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229-2006):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範 [Code for Design of Fire Protection for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and Substation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229-2006):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範 [Code for Design of Fire Protection for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and Substation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編
圖書標籤:
  • 電力工程
  • 火力發電
  • 變電站
  • 消防安全
  • 防火規範
  • 國傢標準
  • GB50229-2006
  • 工程設計
  • 安全工程
  • 工業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9158005882501
版次:1
商品編碼:11015681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ode for Design of Fire Protection for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and Substations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7-02-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GB 50229-2006):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範》共分11章,主要內容:總則,術語,燃煤電廠建(構)築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耐火等級及防火分區,燃煤電廠廠區總平麵布置,燃煤電廠建(構)築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築構造,燃煤電廠工藝係統,燃煤電廠消防給水、滅火設施及火災自動報警,燃煤電廠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燃煤電廠消防供電及照明,燃機電廠,變電站。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燃煤電廠建(構)築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耐火等級及防火分區
4 燃煤電廠廠區總平麵布置
5 燃煤電廠建(構)築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築構造
5.1 主廠房的安全疏散
5.2 其他建(構)築物的安全疏散
5.3 建築構造
6 燃煤電廠工藝係統
6.1 運煤係統
6.2 鍋爐煤粉係統
6.3 點火及助燃油係統
6.4 汽輪發電機
6.5 輔助設備
6.6 變壓器及其他帶油電氣設備
6.7 電纜及電纜敷設
7 燃煤電廠消防給水、滅火設施及火災自動報警
7.1 一般規定
7.2 室外消防給水
7.3 室內消火栓與室內消防給水量
7.4 室內消防給水管道、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7.5 水噴霧與自動噴水滅火係統
7.6 消防水泵房與消防水池
7.7 消防排水
7.8 泡沫滅火係統
7.9 氣體滅火係統
7.10 滅火器
7.11 消防車
7.12 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設備控製
8 燃煤電廠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
8.1 采暖
8.2 空氣調節
8.3 電氣設備間通風
8.4 油係統通風
8.5 運煤係統通風除塵
8.6 其他建築通風
9 燃煤電廠消防供電及照明
9.1 消防供電
9.2 照明
10 燃機電廠
10.1 建(構)築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及其耐火等級
10.2 廠區總平麵布置
10.3 主廠房的安全疏散
10.4 燃料係統
10.5 燃氣輪機的防火要求
10.6 消防給水、固定滅火設施及火災自動報警
10.7 其他
11 變電站
11.1 建(構)築物火災危險性分類、耐火等級、防火間距及消防道路
11.2 變壓器及其他帶油電氣設備
11.3 電纜及電纜敷設
……

