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 [The Focuses and Proces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 [The Focuses and Proces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振清 编
图书标签:
  • 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治理
  • 国际谈判
  • 气候政策
  • 联合国气候大会
  • 巴黎协定
  • 减排目标
  • 气候融资
  • 发展中国家
  • 气候正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5111150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337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Focuses and Proces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35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国际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从时间、空间和博弈的角度,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性排放空间分配、减排目标、资金、技术、产业发展等问题,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历程进行梳理。针对世界各国或单独挑战,或组成集团去争夺世界主导权,以及这些国家的气候谈判轨迹和博弈中的利益诉求变化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气候变化谈判的发展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对国际关系,生态环境以及与低碳绿色发展有关的决策部门、立法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等均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孙振清,男,河北省保定人,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博士后。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及气候变化谈判战略,能源系统规划。四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天津市等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1 主要国家和集团的气候变化对策
1.1 美国
1.1.1 美国的谈判立场
1.1.2 立法受阻,承诺难兑现
1.1.3 第113届国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立法分析
1.1.4 2013年国情咨文之争
1.1.5 奥巴马政府未来能源安全蓝图
1.1.6 开辟“第二战场”,争夺主导权
1.1.7 始终以发展科技为引领和支撑
1.2 欧盟
1.2.1 欧盟的减排目标
1.2.2 欧盟减排目标的政策支撑
1.2.3 欧盟中长期减排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2.4 英国
1.2.5 德国
1.3 小岛屿国家联盟及最不发达国家集团
1.3.1 小岛屿国家联盟
1.3.2 最不发达国家集团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目标和对策分析
1.4 《哥本哈根协议》下提出中期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1.4.1 印度
1.4.2 巴西
1.4.3 南非
1.4.4 韩国
1.4.5 印度尼西亚
1.4.6 新加坡
1.4.7 墨西哥
1.4.8 以色列
1.4.9 哥斯达黎加
1.5 伞形国家集团
1.5.1 澳大利亚
1.5.2 新西兰

2 世界主要国家和集团中长期谈判的核心利益诉求
2.1 美国
2.1.1 气候谈判政策有异,利益诉求延续
2.1.2 强调市场机制,避免强制约束
2.1.3 坚持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2.1.4 力争低碳产业全球领导者
2.2 欧盟
2.2.1 主导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2.2 经济利益诉求
2.2.3 安全利益诉求
2.2.4 国际影响力诉求
2.3 小岛屿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集团
2.3.1 小岛屿国家在中长期谈判中核心利益诉求
2.3.2 最不发达国家集团在中长期谈判中核心利益诉求
2.4 基础四国及哥本哈根协议下提出中期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2.4.1 基础四国的形成
2.4.2 印度
2.4.3 巴西
2.4.4 南非
2.4.5 韩国
2.4.6 印度尼西亚
2.4.7 新加坡
2.4.8 墨西哥
2.4.9 以色列
2.4.10 哥斯达黎加
2.4.11 哥本哈根协议提交量化减排目标国家核心利益诉求
2.5 伞形国家
2.5.1 澳大利亚
2.5.2 新西兰

3 中长期谈判中焦点问题分析与各方立场变化趋势
3.1 美国
3.1.1 1992-2007年美国的核心利益
3.1.2 2008-2010年奥巴马时期利益选择
3.1.3 2011-2012年捆绑发展中国家
3.2 欧盟
3.2.1 全面主动阶段(1992-2007年)
3.2.2 态度波动阶段(2008-2010年)
3.2.3 独辟蹊径阶段(2011-)
3.3 基础四国
3.3.1 形成阶段(2009-2010年)
3.3.2 德班会议(2011年)
3.3.3 后多哈时期(2012年后)
3.4 印度

4 主要利益集团核心战略及启示
4.1 欧盟力图主导低碳经济新秩序
4.2 美国着力打破当前格局
4.3 小岛屿国家博取“同情”,获取最大利益
4.4 基础四国合作是主线
4.5 澳大利亚自我发展
4.6 对我国制定中长期战略的启示
4.6.1 欧盟
4.6.2 美国
4.6.3 澳大利亚
附件一 气候变化谈判集团简介
1 欧盟
2 伞形集团
3 基础四国
4 77国集团加中国
5 最不发达国家
6 石油输出国组织
7 小岛屿国家联盟
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9 雨林国家联盟
10 附件一 国家和附件二国家
附件二 美国国内各州的中长期减排目标一览表

