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袁氏当国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2-01 |
| 作者:唐德刚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46.00 | 页数:214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4956270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1. 枭雄难为袁世凯,著史当如唐德刚,《袁氏当国》论说近代中国人物——垂帘听政而无术支配的隆裕太后,拥一对寡妇孤儿入承大统的摄政王载沣,帝制回头泡沫王朝的悲剧人物袁世凯,建国蓝图的*高当国者孙中山,有野心也有理论基础的组织家宋教仁,有将无兵的光杆司令黄兴,从美国吹来帝制东风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始共和终帝制而误袁氏的杨度,自我贴金或他人捧场为帝制派的“六君子”,国人眼里的大草包袁克定,以一篇文章闹垮一个洪宪王朝的梁启超,泡沫战争里的蔡锷……
2. 唐德刚“民国通史计划”精装出版,几乎封尘的遗稿,畅销数十年的经典——从“晚清导论篇”开始,紧接着“北京政府篇”《袁氏当国》,晚年唐德刚潜心撰写“民国通史计划”,因病中断。幸有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整理遗稿、书信等资料,终使“民国史军阀篇”《段祺瑞政权》等劫后重生。今中文简体精装版“唐德刚作品集”,收入早期著作、晚期作品,囊括《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等经典史著,每册均以胡适手迹集字书名,以历史照片还原现场。
《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丛书·唐德刚作品集:袁氏当国》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民国开国前后,垂帘听政而无术支配的隆裕太后,拥一对寡妇孤儿入承大统的摄政王载沣,帝制回头泡沫王朝的悲剧人物袁世凯,建国蓝图的*高当国者孙中山,有野心也有理论基础的组织家宋教仁,有将无兵的光杆司令黄兴,从美国吹来帝制东风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始共和终帝制而误袁氏的杨度,自我贴金或他人捧场为帝制派的“六君子”,国人眼里的大草包袁克定,以一篇文章闹垮一个洪宪王朝的梁启超,泡沫战争里的蔡锷……
孙文总统的就职典礼,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旧的帝制逐渐在历史的海洋中,缓缓沉没;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成长虽缓,终必有大盛之时。这该是个历史的必然,无人可以逆转之也。
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唐德刚教授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能*辛酸,在七十岁退休之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做一个倔强的单干户,单打独斗地写晚清、民国史,在八十岁中风生病之前,完成了《袁氏当国》、《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等著作。这些书出版后大受欢迎,居然还有盗版!唐教授当年辛辛苦苦搭了架子要建立的“第三势力”虽然未能拔地而起,*后无疾而终,但他所写的史书在普通读者“民国史阅读书单”上,却恐怕是排在“第一”。
历史学家必须公正,必须敢言,否则历史学家就不能得人敬重了。唐德刚教授是一位让人敬重的历史学家,即以公正和敢言见称。
第一章 孙文创制,宣统退位,袁氏当国——民国开国史简论
第二章 项城不做虚君,遯初志在首相——记民初共和政体的实践与流产
第三章 世纪末回顾“宋案”与二次革命
第四章 孙中山改造国民党,袁世凯做终身总统
第五章 帝制酝酿期的内忧外患
第六章 记一失足的帝王之梦——兼评古德诺教授
第七章 帝制终于覆灭,护国也有难题
【孙文创制,宣统退位,袁氏当国——民国开国史简论】
中华民国元年(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公元1912年),1月1日(阴历十一月十三),夜10时,南京前两江总督府(原太平天国天王府,后来的国民政府,曾为江苏省政协所在地),彩灯闪烁,军乐悠扬,时年四十六岁的广东香山人孙文先生,在数百位衣冠楚楚的男女观礼者热烈的欢呼声中,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文,幼名帝象,学名文,习医时取名日新,嗣谐音字逸仙,秘密革命期间,一度化名用日语中山樵,晚辈同志因此尊称之为中山先生,世称孙中山。孙公自己使用的正式名字,以及见于当时政府之正式文献者,则为孙文。在民国史上的正式纪录,应为孙文临时大总统。
上引孙文总统的这则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自此以后,这个生生不息的*古老的国家,便由“帝制”转入“民治”的新时代了。
这一阵军乐,一片欢呼,一篇誓词,便把那已延续了四千余年的古老的政治模式正式地结束了。
回看我中华民族的政治社会发展史,如上溯至传说时代,从公元前2206年夏禹的家天下开始,由一家统治一国,至此已四千一百一十八年了。若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封建帝国称皇帝算起,至此也已有两千一百三十三年了。不管是封建诸侯也好,皇帝当国也好,由一家治一国都是行之数千年的制度。
它们都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易废除得了的。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社会政治制度,原都是整个民族在数千年中,从生活实践中慢慢发展出来的文化整体。在这个整体的结构之内,帝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围绕着这个帝王,还有一整套交互运作的国家机器和与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文化体系、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系统。它们是个相辅相成、一转百转的整体。因此要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制度(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或帝国制度(像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转入一个民主代议制度,这种制度转型,就非三年五年之功了。事实上,东西方历史都告诉我们,这项转型运动需时数百年,始能竟其全功。因此在辛亥革命之后,那有数千年历史的“帝制”,在表面上虽被废除了,但以后的中国历史要进入真正的“民治”时代,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转化过来。
