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考工記》規範瞭後世中國手工生産方式下的設計、製作工藝,《考工記》之後,再也沒有産生過同樣的設計製作專著,因而受到設計界的關注,以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入聯閤國6種文字的齣版物。但我們也要看到,《考工記》畢竟是手工業技術時代的設計專著,它的問世,終結瞭中國數韆年手工業技術時代的設計思維,使中國傳統設計長期穩定自守,難以在沒計、技術上有新的思維突破。這使我們聯想到英國16世紀的佛朗西斯·培根,他著《新工具論》就是對過去手工業技術時代整體思維方式的總結,特彆提齣瞭有彆於過去的、全新的思維方式,其中包括瞭成體係的實驗調查模式,使以往的設計、技術成為“科學”:所謂“科學”,就是設立一套體係,任何一個正常智力的人通過這套體係的學習,都可以進入高深一層的思考和研究。它不同於“經驗性”的學習,手工業技術時代的經驗,就其高層次經驗麗言,並非一般人可掌握,《考工記》中屢言的“國工”,也是少數,這也是高超的手工藝技術的傳承往往在曆史上中斷、失傳的緣由。
今天,我們同樣需要一部自己的《新工具論》,這一部《新工具淪》需要對《考工記》所代錶的手工業技術時代的設計經驗提齣總結,不是全盤贊頌,而是客觀評析其優缺得失,特彆是在如何引入現代設計的思維模式上加以引申過渡,使中國現代設計在傳統的設計曆史基礎上有更紮實的拓展,就是《考工記》對今天設計學的最大意義瞭。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考工記》的設計學意義
第一節 手工業時代設計藝術的總結
第二節 現代設計的曆史之鑒
第二章 《考工記》的研究特色
第一節 從經學到現代學術的轉變
第二節 三點質疑
第三章 新注和新譯
第一節 全文新注
第二節 全文通譯
後記
精彩書摘
輪過高,人就不易登車;輪過低,馬就費力,如同一直在爬坡一樣。所以兵車的輪子規範高六尺六寸,田獵車的輪子高六尺三寸,乘車的輪子高六尺六寸。
六尺六寸的輪子,軹高三尺三寸,加上軫與轐,共四尺。人高八尺,以上下車的高低適宜為度。
輪工製作車輪。對軸承(轂)、輻、圈(牙)三部件材料的采集與加工都要考慮與之適宜的天時相閤。三部材料齊備,再施以精巧工藝統籌協調為整體。軸承,是起轉動暢利作用的;輻,是筆直支撐軸圈的;圈,是結閤緊密堅固的部件。三者協調閤適,即使輪子破舊瞭,軸承、輻、圈三部分的材料功能依然存在,這就叫作完美。
整體觀察輪子,要求輻條間隙的光綫有均緻下移的變化,局部觀察輪子,要求觸地部分要少而又少至最少。之所以如此,沒有其它原因,就是要求輪子圓度是正圓而已。
整體觀察輻條,要求兩端粗細過渡均勻。局部觀察,要求外觀光滑細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要求輻條均勻挺拔罷瞭。整體觀察軸,要求勻稱完整,局部觀察,要求裹纏軸的皮革服帖不起棱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要求皮革包裹緊密牢固而已。觀察輻條插入軸、圈兩端地方的榫部,要求齊正準確,不能偏離,達到這樣要求的話,即使輪子破舊瞭,它也不變形。
采集加工軸承材料的關鍵,首先是標記清楚材料的陰陽嚮背。木材嚮陽部分的文理緊密堅實;嚮陰部分則文理疏鬆柔軟。所以要用文火烘烤嚮陰部分,以達到與嚮陽部分緊密堅實度相同為標準。這樣製作的軸承,即使軸承用舊瞭,也不會變形走樣。如果軸承小而長,軸承周長短,插在軸承上輻條之間距離就太窄瞭;軸承大而短,軸承周長長,插入軸承上輻條之間距離大,輻條入軸承的榫就易鬆懈。所以以輪高的1/6為圈周長,以圈內2/3髹漆;測量髹漆外尺寸,取其一半,作為軸承長度,此長度亦為軸承周長。
……
前言/序言
國證設計與設計學·圖證《考工記》:新注、新譯及其設計學意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