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初次捧读《休谟经济论文选》,我带着一种“学术名著”可能带来的畏惧感,担心其内容晦涩难懂。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休谟的文字风格,虽然严谨,却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洞察力。他对于“比较优势”的朴素阐述,虽然没有现代经济学那样系统的模型,但其核心思想却已经非常清晰: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整体利益。这种观点,对于理解全球化时代的贸易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分析,生动地说明了自由贸易的益处,以及贸易壁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关于“重商主义”的批评,让我看到了当时欧洲经济思想的局限性,以及休谟如何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挑战主流观点。他对国家财富的来源,并非仅仅是黄金和白银的积累,而是更加强调生产力和劳动的重要性。这种观点的转变,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尤其欣赏他对“稳定”的强调。他认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过度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会严重阻碍投资和生产。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与人类社会的繁荣和福祉息息相关。
评分这本《休谟经济论文选》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经济学历史理解的一扇新窗户。在我以往的印象里,经济学往往是枯燥的数字、复杂的模型,但休谟的文字却充满了洞察力和哲学思辨。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沉浸在具体的经济数据里,而是从人性、社会结构、道德观念等更宏观的视角出发,探讨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阅读他的论述,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并非孤立的学科,而是与政治、历史、哲学紧密相连。比如,他在探讨货币理论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视为交换媒介,而是深入分析了货币的价值如何受到人们的信心、信任以及社会整体富裕程度的影响。这种分析方式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理解经济,首先要理解人,理解社会。书中对于贸易、财富增长、税收等议题的讨论,也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深刻见解。他对于自由贸易的辩护,对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谨慎态度,以及对国家财富源泉的精辟分析,都让我对现代经济政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他对“自然秩序”的强调,认为许多经济规律并非人为制定,而是如同自然法则一样,在社会运行中自然显现。这种观点,在充斥着各种经济理论的今天,显得尤为宝贵,它提醒我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应该尊重和顺应这些内在的规律,而非试图强行扭转。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经济学,更是在学习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一种理解社会运行逻辑的智慧。
评分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兴趣,一直断断续续,直到我读到这本《休谟经济论文选》,才算真正被点燃。休谟的文笔,有一种古典的优雅,但其思想的锋芒却丝毫不减。他对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论述,让我看到了经济效率提升的根本动力。他解释了为什么当人们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与其他拥有不同技能的人进行交换时,整个社会的产出和福利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朴素的道理,在现代经济学中依然是核心概念。书中对于“需求与供给”的互动关系的描述,也让我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没有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当某种商品的稀缺性增加时,其价格自然会上涨,反之亦然。这种自然而然的规律,是市场经济运作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他对于“进步”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繁荣,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他强调了知识、技术以及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并非将经济增长视为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社会系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经济学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理论,而是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的福祉紧密相连。休谟的智慧,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指引。
评分拿到这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休谟经济论文选》,我抱着学习经济学史的心态翻阅,却没想到被其中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所打动。休谟并没有局限于纯粹的经济技术层面,而是将经济现象置于更广阔的社会、道德和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他对于“信用”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他认识到,在现代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金融活动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信任的体现,是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石。他指出,一旦信用体系崩溃,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经济活动也将停滞不前。这一点,对于理解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书中对于“市场”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休谟的先见之明。他认识到市场的自发性力量,以及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他并不是将市场视为一个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领域,而是看到了它在社会秩序中的位置。他对于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认为政府应该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过度干预。此外,他对于“公共财政”和“债务”的分析,也充满了智慧。他警示政府不要过度依赖借贷,因为长期的巨额债务会对国家的经济造成沉重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国家衰败。他的论述,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休谟经济论文选》的,原本只是想找些经济史的资料,没想到却意外地被休谟的文笔和思想所吸引。他对于财富、贫困、以及国家繁荣与衰落的论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哲学的思辨。书中对于“奢侈”的讨论,让我耳目一新。不同于许多人对奢侈的简单否定,休谟认为适度的奢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刺激生产、促进就业的。这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消费行为的复杂性。他并不是鼓励无止境的挥霍,而是指出,在合理的范围内,消费可以成为推动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此外,他对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轮回。他对于政府过度发行纸币的警示,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他解释了为什么即使纸币的发行量增加,也未必能带来真实的财富增长,因为关键在于实际生产力和商品数量是否相应增加。这一点,对于理解当下许多国家面临的通胀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视角。书中对于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以及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的探讨,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理性经济思想家的全面性。他并非只关注商业和金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基础。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古代的智者在进行对话,他的话语穿越时空,依然能引发我们深刻的共鸣。
评分质量有保证,价格也合理。
评分汉译的好书我就不多说了吧~
评分品味经典呢。
评分商务系列丛书,不错,京东活动幅度开始减小了,趁活动买的。还没有读,翻了一下,不错的书。
评分百年经典,竞品收藏,人文阅读,学术权威,思想沉淀,比当当还要便宜一点,购买实惠方便啊
评分休谟算是古典经济学的大师了,虽然不如斯密和之后的马歇尔、凯恩斯在这个领域出名,考虑到他同时也是大哲,也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了。
评分还没看,买了一整套 慢慢看,挺好的。
评分休谟的经典作品,休谟是我最喜欢的思想家之一
评分生平和著作 1711 年 5月7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 ,卒于1776年8月25日。11岁进爱丁堡大学。1729年起专攻哲学 。1732年刚满21岁就开始撰写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人性论》 ,1734年去法国自修 ,继续哲学著述 。1748年出使维也纳和都灵 。1749年回家乡 ,潜心著述 。1751年移居爱丁堡市 。1763年任驻法使馆秘书;1765年升任使馆代办。1767~1768年任副国务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爱丁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