • 园艺
  • 植物
  • 中国植物
  • 观赏植物
  • 珍稀花卉
  • 花文化
  • 植物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3968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383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05-01
页数:1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紫斑牡丹》是一本观赏园艺学和园林花卉学领域的学术专著,从紫斑牡丹栽培史及其在国内外的传播与发展开始,通过对野生资源、品种(群)的形成与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与栽培、商品化生产及利用、育种与品种整理的论述,以及202个品种图文并茂的描述,全面反映了在牡丹研究与应用领域,国内外有关园艺学、花卉学、园林学和植物学以及生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中国紫斑牡丹》资料详实,内容丰富,视野开阔,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文笔简练,图版精美,可供园艺学、花卉学、园林学、植物学、育种学和花文化等相关学科和领域从事研究与生产的有关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成仿云,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园林树木教研室主任。1963年生于甘肃漳县,1984、1987和1996年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这位,1998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邀请在日本岛根大学从花卉,尤其是牡丹与芍药的育种、栽培、产业化技术及生物技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主持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紫斑牡丹的栽培史及其传播与发展
1.1 科学研究简史
1.2 栽培发展简史
1.3 在国内外的传播与发展
1.4 对其它牡丹品种群的影响

第2章 紫斑牡丹的野生资源
2.1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
2.2 野生紫斑牡丹的生境及其分布
2.3 野生紫斑牡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3章 紫斑牡丹品种(群)的形成和分类
3.1 品种(群)的形成
3.2 品种的分类

第4章 紫斑牡丹的生物学特性
4.1 生态生物学特性
4.2 生长发育特点

第5章 紫斑牡丹的繁殖与栽培
5.1 种子繁殖及播种苗的培育
5.2 营养繁殖及营养苗的培育
5.3 栽培管理

第6章 紫斑牡丹的商品化生产及利用
6.1 商品化生产与栽培
6.2 园林应用
6.3 药材生产与综合开发
6.4 社会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

第7章 紫斑牡丹的育种
7.1 育种的目标和途径
7.2 有性生殖与杂交授粉
7.3 新品种选育

第8章 紫斑牡丹的品种整理
8.1 品种整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8.2 品种性状记载的内容及标准

第9章 紫斑牡丹品种
9.1 白色品种
9.2 粉色品种
9.3 红色品种
9.4 紫色品种
9.5 黑色品种
9.6 蓝色品种
9.7 黄色品种
9.8 复色品种
参考文献
品种名笔画索引
品种名汉语拼音索引
致谢

