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遥感及地球变化磁场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GPS、卫星遥感及地球变化磁场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编
图书标签:
  • GPS
  • 卫星遥感
  • 地球变化
  • 磁场
  • 地震预测
  • 地球物理
  • 灾害预警
  • 科学研究
  • 地理学
  • 地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ISBN:97875028305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5492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五”中国地震预报科技攻关成果系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字数:3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地震预报,尤其短时间尺度的预报作为当代自然科学领域里一个难度很大而富有魅力的前沿课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地震科技工作者为之奋斗不息。其魅力不仅在于地震孕育、发生的许多奥秘有待我们去揭示,更重要的是在于成功的预报可以使许多国人免遭罹难。自从1966年我国正式开展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以来,我们既有过不少预报成功的欣慰,也经历了许多遭受挫折的悲痛与沉思。但成功与挫折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说明地震预报决不是“占星术士”的卜算。在现阶段对某些大地震在震前作出一定程度、乃至较成功的科学预报是有可能的,但要对多数大震作出准确的预报,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努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任何复杂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从不怎么全面、不怎么深入、不怎么准确到逐渐全面些、深入些的过程。毫无疑问,对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来说,也是如此。只要认真查阅一下近几个五年计划地震预报攻关研究的成果,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认真研读一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及救灾技术研究”成果,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GPS观测技术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1.1 GPS观测数据前期处理简述
1.2 GPS时序数据中干扰因素的识别与物理分离研究
1.3 GPS时序数据中干扰影响的数学分离研究
1.4 GPS观测位移时间序列基准选取及分析
1.5 GPS基线向量时序数据处理与分析
1.6 区域相对运动变形参数时序变化初步分析
1.7 GPS观测时序数据滤波及异常信息分离初步研究结果
1.8 区域GPS流动观测资料短期异常信息提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遥感观测技术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2.1 地震前后断裂带内外的卫星红外温度差异动态过程分析
2.2 地震前后潜热通量异常研究
2.3 地面温度的反演与震例分析
2.4 长波辐射信息的短期地震指征研究
2.5 地震前地面温度的异常分布与思考
2.6 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的热红外信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地球变化磁场观测资料在强地震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3.1 地球变化磁场与地震
3.2 地磁日变异常场与强震关系
3.3 地磁低点位移预报方法强震震例
3.4 大震前磁场与电离层异常特征
3.5 地磁低点位移预报地震物理基础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几次强震例综合研究
4.1 强震预测思路和可能的技术途径
4.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4.3 巴楚-伽师6.8级地震
4.4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
4.5 讨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内容与您提供的书名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 《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社会变迁:从蒸汽时代到电气化浪潮》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十八世纪末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以来,欧洲大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文化景观以及政治思想所经历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过程。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技术发明本身,而是着眼于这些发明如何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阶级关系与国家治理。 第一部分:蒸汽的引擎与城市的诞生(1780-1850) 本部分聚焦于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探讨了以煤炭和蒸汽机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如何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基础。 人口地理的重塑: 详细考察了大规模的乡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的驱动力、过程及其带来的初期社会问题,如卫生危机、住房短缺和贫民窟的形成。我们利用当时地方政府的记录和早期社会调查报告,重建了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兴工业城市的微观生存图景。 工厂制度的兴起与劳工生活: 分析了工厂制度如何成为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以及它对传统工匠阶层(如纺织工人)的冲击。重点研究了童工问题、女性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变化,以及早期工人阶级如何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集体行动的萌芽。 早期政治经济思潮的交锋: 在此背景下,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如何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立叶)对现有制度的早期批判与构想。 第二部分:铁路、钢铁与民族国家的巩固(1850-1890) 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应用范围的扩大,欧洲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奏阶段,社会整合的速度加快,民族主义成为主导性的政治力量。 交通与通讯的革命性影响: 详细阐述了铁路网络的普及如何极大地压缩了时空距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并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电报系统的发展则标志着信息流动的根本性变革。 新的工业资本与金融化: 考察了钢铁、化工等重工业的崛起,以及股份制公司和大型银行在资本集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探讨了“金融寡头”的出现如何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 工人运动的组织化与意识形态的深化: 在德国(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和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的对比研究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被系统化,以及工会组织如何在法律的夹缝中寻求力量,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参与者。 第三部分:电气化浪潮与文化的反思(1890-1914) 本部分探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如何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同时也引发了对现代性本质的深刻哲学反思。 都市生活的新面貌: 电灯、有轨电车和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改变了日夜的界限和社交的模式。研究了百货商店、咖啡馆等新型公共空间的兴起,标志着大众消费时代的开端。 科学、帝国与精英焦虑: 在科学成就达到顶峰的同时,哲学家(如尼采、柏格森)开始质疑启蒙理性主义的绝对权威。同时,欧洲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而进行的激烈竞争,也体现了帝国主义心态的膨胀与内在的脆弱性。 社会改革的尝试: 考察了女性参政权运动、教育普及化(尤其是中产阶级对知识的需求)以及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分析了改良主义者与革命派之间在工人阶级解放道路上的争论。 结论:通往冲突的现代性 本书最后总结了工业化社会在物质生产力空前提高的同时,所蕴含的结构性矛盾——阶级对立的加剧、帝国主义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对个体异化的深刻担忧——这些因素最终如何共同导向了二十世纪初欧洲文明的巨大断裂。 本书基于丰富的原始文献、政府统计数据和私人信函,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既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具体细节的欧洲社会转型史。它不是一本技术史,而是一部关于“人”如何被机器、城市和新的意识形态重塑的历史叙事。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副标题所吸引,那是一种对未知宇宙的探索,一种试图理解我们脚下这颗星球脉搏跳动的渴望。GPS,这项曾经只与导航相关的技术,如今似乎在书中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身在何处,或许还在记录着地球自身的“形变”,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细微地质活动。而卫星遥感,更是像上帝的视角,俯瞰着整个地球,捕捉着地表、大气、海洋的瞬息万变。将这两者与“地球变化磁场”联系起来,立刻激发了我对地球内部动力学的想象。地球磁场,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保护罩,它的任何异常波动,是否都蕴藏着地底深处活动的蛛丝马迹?而“地震短期预测”这个终极目标,听起来就充满了挑战性,也是人类社会迫切需要突破的难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创新的思路,一种能够将观测到的现象与预测模型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书中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GPS数据中的哪些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应力积累相关?卫星遥感监测到的哪些异常现象,例如地表温度、地下水位、甚至是植被的变化,能够与地震前兆挂钩?更关键的是,这些信息是如何被整合,并最终转化为对地震发生的短期预警?我期待着一场关于地球奥秘的深度对话,书中能否为我揭开这个神秘面纱的一角,我非常期待。

