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文化叢書·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係列·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觀察與思考:以沃菊芬的儀式為例

薩滿文化叢書·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係列·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觀察與思考:以沃菊芬的儀式為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薩敏娜,吳鳳玲 著
圖書標籤:
  • 薩滿文化
  • 達斡爾族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民族文化
  • 儀式
  • 沃菊芬
  • 民俗學
  • 文化人類學
  • 中國少數民族
  • 東北亞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民族齣版社
ISBN:9787105113682
版次:1
商品編碼:1104309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7-01
頁數:295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達斡爾人信仰薩滿教已有悠久的曆史,黑龍江北岸的幾個世紀,可能是達斡爾族薩滿教興盛發展的時期。直到近半個多世紀前,即現代醫學開始在達斡爾族中普及以前,達斡爾人幾乎是薩滿教的虔誠信奉者。他們認為整個世界都充滿著神靈和鬼魂,不僅天、地、山、河都有神靈在主宰,而且颳風、下雨、打雷和閃電等自然現象,也都是由神靈主宰的;人和各種動物都有靈魂,人的肉體死亡瞭,但他的靈魂不死,仍然活在陰間或轉生再世。他們把自己的幸運或災難,看做是神靈的庇佑、恩賜或報復的結果,因而供奉各種各樣的神。

目錄

寫在前麵
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概述
二、曆史悠久的達斡爾族薩滿文化
三、斡米南儀式的地域性
四、對斡米南儀式的看法
五、考察的目的
第一章 斡米南儀式觀察始末
一、儀式開始前的儀式空間布置狀況
二、6月18日上午的儀式
三、6月18日下午的儀式
四、6月18日晚上的儀式
五、6月19日的儀式
六、6月20日的祭祀活動

第二章 斡米南儀式的參與人員
一、師傅薩滿
二、主祭薩滿
三、薩滿徒弟
四、薩滿助手
五、主祭薩滿的親屬與幫工
六、薩滿治療過的病人
七、其他參與者

第三章 神靈的訴說
一、神靈對薩滿儀式行為的指導
二、神靈自報傢門,並訴說自己的各種經曆
三、神靈錶達保護群體的意願
四、神靈錶示贊美、高興的心情
五、囑咐兒孫尊敬祭祀神靈,訴說不敬神的害處
六、教導薩滿徒弟
七、對儀式參與者的告誡
八、神靈訴說的綜閤性

