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

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冠任 著
图书标签:
  • 蒋介石
  • 台湾历史
  • 国民政府
  • 政治人物
  • 回忆录
  • 历史研究
  • 传记
  • 近代史
  • 中华民国
  • 军事领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8277
商品编码:110657245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

:49.80元

作者:陈冠任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60682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蒋介石在台湾》前三部成为2013年度**畅销书,第四部延续了前三部客观、真实的特点,精彩记录台湾风云激荡的岁月,对蒋介石的活动进行了客观评述,是一部难得的研究蒋介石和台湾的历史著作,值得对这段历史兴趣的读者去进行深度阅读。

内容提要


蒋介石统治大陆22年(1927年—1949年),统治台湾26年(1950年—1976年)。台湾时期是他一生不可或缺的时期,也是一个较有作为的重要时期。
《蒋介石在台湾》是记述蒋介石在台湾26年大型全景式史实著作,首次披露蒋介石台湾秘史,精彩介绍台湾“复兴”历程。“反美大浪潮始末”为《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主要叙述1957年台北爆发五二四反美暴动的前因后果以及由此引起的台湾政坛剧烈震荡,以蒋介石与美国的复杂关系说明台湾的内外危机,讲述台湾政坛围绕蒋经国少壮派和夫人派之间展开的较量和斗争。全书首次真实披露蒋氏父子与中共“和平谈判”的起因和无果而终的历史真相。全书史实准确,内容详实,是一部难得的研究蒋介石在台湾历史的佳作。

目录


上篇 复杂的台美关系

1.“今年是‘反攻复国’的决定年”
2.顾维钧离职驻美大使,内情很玄妙
3.重击“台独”:连获三回合胜利
士林官邸失火
“台独”的由来
蒋介石反“台独”,瓦解其在本岛组织
“台独”死灰复燃,蒋经国要负责任
事态严重,让蒋介石等人“突兀而错愕”!
次策反就告成功:弄回一个“大佬”
再次斩获一“大佬”
第三回合再次取得胜利:庆贺会场出现副主席
脱离“台独”声明
陈春祐反正后的余波

4.与美国人又闹僵,中共的援手使得蒋介石再生和谈之意
蒋介石的论调再次引起美国人的不悦
蒋介石继续与美国人对抗
中共伸出援手,蒋介石果断回应
蒋介石与美国高层的交往继续停留在真空状态

5.对抗从政治扩展到经济
“立法院”捅出殷台造船案
蒋介石的介入
“监察院”提出“杜绝浪费、调整待遇”纠正案0
蒋介石暗中“亲共”
“立法院”再次质询,提出修改合约

6.蒋介石的反攻:要“从武力作战转为政治作战”
7.高玉树落选台北市市长,又被美国人“救起”


中篇 反美大风暴

1.殷台合作造船案继续发酵/

第二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启动
“立法院”继续深究殷台合作造船案
关键时刻,蒋介石、陈诚出面
殷台案勉强修正通过

2.震惊中外的五二四事件

杀人凶手被判无罪释放,美国人居然齐欢呼
五二四事件爆发
亲美派的反应和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蒋介石比之“义和团事件”,“幕后慈禧”是谁?
蒋介石不得不亲自为爱子开脱

3.《苏俄在中国》英文版终于出版,并没热销
4.俞内阁的政治危机和蒋经国的“沉潜”
5.蒋介石不得不事事躬行,亲美派又张扬了
6.“省政府”南迁,导致“省主席”换人
7.到达台湾的美援,人均不过十元
8.不满意的事情还很多
蒋介石为什么讲起了“士气”?
“雪藏”起来的蒋经国差点又被人攻击
驻美大使没事找事,部队问题重重



下篇 夫人派的升降
1.蒋介石再次对大陆隔空喊话
2.八全大会的主要议题——增设党内副总裁
3.“台独”的两个支部“胎死腹中”
4.胡适因断了大陆后路,终于同意回台湾
5.宋美龄改革妇联会,蒋介石特赦黄效先
6.“监察院”突然弹劾俞鸿钧,引发轩然大波
7.“为人民忠诚服务”和周至柔的难题/
“考绩优人员”工程和“为人民忠诚服务”
“省主席”周至柔巧解诸多难题

