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第2版)

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東平,閆子鵬 編
圖書標籤:
  • 油脂化學
  • 油脂加工
  • 精煉工藝
  • 食用油
  • 植物油
  • 食品科學
  • 食品工程
  • 化工工藝
  • 油脂質量
  • 油品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42856
版次:2
商品編碼:1105411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與食品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特色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第2版)》係統地介紹瞭毛油的來源及組成、毛油的初步處理、油脂脫膠、油脂脫酸、油脂脫色、油脂脫臭、油脂脫蠟、油脂分提、油脂氫化、油脂酯交換、油脂深加工産品、油脂産品包裝及儲存、油脂檢驗分析、油脂精煉實例及附錄等內容。闡述瞭油脂精煉和加工過程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及相關參數、設備結構及操作方法。
  《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第2版)》是輕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專科教材,也可作為相近專業師生和從事油脂加工科學研究、生産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毛油的來源及組成
1.1毛油的組成及性質
1.1.1水分
1.1.2固體雜質
1.1.3膠溶性雜質
1.1.4脂溶性雜質
1.1.5毒性物質
1.2油脂精煉的目的和方法
1.2.1油脂精煉的目的
1.2.2油脂精煉的方法

第2章毛油的初步處理
2.1毛油的沉降
2.1.1沉降原理
2.1.2影響沉降的因素
2.1.3沉降設備
2.2毛油的過濾
2.2.1過濾理論
2.2.2過濾設備
2.3毛油的離心分離
2.3.1離心分離機理
2.3.2離心分離設備

第3章油脂脫膠
3.1油脂水化脫膠
3.1.1水化脫膠的基本原理
3.1.2影響水化脫膠的因素
3.1.3水化脫膠工藝
3.1.4水化脫膠設備
3.2油脂酸煉脫膠
3.2.1硫酸脫膠原理
3.2.2磷酸脫膠
3.3酶法脫膠
3.3.1植物油的精煉方法
3.3.2酶法脫膠的原理
3.3.3磷脂酶簡介
3.3.4酶法脫膠工藝流程
3.4其他方法脫膠
3.4.1乾式脫膠
3.4.2濕式脫膠
3.4.3超級脫膠
3.4.4Alcon方法

第4章油脂脫酸
4.1油脂堿煉脫酸
4.1.1堿煉的基本原理
4.1.2影響堿煉的因素
4.1.3堿煉損耗及堿煉效果
4.1.4堿煉脫酸工藝
4.1.5堿煉脫酸設備
4.2其他脫酸方法
4.2.1脫酸方法分類
4.2.2植物油脫酸新方法

第5章油脂脫色
5.1吸附脫色
5.1.1吸附劑
5.1.2吸附脫色機理
5.1.3影響吸附脫色的因素
5.1.4吸附脫色設備
5.1.5吸附脫色工藝
5.2其他脫色法
5.2.1光能脫色法
5.2.2熱能脫色法
5.2.3空氣脫色法
5.2.4試劑脫色法
5.2.5其他脫色法

第6章油脂脫臭
6.1脫臭的理論
6.1.1水蒸氣蒸餾理論
6.1.2脫臭損耗
6.2影響脫臭的因素
6.2.1脫臭溫度
6.2.2操作壓強(真空度)
6.2.3通汽速率與時間
6.2.4待脫臭油和成品油質量
6.2.5直接蒸汽質量
6.2.6脫臭設備的結構
6.3脫臭工藝
6.3.1間歇式脫臭工藝
6.3.2半連續式脫臭工藝
6.3.3連續式脫臭工藝
6.3.4填料薄膜脫臭工藝
6.3.5油脂脫臭操作
6.4脫臭設備
6.4.1脫臭器
6.4.2軟塔脫臭係統
6.4.3輔助設備
6.4.4脫臭熱媒源

第7章油脂脫蠟
7.1脫蠟的意義及機理
7.1.1脫蠟的意義
7.1.2脫蠟的機理
7.1.3影響脫蠟的因素
7.2油脂脫蠟工藝
7.2.1常規法
7.2.2溶劑法
7.2.3錶麵活性劑法
7.2.4結閤脫膠、脫酸的脫蠟方法
7.2.5其他脫蠟法
7.3油脂脫蠟設備
7.3.1結晶器
7.3.2結晶塔
7.3.3養晶罐
7.3.4加熱卸餅式過濾機
7.3.5連續封閉式過濾機
7.3.6蠟餅處理罐
7.4米糠油脫蠟
7.4.1糠蠟的主要成分
7.4.2糠蠟的物化特性
7.4.3糠蠟的提取--脫蠟

第8章油脂分提
8.1油脂分提的機理
8.1.1分提的意義和方法
8.1.2分提機理
8.2影響油脂分提的因素
8.2.1油品及其品質
8.2.2晶種與不均勻晶核
8.2.3結晶溫度和冷卻速率
8.2.4結晶時間
8.2.5攪拌速度
8.2.6輔助劑
8.2.7輸送及分離方式
8.3油脂分提工藝及設備
8.3.1油脂分提工藝
8.3.2分提設備
8.4油脂分提的原料
8.4.1植物油
8.4.2動物脂肪
8.4.3油脂的衍生物

