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調香師必備,隨手查閱;書後附贈信息光盤,內容信息量龐大,與圖書正文相呼應、關聯,便於檢索。
內容簡介
《調香術(第3版)》是當代調香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書中較為詳細地介紹瞭中外調香曆史、近年來國內外有關評香和調香的新理論,特彆是作者創立的“香料香精三值理論”、“自然界氣味ABC關係圖錶”、“香氣共振理論”和“混沌調香理論”;結閤市場經濟專闢的“經濟調香術”——即如何用廉價的香料調配有價值的香精;從調香實際齣發,講解香料香精專用的氣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電子鼻技術及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仿香與創香工作。書中有大量珍貴、實用的香精配方和4000多種香料的理化、感官數據,使得《調香術(第3版)》同時作為從事香料、香精及用香行業技術人員不可不備的工具書和參考書。書中理論深入淺齣,既可作為香料香精專業教材和精細化工、日用品製造、食品加工、飼料加工、煙草加工等專業的主要或輔助教材,也可供具有中、高等文化水平的讀者自學使用。
作者簡介
林翔雲,牡丹香化公司,是福建省政協第6、第7、第8屆委員,廈門牡丹香化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調香師,廈門市牡丹香料研究所所長,廈門湧泉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廈門市綠源林業與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廈門綠盟科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精細化工工作已有40幾年,當瞭30幾年化工廠的總工程師,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10幾年的兼職教授,已在國傢、部、省級以上刊物發錶論文200多篇,在各地報刊雜誌發錶科普文章(主要是連載形式)數百篇,1990年被國傢科委、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長期擔任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天然添加劑委員會主任,對香料、香精、食品和飼料的天然添加劑、多肉漿植物、樟科植物栽培和利用等方麵的研究工作在國內首屈一指。
主要研究領域:精細化工,香料香精,植物提取物的開發研究等。
主持科研項目:天然香料的開發利用;各種香精的配製與應用;食品和飼料添加劑的開發與利用研究;天然衛生香與蚊香的研製與開發;空氣清新劑等。
數十項國傢、盛市科研項目的負責人,獲得多項盛市科技成果奬,如“純種芳樟組培技術”,福建省科委、福建省林業廳組織鑒定,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奬三等奬;“樟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選擇利用的研究”,榮獲2009年福建省科學技術奬二等奬。國內蘆薈、芳樟産業的發起與帶頭人。自行研製的數百種香精暢銷各行業,經濟效益顯著。擁有個人發明專利16項。已在國內外各種刊物上發錶200多篇論文。
廈門大學兼職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目錄
緒論 調香師的藝術修養
第一章 中外調香史記
第二章 常用單體香料的香氣特徵與應用
第一節 萜烯類及其衍生物
一、蒎烯
二、月桂烯
三、苧烯
四、石竹烯
五、長葉烯
六、桉葉油素
第二節 醇類
一、葉醇
二、苯乙醇
三、桂醇
四、香茅醇、玫瑰醇、香葉醇與
橙花醇
五、芳樟醇
六、二氫月桂烯醇
七、鬆油醇
八、四氫芳樟醇
九、橙花叔醇
第三節 醚類
一、二苯醚與甲基二苯醚
二、乙位萘甲醚與乙位萘乙醚
三、對甲酚甲醚
四、玫瑰醚
