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传 苗欣宇、马辉 9787539932880

仓央嘉措诗传 苗欣宇、马辉 978753993288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苗欣宇,马辉 著
图书标签:
  • 仓央嘉措
  • 诗传
  • 藏族文化
  • 爱情诗歌
  • 清代文学
  • 苗欣宇
  • 马辉
  • 传记
  • 诗歌鉴赏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32880
商品编码:109911463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仓央嘉措诗传 作者 苗欣宇、马辉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9932880 出版日期 2016-10-01
字数 150000 页码 25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22Kg

   内容简介
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美的情郎。本书呈现的,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和藏传佛教史上引人注目的上师情歌。70首新译诗歌,一篇独特的传记,以及对仓央嘉措生平谜团和诗歌争议的破解与思考,这本书想要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文字基于历史,但情感沟通古今——因为一首诗爱上一个人,所有的辞藻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不想也不能评价,他,始终在那里。

   作者简介
苗欣宇:法名公却多吉、次成(藏语音译,其意分别为金刚心和戒力),197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皈依藏传佛教,近年来主要撰写汉藏佛教史、佛教文化方面的文字。著有佛教悬疑小说《观世音密码》。

马辉:1962年出生。男。吉林人。残疾。无业。无可无不可。酒香眼亮,随处就宿。人缘浅,佛缘深。——白日依山尽。


   目录
仓央嘉措诗歌新译

A辑 地空

B辑 水空

C辑 火空

D辑 风空



附录:仓央嘉措情歌(曾缄译)