上述孙文总统的就职典礼,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旧的帝制逐渐在历史的海洋中,缓缓沉没;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成长虽缓,终必有大盛之时。这该是个历史的必然,无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极具深度和广度的作品。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有着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他们不再是标签化的英雄或恶棍,而是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情感和内心挣扎的普通人。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一些重要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那些纠结的抉择,那些隐忍的痛苦,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到某些情节时,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身处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以及在绝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有紧张激烈的冲突,也有细腻感人的情感描写,张弛有度,引人入胜。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都有着细致的刻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仿佛让我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时代。即使是对于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所吸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古朴而又不失庄重,隐约透出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书名“袁氏当国”更是直击人心,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那个在历史洪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家族。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就被作者流畅而富有张力的笔触所吸引。开篇就如同电影般徐徐展开,将我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作者似乎对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格局、以及人物关系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事件的细致考证,对人物心理的精准捕捉,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读到某个情节时,我甚至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某个角落,亲历着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塑造也尤为成功,他们不再是冰冷的史书记载,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鲜活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爱恨情仇,都让人感同身受。特别是某些关键角色的内心独白,更是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还未深入故事情节,仅凭这开篇的笔力,我已然被牢牢吸引,对后续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史观上,作者展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不再是简单地歌颂或批判,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书中对许多事件的解读,都跳出了传统的窠臼,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维度,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个体所能拥有的选择究竟有多少?这本书就试图去探讨这个问题,通过描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他们在历史大势面前的挣扎与无奈。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反而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笔触,将那些令人心痛的真相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在这种残酷中,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那些微小的善意,那些不屈的抗争,都如同黑暗中的星火,给人以希望。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既有史书般的严谨,又不失文学性的感染力,读来既能增长知识,又能获得艺术享受。
评分读罢此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用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了一个家族在时代洪流中的起伏命运。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却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经济状况到民生疾苦,从政治斗争到文化思潮,都得到了细致的呈现。书中对权力斗争的描写更是精彩绝伦,各种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让人看得目不暇接。然而,作者并没有将笔墨仅仅停留在权谋之上,更着重于描绘在巨大的历史漩涡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与坚韧。那些身不由己的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挣扎,他们的选择,无论对错,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凉。我被书中许多人物的命运所打动,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爱恨纠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作者的叙事技巧也堪称一绝,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来让人时而紧张,时而感慨,时而扼腕叹息。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所折服。作者以一种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充满了思辨和反思。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引人深思,让我对那个时代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新的认识。人物的塑造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有着自己的理想与挣扎。我被书中某些人物的坚韧与执着所感动,也为他们的悲剧命运而叹息。作者的语言功底也非常深厚,字句之间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这本书,不仅是了解一段历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历史、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