第9章油脂氫化
9.1油脂氫化機理
9.1.1氫化機理
9.1.2氫化過程
9.1.3選擇性氫化
9.1.4氫化反應速率及反應級數
9.1.5異構化
9.1.6氫化熱效應
9.2影響油脂氫化的因素
9.2.1溫度
9.2.2壓力
9.2.3攪拌
9.2.4催化劑
9.2.5反應物
9.3氫化催化劑
9.3.1催化劑的種類及組成
9.3.2幾個係列催化劑的性能
9.4氫氣
9.5油脂氫化設備
9.5.1氫化反應器
9.5.2輔助設備
9.6油脂氫化工藝
9.6.1油脂氫化工藝的基本過程
9.6.2間歇式氫化工藝
9.6.3連續式氫化工藝
9.6.4氫化工藝的一般條件及耗

第10章油脂酯交換
10.1油脂酯交換反應的種類
10.1.1酸解
10.1.2醇解
10.1.3酯�蟬ソ換�
10.2油脂酯交換的機理
10.2.1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分布
10.2.2油脂酯交換的反應機理
10.2.3酯交換反應後油脂性質的變化
10.3影響酯交換的因素
10.3.1酯交換的催化劑
10.3.2酯交換的反應溫度
10.3.3原料油品質
10.4油脂酯交換工藝
10.4.1間歇式酯交換
10.4.2連續式隨機酯交換工藝
10.4.3連續式定嚮酯交換工藝

第11章油脂深加工産品
11.1人造奶油
11.1.1人造奶油的定義及標準
11.1.2人造奶油的種類
11.1.3人造奶油的品質及影響因素
11.1.4影響品質的因素
11.1.5人造奶油的基料與輔料的選擇
11.1.6人造奶油的加工工藝
11.1.7人造奶油加工設備
11.2起酥油
11.2.1起酥油的定義
11.2.2起酥油的種類
11.2.3起酥油的功能特性及影響因素
11.2.4起酥油的原料和輔料
11.2.5起酥油的生産工藝
11.3可可脂及代用品
11.3.1可可脂及代用品的特性
11.3.2可可脂替代品
11.4調和油
11.4.1調和油的概念
11.4.2調和油的分類
11.4.3調和油的加工

第12章油脂産品包裝及儲存
12.1油脂及相關産品的包裝
12.1.1油脂包裝的目的與分類
12.1.2油脂的包裝器材
12.1.3油脂的包裝
12.2油脂在儲存過程中的劣變
12.2.1油脂的氣味劣變
12.2.2油脂的迴色
12.2.3影響油脂安全儲藏的因素
12.3油脂産品的安全保存措施
12.3.1鈍化法
12.3.2阻化法
12.3.3充氮法
12.3.4滿罐法

第13章油脂檢驗分析
13.1油脂的采樣方法
13.1.1樣品的分類
13.1.2油脂采樣器具
13.1.3油脂采樣方法
13.2植物油料含油量測定(GB/T 14488.1-2008)
13.3透明度、色澤、氣味、滋味鑒定
13.3.1透明度鑒定
13.3.2色澤鑒定
13.3.3氣味、滋味鑒定
13.4相對密度的測定
13.4.1油脂相對密度的概念
13.4.2液體相對密度天平法
13.4.3相對密度瓶法
13.5摺射率的測定
13.5.1阿貝摺光儀
13.5.2摺射率的測定
13.6煙點、熔點、凝固點的測定
13.6.1煙點的測定
13.6.2熔點的測定
13.6.3凝固點的測定
13.6.4冷凍實驗
13.7雜質的測定
13.7.1方法原理
13.7.2試劑
13.7.3儀器和用具
13.7.4操作方法
13.7.5結果計算
13.8酸值的測定
13.8.1測定方法
13.8.2快速測定法
13.9磷脂的測定
13.9.1測定方法
13.9.2工業用亞麻籽油破裂實驗
13.10含皂量的測定
13.10.1方法原理
13.10.2試劑
13.10.3儀器和用具
13.10.4操作方法
13.10.5結果計算
13.11皂化值的測定
13.11.1方法原理
13.11.2試劑
13.11.3儀器和用具
13.11.4操作方法
13.11.5結果計算
13.12不皂化物的測定(乙醚法)
13.12.1方法原理
13.12.2試劑
13.12.3儀器和用具
13.12.4操作方法
13.12.5結果計算
13.13碘值的測定
13.13.1方法原理
13.13.2試劑
13.13.3儀器和用具
13.13.4操作方法
13.13.5結果計算
13.13.6注意事項
13.14油脂酸敗實驗及過氧化值的測定
13.14.1過氧化值的測定
13.14.2油脂酸敗實驗
13.15油脂p�曹釹惆分檔牟舛�
13.15.1方法原理
13.15.2試劑
13.15.3儀器和用具
13.15.4操作方法
13.15.5結果計算
13.15.6注意事項
13.16羰基值的測定
13.16.1方法原理
13.16.2試劑
13.16.3儀器和用具
13.16.4操作方法
13.16.5結果計算
13.16.6注意事項
13.17油脂穩定性的測定
13.17.1方法原理
13.17.2試劑
13.17.3儀器
13.17.4操作步驟
13.17.5結果錶示
13.17.6注意事項
13.18油脂氧化酸的測定
13.18.1方法原理
13.18.2試劑
13.18.3儀器和用具
13.18.4操作步驟
13.18.5結果錶示
13.19油脂的定性檢驗
13.19.1芝麻油檢齣
13.19.2花生油檢齣
13.19.3大豆油檢齣
13.19.4菜籽油檢齣
13.19.5蓖麻油檢齣
13.19.6桐油檢齣
13.19.7礦物油檢齣
13.19.8亞麻油檢齣
13.19.9棉籽油檢齣
13.19.10植物油中豬脂的檢齣
13.19.11茶籽油檢齣
13.19.12茶籽油純度實驗
13.19.13大麻籽油(麻籽油)檢齣
13.19.14棕櫚油檢齣
13.20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GB/T 5009.37-2003)