8.“监察院”终于忍无可忍:对“行政院长”公开提出弹劾
9.蒋介石的元旦文告与蓝钦离任
蒋介石号召大陆同胞“准备接应国军登陆反攻”
蓝钦离任和董显光的尴尬

10.蒋介石为俞鸿钧帮倒忙
弹劾案高潮迭起,谁也不罢休
俞鸿钧的答辩几乎是狡辩
蒋介石设饭局为俞解脱,不料现场发生逆转

11.妇联会改革的尴尬



作者介绍


陈冠任,中国现代史、民国史学者,畅销书作家,代表作《蒋介石在台湾》、《国民党十大军》等。

文摘


序言



《海峡风云录:战后台湾的政治演变与社会转型(1945-1960)》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深度剖析1945年日本战败至1960年代初,台湾社会经历的剧烈政治、经济与文化重塑过程。全书聚焦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如何推行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战后台湾的社会结构与民众心态。我们不探讨特定领导人的个人决策脉络,而是着重于宏观的制度变迁、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群体的互动与冲突。 第一部分:接收与适应的艰难开端(1945-1949) 第一章:权力真空与接管的初体验 本章详述1945年台湾光复后初期,国民政府如何从日本手中接收庞大的行政体系、经济资产及基础设施。重点分析了接收过程中的制度性错位与文化隔阂。从接收委员会的运作效率到地方行政干部的选拔标准,均体现了彼时治理能力的不足。我们考察了光复初期,社会对“回归祖国”这一概念的复杂情感反应——既有期盼,亦有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疑虑。 第二章:经济秩序的重塑与通货膨胀的阴影 战后台湾经济面临的首要挑战是货币体系的崩溃与物资的极度匮乏。本章细致梳理了“台湾银行券”的发行、新台币的推行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我们分析了政府对战略物资的管制政策,以及黑市经济的兴起,探讨了这些经济措施如何直接影响了不同社会阶层的财富分配和生存状态。重点考察了农产品与工业原料的流向,以及其对早期工业基础的冲击。 第三章:社会矛盾的积累与“二二八”事件的爆发 本章深入研究了1945年至1947年初,台湾社会内部累积的结构性矛盾。这包括了接收干部与本地精英在话语权和利益分配上的冲突,以及经济困顿加剧的社会不公感。详细还原了“二二八”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随后政府采取的整肃行动。我们的分析侧重于事件后对台湾社会政治生态造成的长远影响,包括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清洗与政治参与度的抑制。 第二部分:迁台与威权体制的巩固(1949-1955) 第四章:大规模人员迁徙与资源重置 1949年前后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对台湾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本章分析了迁台人员(包括军事、行政、经济及知识精英群体)的构成、他们带来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他们与本地居民在居住空间、就业机会上的竞争与融合。重点探讨了随之而来的社会阶层重组,特别是新旧精英阶层之间的权力再分配。 第五章:土地改革的制度设计与经济影响 本章集中探讨了1950年代初期推行的“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等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的实施细节。我们评估了这些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目标上的成效,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力、农村社会结构和资本积累产生的复杂影响。分析了土地改革如何通过稳定农村基础,为后续的工业化积累了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源。 第六章:经济“转向”:从农业到轻工业的起步 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和美国援助的介入,台湾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始转型。本章细致考察了“进口替代战略”的初期实践,政府在资金、信贷和外汇管理方面采取的干预措施。分析了加工出口区的规划思想及其对台湾早期轻工业,如纺织、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依赖性问题。 第三部分:社会控制与集体意识的塑造(1955-1960) 第七章:国家安全法制与社会管控体系的构建 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政府开始系统性地建立和强化其对社会的管控机制。本章剖析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下的法律体系,以及情治系统在维护政治秩序中的角色。通过对戒严时期司法实践的考察,探讨了思想审查、言论限制如何深刻地影响了知识界的生态与公民社会的萌芽。 第八章:教育体系的重塑与文化认同的构建 教育被视为塑造新一代国民意识形态的关键工具。本章分析了战后初期教育政策的调整,特别是教科书内容、师资培训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考察了“复兴中华文化”的教育主张如何在学校体系中被推行,以及这种文化构建过程对不同代际、不同族群民众心理认同的影响。 第九章:社会福利与基层组织的动员 本章关注国家权力如何渗透到社会基层,以及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是如何被分配的。分析了地方自治的实施情况,以及政府如何利用宗亲会、社区组织等传统结构,在新的政治框架下进行社会动员和资源管理。探讨了在威权体制下,民间社会组织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寻求生存与发展。 结论: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本书的结论部分总结了1945年至1960年间,台湾社会在经历剧烈动荡后,是如何在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下,完成了初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秩序重塑。这一阶段的经验,为随后台湾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政治遗产,这些遗产将在随后的数十年中持续影响台湾的社会形态与政治走向。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历史文献和多源资料,呈现一个复杂、多面向的战后台湾初期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的书名,第一时间就勾起了我对那段复杂历史的好奇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从书名就能联想到,这应该是对这位历史人物在台湾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深入探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他在动荡年代如何稳定局势,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以及他个人性格和决策对台湾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历史著作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拨开迷雾,展现人物的真实面貌和时代背景下的艰难抉择。《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这样的标题,暗示着这是一个系列的延续,可能前三部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基础框架,而这一部则会更加聚焦于某些关键的事件或时期。我猜想,书中或许会涉及当时台湾内部的派系斗争、精英阶层的运作,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细节来构建一个立体的历史画卷。读历史书,我最看重的是作者的史料考证和客观分析,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严谨的学术视角,也希望它能以引人入胜的笔触,让我穿越时空,亲历那个时代。