第四章 本次活動保持的信仰傳統
一、什麼樣的神靈可以成為祖先神
二、祖先神的構成
三、中國東北部地區民族的祖先神的社會基礎

第五章 本次活動傳承的儀式傳統
一、本次斡米南儀式保留的古老儀式結構
二、斡米南儀式中傳統象徵符號的運用
三、基本看法

第六章 斡米南儀式在達斡爾族各種儀式中的特殊性
一、達斡爾族的各種儀式
二、斡米南儀式的綜閤性
三、斡米南儀式的特殊性

第七章 當代斡米南儀式的生存語境及其作用
一、當地群眾的看法
二、本次儀式展現的功能特點
三、斡米南儀式現象的現實基礎
後記

前言/序言


《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觀察與思考:以沃菊芬的儀式為例》 本書深入探究瞭達斡爾族特有的“斡米南”文化,這是一種集薩滿信仰、民間儀式、生活習俗於一體的復雜文化體係。作者以民族誌的田野調查為基礎,聚焦於達斡爾族著名薩滿沃菊芬的儀式實踐,細緻描繪瞭這些儀式在傳承和演變過程中的具體錶現。 核心內容與研究視角: 斡米南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書中追溯瞭斡米南文化在中國北方草原民族曆史長河中的形成脈絡,探討其與古代薩滿教、遊牧文化以及周邊民族文化的互動關係。分析瞭斡米南文化如何在曆史變遷中保留自身特色,又如何吸收融閤外來元素。 薩滿儀式的功能與意義: 以沃菊芬的實際儀式活動為例,本書詳細闡釋瞭達斡爾族薩滿儀式在社會生活中的多重功能。這包括但不限於:祈福禳災、溝通神靈、治愈疾病、傳遞傢族記憶、維係社會凝聚力等。作者通過對儀式過程的細緻觀察,揭示瞭儀式中蘊含的宇宙觀、生命觀以及倫理道德觀念。 沃菊芬的個體經驗與文化傳承: 沃菊芬作為一位重要的斡米南文化傳承者,其個體經驗是本書的切入點。作者通過對其人生經曆、學藝過程、主持儀式的記錄,展現瞭在現代化衝擊下,傳統文化傳承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沃菊芬的個人故事,摺射齣斡米南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命力。 儀式符號與象徵體係: 書中對儀式中使用的各種符號、物件、服裝、音樂、舞蹈等進行瞭深入解讀。分析這些象徵元素如何構建起一套獨特的意義係統,傳遞著達斡爾族對自然、社會和精神世界的認知。例如,對神靈形象的描繪、祭祀用品的象徵意義、以及儀式音樂和舞蹈的情感錶達等。 斡米南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關係: 達斡爾族長期生活在廣袤的草原和森林地帶,其斡米南文化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本書探討瞭斡米南文化中對自然的敬畏、對動植物的崇拜,以及如何通過儀式來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活態傳承: 本書的另一重要維度是探討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現狀與未來。作者反思瞭在時代發展背景下,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實現斡米南文化的活態傳承,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這包括對文化政策、社區參與、教育推廣等方麵的思考。 跨文化比較與理論反思: 在對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作者也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民族文化和人類學研究框架下進行比較。通過與其他民族薩滿文化、民間信仰的對比,提煉齣斡米南文化研究的普遍性和獨特性,並對相關的人類學理論進行反思和修正。 本書特色: 本書並非對一個抽象概念的理論闡述,而是以紮實的田野調查為根基,用生動細緻的筆觸,將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神秘魅力展現在讀者麵前。作者避免瞭枯燥的學術術語,而是通過鮮活的案例、感人的故事,以及對儀式場景的逼真再現,帶領讀者走進達斡爾族的精神世界。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研究者、民族學愛好者、以及任何對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都將是一次寶貴而深刻的閱讀體驗。通過對沃菊芬這位具體傳承者的細緻描摹,本書不僅是對一種文化的記錄,更是對一種生命智慧、一種精神傳承的緻敬。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和精神力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充滿瞭敬意。這套《薩滿文化叢書》的齣現,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那些隱藏在時間長河中的珍貴文化。我一直對達斡爾族這個民族充滿好奇,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精神世界,都讓我覺得充滿瞭神秘而迷人的魅力。而“斡米南文化”這個詞,更是讓我聯想到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古老智慧。這本書提齣的“觀察與思考”,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學術研究,更是一種對文化的尊重和體驗。沃菊芬的儀式,作為一個具體的切入點,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達斡爾族人信仰體係和文化傳承方式的窗口。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達斡爾族人的精神世界,並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

評分

我一直對達斡爾族的文化特彆著迷,總覺得他們的生活方式、習俗和信仰中蘊含著一種獨特的野性與靈性。聽說這套《薩滿文化叢書》裏有一本專門研究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斡米南文化,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的色彩,讓我想象著古老的大興安嶺森林,想象著那些世代居住在那裏的達斡爾人,他們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又是如何通過各種儀式與天地溝通的。沃菊芬的儀式,這個具體的例子更是讓我充滿瞭好奇。儀式,往往是一個民族最神聖、最核心的文化載體,它凝聚瞭族人的集體記憶和信仰,也展現瞭他們與外界溝通的獨特方式。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那些被文字記錄下來的、生動的儀式場景,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和象徵意義。這不僅僅是對一個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更是對人類文明多樣性的一種探索,對我們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神靈”的關係提供瞭寶貴的視角。

評分

這套《薩滿文化叢書》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尤其當我知道有專門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專題時,更是欣喜不已。我一直對那些傳承瞭韆年的古老文化充滿敬意,它們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曆史記憶、價值觀念和精神信仰。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許多傳統文化麵臨失傳的危機之下,能夠看到有學者投入大量精力去搶救、整理、研究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我感到由衷的慶幸。這套叢書的選題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它不僅是對曆史的迴溯,更是對未來的啓示。每一本著作的齣現,都像是在古老的土地上點亮一盞燈,照亮那些被遺忘或被忽視的角落,讓更多人能夠認識、瞭解、甚至愛上這些獨特的民族文化。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套叢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多元文化的豐富內涵,更深刻地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並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它們。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探索,更是對中華文明根脈的深情迴望。

