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蒋介石在台湾(第三部)
:49.80元
作者:陈冠任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060628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蒋介石在台湾》前两部出版后,持续高居销售排行榜,深受读者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隆重推出《蒋介石在台湾》第三部“曲折的转型”。本书详细讲述1955年至1956年之间蒋介石在台湾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内容涵盖了内政、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向读者揭示蒋介石和他领导的台湾在这两年中所经历的风雨。
内容提要
本书为《蒋介石在台湾》第三部“曲折的转型”,主要记述1955年至1956年间台湾发生的、较重大的事件,并详细记录了蒋介石在这段时间的主要活动。
目录
上篇 大撤离于反对“两个中国”
1.海军几艘千吨军舰差点葬身海底,台湾岛朝野震惊
2.忙中添乱:“立法院长”闹辞职
3.一江山岛危急,美国的办法是:撤,走人
4.美国要求大陈撤离,引出“两个中国”新担忧
美国的态度很可疑
蒋介石担忧:大陈撤退——两岸停火——中共进入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
大陈撤离得到蒋介石确认
5.大陈岛撤离:蒋介石再次被美国耍了
酝酿大陈岛撤退计划
居然被美国人耍了,蒋介石等人还不知觉
“它哪里配得上称作崇高的盟邦!”
6.中共和蒋介石都反对“两个中国”的新西兰停火案
艾森豪威尔说:“他居然想要指挥我。”
蒋介石选择了一退一进,危急时刻毛泽东断然出手
蒋介石的坚持与放弃
7.蒋介石下令所有的人都“不言功”
中共没有行动
撤退任务顺利完成,但“不言功”
蒋介石倒打一耙
蒋介石和美方对于大陈撤退的指挥评价不一
8.“‘两个中国’的观念是荒谬的。”
危机似乎并没因大陈撤军而缓解
深夜紧急召回刘广凯
没有美军帮忙,撤运任务照样成功
“奖罚分明”
9.社会出现动荡:司令太太枪击副司令
10.北部和中部搞攀比,大汉溪和大甲溪开发计划启动
蒋介石没放弃经济建设
蒋介石对杜勒斯的要求多数没同意
大甲溪开发与石门水库
11.蒋介石家里也乱起来了:夫人和儿子暗斗
12.成舍我反共办报不成,炮轰台湾“人权保障”和“新闻自由”两大弊病
13、经济部长遭揭发:“这显然是政府迁台后空前的大贪污案”
突然爆发的质询案
丢卒保帅
一波三折
14.任显群还是没逃脱情敌的“制裁”
15.尹仲容贪腐案欲盖弥彰,事情越闹越大
16.驳斥“两个中国”谬说,却又指桑骂槐
中篇 内治与外争
1.两大举措治乱:一手抓警察,一手抓道德
所谓“道德重整”,只不过是一场闹剧
动用警察来治乱
2.扬子木材公司案继续发酵:尹仲容边当部长边被法院讯问
3.孙立人“匪谍”案爆发,美国政府的反应居然出奇地平淡
“匪谍”案爆发
孙立人“失去自由”
4.高玉树的首项政绩,解决了蒋介石的出行难问题
5.蒋介石第三次视察金门: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
6.剖析岛内外局势:“反攻作战条件”具备但军民还有“心理和观念”问题
7.尹仲容案之复杂性:背后还有倒尹大佬
尹仲容等人被宣布无罪
尹仲容并未摆脱贪腐漩涡
8.孙立人案尘埃落定:三十余年后居然被“平反”
9.蒋介石下令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毛泽东暗中助力
外蒙古到底是被谁划掉的?
杜勒斯对蒋介石发出严厉警告
强硬的蒋介石终于“维权”成功
这场外交胜利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到振奋
下篇 片刻的宁静
1.“反攻大陆”还是只缺一项:“心理准备不足”
2.尹仲容大年初五去法院,结果却是虚惊一场
3.美国人居然来向蒋介石道歉了
4.张道藩不愿当“夹心饼干”,“亲善访日”居然演绎现代版“寻亲记”
5.两岸局势缓和,国共要“第三次合作”?