第14章油脂精煉實例
14.1大豆油精煉
14.1.1連續脫膠、脫溶工藝流程
14.1.2工藝指標測試
14.1.3與傳統的罐煉工藝比較
14.2花生油精煉
14.2.1浸齣花生油的物理精煉
14.2.2浸齣成品花生油實測指標
14.3棉籽油精煉
14.3.1傳統的堿煉工藝
14.3.2低溫長混堿煉工藝
14.4菜籽油精煉
14.4.1半連續脫膠工藝
14.4.2連續脫色工藝
14.4.3連續脫臭工藝
14.5米糠油精煉
14.5.1毛米糠油主要成分
14.5.2工藝流程
14.5.3工藝說明
14.6玉米油精煉
14.6.1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
14.6.2工藝設備特點
14.7油茶籽油精煉
14.7.1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標
14.7.2藥物用油茶籽油的精煉
14.7.3質量參數
14.7.4樣品理化指標與藥理試驗
14.8茶葉籽油精煉
14.8.1精煉工藝
14.8.2工藝條件
14.9核桃油精煉
14.9.1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
14.9.2工藝流程特點
14.9.3核桃油質量指標
14.10葡萄籽油精煉
14.10.1堿煉(脫膠)工藝
14.10.2脫色工藝
14.10.3脫蠟工藝
14.10.4脫臭工藝
14.11魚油精煉
14.11.1工藝流程
14.11.2技術特點
14.11.3工藝操作要點及其說明
14.11.4影響産品質量和收率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法
14.12蓖麻油精煉
14.12.1常規法蓖麻油精煉工藝
14.12.2蓖麻油的混閤油全精煉
14.12.3蓖麻油混閤油全精煉優點
14.13火麻仁油精煉
14.13.1脫膠工段
14.13.2脫色工段
14.13.3脫臭工段
14.13.4毛油與成品油質量指標對比
14.14橡膠籽油精煉
14.14.1壓榨橡膠籽油基本理化性質
14.14.2橡膠籽油精煉工藝
14.14.3冷榨橡膠籽毛油與熱榨橡膠籽毛油脫膠、脫色對比
14.14.4橡膠籽精煉油的質量
14.15花椒籽仁油精煉
14.15.1花椒籽仁油的製取
14.15.2脫酸、脫蠟工藝
14.15.3花椒籽仁油酸值和含蠟量測定
14.15.4脫酸、脫蠟工藝的選擇
14.15.5酸化�布盍丟步峋Хǖ撓跋煲蛩胤治�
14.15.6最優工藝條件
14.16獼猴桃籽油精煉
14.16.1獼猴桃籽油精煉工藝流程
14.16.2操作要點
14.16.3獼猴桃籽
14.16.4獼猴桃油理化指標和脂肪酸組成
14.17棶木油精煉
14.17.1精煉工藝過程
14.17.2影響棶木油精煉的因素
14.17.3棶木油品質檢測結果
14.17.4棶木油清除DPPH·的能力
14.17.5精煉棶木油質量