精彩書摘

6.6.6屋內單颱總油量為100kg以上的電氣設備,應設置貯油或擋油設施。擋油設施的容積宜按油量的20%設計,並應設置能將事故油排至安全處的設施。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設置能容納全部油量的貯油設施。
6.6.7屋外單颱油量為1000kg以上的電氣設備,應設置貯油或擋油設施。擋油設施的容積宜按油量的20%設計,並應設置將事故油排至安全處的設施;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且變壓器未設置水噴霧滅火係統時,應設置能容納全部油量的貯油設施。
當設置有油水分離措施的總事故貯油池時,其容量宜按最大一個油箱容量的60%確定。
貯油或擋油設施應大於變壓器外廓每邊各1m。
6.6.8貯油設施內應鋪設卵石層,其厚度不應小於250mm,卵石直徑宜為50~80mm。
6.7電纜及電纜敷設
6.7.1容量為300MW及以上機組的主廠房、運煤、燃油及其他易燃易爆場所宜選用C類阻燃電纜。
6.7.2建(構)築物中電纜引至電氣櫃、盤或控製屏、颱的開孔部位,電纜貫穿隔牆、樓闆的空洞應采用電纜防火封堵材料進行封堵,其防火封堵組件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被貫穿物的耐火極限,且不應低於1h。
6.7.3在電纜竪井中,每間隔約7m宜設置防火封堵。在電纜隧道或電纜溝中的下列部位,應設置防火牆:
1.單機容量為100MW及以上的發電廠,對應於廠用母綫分段處。
2.單機容量為100MW以下的發電廠,對應於全廠一半容量的廠用配電裝置劃分處。
3.公用主隧道或溝內引接的分支處。
4.電纜溝內每間距100m處。
5.通嚮建築物的入口處。
6.廠區圍牆處。
6.7.4當電纜采用架空敷設時,應在下列部位設置阻火措施:
1.穿越汽機房、鍋爐房和集中控製樓之間的隔牆處。
2.穿越汽機房、鍋爐房和集中控製樓外牆處。
3.架空敷設每間距100m處。
4.兩颱機組連接處。
5.電纜橋架分支處。
6.7.5防火牆上的電纜孔洞應采用電纜防火封堵材料進行封堵,並應采取防止火焰延燃的措施。其防火封堵組件的耐火極限應為3h。
6.7.6主廠房到網絡控製樓或主控製樓的每條電纜隧道或溝道所容納的電纜迴路,應滿足下列規定:
1.單機容量為200MW及以上時,不應超過1颱機組的電纜。
2.單機容量為100MW及以上且200MW以下時,不宜超過2颱機組的電纜。
3.單機容量為100MW以下時,不宜超過3颱機組的電纜。
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6.7.7對直流電源、應急照明、雙重化保護裝置、水泵房、化學水處理及運煤係統公用重要迴路的雙迴路電纜,宜將雙迴路分彆布置在兩個相互獨立或有防火分隔的通道中。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對其中一迴路采取防火措施。
6.7.8對主廠房內易受外部火災影響的汽輪機頭部、汽輪機油係統、鍋爐防爆門、排渣孔朝嚮的鄰近部位的電纜區段,應采取防火措施。
……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深入解析電力行業安全規範與實踐 書名: 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安全工程實踐:從規範解讀到風險管控 作者: (此處可虛構作者信息,例如:張明,高級工程師;李華,注冊消防工程師) 齣版社: (此處可虛構齣版社信息,例如:中國電力齣版社) 齣版年份: (此處可虛構年份,例如:2023年) --- 概述 本書旨在為電力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研究人員,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具有極強實操性的安全工程指導。在電力係統日益復雜、對可靠性要求不斷提高的今天,傳統的規範學習已不足以應對現實中的多重挑戰。本書立足於電力設施的火災、爆炸等重大風險,超越瞭對單一標準的機械性解讀,而是著重於風險預防、係統設計優化、過程控製與應急管理的綜閤體係構建。 我們深知,雖然《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範》(GB 50229-2006)是基礎性法規,但工程實踐的復雜性遠超規範文本的字麵要求。本書正是為瞭填補“規範條文”與“實際落地”之間的鴻溝而編著。 核心內容與特點 本書的編排邏輯遵循“理論基礎—設計應用—運行維護—應急響應”的遞進路綫,確保讀者能夠構建完整的安全管理思維鏈條。 第一部分:電力設施火災風險的本質剖析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火力發電廠和變電站特有的火災風險源。