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 224-2010备案号J 1127-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 224-2010备案号J 1127-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预制混凝土
  • 预应力混凝土
  • 装配式结构
  • 框架结构
  • 结构工程
  • 建筑规范
  • JGJ 224-2010
  • 装配整体式
  • 混凝土结构
  • 建筑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02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01666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页数:4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 224-2010备案号J 1127-2010)》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24-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3.2 材料
3.3 构件
3.4 作用效应组合

4 结构设计与施工验算
4.1 结构分析
4.2 构件设计
4.3 施工验算

5 构造要求
5.1 一般规定
5.2 连接构造

6 构件生产
6.1 一般规定
6.2 模板、台座
6.3 钢筋加工、安装
6.4 预应力筋制作与张拉
6.5 混凝土
6.6 堆放与运输

7 施工及验收
7.1 现场堆放
7.2 柱就位前基础处理
7.3 柱吊装就位
7.4 预制梁吊装就位
7.5 板吊装就位
7.6 安全措施
7.7 质量验收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建筑工程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难度大、对环境影响显著等问题日益凸显。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凭借其工业化生产、现场装配、质量可靠、施工周期短、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势,已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以其结构整体性好、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优越、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在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特殊性,如预应力张拉控制、构件连接节点设计、施工安装精度要求等,对其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要求。 本书旨在为从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研究的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全面、系统、实用的参考指南。本书基于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应用实例,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介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阐述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的地位与优势。接着,分析当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计、施工、材料、连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读者建立对该结构体系的宏观认识。 第二章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制作 本章详细介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内容涵盖: 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 重点阐述高强度混凝土、预应力钢筋(如钢绞线、高强度钢筋)的性能要求,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预应力施加方式与技术: 详细介绍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施加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及张拉控制技术,包括预应力损失的计算与控制。 构件设计计算: 针对梁、柱、节点等主要预制构件,阐述基于承载能力、使用阶段和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包括裂缝控制、挠度计算、预应力配筋的确定等。 构件深化设计与制作: 介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流程,包括构件详图绘制、模板设计、钢筋构造、预埋件设置等。详细说明构件制作的工艺流程,如模具准备、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养护、脱模、构件编号与堆放等,强调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第三章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连接节点设计 连接节点是装配式结构的关键,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本章重点探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 节点功能分析: 分析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柱墙节点等不同连接部位的功能需求,包括传递荷载、保证整体性、适应变形等。 典型连接节点构造: 详细介绍多种成熟的连接节点构造形式,如套筒灌浆连接、焊接连接、螺栓连接、销连接等,并分析其适用范围、设计要点、传力机制及优缺点。 节点抗震设计: 重点阐述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传力机理,以及如何通过节点构造设计和配筋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节点性能化设计: 介绍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通过节点延性、耗能能力、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确保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安全可靠。 连接件材料与施工: 介绍连接件(如套筒、灌浆料、焊条、螺栓等)的材料性能要求、选用原则,以及连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如灌浆饱满度、焊接质量、螺栓紧固度等。 第四章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本章系统介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结构体系组成与特点: 明确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构件(梁、柱、节点、楼板)的组成形式,以及预应力技术如何与装配整体式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结构优势。 荷载分析与作用: 详细介绍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各种荷载的取值和组合方法,并考虑预应力对荷载效应的影响。 结构力学分析: 介绍采用传统静力分析方法和更先进的动力分析方法(如模态分析、时程分析)对结构进行内力、变形分析。重点阐述预应力构件在整体结构分析中的建模与计算。 整体性与协调性设计: 探讨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如何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在设计中如何考虑构件之间的变形协调,避免应力集中。 抗震设计原则与方法: 详细阐述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包括基于性能的设计、延性设计、耗能机制等。介绍如何通过构件配筋、节点构造、预应力张拉等手段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构造措施与施工图设计: 明确设计过程中应包含的关键构造措施,如构件的锚固、连接、防水、防火等,并指导如何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绘制清晰、准确的构件详图、节点详图和安装图。 第五章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本章侧重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施工实践: 施工准备与技术策划: 强调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场地规划、材料设备准备、施工工艺流程确定等。 构件运输与堆放: 介绍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以及构件在施工现场的合理堆放方式,避免二次损伤。 构件安装与就位: 详细阐述构件安装的顺序、方法、精度控制要求。介绍起重设备的选用、吊装技术、构件的临时固定措施。 连接施工与灌浆技术: 重点介绍套筒灌浆连接、焊接连接等关键连接部位的施工工艺,包括接头清理、灌浆料配制、灌浆操作、养护以及质量检查。 