评分

我是一名对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非常感兴趣的爱好者,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研究。这本书的题目,无一不透露着前沿性和实用性。GPS和卫星遥感,这两项现代科技的杰出代表,在书中被赋予了探索地球深层活动的使命,这本身就足够令人振奋。我一直对地震预测这一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抱有极大的关注,而书中将其与“地球变化磁场”联系起来,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阐述GPS在监测地壳形变方面的作用的,例如,它是否能精确到毫米级的监测,以及这些形变数据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具体关联?卫星遥感,它是否能够捕捉到地表温度、地下水位、甚至地磁场本身的异常变化?而“地球变化磁场”,它在地震发生前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作为一种前兆信号,还是与地壳应力积累有着更深层的物理联系?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科学理论,并且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案例的研究,通过这些案例来验证其预测方法的有效性,那么这将极大地增强我对这本书的信心。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揭示地震预测的另一条可行路径。

评分

一直以来,地震的不可预测性都像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GPS、卫星遥感及地球变化磁场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这本书时,我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GPS,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定位工具,在本书中是否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它是否能够捕捉到那些地壳运动中最细微的“呻吟”?卫星遥感,从太空俯瞰地球,它又捕捉到了哪些关于地球“健康状况”的蛛丝马迹?而“地球变化磁场”,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它与地壳深处的活动到底有多大的关联?最令人期待的是“地震短期预测”这个部分。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提出了一种能够将GPS数据、卫星遥感信息以及地球磁场变化融会贯通的预测模型?这种模型是否能够对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进行相对准确的预判?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仅仅抛出一些概念。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能够理解这些科学方法是如何运作的,并看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将是最大的收获。这本书,是否真的能为我们拨开地震预测的迷雾,我拭目以待。

评分

这本书,题目就足够吸引人了——《GPS、卫星遥感及地球变化磁场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我一直对地球科学,特别是那些能够揭示我们星球内部秘密的领域充满好奇。GPS和卫星遥感,这两个词本身就代表着现代科技在观测地球方面的巨大成就。我常常在想,人类是如何利用这些高科技手段,一点一滴地拼凑出地球正在发生什么的完整图景的。而将其与“地球变化磁场”和“地震短期预测”联系起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地震的发生,特别是其短期预测,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圣杯”之一。书中是否真的能够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技术融合,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行的预测模式?我很好奇书中描绘的逻辑链条,是如何从GPS数据的微妙位移、卫星遥感的宏观变化,关联到地球磁场的细微波动,最终指向地震发生的可能时间和地点。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是否真的能突破现有地震预测的瓶颈?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这些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且,如果可能的话,附带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来佐证其理论的有效性。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如果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并且引人入胜地讲述科研探索的过程,那么它就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

评分

我一直对地球科学的奥秘着迷,尤其是那些关于地球内部活动的、鲜为人知的信号。这本书的题目,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将我们熟悉的GPS技术、宏观的卫星遥感,与更加神秘的“地球变化磁场”以及最具挑战性的“地震短期预测”联系在了一起。这简直就像是在说,我们终于有能力用更精密的工具,去“听”地球的“心跳”了。GPS,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个导航工具,但在这里,它似乎成了记录地球微小形变的“耳朵”,捕捉那些地壳板块在无声无息中累积能量的证据。卫星遥感,则像是地球的“全景相机”,从太空捕捉着地表各种细微的变化,可能包含着地震前兆的线索。而“地球变化磁场”,这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课题,它与地球深处的活动息息相关。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这些看似分散的观测手段,整合成一套预测地震的有效方法的。它是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解释了GPS数据、遥感图像、磁场异常信号之间存在的物理联系?它能否具体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数据是如何被处理和分析,以达到“短期预测”的目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见解,让我们对地震的发生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甚至窥探到一丝预测的曙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