這不僅僅是對設備故障的羅列,更是對風險發生機製的係統分析: 1. 設備熱失控與電氣故障分析: 詳細闡述瞭高壓開關設備、大型變壓器(如油浸式變壓器)、斷路器及其絕緣介質的失效模式。重點分析瞭電弧、過熱、局部放電等引發初級火災的物理化學過程,以及由此可能導緻的連鎖反應。 2. 燃料與輔料的燃燒特性: 針對火力發電廠的煤場、油庫、化學水處理間等區域,分析瞭不同燃料(如煤粉、重油、天然氣)的燃燒特性、爆炸極限及火災蔓延路徑的預測模型。 3. 環境因素與外部風險疊加: 探討瞭氣候變化(如雷擊、強風)、外部施工乾擾以及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對電力設施安全運行的影響機製,強調瞭環境適應性設計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係統優化與精細化設計策略 本書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對先進設計理念和工程技術的闡述上,旨在指導工程師超越閤規的底綫,實現本質安全: 1. 分區與防火分隔的優化設計: 不僅依據規範要求劃分防火分區,更引入瞭“風險梯度分析法”。針對主控樓、鍋爐房、汽輪機房、高壓開關站等關鍵區域,提齣瞭基於設備重要度和人員密集度的差異化分隔策略,包括使用耐火極限更高的結構材料和高可靠性的氣密性隔斷設計。 2. 電氣火災的源頭抑製技術: 側重於先進的電氣安全監測與保護技術,如: 局部放電在綫監測係統(PDMS)在關鍵高壓設備中的應用與數據解讀。 變壓器故障診斷與保護的快速隔離技術(如MUT-E係統概念)。 電纜橋架的防火封堵與阻燃技術選型, 強調穿越防火分區的規範化處理。 3. 消防係統的高效配置與冗餘設計: 詳細對比瞭水滅火係統、氣體滅火係統、泡沫滅火係統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特種設備保護: 針對變壓器油池、高壓電纜夾層等,探討瞭快速響應型滅火劑(如高性能環保型水基滅火劑)的應用實踐。 控製邏輯的冗餘化: 強調消防控製係統(FCS)與安全儀錶係統(SIS)之間的協同與隔離設計,確保火災報警與聯動控製的可靠性。 第三部分:施工質量控製與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本書強調,安全設計必須通過嚴格的施工質量和後期的運營維護來保障。 1. 關鍵工序的質量控製要點: 針對消防水係統管路的焊接質量、閥門的選型與安裝精度、消防報警係統布綫的電磁兼容性(EMC)等,提供瞭詳細的驗收標準和常見缺陷糾正措施。 2. 運行維護中的風險識彆與再評估: 闡述瞭如何將設計階段的風險模型轉化為運行階段的“風險巡檢清單”。重點關注設備老化、改造升級對原有防火設計的影響評估(MoC管理)。 3. 應急響應的實戰演練與後評估: 提供瞭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編製指南,特彆是針對變電站“帶電火災”和發電廠“鍋爐爆燃”的專項處置流程。強調瞭從事件報告、初期控製到恢復生産的全流程時間管理。 適用讀者對象 電力設計院和工程公司的結構、電氣、消防專業工程師。 發電集團和電網公司的安全、技術監督及檢修部門負責人。 消防安全評估、谘詢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 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 本書以嚴謹的工程邏輯和前瞻性的技術視野,緻力於提升我國電力基礎設施的安全韌性,確保能源供應的持續穩定。它不僅是案頭參考手冊,更是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實用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看之下,可能會讓一些非專業人士感到晦澀難懂,充滿瞭大量的限定詞和量詞,比如“不應少於”、“除非另有規定”、“應根據……確定”。這種嚴謹到近乎刻闆的錶達方式,恰恰體現瞭製定者對生命財産安全的極端重視,不容許任何模糊地帶。我曾經在一個關於變電站接地網與火災蔓延路徑的交叉研究中,發現規範對不同土壤條件下的電火花和熱量擴散有間接的暗示,雖然沒有直接給齣公式,但其對防火分區和材料耐火等級的要求,促使我們必須將這些環境因素納入考量。總體而言,這本規範更像是一份“底綫要求”的宣言,它設定瞭行業內必須跨越的最低安全門檻。對於我們這些在復雜工程環境中摸爬滾打的設計人員而言,它既是必須遵守的鐵律,也是不斷反思和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鏡子。閱讀它,是一種對行業責任的深刻體悟。

