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休谟经济论文选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休谟经济论文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休谟(Hume D.) 著,陈玮 译
图书标签:
  • 休谟
  • 经济学
  • 古典经济学
  • 西方哲学
  • 苏格兰启蒙运动
  • 历史学
  • 思想史
  • 译著
  • 学术著作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2359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75485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8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休谟经济论文选》主要内容包括:论商业、论技艺的日新月异、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贸易的猜忌、论赋税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启事
论商业
论技艺的日新月异
论货币
论利息
论贸易平衡
论贸易的猜忌
论赋税
论社会信用
论古代国家的人口稠密
附录:休谟对市民社会的系统认识

精彩书摘

我们的确一直听到这样的论点:国家绝不因有债务而削弱,因为这种债多半是向本国同胞借的,等于是拆东墙补西墙。这就像一个人把钱从右手交到左手一样,境况依旧,既不会稍富,也不能更穷。对于这种破绽百出的论调和似是而非的比拟,如果我们不按照原则去推敲的话,也就听之任之,不必深究。试问:要对一个国家的黎民百姓过分加重赋税负担,就是君主屈尊和老百姓们住在一起,是否就一定能办得到呢?这个问题提得似乎有点过分,因为在每个社会里,勤劳和有闲的人员之间有一定的比例,这是必然现象。但要是把我们现行的赋税全部抵押出去,难道就一定不会发明新的捐税了吗?难道就不可能弄到民穷财尽的地步了吗?
每个国家总有某些征集钱币的比较简便的方法,既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又适合于他们所使用的商品。在英国,对啤酒征收货物税提供了大量的收益,因为酿造啤酒的操作过程既令人厌烦,也无法隐瞒,而且这种东西也并非是绝对的生活必需品,如果生活必需品涨价,那就会大大影响穷人的生活。要是把这种税全部抵押出去,开征另一种新税,何难之有!哪里会损伤穷人一根毫毛,穷人又何恼之有!
对消费品征税,要比财产税既公平又简便。要是消费税能够涓滴不漏,要是我们必须采取最激烈的方法来收税,那么于国家又有什么损失呢!
……
探寻思想的幽深:经典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精妙对话 本书汇集了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文选。它并非专注于单一学派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论述,而是力图构建一个跨越学科边界、展现人类理性思辨深度与广度的思想图谱。 第一辑:现代性的困境与重构——从启蒙到后现代的哲学转向 本辑精选了对现代性基础进行深刻反思的文献。首先收录了康德晚期关于“实践理性”局限性的探讨,特别是他对于道德律令的形而上学基础的重新审视,为后世批判哲学奠定了基石。紧随其后的是尼采对“上帝之死”的宣告及其对传统价值体系崩溃的预言,这不仅是文化事件,更是对西方理性主义根基的动摇。 我们将目光投向20世纪的现象学运动。胡塞尔关于“回到事物本身”的呼唤,旨在重塑经验的确定性,强调意识的主体性结构。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转向,则将焦点从纯粹认识论转移到“此在”的生存境域,深入剖析时间性、死亡与此在的本真状态。 在批判理论的语境下,本辑收录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关于“启蒙辩证法”的批判性论述。他们深刻揭示了理性在工具化过程中如何反噬自身,将自由的追求导向新的、更为隐蔽的控制形式。紧接着,福柯关于知识、权力和主体的谱系学研究,展示了规训社会是如何通过知识的建构来塑造和管理个体的。 本辑的收尾部分关注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思潮。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通过对文本的细致拆解,揭示了意义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些文本共同构建了一幅关于现代人精神困境与知识边界拓展的宏大图景。 第二辑:政治秩序的构建与张力——权利、正义与共同体 政治哲学是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永恒追问。本辑选取了对当代政治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文献。