五、龍涎醚與降龍涎醚
第四節 酚類及其衍生物
一、丁香酚與異丁香酚
二、麥芽酚與乙基麥芽酚
三、麝香草酚
第五節 醛類
一、脂肪醛
二、甲位戊基桂醛與甲位己基桂醛
三、羥基香茅醛、鈴蘭醛、新鈴蘭醛與
兔耳草醛
四、香蘭素與乙基香蘭素
五、洋茉莉醛與新洋茉莉醛
六、女貞醛
七、柑青醛
八、苯甲醛
九、苯乙醛
第六節 酮類
一、對甲基苯乙酮
二、紫羅蘭酮類
三、覆盆子酮
四、突厥酮類
五、甲基柏木酮與龍涎酮
第七節 縮醛縮酮類
一、苯乙醛二甲縮醛
二、蘋果酯
三、風信子素
第八節 酸類
一、草莓酸
二、苯乙酸
第九節 酯類
一、乙酸苄酯
二、乙酸苯乙酯
三、乙酸香茅酯、乙酸香葉酯、乙酸橙花
酯與乙酸玫瑰酯
四、乙酸芳樟酯
五、乙酸鬆油酯
六、乙酸異龍腦酯
七、乙酸對叔丁基環己酯
八、乙酸異壬酯
九、水楊酸丁酯與水楊酸戊酯類
十、二氫茉莉酮酸甲酯
十一、苯甲酸苄酯與水楊酸苄酯
十二、苯乙酸苯乙酯
十三、乙酸葉酯
第十節 內酯類
一、丙位壬內酯
二、丙位十一內酯
三、丁位癸內酯
四、香豆素
第十一節 閤成檀香
一、閤成檀香803
二、閤成檀香208
三、“爪哇檀香”
四、閤成檀香210
五、黑檀醇
六、特木倍醇
七、聚檀香醇
八、超級檀香醇
九、檀香醚
十、芬美檀香
十一、萬索爾檀香
第十二節 人造麝香
一、葵子麝香、二甲苯麝香與酮麝香
二、佳樂麝香、吐納麝香與莎莉麝香
三、大環麝香麝香105、麝香T與十五內酯
第十三節 含氮、含硫與雜環化閤物
一、吲哚
二、異丁基喹啉
三、鄰氨基苯甲酸甲酯
四、檸檬腈
五、二丁基硫醚
六、呋喃酮
七、吡嗪類食用香料
八、噻唑類食用香料
第三章 天然香料的香氣特徵與應用
第一節 動物香料
一、麝香
二、麝鼠香
三、靈貓香
四、龍涎香
五、海狸香
六、水解魚浸膏
第二節 植物香料
一、茉莉花浸膏與淨油
二、玫瑰花浸膏與淨油
三、墨紅浸膏與淨油
四、桂花浸膏與淨油
五、樹蘭花浸膏與樹蘭葉油
六、賴百當浸膏與淨油
七、鳶尾浸膏與淨油
八、玉蘭花油與玉蘭葉油
九、玳玳花油與玳玳葉油
十、依蘭依蘭油與卡南加油
十一、薰衣草油
十二、香紫蘇油與紫蘇油
十三、香葉油
十四、丁香油與丁香羅勒油
十五、甜橙油與除萜甜橙油
十六、檸檬油與檸檬葉油
十七、香檸檬油
十八、山蒼子油
十九、桉葉油
二十、茶樹油
二十一、鬆節油
二十二、芳樟葉油
二十三、香茅油
二十四、檸檬桉油
二十五、檀香油
二十六、柏木油
二十七、廣藿香油
二十八、香根油
二十九、甘鬆油
三十、亞洲薄荷油與椒樣薄荷油
三十一、留蘭香油
三十二、橡苔浸膏與橡苔淨油
三十三、安息香浸膏
三十四、芳樟葉浸膏與樟木脂素
三十五、沉香和沉香油
第三節 美拉德反應産物
一、美拉德反應機理
二、美拉德反應的影響因素
三、肉類香味形成的機理
四、美拉德反應的應用
第四節 微生物發酵産物
一、微生物發酵生産煙用香料的生物學基礎
二、微生物發酵生産煙用香料方法實例及加香實驗
第五節 “自然反應”産物
第四章 評香與調香理論基礎
第一節 早期的評香與調香理論
第二節 香料香精的三值
一、香比強值
二、黃金分割法
三、頭香、體香、基香的再認識
四、留香值
五、香品值
六、香料香精實用價值的綜閤評價
第三節 香氣錶達詞語和氣味ABC
第四節 混沌數學、分形與調香
第五節 香氣的分維
第六節 香氣共振理論
第七節 香料、香精與香水的“陳化”
第五章 日用香精及其應用
第一節 日用香精常用香型
一、花香香精
二、果香香精
三、木香香精
四、青香香精
五、藥香香精
六、動物香香精
七、醛香香精
八、復閤型香精
九、幻想型香精
第二節 環境用香精
一、空氣清新劑香精
二、蠟燭香精
三、熏香香精
四、動物驅避劑
第三節 香水香精
一、女用香水香精
二、男用香水香精
第四節 化妝品香精
第五節 洗滌劑香精
第六節 芳香療法香精
一、健康、亞健康與抑鬱癥
二、常用的芳香療法精油
三、精油療效錶
四、配製精油
五、正確認識精油
六、復配精油
七、精油的使用方法
八、精油直接用於日用品的加香
第七節 香精的再混閤
第八節 微膠囊香精
一、微膠囊香精簡介
二、微膠囊香精的製作
三、微膠囊香精的應用
第六章 食用香基和調味料
第一節 食用香基常用香型
一、水果香型
二、堅果香型
三、熟肉香型
四、乳香型
五、辛香型
六、涼香型
七、菜香型
八、花香型
九、其他香型
第二節 食用香基的應用
一、配製食用香精
二、用作或配製日化香精
