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之城:美国政治现代化的理想与现实 肖德甫 9787511726766

山巅之城:美国政治现代化的理想与现实 肖德甫 97875117267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德甫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美国政治
  • 政治现代化
  • 理想与现实
  • 社会科学
  • 历史
  • 文化
  • 学术著作
  • 肖德甫
  • 美国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6766
商品编码:109911375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山巅之城:美国政治现代化的理想与现实 作者 肖德甫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 9787511726766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430000 页码 43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既很幸运地避开了封建专制又很幸运地避开了独裁统治的话,这个国家是美国;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没有通过革命和流血就得到了别人通过革命和流血才能得到——甚至通过革命和流血都不曾得到的成果,并且一直保存至今的话,这个国家还是美国。

美国强大的不是其经济、军事,也不是其科学和文化,而是其政治。唯有其以公民广泛享有的民主权利、全社会根深蒂固的法治观念、各阶层普遍的政治参与、政府内有效的分权制衡机制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式政治现代化,才是诞生美国神话的立国之本,延续美国发展的活力之源,成就美国世界地位的力量之基。


   作者简介
肖德甫,湖北松滋人,1952年出生,1969年参军,2012年退出现役。退休前任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少将军衔。服现役期间,曾在四川省军区机关、成都军区机关、总后勤部机关、总参谋部机关和院校工作;曾任助理员、参谋、政治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司令部副参谋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学术研究部部长、训练部部长。1973年至1976年入武汉理工大学学习,1981年至1983年入解放军后勤学院学习,1997年参加中美中级军官研讨班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1个月,2001年入国防大学学习半年。1988年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局部战争后勤研究》一书,1995年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军队现代化研究》论文集一本。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山巅之城:美国政治现代化的理想与现实》 前言:一个永恒的追问 自建国之初,美国便承载着一个宏大的愿景——成为“山巅之城”,一个被世界仰望的、自由与繁荣的典范。这个理想,如同灯塔般指引着一个新兴国家的航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去探索、去建设、去实现。然而,历史的长河并非坦途,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美国政治现代化充满了挑战、曲折与妥协。本书正是试图深入剖析这一充满张力的过程,考察美国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多个维度上如何经历转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山巅之城”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碰撞与演变。 第一章:奠基石与启蒙的回响——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蓝图 美国政治现代化的起点,可以追溯至启蒙思想的光辉。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哲人的思想,如同种子般播撒在北美大陆,孕育出对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理念的强烈追求。独立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群怀揣远大理想的建国者们便着手构建一个全新的政治秩序。《独立宣言》以其振聋发聩的语言,宣告了天赋人权与革命权利,为国家的未来定下了基调。《联邦党人文集》则以其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如何在一个幅员辽阔、社会多元的国家中建立一个有效而稳固的共和政体,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权力与制约、多数与少数的利益。 宪法的制定,无疑是美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它并非对旧有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基于对人类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共和精神的独特诠释。三权分立、联邦制、权力制衡等核心原则,构成了美国政治制度的骨架,旨在防止任何单一权力部门的膨胀,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然而,即便在宪法诞生的那一刻,理想的光芒也未能完全驱散现实的阴影。奴隶制的存续,原住民的权益被漠视,女性在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这些都是早期美国政治现代化中无法回避的裂痕。这些矛盾,如同暗流涌动,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不断挑战着“山巅之城”的纯洁性。 第二章:扩张的动力与分裂的阵痛——工业革命与南北战争 19世纪,美国迎来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开发、人口的增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铁路、工厂、城市的崛起,重塑着美国的经济地理和社会面貌。然而,伴随而来的是资本的扩张、阶级的固化、贫富差距的加剧。城市化进程中的混乱、工人的困境、大规模的移民潮,都对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与此同时,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更触及了自由、人权、国家统一等根本性的议题。从政治妥协到法律冲突,最终演变为一场血腥的内战。南北战争,是美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惨痛的一页。它以巨大的牺牲,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在理论上确立了所有公民平等的原则。然而,战争的创伤并未痊愈,种族歧视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南方,重建时期的艰难与反复,也预示着实现真正平等的道路依然漫长。