首先是罗尔斯的《正义论》中的核心章节,特别是关于“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论证,系统地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观,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树立了新的标杆。 然而,对罗尔斯的反思同样重要。桑德尔代表的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观点被引入,强调了共同体价值、公民美德以及共享的“良善生活”概念,对自由主义的原子化倾向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在权力与合法性领域,我们重温了马克斯·韦伯对现代国家合法性类型的经典区分,特别是对“科层制官僚机器”的深刻洞察,揭示了现代治理的理性化悖论。此外,汉娜·阿伦特的关于“行动”与“公共领域”的论述,提醒我们在极权主义阴影下,政治的本质在于自由人之间的公开言说与实践。 本辑还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伦理。尤尔根·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性”的理论,试图在多元的立场中寻找普遍共识的可能性,为跨文化对话提供了理论工具。这些文本交织探讨了个体权利、集体认同与全球责任之间的复杂张力。 第三辑:社会的演进与结构——从传统到工业化的深刻变迁 社会学作为理解人类社会结构和变迁的学科,在本辑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我们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经典分析入手,关注其对异化劳动、阶级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揭示。 紧接着,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概念和关于“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演变论述,为我们理解社会整合与失范(Anomie)提供了基础框架。涂尔干的社会学视角,强调了社会结构的约束力以及社会分工对道德秩序的影响。 进入20世纪,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愈发凸显。马克斯·韦伯除了政治学贡献外,其社会学著作中关于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兴起的论述,展现了文化因素在历史变迁中的能动性。 本辑还纳入了批判性的现代社会分析。布尔迪厄的场域(Field)、资本(Capital)和惯习(Habitus)理论,精妙地解释了社会再生产机制,揭示了文化资本如何在看似平等的竞争中维持阶级差异。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如鲍德里亚关于符号与拟像的论述,则指出了在高度媒介化的当代社会中,物质的意义如何被符号所取代。 结语:对话与批判的遗产 本丛书的选篇旨在激发读者进行跨学科的、批判性的思考。这些经典并非教条,而是思想交锋的现场。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在不断变化的物质条件与权力结构面前,人类的自由、正义与意义应如何被重新定义与捍卫?阅读这些文本,即是与人类最伟大的头脑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复杂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初次捧读《休谟经济论文选》,我带着一种“学术名著”可能带来的畏惧感,担心其内容晦涩难懂。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休谟的文字风格,虽然严谨,却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洞察力。他对于“比较优势”的朴素阐述,虽然没有现代经济学那样系统的模型,但其核心思想却已经非常清晰: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整体利益。这种观点,对于理解全球化时代的贸易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分析,生动地说明了自由贸易的益处,以及贸易壁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关于“重商主义”的批评,让我看到了当时欧洲经济思想的局限性,以及休谟如何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挑战主流观点。他对国家财富的来源,并非仅仅是黄金和白银的积累,而是更加强调生产力和劳动的重要性。这种观点的转变,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尤其欣赏他对“稳定”的强调。他认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过度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会严重阻碍投资和生产。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与人类社会的繁荣和福祉息息相关。