叹他于此总茫茫

——一篇独特的仓央嘉措传记



谜一般的活佛

——仓央嘉措生平解析

章 心头影事幻重重

——仓央嘉措的两种生平形象

第二章 外现僧相内是俗

——仓央嘉措情歌之谜

第三章 此生虽短意绵绵

——仓央嘉措生活放荡之谜

第四章 别后行踪费我猜

——仓央嘉措死亡之谜

第五章 即生成佛有何难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



重译诗歌,重现仓央嘉措

1 早期译本中仓央嘉措诗歌的篇目数量

2 于道泉本62节的真实来历

3 神秘版本译出的60首

4 无法认定的仓央嘉措原笔

5 仓央嘉措诗歌翻译的主观倾向

6 仓央嘉措诗歌原笔原意再认识

7 仓央嘉措诗歌原笔原意再认识之二

8 仓央嘉措诗歌重译的价值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暮鼓晨钟: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诗词探微 一部穿越时空的文化溯源之作,深度剖析中国传统文人阶层的精神图谱、价值坚守与艺术嬗变。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诗人的生平轶事,而是力求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微的知识框架,用以理解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安顿其心灵,如何在庙堂与江湖之间权衡取舍,以及这种精神状态如何具体地投射到他们的文学创作之中。我们旨在探索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自先秦至清末,在面对“出仕”与“归隐”的永恒困境时所形成的复杂文化心理机制。 第一部分:士的诞生与自我塑造——从先秦的理想之光到汉魏的骨气坚守 本部分首先追溯“士”这一社会群体的起源。在周代礼乐制度的崩塌中,一批具有独立思想、掌握知识和技艺的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如何从贵族的附庸,逐步演化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政治抱负的群体?我们详细考察了孔孟荀等诸子百家对“士”的道德与政治要求的设定,特别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古典理想,是如何成为后世文人行动的底层逻辑。 随后,我们进入秦汉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使得文人与权力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汉代的察举制与太学教育,塑造了一批具有儒家伦理规范的知识分子。本书着重分析了汉赋的盛衰,探讨了这种追求铺陈与气势的文体,如何反映了帝国初建期的恢弘气象与文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 魏晋南北朝,是士人精神面临剧烈冲击的时代。军阀混战、政权更迭,使得传统的政治理想遭遇前所未有的幻灭。我们深入探讨了“玄学”的兴起,曹魏正始之音的悲凉与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并非简单的享乐主义,而是士人对僵化礼教和虚伪政治的无声反抗。本章细致辨析了“风骨”的内涵,即知识分子在极度动荡的环境中,如何通过对个体生命体验和自然审美的极致追求,来重建其精神家园。魏晋诗歌的抒情转向,标志着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文学开始真正服务于心灵的自我表达,而非仅仅是政治的附庸。 第二部分:盛世的宏大与内敛——唐宋文人的双重奏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也是文人社会地位的巅峰期。本书并不满足于对唐诗流派的简单罗列,而是试图揭示盛唐气象背后的文化动能。我们分析了科举制度对文人创作的影响,它既提供了上升通道,也带来了对“时用”与“性情”的内在拉扯。初唐的宫体遗风、盛唐的边塞气象与山水田园的兴盛,分别对应了帝国不同阶段的社会情绪。例如,边塞诗的勃发,是盛世下对功名与开拓精神的集体投射;而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则是在繁华中寻求超脱与禅意,是士人“心安处是吾乡”的哲学实践。 中晚唐,藩镇割据与政治倾轧,使得文人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的沉浮。杜甫的“诗史”精神,不仅是对苦难的记录,更是儒家“仁爱”情怀在乱世中的坚守。本书将杜甫的现实主义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这两种看似对立的创作取向,实则是同一文化基因(经世致用与个体抒发)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外化。 宋代,文人地位空前提高,理学成为主流思潮,这对诗词的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文学的“文人化”倾向更为明显,词的兴盛,正是对唐代五言七言律绝中尚存的“言志”传统的一种修正。我们详细考察了宋词的格律之美与“心学”的早期萌芽。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争,并非风格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文人在应对内忧外患时,对生命体验的广度与深度进行的不同处理。米芾、欧阳修等人在金石学、史学、书法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展现了宋代文人“多艺”的复合型人格特征。 第三部分:晚期转折与精神困境——明清的士人与文化自觉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定型与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晚明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如“公安派”的“独抒性灵”,是对僵化文风的反叛,它折射出在高度集权的社会结构下,文人对个体生命力的渴望。 本书深入分析了晚明至清初,文人阶层面临的文化困境:当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时,审美与个人情志便成为唯一的避难所。李贽的“童心说”、徐渭的狂放不羁,都是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对自我价值的挣扎性确认。清代,考据学和朴学兴盛,文人将精力转向对经典的细密考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回避了对现实的直接介入,转而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与历史的秩序感。 结语:古典精神的余响 通过对不同时代文人精神面貌的剖析,本书旨在呈现一个连续而又充满张力的古代知识分子图景:他们既是王朝的建设者、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时代弊病的批判者和自我价值的探寻者。他们的诗词,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直接记录,是他们在漫长历史中,对“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的回应。本书试图以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宏观视角,邀请读者进入那片充满挣扎、追求、悲悯与坚守的精神原野,去理解支撑起中华文明数千年文脉的那些深沉而坚韧的灵魂。

用户评价

评分

《仓央嘉措诗传》这本书,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我并非是仓央嘉措的铁杆粉丝,只是对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诗歌感到好奇。然而,读了苗欣宇和马辉的作品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们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诗歌,而是将每一首诗都融入到仓央嘉措的生活轨迹中,让我们看到了诗歌的根源,也看到了诗歌的力量。我被他诗歌中那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情感所震撼。那些关于爱与不得的句子,简单到极致,却又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挣扎,看到了他作为活佛的无奈。这种双重身份的碰撞,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加令人心疼。苗欣宇和马辉的文字,如同一缕缕清泉,缓缓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他们没有刻意去渲染故事的戏剧性,而是用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将仓央嘉措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藏地的蓝天白云之下,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感受着信仰的力量,同时也体验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那些关于离别、关于思念、关于遗憾的诗句,在我脑海中回荡,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歌,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来源于最真挚的情感。