这场战争,以其血与火的洗礼,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版图,也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建国理念的普适性。 第三章:进步的改革与大众的喧嚣——镀金时代后的社会转型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了所谓的“镀金时代”。表面上的繁荣之下,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问题:垄断资本的横行、政治腐败的蔓延、工人运动的兴起、城市生活的拥挤与恶劣。人们开始反思,迅速的经济发展是否以牺牲社会公正为代价?“山巅之城”的理想,在金钱的洪流中是否变得黯淡? 进入20世纪,美国的政治现代化迎来了“进步主义时代”。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公,改革者们呼吁加强政府的监管,打击垄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公民权利。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反托拉斯法、食品药品安全法、所得税的设立等,都标志着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女性的政治参与权得到承认,这为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政治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然而,进步主义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它既要面对保守势力的阻挠,也要应对社会大众在不同利益诉求下的喧嚣。大萧条的到来,更是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残酷的检验。罗斯福新政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和社会福利方面承担起前所未有的责任,进一步拓展了政治现代化的内涵,强调了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与保障民生方面的作用。 第四章:全球的挑战与国内的张力——冷战及其影响 20世纪中叶,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凸显,冷战的阴影笼罩着世界。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导者,也积极地向世界推广其政治模式和价值观。然而,在对抗共产主义的旗帜下,美国国内的政治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麦卡锡主义的兴起,一度引发了对政治异见的压制,挑战了美国核心的自由与民主原则。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则是在对国内种族不平等进行反思和抗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马丁·路德·金等民权领袖,以其非暴力抗争的方式,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深刻矛盾,迫使国家正视其建国时未能实现的平等承诺。民权法案、投票权法案的通过,是美国政治现代化在平等维度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但其后续的执行与社会接受度,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冷战期间,美国在对外推行民主的同时,国内的政治也面临着各种思潮的碰撞。从反战运动到女权运动,从环保主义到少数族裔权益的争取,各种社会运动层出不穷,它们都试图将自身的需求和理念纳入到政治议程中,从而推动政治现代化的更广泛深入。 第五章:碎片化的时代与失落的共识——后冷战时期的挑战 冷战的结束,并未带来预期的“历史的终结”,反而开启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全球化、科技革命、信息爆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面临着新的全球性挑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跨国犯罪等。 在国内,政治极化现象日益严重,党派之间的对立加剧,社会共识的基础不断被侵蚀。社交媒体的兴起,在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得理性对话和政治辩论变得更加困难。经济不平等的加剧,民粹主义的抬头,以及对传统政治制度的质疑,都使得“山巅之城”的理想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这样一个碎片化、多元化的时代,美国政治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制度层面的,更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层面的。如何弥合社会分歧,重建政治信任,如何在多元的利益诉求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承担起全球责任,这些都是摆在美国政治现代化面前的时代命题。 结语:未竟的旅程 “山巅之城”并非一个 static 的终点,而是一个 dynamic 的追求。本书所勾勒的美国政治现代化历程,是一部充满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史诗。从建国初期的蓝图,到工业革命的洗礼,从进步主义的改革,到冷战的考验,再到当下的挑战,美国一直在探索、调整、适应。 政治现代化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它充满了曲折、妥协与反复。理想的光芒,有时被现实的阴影所遮蔽,有时又在斗争与反思中重新闪耀。这本书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评判或预言,而是通过对历史的回溯与审视,来理解美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力量、韧性与局限。它提醒我们,“山巅之城”的辉煌,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无数次坚持与放弃的选择,无数次希望与失望的叠加。这个故事,仍在继续,而我们对它的理解,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深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对于美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细致梳理。他/她似乎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宏大叙事,而是通过对具体制度设计、政治精英决策以及社会运动的分析,勾勒出美国政治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我记得书中有一部分深入探讨了美国如何在不同时期,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相互制衡来解决社会矛盾,推进改革。作者可能详细阐述了这些制度安排在理论上的优越性,以及在实践中是如何被复杂的利益博弈所影响和塑造的。他/她并没有简单地赞美美国的制度,而是揭示了制度背后所蕴含的权力斗争和社会妥协。此外,这本书还可能涉及了美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是如何参与到政治进程中的。