精彩书摘

  以色列环保部和S.Neaman科技高级研究所为GHG注册草案做准备,以开发评价减排潜力的功能和工具,供私人部门、产业和组织使用。
  2004年,授权CDM项目国家认证机构成立,截至2013年5月36个项目提交申请,有30个在联合国注册。
  以色列总理府和环保部推出“绿色政府”倡议,各部门制定节能计划,组建绿色团队,由“持续发展委员会”监督实施情况。将环保项目落在实处,节约水、电、纸张和瓶罐2%~16%,鼓励68种“绿色行为”,如乘坐公交、科学驾驶、提高燃油效率、取代氟利昂空调、收集空调排水、电子办公节约纸张等。
  2007年7月,垃圾填埋税生效实施,旨在反映垃圾填埋的实际价值,进而允许先进处理方式的竞争,如循环利用和能源回收。
  大部分以色列现有垃圾填埋场收集甲烷,收集率达到甲烷排放总量的40%。12家工厂从淤泥中收集沼气,有的将收集的沼气用做能源,有的将其用做供热燃料。已经完成对奶牛厂改造,包括减少肥料储存设施、安装排水系统(以减少奶牛废弃物污染)和沼气设施的建设。同样的项目已经在禽类部门启动。
  2009年,大规模节能运动由以色列国家基础设施部、环保部和电力公司发起,旨在提高公众的能效意识,重视节能电器。
  近年来,以色列发布了众多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标准,包括绿色建筑标准,居民建筑能级评定标准和能源系统管理标准。
  以色列是种植林和天然林比值(2:1)最高的国家之一,种植林从2000年的941 km2增长到2008年的980 km2。
  以色列鼓励电动车发展,计划2020年前在全国设125个电池交换站和50万个充电座。以色列经常举办各种水科技、改造沙漠的展览和国际会议。以色列还研发出帮助植物适应气候变化,抗盐碱、干旱的基因。这项科研具有全球意义,气候变化将导致非洲、亚洲的玉米、水稻可能减产10%~30%。以中科学家的联合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会导致干旱,各国应该采取更积极环保的措施来阻止这种恶化。
  以色列议会发起绿色运动,和环保组织一起推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和地方政府合作,努力发展节能、节水、生态园艺、废品回收利用、环境监测和新能源交通等。以色列非营利性环境组织“好能源倡议”重点推广降耗减排,包括推行节能灯、太阳能发电、生物燃料校车等项目,推动全社会回收利用废料,提高能源利用率。以色列还和巴勒斯坦合作,共同监护15条河流的水质。
  ……

前言/序言


《地缘政治中的能源转型:新兴市场的战略选择与全球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着重探讨了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塑造和重塑能源转型进程,并聚焦于新兴市场在这一复杂转型中所面临的战略抉择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全球气候行动的压力、技术进步的驱动以及传统能源供需关系重构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与环境责任之间的平衡成为各国政府必须应对的核心挑战。 本书首先勾勒了全球能源版图的当前态势。它考察了传统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持续作用与潜在衰退路径,分析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对特定地缘政治热点地区的依赖性。随后,本书将焦点转向新能源技术——尤其是太阳能、风能、储能技术和绿色氢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对能源地缘政治的颠覆性潜力。不同于以往以资源禀赋为核心的能源竞争,新能源时代的竞争更侧重于技术标准、关键矿物控制权以及先进制造能力的博弈。 核心章节深入分析了新兴市场在这一转型中的独特地位与复杂处境。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着“发展优先”与“减排责任”之间的内在张力。一方面,它们需要保障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满足庞大人口的基本需求,这在短期内往往意味着对传统、廉价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它们也日益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物理风险,并渴望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本书详细探讨了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以及非洲部分关键国家在能源转型中的不同路径选择。例如,印度如何在快速扩张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谨慎管理对煤炭的依赖;巴西如何利用其水力资源和生物燃料的既有优势,谋求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依赖化石燃料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搁浅资产”的风险,寻求经济多元化的困难转型。 地缘政治视角贯穿全书。我们剖析了主要大国如何利用能源转型作为工具,以推进其国家战略目标。这包括对关键矿物供应链(如锂、钴、稀土)的争夺与控制,技术标准的制定权之争,以及通过气候融资和技术转让来构建新的全球影响力网络。新兴市场并非被动的接受者,它们正积极参与到这些竞争之中,试图通过加入或组建新的能源联盟,来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确保能源获取的可持续性与可负担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家主权与跨国气候治理目标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全球南方国家在气候融资和技术转让方面所提出的公平与正义诉求。 此外,本书也关注了转型带来的国内社会经济影响。能源转型不仅是技术和政策问题,它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它将导致传统能源部门(如煤矿工人、石油工人)的大规模结构性失业,需要审慎规划“公正转型”策略。对于依赖化石燃料出口的新兴经济体而言,转型意味着收入来源的根本性改变,这可能引发国内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本书提供了具体案例研究,分析各国政府如何设计和实施社会保障和再培训计划,以减轻转型阵痛。 最后,本书总结了未来能源地缘政治的可能图景。我们探讨了去中心化能源系统(如分布式太阳能)如何削弱传统能源出口国的议价能力,以及绿色氢能和碳捕集技术(CCS)的成熟度将如何重新定义能源安全的概念。新兴市场能否成功地将能源转型转化为实现技术自主、经济升级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历史机遇,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权力结构。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能源行业专业人士以及关注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细致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这个书名,可以说是心驰神往,这简直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能够提供深度解析的读物。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也时常关注着国际上的一些气候大会,但总觉得自己对这些复杂博弈的背后运作缺乏清晰的理解。我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那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复杂格局,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达成的?而“焦点”二字,则更是勾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事件,而是能深入剖析那些贯穿始终、反复出现的核心争议点。比如,不同国家在减排责任的承担上,在资金和技术援助的提供上,在适应和减缓措施的实施上,究竟存在着怎样根深蒂固的分歧?书里会不会提供一些精彩的案例,展示在那些充满唇枪舌战的谈判场合,各国是如何运用外交手腕、如何在利益与责任之间权衡取舍,最终达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共识?我非常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超越表面新闻报道的理解,能够看到气候变化谈判这一全球性事业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维度,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共同应对气候挑战的艰辛与希望。