前言/序言


《繁花似锦:中国名花赏析》 一部集科学性、艺术性与文化底蕴于一体的中国花卉百科全书 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瑰丽的生命,其中,花卉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皇家园林中的雍容华贵,到文人墨客笔下的风雅意境,再到寻常百姓家中的生机盎然,花朵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繁花似锦:中国名花赏析》并非一本仅限于某一特定花卉的专著,而是一部旨在全方位展现中国名花风姿与神韵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本书将带领读者漫游于中国花卉世界的奇妙画卷,从北国到南疆,从高原到平原,探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植物瑰宝。 一、 溯源与分类:探寻中国花卉的生命脉络 本书的首要篇章将聚焦于中国花卉的起源与演变。我们将深入追溯这些植物的古老根系,了解它们如何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孕育、分化,最终形成丰富多样的中国本土花卉物种。作者将结合最新的植物学研究成果,对中国花卉进行科学、系统、细致的分类。这种分类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物种归属,更会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价值体现。 读者将有机会了解到,中国花卉的多样性是如此令人惊叹:从温带地区的落叶乔木到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灌木,从高山草甸的野花到湿地公园的睡莲,每一种植物都拥有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本书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中国花卉分类体系,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植物的科学属性。 二、 经典名花深度解析:不止于形,更在于神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名花的深度解析。我们将选取一系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享有盛誉的花卉,进行全方位的剖析。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梅(Prunus mume): 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梅花以其凌霜傲雪的气节,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的象征。本书将探讨梅花的起源、栽培历史、不同品种的特征,以及其在中国文学、绘画、诗歌中的不朽形象。我们将深入挖掘梅花所蕴含的坚韧、高洁、不屈的精神内涵。 兰(Cymbidium spp.): “幽兰生空谷,何以吐芬芳?”兰花以其淡雅的姿态、清幽的香气,被誉为“花中君子”。本书将详述兰花的种类繁多,从国兰的素雅到洋兰的绚丽,分析其生长习性、栽培技巧,更重要的是,解读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的德行、高雅、隐逸与品格。 菊(Chrysanthemum spp.):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的隐逸与超脱,深受历代文人喜爱。本书将详细介绍菊花的栽培历史,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花期变化,以及菊花在秋季赏玩中的文化意义,包括其在节日庆典、艺术创作中的广泛应用。 莲(Nelumbo nucifer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以其圣洁、清雅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们将深入研究荷花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强大的生命力、独特的繁殖方式,以及荷花在中国佛教、道教、哲学思想中的象征意义,解读其所代表的纯净、超脱、圆满的意境。 桃(Prunus persic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的明媚与热情,象征着春天、爱情与美好。本书将探讨桃树的栽培历史、不同品种的特色,以及桃花在中国诗歌、民间传说中作为美好事物象征的丰富意象。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注意:此处不具体提及“紫斑牡丹”这一特定品种,而是泛指牡丹作为一种名花进行介绍)“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以其雍容华贵、色彩艳丽的姿态,被誉为“花中之王”。本书将深入介绍牡丹的起源、悠久的栽培历史,不同品种的丰富多彩,包括其在皇家园林、宫廷艺术、民间祝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象征的富贵、吉祥、繁荣。我们将分析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历代艺术作品中的经典呈现。 月季(Rosa chinensis): “花中情意多,相思寄月季。”月季以其四季常开、花色多样的特点,成为现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植物。本书将追溯月季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介绍其品种的丰富性,以及月季在中国文化中作为爱情、友谊、思念的象征意义。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桂花香,秋意长。”桂花的清香淡雅,是秋日里最令人陶醉的气息。本书将详述桂花的种类、栽培要点,以及桂花在中国文学、民俗中的特殊地位,包括其所代表的吉祥、团圆、高洁的寓意。 在对每一类名花的介绍中,我们将遵循严谨的科学方法,同时融入深厚的文化解读。这不仅仅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描述,更是对这些花卉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哲学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入挖掘。我们将力求做到: 1. 精准的植物学描述: 包括花的形态、叶片、茎干、根系,以及其生长习性、繁殖方式、对环境的要求等。 2. 丰富的栽培与园艺知识: 提供实用的栽培技巧、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现代园艺在保护和利用这些名花方面的最新进展。 3. 深厚的文化内涵挖掘: 梳理花卉在中国诗词、绘画、书法、小说、戏剧、民俗、宗教等方面的象征意义、艺术表现和文化价值。 4. 历史沿革与传承: 追溯花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介绍其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栽培和应用变迁。 三、 濒危与保护:守护中国花卉的未来 在展现中国花卉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本书也将不可回避地关注当下中国花卉所面临的挑战。许多珍稀花卉物种正面临着栖息地丧失、过度采摘、气候变化等威胁,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本书将投入专门的篇幅,探讨中国花卉的濒危现状,分析其成因,并详细介绍当前和未来的保护策略。我们将介绍国家和民间在野生花卉保护、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濒危物种繁育方面的努力。通过科学的视角,呼吁公众关注中国本土花卉的保护,认识到保护这些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四、 赏析与鉴赏: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 《繁花似锦:中国名花赏析》不仅仅是一部知识性的著作,更是一本能够提升读者审美情趣的读物。本书将通过精美的插图、专业的鉴赏指导,帮助读者学会如何欣赏不同花卉的独特之美。 视觉盛宴: 我们将精心选取高品质的图片,力求在视觉上给予读者最直观、最生动的体验。无论是花朵的色彩、形态,还是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姿态,都将力求真实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鉴赏指南: 如何从一株花中品味出其独特的韵味?本书将提供鉴赏的视角和方法,引导读者关注花朵的细节,体会其“神”与“韵”。我们将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诗词中对花卉的描绘,从中学习如何用语言和笔触捕捉花卉的神韵。 园林与生活: 花卉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更是构成园林景观和丰富生活的重要元素。本书将探讨不同花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美丽的植物融入日常生活,点缀我们的居所,传递生活的美好。 五、 展望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繁花似锦:中国名花赏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中国名花的深度展现,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珍视我们身边的这些自然瑰宝。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科学、艺术、文化与大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花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自然遗产,也是世界植物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繁花似锦》,走进中国花卉的奇妙世界,感受它们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品味它们承载的深厚文化,并肩负起守护这份美丽与传承的责任。 本书的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它将为植物学爱好者、园艺从业者、文化研究者、以及所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们,提供一次深刻而愉悦的精神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小说的世界观构建得宏大而精密,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更像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体。作者似乎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研究和构建这个虚构的社会体系,从它的政治结构到民间信仰,再到日常的社会潜规则,都描绘得逻辑自洽且令人信服。角色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挣扎、抗争或顺应,他们的命运与这个宏大的背景紧密交织,展现出一种宿命般的悲剧色彩。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群像戏的方式,即使是那些出场不多的配角,也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和清晰的动机,绝不是脸谱化的工具人。唯一的遗憾是,在某些后期的章节中,为了铺陈过于庞大的信息量,导致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显得有些仓促,仿佛作者急于将所有的设定都倾倒给读者,使得部分高潮戏份的情感冲击力略有减弱。