附錄部分油脂質量的國傢標準
附錄1大豆油(摘錄GB 1535-2003)
附錄2棉籽油(摘錄GB 1537-2003)
附錄3花生油(摘錄GB 1534-2003)
附錄4菜籽油(摘錄GB 1536-2004)
附錄5芝麻油(摘錄GB 8233-2008)
附錄6米糠油(摘錄GB 19112-2003)
附錄7玉米油(摘錄GB 19111-2003)
附錄8油茶籽油(摘錄GB 11765-2003)
附錄9棕櫚油(摘錄GB 15680-2009)
附錄10葵花籽油(摘錄GB 10464-2003)
附錄11營養強化維生素A食用油(摘錄GB 21123-2007)
附錄12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摘錄GB 23347-2009)
附錄13蓖麻籽油(摘錄GB/T 8234-2009)
附錄14亞麻籽油(摘錄GB/T 8235-2008)
附錄15工業用豬油(摘錄GB/T 8935-2006)
附錄16食用豬油(摘錄GB/T 8937-2006)
附錄17蠔油(摘錄GB/T 21999-2008)
附錄18核桃油(摘錄GB/T 22327-2008)
附錄19紅花籽油(摘錄GB/T 22465-2008)
附錄20葡萄籽油(摘錄GB/T 22478-2008)
附錄21花椒籽油(摘錄GB/T 22479-2008)
附錄22食品級白油(摘錄GB 4853-2008)
附錄23原産地域産品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摘錄GB 19507-2004)
附錄24原産地域産品秀油(摘錄GB 19695-2005)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1章 毛油的來源及組成
  1?1毛油的組成及性質1
  1?1?1水分1
  1?1?2固體雜質1
  1?1?3膠溶性雜質1
  1?1?4脂溶性雜質2
  1?1?5毒性物質5
  1?2油脂精煉的目的和方法6
  1?2?1油脂精煉的目的6
  1?2?2油脂精煉的方法6
  第2章 毛油的初步處理
  2?1毛油的沉降7
  2?1?1沉降原理7
  2?1?2影響沉降的因素8
  2?1?3沉降設備9
  2?2毛油的過濾9
  2?2?1過濾理論9
  2?2?2過濾設備12
  2?3毛油的離心分離15
  2?3?1離心分離機理15
  2?3?2離心分離設備16
  第3章 油脂脫膠
  3?1油脂水化脫膠19
  3?1?1水化脫膠的基本原理19
  3?1?2影響水化脫膠的因素21
  3?1?3水化脫膠工藝24
  3?1?4水化脫膠設備28
  3?2油脂酸煉脫膠30
  3?2?1硫酸脫膠原理30
  3?2?2磷酸脫膠31
  3?3酶法脫膠33
  3?3?1植物油的精煉方法33
  3?3?2酶法脫膠的原理34
  3?3?3磷脂酶簡介34
  3?3?4酶法脫膠工藝流程34
  3?4其他方法脫膠35
  3?4?1乾式脫膠35
  3?4?2濕式脫膠35
  3?4?3超級脫膠35
  3?4?4Alcon方法35
  第4章 油脂脫酸
  4?1油脂堿煉脫酸37
  4?1?1堿煉的基本原理37
  4?1?2影響堿煉的因素39
  4?1?3堿煉損耗及堿煉效果45
  4?1?4堿煉脫酸工藝46
  4?1?5堿煉脫酸設備54
  4?2其他脫酸方法61
  4?2?1脫酸方法分類61
  4?2?2植物油脫酸新方法61
  第5章 油脂脫色
  5?1吸附脫色70
  5?1?1吸附劑71
  5?1?2吸附脫色機理74
  5?1?3影響吸附脫色的因素77
  5?1?4吸附脫色設備79
  5?1?5吸附脫色工藝83
  5?2其他脫色法85
  5?2?1光能脫色法85
  5?2?2熱能脫色法85
  5?2?3空氣脫色法86
  5?2?4試劑脫色法86
  5?2?5其他脫色法86
  第6章 油脂脫臭
  6?1脫臭的理論87
  6?1?1水蒸氣蒸餾理論87
  6?1?2脫臭損耗91
  6?2影響脫臭的因素93
  6?2?1脫臭溫度93
  6?2?2操作壓強(真空度)93
  6?2?3通汽速率與時間94
  6?2?4待脫臭油和成品油質量95
  6?2?5直接蒸汽質量95
  6?2?6脫臭設備的結構95
  6?3脫臭工藝96
  6?3?1間歇式脫臭工藝96
  6?3?2半連續式脫臭工藝97
  6?3?3連續式脫臭工藝99
  6?3?4填料薄膜脫臭工藝104
  6?3?5油脂脫臭操作105
  6?4脫臭設備107
  6?4?1脫臭器107
  6?4?2軟塔脫臭係統107
  6?4?3輔助設備111
  6?4?4脫臭熱媒源113
  第7章 油脂脫蠟
  7?1脫蠟的意義及機理116
  7?1?1脫蠟的意義116
  7?1?2脫蠟的機理116
  7?1?3影響脫蠟的因素117
  7?2油脂脫蠟工藝118
  7?2?1常規法118
  7?2?2溶劑法119
  7?2?3錶麵活性劑法121
  7?2?4結閤脫膠,脫酸的脫蠟方法122
  7?2?5其他脫蠟法122
  7?3油脂脫蠟設備123
  7?3?1結晶器123
  7?3?2結晶塔123
  7?3?3養晶罐123
  7?3?4加熱卸餅式過濾機124
  7?3?5連續封閉式過濾機125
  7?3?6蠟餅處理罐125
  7?4米糠油脫蠟126
  7?4?1糠蠟的主要成分126
  7?4?2糠蠟的物化特性127
  7?4?3糠蠟的提取——脫蠟127
  第8章 油脂分提
  8?1油脂分提的機理130
  8?1?1分提的意義和方法130
  8?1?2分提機理130
  8?2影響油脂分提的因素133
  8?2?1油品及其品質133
  8?2?2晶種與不均勻晶核133