三、其他用途
第三節 調味料
第七章 酒用香精
第一節 酒的製造和分類
第二節 酒的勾兌
第三節 酒用香精的調配
一、白酒用香精
二、仿洋酒香精
第四節 酒用香精配方
第八章 牙膏漱口液香精及其應用
第九章 飼料香精及其應用
第一節 飼料香精的作用機理
第二節 飼料香精的種類及添加方法
一、飼料香精的産品特性
二、微膠囊香精的産品特性
三、甜味劑的産品特性
四、飼料香精的添加方法
第三節 飼料香精的功能
一、飼料香精對動物食欲和生産性能的影響
二、飼料香精對飼料異味和調整飼料配方的影響
三、飼料香精對動物采食行為和誘食的影響
四、飼料香精促進動物消化腺的發育和養分的消化吸收
五、飼料香精對緩解動物應激的影響
六、飼料香精對飼糧商品性的影響
七、天然飼料香精有望解決抗生素的濫用問題
第四節 飼料香精對不同動物的影響
一、豬用飼料香精
二、牛用飼料香精
三、其他傢畜用飼料香精
四、雞用飼料香精
五、魚用飼料香味劑
六、寵物飼料香味劑
七、其他動物用飼料香精
第五節 飼料香味劑配伍
第六節 飼料加香的實驗方法
一、並列實驗法
二、反轉實驗法
三、單一投放實驗法
第七節 飼料香精中香料的研究方法
第八節 飼料香精的研究概況
第九節 飼料香精配方
第十節 飼料香精的防腐、抗氧化作用
第十章 煙用香精及其應用
第一節 吸煙與健康
第二節 影響捲煙焦油産生量的因素
第三節 煙草加香
一、花香型香料
二、非花香型香料
第四節 煙用香精配方示例
第十一章 經濟調香術
第一節 天然香料與閤成香料
第二節 國産香料與進口香料
第三節 香料下腳料的利用
第四節 溶劑的選用
第五節 巧用香氣強度大的香料
第六節 自製一部分香料和溶劑
第七節 電腦幫你算細賬
第八節 關注香料行情
第九節 大膽使用新型香料
第十節 “兩高一低”與“兩低一高”香料
第十二章 日用品加香實驗與評香
第一節 日用品製造廠的加香實驗室
第二節 香精廠的加香實驗室
第三節 感官分析
第四節 人的嗅覺
第五節 現代評香組織
一、嗅覺的基本規律
二、評香的類型
三、評香員的選擇與培訓
四、評香實驗環境
五、評香分析常用方法
六、電子鼻評香
七、其他加香産品的評香
第十三章 仿香與創香
第一節 氣相色譜條件
第二節 氣相色譜分析取樣方法和初步仿香
第三節 天然香料色譜圖
第四節 固相微萃取與頂空分析法
第五節 天然香料和外來香精的剖析
第六節 氣相色譜雙柱定性法仿香
第七節 氣質聯機仿香
第八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協助仿香
第九節 在仿香基礎上創香
第十節 創香和香精取名
第十一節 仿香與反仿香
第十四章 電腦調香
第一節 調香軟件
第二節 自動試配裝置
第三節 與“電子鼻”等結閤仿香
第四節 電腦創香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星辰之下:古代煉金術士的秘密手稿》 一、引言:失落的學問與重現的輝光 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知識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雖曆經風霜,卻依然散發著獨特的光芒。本書並非專注於現代科學框架下的化學閤成,而是深入古代煉金術士那充滿神秘色彩的工作室,探尋他們如何試圖理解和轉化物質世界的終極奧秘。《星辰之下:古代煉金術士的秘密手稿》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幅細緻入微的畫捲,描繪那些在羊皮紙上記錄下晦澀符號、在坩堝中觀察物質奇妙變化的先行者們的思想與實踐。 我們將摒棄後世對煉金術的刻闆印象——僅僅是追求點石成金的癡迷,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涵蓋哲學、神秘學、早期化學和冶金學的綜閤性知識體係。我們的重點將放在那些被時間掩埋的技藝、那些關於“賢者之石”背後更深層哲學含義的探討,以及煉金術士們如何通過對自然元素的細緻觀察,為後來的化學科學奠定瞭粗淺但堅實的基礎。 二、第一章:元素哲學的基石——從亞裏士多德到帕拉塞爾蘇斯 本章將追溯西方世界對物質構成的基本認知體係的演變。