评分

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摒弃了传统线性叙事的窠臼,采用了碎片化的、意识流的推进方式。故事的主线索被巧妙地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需要读者像拼图一样,将散落的线索和意象重新组合起来。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入微,尤其是在描绘主人公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内心挣扎与矛盾时,那种撕扯感仿佛能穿透纸面直达读者心底。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探入一个幽深的迷宫,充满了未知和探索的乐趣。不过,这种高密度的象征和隐喻,也使得作品的阅读门槛略高,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需要反复咀嚼和体会才能捕捉到其中深藏的哲思。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最终豁然开朗的瞬间,显得尤为珍贵和震撼。整部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暴风骤雨般急促,时而又沉静得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完美地烘托了故事的氛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细节也值得称赞,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纸张的质感温润而不反光,字体选择的大小和行距都经过精心计算,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易疲劳。每一次翻动书页,都能感受到一种朴实而高级的美感,这为阅读增添了一种仪式感。不过,如果从纯粹的“可读性”角度来评价,某些章节过于冗长的段落划分,以及偶尔出现的跳页式注释,虽然增加了信息量,但在快速阅读时,偶尔会打断思维的连贯性。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需要沉下心来、带着敬意去对待的作品,它在艺术性、思想性和文本质感上都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绝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语言质感简直是享受。作者对于词汇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仿佛是一位语言的雕塑家,每一个词语都被放置在最精准的位置上,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充满现代张力的美感。尤其是一些环境的描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文学上的“全景画卷”,你几乎能闻到空气中的气味,感受到光线的温度。比如,他对“黄昏”的描绘,没有用任何陈词滥调,而是通过一系列新颖的比喻,让黄昏不再是一个时间点,而成为一种情绪的具象化。然而,这种对语言的极致追求,偶尔也会让叙事的流畅性受到一些影响。有些段落的句子结构过于繁复和拗口,读起来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回溯重读才能理解其完整含义。这对于追求酣畅淋漓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或许会造成轻微的阻碍,但对于那些钟爱文字本身韵味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盛宴。

评分

从主题深度上来看,这本书触及了许多当代社会中亟待探讨的深刻议题,比如身份认同的危机、记忆与历史的不可靠性,以及个体在巨大社会机器面前的无力感。作者的观点鲜明而犀利,他并不试图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更倾向于提出更尖锐的问题,迫使读者走出舒适区进行自我审视。这种思辨性是作品价值的核心所在。但这种强烈的思想倾向性,有时也使得叙事略显说教化。在某些段落,人物的对话仿佛成了作者阐述理念的载体,而非自然流淌出的交流,削弱了艺术感染力,使其在某些时刻更像一篇带有情节包装的哲学论文,而不是纯粹的小说。这种平衡的拿捏,或许是作者在追求思想深度时付出的必要代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