  8?2?3結晶溫度和冷卻速率134
  8?2?4結晶時間135
  8?2?5攪拌速度135
  8?2?6輔助劑136
  8?2?7輸送及分離方式136
  8?3油脂分提工藝及設備136
  8?3?1油脂分提工藝136
  8?3?2分提設備144
  8?4油脂分提的原料146
  8?4?1植物油146
  8?4?2動物脂肪148
  8?4?3油脂的衍生物150
  第9章 油脂氫化
  9?1油脂氫化機理153
  9?1?1氫化機理153
  9?1?2氫化過程153
  9?1?3選擇性氫化154
  9?1?4氫化反應速率及反應級數155
  9?1?5異構化156
  9?1?6氫化熱效應157
  9?2影響油脂氫化的因素157
  9?2?1溫度158
  9?2?2壓力158
  9?2?3攪拌158
  9?2?4催化劑159
  9?2?5反應物161
  9?3氫化催化劑162
  9?3?1催化劑的種類及組成162
  9?3?2幾個係列催化劑的性能163
  9?4氫氣163
  9?5油脂氫化設備164
  9?5?1氫化反應器164
  9?5?2輔助設備166
  9?6油脂氫化工藝166
  9?6?1油脂氫化工藝的基本過程166
  9?6?2間歇式氫化工藝167
  9?6?3連續式氫化工藝169
  9?6?4氫化工藝的一般條件及耗170
  第10章 油脂酯交換
  10?1油脂酯交換反應的種類172
  10?1?1酸解172
  10?1?2醇解172
  10?1?3酯?酯交換173
  10?2油脂酯交換的機理173
  10?2?1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分布173
  10?2?2油脂酯交換的反應機理174
  10?2?3酯交換反應後油脂性質的變化175
  10?3影響酯交換的因素177
  10?3?1酯交換的催化劑177
  10?3?2酯交換的反應溫度178
  10?3?3原料油品質178
  10?4油脂酯交換工藝178
  10?4?1間歇式酯交換178
  10?4?2連續式隨機酯交換工藝179
  10?4?3連續式定嚮酯交換工藝180
  第11章 油脂深加工産品
  11?1人造奶油182
  11?1?1人造奶油的定義及標準182
  11?1?2人造奶油的種類182
  11?1?3人造奶油的品質及影響因素184
  11?1?4影響品質的因素186
  11?1?5人造奶油的基料與輔料的選擇187
  11?1?6人造奶油的加工工藝192
  11?1?7人造奶油加工設備197
  11?2起酥油199
  11?2?1起酥油的定義199
  11?2?2起酥油的種類200
  11?2?3起酥油的功能特性及影響因素201
  11?2?4起酥油的原料和輔料204
  11?2?5起酥油的生産工藝206
  11?3可可脂及代用品208
  11?3?1可可脂及代用品的特性208
  11?3?2可可脂替代品209
  11?4調和油212
  11?4?1調和油的概念212
  11?4?2調和油的分類212
  11?4?3調和油的加工212
  第12章 油脂産品包裝及儲存
  12?1油脂及相關産品的包裝214
  12?1?1油脂包裝的目的與分類214
  12?1?2油脂的包裝器材215
  12?1?3油脂的包裝217
  12?2油脂在儲存過程中的劣變222
  12?2?1油脂的氣味劣變222
  12?2?2油脂的迴色223
  12?2?3影響油脂安全儲藏的因素224
  12?3油脂産品的安全保存措施226
  12?3?1鈍化法226
  12?3?2阻化法226
  12?3?3充氮法227
  12?3?4滿罐法228
  第13章 油脂檢驗分析
  13?1油脂的采樣方法229
  13?1?1樣品的分類229
  13?1?2油脂采樣器具229
  13?1?3油脂采樣方法229
  13?2植物油料含油量測定(GB/T14488?1—2008)230
  13?3透明度,色澤,氣味,滋味鑒定237
  13?3?1透明度鑒定237
  13?3?2色澤鑒定237
  13?3?3氣味,滋味鑒定239
  13?4相對密度的測定239
  13?4?1油脂相對密度的概念239
  13?4?2液體相對密度天平法240
  13?4?3相對密度瓶法241
  13?5摺射率的測定242
  13?5?1阿貝摺光儀243
  13?5?2摺射率的測定244
  13?6煙點,熔點,凝固點的測定245
  13?6?1煙點的測定245
  13?6?2熔點的測定246
  13?6?3凝固點的測定247
  13?6?4冷凍實驗248
  13?7雜質的測定248
  13?7?1方法原理248
  13?7?2試劑249
  13?7?3儀器和用具249
  13?7?4操作方法249
  13?7?5結果計算249
  13?8酸值的測定249
  13?8?1測定方法249
  13?8?2快速測定法250
  13?9磷脂的測定251
  13?9?1測定方法252
  13?9?2工業用亞麻籽油破裂實驗254
  13?10含皂量的測定254
  13?10?1方法原理254
  13?10?2試劑254
  13?10?3儀器和用具254
  13?10?4操作方法254
  13?10?5結果計算255
  13?11皂化值的測定255
  13?11?1方法原理255
  13?11?2試劑255
  13?11?3儀器和用具255
  13?11?4操作方法255
  13?11?5結果計算256
  13?12不皂化物的測定(乙醚法)256
  13?12?1方法原理257
  13?12?2試劑257
  13?12?3儀器和用具257
  13?12?4操作方法257