6.“胡子兵”难题的破解:老兵修建大工程
7.接待美国来台人员的烦恼
进口了一个“小美国”
为接待美国人,宋美龄修建圆山大饭店
尼克松夫妇来台湾:连飞机都出问题
在台湾上层“基督风”盛行
吃喝之后,他们反而倒打一耙
8.“世界各国都市建设专家,鲜有人能比得上‘蒋总统’”
9.张其昀试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10.国共关系缓和后,蒋介石开始外争“国权”
11.双十节出事:“九龙暴乱”震惊中外
双十节文告了无新意
庆祝双十节惹祸
在蒋介石的鼓动下,暴乱愈演愈烈
华侨经济检讨会议前后
九龙暴乱的后果
12.台湾上下忙着祝寿,而至亲的孔宋家族只派宋霭龄一个代表
13.“外交部长”撂下工作与宋美龄、沈剑虹一起为蒋介石“著作”核稿
14.“祝寿专号”惹风波
作者介绍
陈冠任:中国近现代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出版《国民党十大军》、《国殇2》、《蒋介石在台湾部》、《蒋氏父子》等多部作品。
文摘
序言
对于《蒋介石在台湾》这本书,我只能说,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历史研究的看法。之前的我,总觉得历史书就是一堆枯燥的年份和事件的罗列,但这本书完全不同。作者的叙事功力非常了得,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越回那个年代,亲眼见证历史的发生。我记得第二部里,有一段关于蒋介石如何处理台湾社会改革的描写,虽然当时的改革阻力重重,但他依然坚持己见,最终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立体的蒋介石。而且,作者在书中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处理,也非常客观和审慎,没有回避,但也避免了简单的定性。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历史学者应有的态度和深度。所以,我非常渴望阅读第三部,希望它能继续保持这种高水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蒋介石在台湾的未解之谜,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个人一直对近代史,特别是国共内战以后的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之前偶然翻阅到一些关于蒋介石的书籍,但都感觉不够深入,要么过于政治化,要么流于表面。直到我读了《蒋介石在台湾》(第一部和第二部),才真正觉得找到了“对”的书。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当时台湾的政治格局、社会氛围、以及蒋介石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做了非常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蒋介石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权衡和决断。第二部中关于他如何处理内部权力斗争、以及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让我对他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像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反思。所以,对于即将出版的第三部,我满怀期待,希望能够继续深入挖掘,揭示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我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伟人。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蒋介石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课本上的那些描述,或者是一些影视剧里的刻画,总觉得有些脸谱化。但是,在读了《蒋介石在台湾》的前两部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不是那种枯燥的史学家的笔调,而是像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却又充满了历史的张力。我记得第二部里,有一章详细描写了台湾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变化,以及蒋介石是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为台湾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读到那里,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种外交上的博弈和政治上的周旋。而且,书中对一些重要事件的处理,比如“白色恐怖”时期的复杂背景,也都有深入的探讨,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语境。我一直认为,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只看他们的功过是非,更应该去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困境。所以,我迫切想知道第三部会带来哪些新的视角和解读,是否能帮助我更进一步地认识这位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老人。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想看了,终于等到它出了第三部,真是太激动了。我之前可是把第一部和第二部都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每一页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穿越时空,亲临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尤其是第二部,对于蒋介石在台湾如何稳固统治、发展经济、以及他个人晚年的心路历程,都描绘得非常细致,让我对这位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记得书中有一段,详细讲述了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那些决策,虽然当时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展现出的那种决心和魄力,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还有他与身边人的互动,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那个时代”的领导者。所以,对于第三部,我充满了期待,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展开,他晚年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经历,以及他对台湾未来的影响,是否会如预期的那样深远。我希望这本书能继续保持那种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风格,让我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评分我是一名对台湾近代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深入解读那段历史的优秀作品。《蒋介石在台湾》的前两部,无疑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书籍之一。作者在史料的考证上做得非常扎实,同时又善于将冰冷的史实转化为生动的人物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蒋介石晚年生活状态的描绘,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大陆,但在台湾,他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他如何在孤独中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坚持,那些细节都写得非常真实,也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第二部中,对于他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以及如何平衡内部的政治派系,都有细致的分析,让我看到他政治生涯的另一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增加,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理解。因此,我非常期待第三部的出版,希望能够继续看到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深入挖掘,以及对蒋介石个人命运的更详尽的阐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