評分

從一名維護管理人員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其對設備維護和周期性檢查的要求上。很多設計規範往往隻關注建設階段,但在實際運行中,消防係統的有效性往往取決於日常的維護保養。這本書雖然是設計規範,但其中蘊含的維護哲學卻非常深刻。例如,它對某些關鍵防火封堵材料的壽命、消防水池的容積和補水周期給齣瞭指導性意見,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設施的長期可靠性。如果僅僅是按照圖紙施工,而不理解這些設計背後的安全邏輯,那麼幾年後,我們可能麵對的就是一套“形似而神不至”的消防係統。我更傾嚮於將這本書看作是一份“長期健康指南”,它強迫我們這些後期的運營者,必須理解設計者的初衷,纔能更好地去維護這份安全保障。它教導我們,一個好的設計,首先是一個易於維護的設計。

評分

對於一個需要頻繁進行項目設計審查的人來說,這本規範的價值簡直是無可估量。它就像是一把“度量衡”,所有不符閤規範的設計方案,都會在這本書麵前無所遁形。我最欣賞它在“應急疏散”和“消防設施的聯動”部分所體現齣的前瞻性。它不僅僅關注如何“滅火”,更關注如何在火災發生時,人員能夠安全撤離,以及各個消防子係統(如火災自動報警、氣體滅火、水噴淋)之間如何無縫銜接,協同作戰。這需要我們設計人員具備全局觀,不能將消防設計視為獨立於主體結構和電氣係統的附加物。我發現,很多設計衝突往往源於對規範理解的片麵性,而這本書試圖提供一個整閤的視角。每次遇到棘手的交叉設計問題,翻閱相關章節,總能找到一個官方且站得住腳的依據來支撐或推翻某個設計決策。可以說,這本書是我們進行閤規性審查時,最可靠的“尚方寶劍”,少瞭它,任何工程匯報都會顯得底氣不足。

評分

這本厚重的規範,拿到手裏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作為一名初涉電力設計領域的工程師,我深知安全無小事的道理,尤其是在處理高風險的火災隱患時。GB 50229-2006,名字聽起來就帶著官方的權威性,但真正翻閱起來,卻發現它遠不止是枯燥的條文堆砌。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嚴謹的結構和清晰的邏輯——從總則到火災危險性分類,再到具體的防護措施,每一步都環環相扣,仿佛為我們構建瞭一座堅不可摧的防火“迷宮”。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不同等級火災危險區域的詳細劃分,這使得我們在實際布局時,能夠有的放矢,而不是一概而論。例如,對於主變壓器區域的防火間距和滅火係統的選擇,規範給齣瞭非常具體的參數要求,這對於我們新手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稻草。當然,初讀難免會遇到一些術語上的障礙,需要結閤行業經驗和相關的技術手冊纔能完全消化,但總的來說,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讓我們知道“應該”怎麼做,纔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電廠和變電站的安全運營。

評分

說實話,當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時,我的期望值其實是比較低的,總覺得這種國傢標準無非就是一些陳舊的規定,可能早就跟不上現代技術的發展瞭。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的看法有瞭極大的轉變。這本書在處理傳統火災防控技術的同時,似乎也隱約透露齣對新技術的兼容性考量。比如,在探討電纜隧道和控製樓的通風與排煙設計時,它強調的不僅是傳統的機械排風,更對氣流組織提齣瞭精細化的要求,這暗示瞭我們必須考慮更高效、更智能化的火災響應機製。我個人對其中關於防爆設計的章節特彆感興趣,因為現代電力設備,尤其是一些儲能和輔助設備,其易燃易爆的特性越來越突齣。規範對於不同介質的火災特性分析得相當透徹,雖然具體的設備選型可能需要參考其他專業標準,但這本書明確劃定瞭安全紅綫,讓我們在設備選型時,必須將防火性能作為核心考量之一。它不像一本教科書那樣循循善誘,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專傢,用最簡潔的語言,為你指明最危險的陷阱所在。

評分

不錯,挺厚一本,慢慢研究。

評分

應該是正版的規範,物流給力

評分

qiuyifan1985

評分

很好,送貨也快!!!!

評分

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範 .

評分

值的擁有,正版規範!!!!!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似乎貨源較少,到計劃齣版社又沒找到地址,隻能等網上貨,和好

評分

商品比較給力,值得信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