  13?12?5結果計算257
  13?13碘值的測定258
  13?13?1方法原理258
  13?13?2試劑258
  13?13?3儀器和用具259
  13?13?4操作方法259
  13?13?5結果計算259
  13?13?6注意事項259
  13?14油脂酸敗實驗及過氧化值的測定260
  13?14?1過氧化值的測定260
  13?14?2油脂酸敗實驗262
  13?15油脂p?茴香胺值的測定262
  13?15?1方法原理262
  13?15?2試劑262
  13?15?3儀器和用具263
  13?15?4操作方法263
  13?15?5結果計算263
  13?15?6注意事項263
  13?16羰基值的測定264
  13?16?1方法原理264
  13?16?2試劑264
  13?16?3儀器和用具264
  13?16?4操作方法264
  13?16?5結果計算265
  13?16?6注意事項265
  13?17油脂穩定性的測定265
  13?17?1方法原理265
  13?17?2試劑265
  13?17?3儀器265
  13?17?4操作步驟266
  13?17?5結果錶示267
  13?17?6注意事項267
  13?18油脂氧化酸的測定267
  13?18?1方法原理267
  13?18?2試劑268
  13?18?3儀器和用具268
  13?18?4操作步驟268
  13?18?5結果錶示268
  13?19油脂的定性檢驗268
  13?19?1芝麻油檢齣269
  13?19?2花生油檢齣269
  13?19?3大豆油檢齣270
  13?19?4菜籽油檢齣270
  13?19?5蓖麻油檢齣271
  13?19?6桐油檢齣271
  13?19?7礦物油檢齣272
  13?19?8亞麻油檢齣272
  13?19?9棉籽油檢齣273
  13?19?10植物油中豬脂的檢齣273
  13?19?11茶籽油檢齣273
  13?19?12茶籽油純度實驗274
  13?19?13大麻籽油(麻籽油)檢齣274
  13?19?14棕櫚油檢齣274
  13?20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GB/T5009?37—2003)274
  第14章 油脂精煉實例
  14?1大豆油精煉283
  14?1?1連續脫膠,脫溶工藝流程283
  14?1?2工藝指標測試284
  14?1?3與傳統的罐煉工藝比較284
  14?2花生油精煉284
  14?2?1浸齣花生油的物理精煉284
  14?2?2浸齣成品花生油實測指標285
  14?3棉籽油精煉286
  14?3?1傳統的堿煉工藝286
  14?3?2低溫長混堿煉工藝286
  14?4菜籽油精煉287
  14?4?1半連續脫膠工藝287
  14?4?2連續脫色工藝288
  14?4?3連續脫臭工藝288
  14?5米糠油精煉288
  14?5?1毛米糠油主要成分289
  14?5?2工藝流程289
  14?5?3工藝說明289
  14?6玉米油精煉291
  14?6?1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291
  14?6?2工藝設備特點291
  14?7油茶籽油精煉293
  14?7?1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標293
  14?7?2藥物用油茶籽油的精煉293
  14?7?3質量參數294
  14?7?4樣品理化指標與藥理試驗296
  14?8茶葉籽油精煉296
  14?8?1精煉工藝296
  14?8?2工藝條件297
  14?9核桃油精煉298
  14?9?1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298
  14?9?2工藝流程特點298
  14?9?3核桃油質量指標299
  14?10葡萄籽油精煉299
  14?10?1堿煉(脫膠)工藝299
  14?10?2脫色工藝300
  14?10?3脫蠟工藝300
  14?10?4脫臭工藝301
  14?11魚油精煉302
  14?11?1工藝流程302
  14?11?2技術特點302
  14?11?3工藝操作要點及其說明303
  14?11?4影響産品質量和收率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法303
  14?12蓖麻油精煉304
  14?12?1常規法蓖麻油精煉工藝305
  14?12?2蓖麻油的混閤油全精煉305
  14?12?3蓖麻油混閤油全精煉優點307
  14?13火麻仁油精煉308
  14?13?1脫膠工段308
  14?13?2脫色工段308
  14?13?3脫臭工段309
  14?13?4毛油與成品油質量指標對比309
  14?14橡膠籽油精煉309
  14?14?1壓榨橡膠籽油基本理化性質309
  14?14?2橡膠籽油精煉工藝310
  14?14?3冷榨橡膠籽毛油與熱榨橡膠籽毛油脫膠,脫色對比310
  14?14?4橡膠籽精煉油的質量310
  14?15花椒籽仁油精煉311
  14?15?1花椒籽仁油的製取311
  14?15?2脫酸,脫蠟工藝311
  14?15?3花椒籽仁油酸值和含蠟量測定311
  14?15?4脫酸,脫蠟工藝的選擇311
  14?15?5酸化?堿煉?結晶法的影響因素分析311
  14?15?6最優工藝條件312
  14?16獼猴桃籽油精煉312
  14?16?1獼猴桃籽油精煉工藝流程313
  14?16?2操作要點313
  14?16?3獼猴桃籽313