我們將從古希臘哲學傢亞裏士多德提齣的“四元素說”——土、水、火、氣——入手,探討這種看似簡化的模型如何深刻影響瞭後續近兩韆年的物質觀念。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煉金術思想體係中的一次重大飛躍:以瑞士醫生兼煉金術士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為代錶的“三原質”理論——硫(Sulphur,代錶可燃性與靈魂)、汞(Mercury,代錶流動性與精神)和鹽(Salt,代錶固定性與軀體)。這三者被認為是構成一切物質的更基本要素。我們不僅會分析其理論邏輯,更會考察這種將物質與人類精神狀態相聯係的獨特視角,揭示煉金術如何超越單純的物質轉化,成為一種形而上的探索。 三、第二章:坩堝中的儀式——早期的操作與設備 煉金術士的工作場所,與其說是一個實驗室,不如說是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微觀宇宙”。本章將詳細描繪古代煉金術士所使用的核心工具和基本操作。 容器的藝術: 重點介紹“亞當的容器”或“密閉容器”(Alembic and Retort)的設計與功用。這些形狀各異的玻璃和陶製器皿,不僅僅是反應的載體,其結構本身也蘊含著對物質循環往復的理解。我們將分析它們在蒸餾、升華和冷凝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火候的掌控: 煉金術士對“火”(Ignis)的控製達到瞭近乎宗教般的虔誠。本章會對比描述不同類型的“火爐”(Athanor),以及如何通過調節燃料和爐膛結構來實現對溫度的精確(或曰“經驗性”)控製,以適應從“黑化”(Nigredo)到“白化”(Albedo)的各個階段所需的熱量。 物質的初步分離: 探討古代提純技術,如浸漬(Maceration)、溶解(Solution)和煆燒(Calcination)。這些操作的記錄往往晦澀難懂,但卻是理解早期冶金和礦物處理的寶貴綫索。 四、第三章:七大行星與金屬的對應關係——象徵主義的密碼 煉金術的本質之一在於其深厚的象徵體係,它將天體運行與地上物質緊密聯係起來。本章將解密古代煉金術中“七種可貴金屬”與“七大行星”之間的對應關係,這構成瞭理解煉金術士內心世界的鑰匙。 金(Sol)與太陽: 不僅僅是最好的金屬,更是完美、智慧的象徵。 銀(Luna)與月亮: 代錶純潔、潛意識與潛能。 銅(Venus)與金星: 與生命力、美感相關聯。 鐵(Mars)與火星: 象徵力量、衝突與物質的堅硬。 我們將通過分析具體的煉金手稿片段(如“Emerald Tablet”的隱晦錶述),闡釋煉金術士如何相信,通過模仿行星的運動和影響,可以在實驗室中引導物質嚮其“完美狀態”轉化。這種類比思維,是古代科學探索的重要驅動力。 五、第四章:大工程的階段性:從混沌到永恒 “大工程”(Magnum Opus)是煉金術的終極目標,其過程被分解為一係列顔色和狀態的變化。本章將深入剖析這幾個關鍵階段,它們不僅是化學反應的描述,更是煉金術士精神淨化的隱喻。 1. 黑化(Nigredo): 腐敗、分解和溶解。這是將物質打迴原始混沌狀態的過程,對應著精神上的自我否定與掙紮。 2. 白化(Albedo): 洗滌與淨化。物質被“洗淨”,齣現銀色的光芒,象徵著獲得純潔的洞察力。 3. 黃化(Citrinitas): 這一階段在後期的煉金術文本中常被並入“紅化”,象徵著黎明和智慧的初現。 4. 紅化(Rubedo): 終極的成功,賢者之石的誕生。這代錶著物質的完美結閤與精神的圓滿。 我們將力求在描述這些階段時,保持對曆史文獻的尊重,避免用現代術語去“翻譯”這些復雜的、多層次的概念。 六、結語:古代智慧的遺産 《星辰之下》的最終目的,是展示古代煉金術作為一種跨學科探索的價值。它孕育瞭早期的藥物學(即“我藥學”,Iatrochemistry),貢獻瞭諸如硝酸、硫酸等關鍵化閤物的發現,並以其對物質狀態變化的執著觀察,悄然推動瞭實驗科學的萌芽。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聆聽那些在寂靜中、在火焰旁,試圖揭示宇宙深層秩序的先驅者的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