评分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这个书名,瞬间击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关注着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但总感觉自己对整个谈判过程的了解非常有限,像是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新闻报道里充斥着各种峰会、协议,但背后是如何运作的,不同国家的立场是如何博弈的,那些复杂的术语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一直是模糊不清的。这本书的题目,正好承诺了填补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希望它能详细梳理出气候变化谈判从起源到现在的整个发展脉络,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尝试解决这个全球性难题的。我特别好奇的是,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是如何形成的?每一次重要的会议,例如里约峰会、坎昆峰会、巴黎峰会,它们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而“焦点”二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充满了期待。它是不是会深入分析谈判中最核心、最难以调和的矛盾?比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减排责任和资金援助上的分歧,又比如,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在那些充满挑战的谈判桌上,各国代表是如何运用策略、争取利益,又是如何在最终达成共识的。我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更宏观、更具洞察力的视角,理解气候变化谈判的复杂性,以及它对我们地球未来的重要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光是这个标题就能勾起我对世界重大议题的强烈好奇心。我一直对气候变化这个话题非常关注,但总觉得对背后的复杂性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那些幕后博弈、各国之间的利益拉扯、以及那些决定我们地球未来的关键谈判,我感到信息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这本书似乎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层层迷雾,揭开那些冗长而又至关重要的谈判会议的神秘面纱。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看似漫长枯燥的谈判桌上,究竟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博弈?不同国家,不同利益集团,他们的诉求是如何碰撞,又如何通过妥协与合作,最终形成那些影响深远的国际协议?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日期,更能深入剖析谈判过程中的策略、技巧,以及背后所反映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它能否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谈判会陷入僵局,为什么有些议题会反复出现,而又有些议题最终得以突破?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全局的视野,不仅仅是了解“发生了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未来可能走向何方”。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极具启发性的书名所吸引——《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紧迫感深有体会,但对于解决这一全球性难题的幕后推手——那些艰巨复杂的国际谈判,却知之甚少。我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关于气候峰会的消息,但往往只能捕捉到一些零星的、表面化的信息,很难了解到谈判的真实脉络和核心矛盾。《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这个名字,让我看到了深度解析的希望。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在聚光灯之外,关乎人类命运的智慧与角力。我希望它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气候变化谈判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从早期的萌芽到如今的复杂局面,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次重要的协议,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更吸引我的是“焦点”二字,它暗示着这本书将不会仅仅是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会深入挖掘和分析那些反复出现、难以解决的核心议题,比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划分,资金支持的落实,技术转让的障碍,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等。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构建起对气候变化谈判一个更为系统、更为深刻的理解,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对其中的逻辑和挑战有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读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我需要的书了!”。作为一名对国际事务和环境问题都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我们谈论气候变化,往往停留在“问题很严重”的层面,但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国家之间、集团之间的谈判。而这些谈判,又是如此的复杂和漫长,信息常常被模糊和政治化。我一直渴望能够有一本书,能够把我零散的认知串联起来,让我看到气候变化谈判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中间经历了哪些关键的转折点,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了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比如《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这本书的名字就承诺了这一点,它似乎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让我明白,那些看似抽象的国际条约,究竟是如何在无数次的会议、无数次的争执与妥协中诞生的。而且,“焦点”这个词,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了解到,在这些漫长的谈判过程中,最棘手、最容易导致僵局的议题是什么?不同国家在这些议题上的立场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在现实利益与全球责任之间寻求平衡的?这本书能否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有些谈判会如此艰难,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方面会取得突破,而在另一些方面又会裹足不前?我期待它能帮助我解开这些谜团,让我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的解决之道,有一个更为透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