  14?16?4獼猴桃油理化指標和脂肪酸組成313
  14?17棶木油精煉314
  14?17?1精煉工藝過程314
  14?17?2影響棶木油精煉的因素314
  14?17?3棶木油品質檢測結果316
  14?17?4棶木油清除DPPH?的能力316
  14?17?5精煉棶木油質量317
  附錄部分 油脂質量的國傢標準
  附錄1大豆油(摘錄GB1535—2003)318
  附錄2棉籽油(摘錄GB1537—2003)319
  附錄3花生油(摘錄GB1534—2003)320
  附錄4菜籽油(摘錄GB1536—2004)322
  附錄5芝麻油(摘錄GB8233—2008)324
  附錄6米糠油(摘錄GB19112—2003)325
  附錄7玉米油(摘錄GB19111—2003)326
  附錄8油茶籽油(摘錄GB11765—2003)328
  附錄9棕櫚油(摘錄GB15680—2009)329
  附錄10葵花籽油(摘錄GB10464—2003)331
  附錄11營養強化維生素A食用油(摘錄GB21123—2007)333
  附錄12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摘錄GB23347—2009)333
  附錄13蓖麻籽油(摘錄GB/T8234—2009)337
  附錄14亞麻籽油(摘錄GB/T8235—2008)337
  附錄15工業用豬油(摘錄GB/T8935—2006)339
  附錄16食用豬油(摘錄GB/T8937—2006)340
  附錄17蠔油(摘錄GB/T21999—2008)341
  附錄18核桃油(摘錄GB/T22327—2008)342
  附錄19紅花籽油(摘錄GB/T22465—2008)344
  附錄20葡萄籽油(摘錄GB/T22478—2008)346
  附錄21花椒籽油(摘錄GB/T22479—2008)347
  附錄22食品級白油(摘錄GB4853—2008)348
  附錄23原産地域産品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摘錄GB19507—2004)348
  附錄24原産地域産品秀油(摘錄GB19695—2005)351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編者的話
  《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於2005年齣版,為適應油脂精煉和加工技術的發展,對第一版教材進行瞭增補,形成《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的第二版。本書可作為從事油脂、糧食、農業、輕工、食品、貿易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及科研人員、企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與食品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專業特色教材之一。
  民以食為天,油脂是人類食物供給中必不可少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油脂的質量有瞭更高的要求,極大地推動瞭油脂精煉與加工技術的發展。經過近三十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的油脂精煉與加工技術和裝備已基本與國際接軌,達到瞭世界先進水平。如今的超市裏各種品牌的油脂産品琳琅滿目,滿足瞭人們的不同需求。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武漢工業學院何東平(第1章、附錄)、武漢工業學院張世宏(第2、3章)、河南工業大學劉玉蘭(第4章)、武漢工業學院羅質(第5、6章)、武漢工業學院齊玉堂(第7、8章)、武漢工業學院鬍傳榮(第9章)、武漢工業學院姚理(第10、11章)、武漢工業學院劉良忠(第12章)、中糧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鄧斌(第13章)、中糧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張毅新、河南華泰糧油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滑縣糧機廠閆子鵬(第14章);主編何東平、閆子鵬,副主編劉玉蘭、齊玉堂、羅質。
  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瞭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的大力支持;得到瞭王瑞元、張根旺、劉大川、鬍鍵華、左恩南、姚專、劉世鵬、褚緒軒、王興國、榖剋仁、李子明、王玉梅、孫盂全、伍翔飛、傅敦智、鬍新標、周伯川、陶鈞、周麗鳳、張甲亮、冉萍、陳德炳、瀋金華、任衛民、劉喜亮、江漢忠、賈先義、景波和蔣新正等專傢教授的指導。本書編寫過程中,武漢工業學院任揚、佘雋、史文青、馬寅斐、劉露、段願、柴莎莎、鬍晚華、鄒翀、尤夢圓、雙楊、劉金勇、王文翔、趙書林、閔徵橋、柳鑫、孫紅星和龐雪風等研究生參與瞭本書的書稿校訂和繪圖工作。在此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誠請陳文麟教授為本書主審,並感謝他的全力支持。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或疏漏之處恐難避免,敬請讀者不吝指教。
  編者
  2012年3月於武漢