评分

《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这个书名,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开启特定历史时期的钥匙。我知道,蒋介石在台湾的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一个极其关键且充满争议的篇章。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个角度切入,去描绘他在这片土地上的晚年岁月。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当时台湾社会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及蒋介石作为领导者,如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维系政权、发展经济、乃至处理与大陆的关系。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这是一个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它可能建立在前三部作品的叙事基础上,从而提供一个更连贯、更深入的视角。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严谨的态度,提供扎实的史料支撑,同时又不失可读性,让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深入了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总认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这本书名恰恰给了我一个探索的起点,让我跃跃欲试。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虽然还没翻开阅读,但书封上蒋介石的照片,那种饱经风霜又带着一丝坚毅的眼神,似乎就已经诉说了许多故事。对于《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时代印记的场景——退守台湾后的国民党政府,在资源有限、国际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如何艰难地维系统治,并试图实现“反攻大陆”的战略目标。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详尽地分析当时台湾岛内的政治格局,特别是蒋介石作为最高领导人,如何处理与党内其他重要人物的关系,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以及他晚年在台湾的个人生活和思想转变。历史人物的晚年往往是他们思想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而《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这个标题,恰恰指向了这一时期,这让我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揭示一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真相,让读者对这位争议人物在台湾时期的统治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名《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一直对20世纪中叶的中国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那段岁月。我猜想,这第四部作品,很可能是在前几部对蒋介石早期生涯和大陆时期国民党统治有所铺垫之后,更加聚焦于他在台湾的统治时期。我好奇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述那个时期台湾社会的面貌,包括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挑战,政治上的稳定与暗流涌动,以及文化上的发展和影响。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的蒋介石形象,而不仅仅是历史书上刻板的符号。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他在台湾时期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以及这些抉择如何塑造了今日台湾的面貌。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对书中即将展开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是一个对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很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当看到《蒋介石在台湾(第四部)》这本书时,我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了。我知道,蒋介石在台湾的日子,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阶段。这一时期,不仅关系到他个人命运的走向,更对台湾的未来发展,乃至整个东亚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紧张气氛和巨大的挑战。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当时国民党政府面对的经济困境,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一些政策来逐步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在政治层面,我想知道蒋介石是如何在巨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制约下,维系其权威,并作出关键决策的。这本书名中的“第四部”,也暗示着作者可能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且已经有了前三部的内容铺垫,这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研究深度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解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