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录

曾国藩读书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曾国藩 著,陈书良 注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读书
  • 历史
  • 名人
  • 清朝
  • 修身
  • 养性
  • 治学
  • 经史子集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18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2968
包装:平装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页数:29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曾国藩读书录》原书又名《求阙斋读书录》,不分卷,以经、史、子、集分类,为曾国藩读经史子集的读书笔记。该书每条先列原文,其下为札记,或考证,或感言。此校点本,以光绪二年湖南传忠书局刻本《求阙斋读书录》为底本,参校上海世界书局本《曾文正公全集·读书录》,并据湖南图书馆藏《求阙斋读书录》残抄本卷三补苴校正。

目录

编校说明

周易
周官
仪礼
礼记
左传
国语
穀梁传
尔雅
诂训杂记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通鉴
文献通考

管子
庄子
淮南子

楚辞
陈思王集
阮步兵集
陶渊明集
谢康乐集
鲍参军集
谢宣城集
李太白集
杜少陵集
陆宣公集
韩昌黎集
昌黎外集
柳河东集
白氏长庆集
李义山集
杜樊川集
嘉祐集
元丰类稿
东坡文集
东坡诗集
山谷诗集
剑南诗集
朱子文集
元遗山诗集
阳明文集
望溪文集
孙文定集
文选
古文辞类纂
骈体文钞
附:广韵
篇目索引

前言/序言


曾国藩读书录 本书精选曾国藩先生一生中极为推崇的经典著作,以其独到的眼光与深厚的体悟,汇聚成一部融通古今、涵养性情、涤荡心胸的读书笔记。它并非简单的文本罗列,而是曾国藩先生在读书过程中的真切思考、实践心得以及对治国平天下的深刻洞见。通过细读这些珍贵的篇章,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智慧,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安身立命、匡扶社稷的强大力量。 曾国藩,字伯涵,号梅庵,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以“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的治学理念,躬行实践,最终成就一番“再造清朝”的伟业。其一生读书不辍,既重视经史子集,亦涉猎杂家学问,尤其对儒家经典推崇备至,将其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有才,而在有德;不在有兵,而在有心。”而这“德”与“心”,正是通过读书、体悟、实践而逐步培养和锤炼的。 《曾国藩读书录》所收录的书目,皆是曾国藩先生毕生研读、奉为圭臬的经典。这些书目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涵盖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精华,也包括了历史、文学、兵学等领域的杰出著作。它们共同构成了曾国藩思想体系的基石,是他进行道德修养、人事判断、军事谋略、政治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 一、 儒家经典的深度研习: 本书将重点收录曾国藩先生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四书”的深入解读。曾国藩认为,“四书”是儒家思想的纲领,是修身养性、认识人生的根本。他尤其推崇《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认为这是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路径。 《大学》:书中将展现曾国藩如何解析“八条目”的内在联系,理解其从个人道德修养到国家政治稳定的层层递进。他会在注释中强调“诚意”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若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的心意,方能做到“正心”,进而“修身”,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他还会探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深层含义,解释“明德”不仅指先天的良知,更包含后天道德的培育与彰显。 《中庸》:曾国藩对《中庸》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理解,并非是消极的“不偏不倚”,而是积极的“恰到好处”、“合乎时宜”。他会解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道理,阐释如何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做出最合乎道义的选择。他还会强调《中庸》中“诚”的观念,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追求真诚,才能达到“显诸仁,藏诸用,行诸四时”的至高境界。 《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直接记录,《论语》是曾国藩修身治学的重中之重。他会在书中反复引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名句,阐述学习与思考并重的治学方法。他会深入剖析“仁”的内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以及“克己复礼为仁”的内在约束。曾国藩还强调《论语》中的“君子”人格,以及君子应有的“智、仁、勇”等品质,并将其与自身的从政经验相结合,提出在实践中如何践行“仁政”。 《孟子》:曾国藩欣赏孟子“性善论”中对人 innate 道德力量的强调,以及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会在书中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曾国藩尤其推崇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说法,认为这种气是一种正直、刚毅、崇高的精神力量,是个人抵御诱惑、坚持原则的根本。 二、 历史与经世致用: 除了儒家经典,《曾国藩读书录》还将收录曾国藩先生对《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的研读心得。他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中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洞察人情世故的变迁。 《史记》:曾国藩对《史记》的推崇,在于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视野。他会在书中感慨司马迁笔下人物的命运沉浮,以及历史事件的因果循环。他会特别关注《史记》中关于帝王将相的传记,从中学习其决策之道、用人之术、驭下之策。对于《史记》中的悲剧英雄,曾国藩也常引以为戒,反思功业与人生的得失。 《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是曾国藩最为倚重的治国参考书。他曾说:“吾于《通鉴》无日不读,无日不有所得”。他会在书中精选对治国、用兵、吏治等有重要启示的章节,并加以细致点评。例如,他会从《通鉴》中学习如何处理政治斗争的复杂局面,如何判断人才的真伪,如何把握权力运用的分寸。他对《通鉴》中关于“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论述尤为深刻,并结合晚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治世方略。 三、 杂家学问与人生智慧: 《曾国藩读书录》还将涉及曾国藩先生对道家、兵家以及一些杂家著作的阅读体会。他并非拘泥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道家思想:曾国藩虽然是儒家大家,但他也从中汲取道家的智慧,以平衡儒家的刚健。他会从《道德经》、《庄子》等著作中学习“无为而治”的理念,理解“道”的深邃,以及“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在压力巨大的晚清政治舞台,道家的智慧帮助他保持内心的宁静,避免与敌人硬碰硬,以柔克刚,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 兵家思想:作为一代名将,曾国藩对孙子兵法等兵家经典自然极为重视。他会在书中阐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道理,强调战争的严肃性。他会解析《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奇制胜”、“攻心为上”等原则,并将其与自己的军事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用兵之道。 杂家著作:曾国藩还涉猎诗文、医书、农书等各类书籍。他对诗文的品评,体现了他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对人生况味的体悟。他对农书的关注,则显示了他对民生的关怀。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书籍,在他眼中都蕴含着治世育人的智慧,都能够滋养他的思想,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书名和摘录原文,而是通过曾国藩先生的亲笔批注、心得体会,将书本的智慧与现实的运用紧密结合。读者将跟随曾国藩先生的脚步,穿越时空的界限,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书中不仅有对经典原文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曾国藩先生是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应用于动荡不安的晚清社会,如何指导自己的军事行动、政治决策以及个人道德修养。 《曾国藩读书录》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智慧的捷径。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学习曾国藩先生的读书方法,掌握他的思维方式,领悟他的人生哲学。尤其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汲取精华,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何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担当,这些问题在曾国藩先生的读书体悟中,都能找到宝贵的启示。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对历史、政治、军事、哲学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读者,以及希望提升个人修养、学习人生智慧的读者。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书籍,它将引领我们走进曾国藩先生的精神世界,在古老的智慧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力量,实现自我超越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曾国藩读书录》,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曾国藩的独特视角。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生平的传记,或者是一些关于他功绩的解读,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呈现,是曾国藩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和升华。我被书中那些关于他如何挑选书籍、如何批注、如何与书对话的细节所吸引。他并非全盘接受书中的观点,而是带有批判性地思考,并且将书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例如,书中提到他如何从《论语》中汲取治国安邦的道理,并将其与他处理军务、政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当下的学习和工作,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娓娓道来,充满智慧的火花。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曾国藩,一个不仅能文能武,更是一个深谙学习之道、修身养性之道的伟大人物。