评分

这本《休谟经济论文选》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经济学历史理解的一扇新窗户。在我以往的印象里,经济学往往是枯燥的数字、复杂的模型,但休谟的文字却充满了洞察力和哲学思辨。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沉浸在具体的经济数据里,而是从人性、社会结构、道德观念等更宏观的视角出发,探讨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阅读他的论述,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并非孤立的学科,而是与政治、历史、哲学紧密相连。比如,他在探讨货币理论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视为交换媒介,而是深入分析了货币的价值如何受到人们的信心、信任以及社会整体富裕程度的影响。这种分析方式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理解经济,首先要理解人,理解社会。书中对于贸易、财富增长、税收等议题的讨论,也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深刻见解。他对于自由贸易的辩护,对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谨慎态度,以及对国家财富源泉的精辟分析,都让我对现代经济政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他对“自然秩序”的强调,认为许多经济规律并非人为制定,而是如同自然法则一样,在社会运行中自然显现。这种观点,在充斥着各种经济理论的今天,显得尤为宝贵,它提醒我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应该尊重和顺应这些内在的规律,而非试图强行扭转。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经济学,更是在学习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一种理解社会运行逻辑的智慧。

评分

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兴趣,一直断断续续,直到我读到这本《休谟经济论文选》,才算真正被点燃。休谟的文笔,有一种古典的优雅,但其思想的锋芒却丝毫不减。他对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论述,让我看到了经济效率提升的根本动力。他解释了为什么当人们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与其他拥有不同技能的人进行交换时,整个社会的产出和福利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朴素的道理,在现代经济学中依然是核心概念。书中对于“需求与供给”的互动关系的描述,也让我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没有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当某种商品的稀缺性增加时,其价格自然会上涨,反之亦然。这种自然而然的规律,是市场经济运作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他对于“进步”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繁荣,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他强调了知识、技术以及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并非将经济增长视为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社会系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经济学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理论,而是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的福祉紧密相连。休谟的智慧,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指引。

评分

拿到这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休谟经济论文选》,我抱着学习经济学史的心态翻阅,却没想到被其中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所打动。休谟并没有局限于纯粹的经济技术层面,而是将经济现象置于更广阔的社会、道德和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他对于“信用”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他认识到,在现代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金融活动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信任的体现,是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石。他指出,一旦信用体系崩溃,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经济活动也将停滞不前。这一点,对于理解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书中对于“市场”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休谟的先见之明。他认识到市场的自发性力量,以及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他并不是将市场视为一个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领域,而是看到了它在社会秩序中的位置。他对于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认为政府应该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过度干预。此外,他对于“公共财政”和“债务”的分析,也充满了智慧。他警示政府不要过度依赖借贷,因为长期的巨额债务会对国家的经济造成沉重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国家衰败。他的论述,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休谟经济论文选》的,原本只是想找些经济史的资料,没想到却意外地被休谟的文笔和思想所吸引。他对于财富、贫困、以及国家繁荣与衰落的论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哲学的思辨。书中对于“奢侈”的讨论,让我耳目一新。不同于许多人对奢侈的简单否定,休谟认为适度的奢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刺激生产、促进就业的。这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消费行为的复杂性。他并不是鼓励无止境的挥霍,而是指出,在合理的范围内,消费可以成为推动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此外,他对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轮回。他对于政府过度发行纸币的警示,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他解释了为什么即使纸币的发行量增加,也未必能带来真实的财富增长,因为关键在于实际生产力和商品数量是否相应增加。这一点,对于理解当下许多国家面临的通胀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视角。书中对于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以及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的探讨,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理性经济思想家的全面性。他并非只关注商业和金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基础。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古代的智者在进行对话,他的话语穿越时空,依然能引发我们深刻的共鸣。

评分

质量有保证,价格也合理。

评分

汉译的好书我就不多说了吧~

评分

品味经典呢。

评分

商务系列丛书,不错,京东活动幅度开始减小了,趁活动买的。还没有读,翻了一下,不错的书。

评分

百年经典,竞品收藏,人文阅读,学术权威,思想沉淀,比当当还要便宜一点,购买实惠方便啊

评分

休谟算是古典经济学的大师了,虽然不如斯密和之后的马歇尔、凯恩斯在这个领域出名,考虑到他同时也是大哲,也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了。

评分

还没看,买了一整套 慢慢看,挺好的。

评分

休谟的经典作品,休谟是我最喜欢的思想家之一

评分

生平和著作 1711 年 5月7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 ,卒于1776年8月25日。11岁进爱丁堡大学。1729年起专攻哲学 。1732年刚满21岁就开始撰写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人性论》 ,1734年去法国自修 ,继续哲学著述 。1748年出使维也纳和都灵 。1749年回家乡 ,潜心著述 。1751年移居爱丁堡市 。1763年任驻法使馆秘书;1765年升任使馆代办。1767~1768年任副国务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爱丁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