作者可能分析了工会、民权组织、妇女运动等各种社会力量,是如何通过抗争和协商来影响政策制定的,以及这些努力又如何反过来推动了制度的演变。这种从微观制度分析和群体参与角度出发的叙事,让这本书显得尤为扎实和具有说服力,也让我对美国政治的理解更加具体和深入。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美国政治史的书,虽然我很难记住它的具体名字,但其中的一些论点和作者的分析方式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作者似乎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他/她(我记不清作者的性别了)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着重分析了那些塑造了美国政治进程的深层结构和思想潮流。我特别欣赏他/她对“建国理念”与“现实运作”之间矛盾的探讨。书中反复出现的观点是,美国在建立之初就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张力,比如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平衡等等。作者似乎认为,美国的政治现代化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如何调和这些内在矛盾而展开的。他/她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派别是如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以及这些尝试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美国的政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一种持续不断的动态调整之中。有时候,这种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有时候则是为了回应新的道德和伦理挑战。总之,这本书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引人深思,让我对美国政治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立体。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山巅之城”——这个词语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想化的愿景,一种在高处俯瞰、引领方向的宏大抱负,让人不禁联想到早期移民者对新大陆的憧憬,以及美国人特有的那种“例外论”式的自我期许。而“美国政治现代化”这个核心议题,则直接指向了历史的进程和制度的演变。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变革、痛苦的转型,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的张力。从书名来看,作者似乎想要探讨的,并非美国政治的某个孤立片段,而是其从奠基时期直到当下,在不断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妥协与创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并置,预示着书中会有一场深刻的剖析,揭示那些曾经辉煌的愿景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现实政治土壤中生长、变形,乃至在某些时刻遭遇困境的。作为读者,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勾勒出这一宏大叙事,如何用扎实的史料和精妙的分析,将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不失对其中蕴含的复杂人性和制度困境的深入挖掘。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可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所有追求进步的社会所共有的经验与教训。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它对美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思潮和制度演变的描绘。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使得整个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鲜活的细节。我记得书中有一章详细分析了美国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处理“身份政治”的问题,从早期基于阶级和区域的划分,到后来围绕种族、性别、族裔等多元身份的竞合。作者认为,这种身份政治的演变,是美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侧面,它既反映了社会日益多元化的现实,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冲突。此外,书中对“民主”概念在美国语境下的不同理解和实践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似乎认为,美国的民主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被重新定义和塑造的。他/她详细考察了在不同时期,哪些群体被纳入了民主的范围,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以及这些进程又是如何受到社会力量和政治斗争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美国政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并且认识到“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追寻和塑造的过程。

评分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美国政治发展的书籍,其中的一些观点让我对“现代化”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考察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进步”的变革,但同时又警惕地审视这些变革所带来的 unintended consequences。他/她可能花了大量篇幅来讨论美国在构建现代国家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包括既得利益集团的抵抗,社会分裂的加剧,以及意识形态的冲突。这本书让我感觉到,美国的政治现代化并非一条笔直向前的道路,而是充满了迂回、反复和妥协。作者可能用了很多历史性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比如在某些时期,为了维护稳定,一些激进的改革被推迟,或者被稀释。反之,在另一些时期,为了追求理想,又可能冒进地进行改革,结果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动荡。这种辩证的视角,使得我对美国政治的理解更加 nuanced。我不再简单地认为现代化就是不断地变得更好,而是认识到它是一个充满复杂权衡和艰难抉择的过程。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成熟和深刻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矛盾的政治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