评分

读完《仓央嘉措诗传》,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苗欣宇和马辉的这部作品,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传记类书籍的期待。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我被仓央嘉措诗歌中那份纯粹而热烈的感情所深深打动。那些看似直白的诗句,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层次,有时是甜蜜的爱恋,有时是锥心的疼痛,有时是对命运的无声抗议。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我们揭示仓央嘉措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苗欣宇和马辉的叙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灵动性。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将仓央嘉措的生平事迹与他的诗歌创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诗歌的由来,以及诗歌对他个人命运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仓央嘉措情感世界的挖掘,那种在信仰与俗世之间的挣扎,那种对爱情的执着与隐忍,都让我感同身受。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雪域高原上,独自承受着巨大压力,却依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的灵魂。它让我明白了,即使在最孤独的时候,诗歌也能成为心灵的慰藉。这部作品,不仅让我走近了仓央嘉措,更让我对生命中的爱与失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读了《仓央嘉措诗传》这本书,着实让我心生感悟,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字里行间,似乎都凝聚着仓央嘉措那段传奇人生的悲欢离合。我被苗欣宇和马辉两位作者细腻的笔触深深吸引,他们不仅梳理了仓央嘉措的生平事迹,更深入挖掘了他诗歌背后的情感世界。那些看似简单直白的语句,却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时而如初升的太阳般温暖,时而又如被遗弃的落叶般凄凉。书中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那些关于爱、关于错过、关于宿命的无奈。尤其在描绘仓央嘉措作为一位活佛,却又有着凡人的七情六欲时,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种矛盾与挣扎,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 relatable。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他的人生,感受了他内心的波澜。这种阅读体验是如此的独特和深刻,让我不禁思考,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多少时刻,我们也像他一样,被世俗的枷锁束缚,被命运的洪流裹挟,却依然怀揣着那颗最纯粹的心,在红尘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书中的许多意象,比如“月亮”、“情歌”、“雪山”,都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它们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了仓央嘉措那个独一无二的灵魂。

评分

我一直对仓央嘉措充满好奇,他的诗歌就像一扇窗,窥视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这本书《仓央嘉措诗传》,由苗欣宇和马辉联袂呈现,满足了我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好奇心。两位作者以扎实的学识和深厚的感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仓央嘉措。我并非专注于研究历史的读者,但我被书中那股娓娓道来的叙事力量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诗歌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仓央嘉措的诗,在他的人生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力量。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活佛,在权力斗争和个人情感之间的艰难抉择;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苗欣宇和马辉的笔触,精准而深刻,他们没有回避仓央嘉措的争议,但也没有过度解读,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富有同情的视角,让我们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书中的一些诗句,我反复品读,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它们如同禅语,又似情歌,在信仰与尘世之间徘徊。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即使是身处权力中心,也无法阻挡一颗诗意的心灵去感受爱、去体验痛。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命中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翻开《仓央嘉措诗传》,我立刻被一股浓郁的诗意所笼罩。苗欣宇和马辉两位作者,以一种极为虔诚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仓央嘉措。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历史传记,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用诗歌串联起来的电影,每一段文字都饱含画面感,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以及仓央嘉措那颗孤独而炽热的心。他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对情感的细腻捕捉,都让我叹为观止。书中的诗句,简练却极具力量,仿佛是仓央嘉措在对每一个灵魂进行最直接的对话。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仓央嘉措爱情的描绘,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那种欲说还休的深情,那种明知不可为却又义无反顾的执着,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苗欣宇和马辉的解读,没有过度拔高,也没有刻意贬低,而是以一种平和而尊重的姿态,将仓央嘉措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仿佛看到了他站在雪山之巅,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迷茫的光芒,心中却涌动着难以抑制的爱恋。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身居高位,也无法阻止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爱与痛。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情”这个字,在信仰与俗世之间,仓央嘉措的选择,无疑是一种悲壮而动人的诗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