評分

當我看到《薩滿文化叢書》中有關於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專門研究時,我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斡米南文化,在我腦海中總與廣袤的草原、奔騰的河流以及古老的傳說聯係在一起。這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文化,一種與自然緊密相連的文化。而“觀察與思考”這幾個字,更是點明瞭這本書的研究方嚮,它不僅僅是文獻的堆砌,更是對活態文化的一種深入的探究。我尤其對以沃菊芬的儀式作為研究案例感到興奮。儀式,是文化最鮮活的載體,它往往蘊含著一個民族最深層的信仰和價值觀。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達斡爾族人的信仰體係、社會習俗以及他們與自然界的關係有更深刻的理解。這不僅僅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的學習,更是對我自身對人類文明多樣性的理解的一次拓展。

評分

這套《薩滿文化叢書》的齣版,在我看來,是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一次重要的梳理和呈現。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強大,不僅僅在於經濟的崛起,更在於其豐富多元的文化土壤。而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正是這片土壤中最獨特、最寶貴的部分。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研究價值不言而喻。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深入瞭解他們的文化,尤其是那些與薩滿教相關的儀式。沃菊芬的儀式,作為一個具體的範例,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讓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達斡爾族人的精神世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們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刻闆印象,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真實、更生動的民族形象,並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讓這些古老的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評分

我一直認為,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僅是為瞭記錄曆史,更是為瞭理解當下,並為未來指明方嚮。這套《薩滿文化叢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一種充滿前瞻性的研究。它不僅僅停留在對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現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提齣“觀察與思考”。這意味著作者希望讀者能夠帶著批判性思維,去審視這些文化的傳承機製、麵臨的挑戰以及潛在的發展空間。沃菊芬的儀式,作為一個具體的案例,無疑為這種思考提供瞭豐富的素材。通過對這個儀式的細緻觀察,我們可以推導齣關於達斡爾族人信仰體係、社會結構、以及他們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種種洞見。我非常看重這種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它能夠幫助我們超越簡單的文化獵奇,去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精神追求。

評分

我一直相信,每一個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中國文化版圖上一顆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這套《薩滿文化叢書》的齣版,恰恰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些“明珠”的絕佳機會。我尤其對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探討感到興趣盎然。斡米南,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氣息,讓我充滿遐想。而“觀察與思考”的研究路徑,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是流於錶麵,而是有著深刻的學術追求。通過沃菊芬的儀式這一具體案例,作者希望帶領讀者去深入地觀察和理解達斡爾族人獨特的信仰體係和文化實踐。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達斡爾族人精神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獨特的文化魅力,並引發我對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守護這些寶貴文化遺産的深入思考。

評分

我總覺得,對於中國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往往存在一種“宏觀認知”但“微觀缺失”的情況。我們知道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有自己的文化,但具體到每一個文化元素的細節,比如一個儀式,一個傳說,我們卻知之甚少。這套《薩滿文化叢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這種不足。它從一個更微觀的視角切入,深入到每一個民族的文化肌理之中。我對於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瞭解,之前幾乎是空白,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能夠像一個親曆者一樣,去“觀察”那些古老的儀式,去“思考”它們背後的意義。這不僅僅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的認識,更是對我們自身如何理解和傳承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我期待著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一種能夠觸動靈魂的啓迪。

評分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東西都變得淺薄和碎片化,我越來越懷念那種沉浸式的、深入的閱讀體驗。這套《薩滿文化叢書》恰恰能滿足我這樣的需求。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鼓勵讀者進行“觀察與思考”,這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我特彆欣賞這種研究方法,它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互動的學習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真實的、鮮活的文化現象;通過思考,我們可以挖掘齣這些現象背後的深層含義和普遍性規律。尤其是關於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研究,它涉及的是一個非常具體且具有代錶性的少數民族群體。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就像是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需要我們去發掘、去珍視。而以沃菊芬的儀式為切入點,更是提供瞭一個非常具體的、可供深入剖析的樣本,這使得研究更具可操作性和說服力。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充滿熱情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這些獨特文化的書籍。這套《薩滿文化叢書》的選題,無疑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關於達斡爾族斡米南文化的探究,讓我感到格外興奮。斡米南文化,總給我一種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感覺,充滿瞭一種原始而純粹的力量。而“觀察與思考”的研究方法,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具有極高的價值。它鼓勵讀者不僅僅是接受信息,更是要主動地去理解和消化。以沃菊芬的儀式為例,這提供瞭一個非常具體且生動的切入點,讓我能夠深入地去瞭解達斡爾族人的信仰、習俗以及他們與宇宙萬物的關係。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獲得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有更深刻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