预应力张拉与锚固: 详细介绍施工现场预应力张拉的操作规程,包括张拉设备的操作、张拉力的监测、张拉记录、张拉后的锚固处理等,确保预应力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后浇混凝土施工: 介绍预制构件之间缝隙的后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 介绍如何利用BIM技术、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对构件生产、运输、安装、连接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第六章 质量控制与工程验收 本章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原材料质量控制: 强调对混凝土、钢筋、连接件等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检测指标、检验方法等。 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细化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如尺寸精度、钢筋保护层厚度、表面质量、预应力张拉精度等。 施工安装质量控制: 明确构件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构件就位精度、连接部位的密实度、焊接质量、灌浆质量等。 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重点阐述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质量监测与控制,包括张拉应力、伸长量、锚固可靠性等。 检测与验收: 介绍结构整体性能检测、连接节点性能测试、非破坏性检测等方法。详细说明工程验收的标准、程序和关键验收项目。 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分析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第七章 应用实例与展望 本章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直观地说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工程项目,详细介绍其设计理念、技术特点、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在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优势。 新技术与新趋势: 探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在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如智能传感器应用、新型连接技术、高性能材料应用等。 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在我国建筑业中的发展前景,分析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附录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目录 常用技术术语解释 相关计算公式与图表 结语 本书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手中的宝贵工具书,为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建筑环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建筑工业化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高效、高质量的建造蓝图。它所倡导的技术路线,极大地促进了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的深度融合。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构件接缝处理和节点构造的章节,这些往往是决定装配式结构性能的关键点。书中提供的详细节点构造图集,极大地缩短了我们从概念到深化设计的周期。同时,我对其中关于结构整体性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响应分析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构件层面的设计,而是将视野扩展到了整个结构体系的协同工作。这本书无疑是推动我国预制结构技术进步的一块重要基石。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装配式建筑,尤其是预制混凝土结构,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的条理性非常好,从基础概念到具体的技术要求,循序渐进,让人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接触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入门基础。书中对关键连接节点的设计和施工的详细阐述,让我对如何实现结构整体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严谨态度,每一个条款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确保了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表现。对于工程实践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有效指导我们在项目落地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施工质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也值得称赞,清晰的图表和规范的语言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可能包含的案例分析或技术要点总结,这有助于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对于从事设计和审查工作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参考资料。它提供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原则,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工作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当前的建筑行业转型期,掌握这类先进技术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这种标准化的框架。我身边不少同事也都在使用它,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非常贴合实际需求的标准解读和应用指南。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规范和标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背后的力学原理和设计哲学。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平衡预制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与结构性能的保持。书中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规定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的细致描述,都体现了编写者在行业内深厚的积累。我发现,很多我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困惑的技术难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清晰的解释和合理的解决方案。它成功地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技术指南,对于希望将技术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工程师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细节上,更在于它对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引领作用。它将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融入到装配式框架的设计理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技术规范。阅读此书后,我对预制预应力技术在应对复杂建筑需求时的潜力充满了信心。它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论证,为我们在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时提供了最坚实的技术背书。对于政策制定者和标准起草者而言,这本书也无疑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依据,用以指导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用价值的专业著作。

评分

7.1 现场堆放

评分

7.6 安全措施

评分

6.6 堆放与运输

评分

4.1 结构分析

评分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 224-2010备案号J 1127-2010)》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24-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评分

6 构件生产

评分

6.1 一般规定

评分

2.2 符号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