评分

《曾国藩读书录》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曾国藩这个人,不如说是在剖析一个“学习者”的灵魂。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并没有着重描写曾国藩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是聚焦于他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思绪和感悟。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曾国藩对待不同类型书籍的态度印象深刻。他对待历史的严谨,对待哲学的深入,对待兵书的实用,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学习者的广度和深度。书中通过对曾国藩阅读批注的细致分析,展现了他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提炼出精华,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体系。这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原来一个人的智慧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曾国藩,一个也曾面临困惑,也在书本中寻求答案的普通人,只不过他的坚持和毅力更加非凡。

评分

不得不说,《曾国藩读书录》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我一直觉得曾国藩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符号,一个出现在教科书里的伟人。但这本书,通过他阅读的轨迹,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他。我之前可能对他的理解都停留在“剿灭太平天国”的层面,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探索和成长。他如何从一本本古籍中汲取力量,如何在困境中依靠阅读来调整心态,这些都让我深思。书里很多片段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他对待失败的态度,如何从阅读中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勇气。这种“以书为友,以书为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曾国藩的读书经历,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人生态度。它让我看到了,阅读的力量是可以跨越时空,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评分

这本《曾国藩读书录》真的是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物充满了好奇,他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官员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名臣的?这本书没有直接讲述他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他对书籍的阅读和感悟,展现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之道。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他如何对待古籍的描述,他不是简单地“读过”,而是反复钻研,甚至在阅读过程中会做大量的笔记和批注。这种“慢阅读”的方式,让我反思自己平时浮躁的阅读习惯。书里提到他如何从《道德经》中领悟到“不争”的智慧,如何从《孙子兵法》中参透用兵之道,这些都并非直接套用,而是经过了他自己深刻的消化和融会贯通。我感觉,作者花了大量的心思去梳理和解读曾国藩的读书笔记,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在书海中跋涉的曾国藩。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获取,而是一种内在的修炼和提升。

评分

这本《曾国藩读书录》给了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启发。它没有用宏大的叙事,也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对曾国藩阅读过程中细枝末节的挖掘,展现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治学之道。我之前对曾国藩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一些历史片段和评价中得知,觉得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书籍时的思考、挣扎和领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曾国藩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不同书籍的分析,这让我看到了他思想的演变和成长。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阅读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这种“动态”的呈现方式,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可信。而且,书中的文字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仿佛在和一位老友倾心交谈,听他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人格、提升境界的过程。

评分

曾剃头真是奇人,有很多争议,同时也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评分

好书

评分

正品,运送速度很快,纸质包装很好,内容很赞。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正准备认真读一读。

评分

非常鸡肋。只有标出了*,没有原文或摘抄,只有曾国藩的评语。

评分

每一句下面都有作者的评价和感慨,只是里面一些引用的顾问典籍比较陌生没有注释,一个个查起来挺麻烦的

评分

著名历史人物。学习他的为人、治学、处世。了解一下曾大人如何读书及读书心得。

评分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还没有开始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