現代材料科學前沿探索:特種高分子閤成與應用 本書聚焦於當前高分子化學與工程領域最具創新性和挑戰性的方嚮——特種高分子的設計、閤成、結構調控及其在高端技術領域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生物醫學、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産業的飛速發展,傳統通用高分子材料已難以滿足日益嚴苛的性能要求。本書旨在為高分子化學、材料科學、應用化學及相關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教師和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一份深入、前沿且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資料。 本書突破瞭常規高分子教材對通用聚閤物(如聚乙烯、聚丙烯、PVC)的側重,而是將視角完全投嚮那些具有特定、卓越功能的高性能和智能高分子體係。全書共分為七個主要部分,係統地梳理瞭從基礎理論到尖端應用的完整知識鏈條。 --- 第一部分:特種高分子基礎理論與設計理念(約250字)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高分子結構與性能關係的現代理解,重點引入瞭非綫性動力學、拓撲結構控製對高分子宏觀性能的決定性影響。深入探討瞭高分子鏈段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學計算方法,為理性設計新型材料提供瞭理論支撐。 核心內容包括:受限空間聚閤的分子量分布控製、嵌段共聚物的相分離行為預測模型,以及可控自由基聚閤(CRP)從機理到反應工程的精細調控策略。本部分強調瞭“自下而上”的分子設計理念,即如何根據期望的終端應用(如高強度、高耐熱性、導電性或生物相容性)反嚮推導齣所需的單體結構和聚閤路徑。 --- 第二部分:高性能熱固性樹脂的改性與應用(約300字) 針對航空航天、高端電子封裝等領域對耐熱性和機械性能的極限要求,本部分深入剖析瞭聚酰亞胺(PI)、雙馬來酰亞胺(BMI)和環氧樹脂體係的先進改性技術。 重點介紹瞭納米填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片層、無機納米顆粒)在熱固性樹脂中的分散技術與界麵優化。探討瞭如何利用反應性增韌劑(如核殼結構聚閤物、熱塑性彈性體)來有效提高樹脂的韌性,同時最小化對玻璃化轉變溫度(Tg)和模量的負麵影響。書中詳細闡述瞭高精度預浸料的製造工藝,包括浸漬穩定性分析、溶劑選擇及固化動力學的實時監測技術(如DSC、DMA的在綫耦閤應用)。此外,還包含瞭新型高性能粘閤劑的設計,特彆是在極端溫度和濕熱環境下的長期可靠性評估方法。 --- 第三部分:功能化與響應性高分子材料(約350字) 這是本書中最具前瞻性的部分,聚焦於賦予高分子材料“感知”和“執行”能力。 3.1 導電與電磁屏蔽聚閤物: 詳細闡述瞭本徵導電聚閤物(如聚苯胺、聚吡咯)的摻雜機製優化,以及如何通過導電填料網絡的構建( percolation theory 應用)來降低導電閾值。對比瞭傳統導電劑與新型納米縴維在提高導電性的同時保持材料柔韌性的技術路徑。 3.2 刺激響應性(智能)水凝膠: 深入討論瞭pH、溫度、光、電場響應性聚閤物的閤成,如PNIPAm衍生物、光解/光交聯體係。重點分析瞭這些材料在藥物控釋係統(DDS)中的載藥量、釋藥速率模型以及體內響應的動力學行為。書中包含瞭微流控技術在精確製備具有特定形態(如微球、微囊)的智能材料中的應用實例。 3.3 光學與非綫性光學(NLO)聚閤物: 介紹如何將具有高二次諧波效應的有機染料分子高效、穩定地嵌入高分子基體中,並利用電場誘導取嚮技術實現高效的發光或信號倍增功能。 --- 第四部分:生物醫用與可降解高分子(約250字) 本部分關注材料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嚴格區分瞭植入級和組織工程級材料的要求。 核心內容包括:聚乳酸(PLA)、聚己內酯(PCL)及其共聚物的降解動力學模型,精確預測材料在生理環境中的質量損失和酸性代謝産物纍積對組織的影響。探討瞭生物活性分子的接枝聚閤技術,以提高材料的骨整閤性或抗血栓性。詳細描述瞭靜電紡絲技術在構建高錶麵積、高孔隙率的組織支架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控製縴維直徑和孔隙互聯性來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ECM)。此外,對用於基因遞送的陽離子聚閤物載體的閤成和細胞毒性進行瞭深入的評估。 --- 第五部分:高分子加工的先進工程技術(約250字) 材料的優異性能必須通過可靠的加工工藝得以實現。本部分側重於微觀結構控製下的加工技術。 詳細分析瞭反應性擠齣技術(Reactive Extrusion)在聚閤、接枝和功能化過程中的熱力學與反應動力學耦閤。深入探討瞭超臨界流體技術(如超臨界CO2)在聚閤物發泡、成膜和錶麵改性中的優勢與挑戰,特彆是如何利用臨界點附近的流體特性實現無溶劑或低溶劑的綠色加工。書中還包含瞭熔體靜電紡絲(Melt Electrospinning)的參數優化,用以製備直徑在亞微米甚至納米尺度的無孔或有孔縴維結構。 --- 總結與展望 本書通過嚴謹的理論闡述、詳盡的實驗案例和對前沿技術的剖析,全麵構建瞭特種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技術圖譜。它不僅是工程實踐的指導手冊,更是激發創新思維的研究參考書。本書期望讀者能夠掌握從分子設計到材料工程化的全流程思維,為解決下一代材料科學的重大挑戰奠定堅實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在油脂行業工作瞭十多年的資深技術員,我對於市麵上大多數教材的“漂浮感”深有體會——寫得花哨,但真正能拿來用的乾貨太少。這本書恰恰相反,它的文字是那種“帶著泥土氣息”的務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設備維護和常見故障排除那一塊的詳盡程度。比如,當提到闆式換熱器在脫蠟過程中容易齣現結垢問題時,書中不僅分析瞭結垢的化學成因,還直接給齣瞭清洗劑的配方建議和操作SOP(標準作業程序)的修改方嚮。這種貼近一綫生産的視角,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教科書範疇,更像是一本結閤瞭多年現場經驗的“維修手冊”。我們車間最近在處理一批原料油的煙點問題時,正是參考瞭書中關於“微量金屬離子控製”的章節,通過調整螯閤劑的添加點和投料比,成功將煙點提升瞭近15度,大大改善瞭後續的油炸效果。這種立竿見影的幫助,是任何理論推導都無法替代的價值所在。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樸實,封麵那種略帶陳舊感的深綠色調,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專業技術書籍。我是一名新入行的化工工程師,手裏拿著這本厚重的傢夥,感覺就像是拿到瞭一本“武林秘籍”。 盡管我主要的學習方嚮是高分子材料,但這次被派去協助油脂加工部門,實在讓我這個“門外漢”感到壓力山大。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清晰,目錄部分就展示瞭作者在梳理知識體係上的功力。它沒有像很多教材那樣用過於晦澀的語言堆砌理論,而是非常注重實際操作和工藝流程的描述。特彆是關於預處理階段,諸如脫膠、脫酸、脫色這些步驟,圖文並茂地展示瞭不同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參數控製的要點,讓我這個新手能迅速建立起一個宏觀的認知框架。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物理精煉和化學精煉的對比分析部分,作者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觀地列齣瞭各自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成本考量,這種平衡的視角對於實際選型和工藝優化至關重要。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這個跨界學習者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可操作的入門跳闆,至少在麵對車間裏的老工程師時,我已經不再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瞭。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尤其是在處理那些復雜的流程圖和化學結構式時,綫條清晰,標記明確,基本上沒有齣現那種容易讓人眼花繚亂的低級錯誤。閱讀體驗上,作者的行文風格偏嚮於嚴謹的學術論述,邏輯鏈條非常完整,幾乎沒有模糊不清的過渡句。我感覺這更像是為研究生或專業技術人員編寫的進階教材,而不是麵嚮大眾的科普讀物。舉個例子,書中對“溶劑迴收係統”的能效分析部分,引入瞭詳細的焓濕圖和熱量衡算模型,對於需要進行工廠能源審計和優化項目的人員來說,無疑是提供瞭現成的分析工具包。雖然對於剛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反復閱讀纔能完全消化其中的數學模型,但正是這種對細節的深挖,保證瞭知識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它就像一把精密的瑞士軍刀,功能強大,但需要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操作經驗纔能充分發揮其威力。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找一本能幫我解決實驗室裏遇到的具體難題的參考書,特彆是關於油品風味控製和雜質去除的深度解析。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確實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尤其是在描述脂肪酸酯交換反應動力學和復雜磷脂的性質時,所引用的文獻和公式推導顯得非常嚴謹,這對於追求學術突破的研究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花瞭好幾天時間啃讀瞭關於“脫臭”工藝的章節,書中對高溫真空條件下不同風味物質的揮發速率麯綫分析,讓我對如何通過優化塔闆設計和停留時間來最大程度地保留維生素E等有益成分有瞭全新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對於一些新興的、例如酶法酯交換或者超臨界萃取等綠色工藝的探討,篇幅相對略顯保守和簡略,似乎更側重於傳統工業化流程的優化和穩定。但即便如此,它在傳統工藝的“內功心法”上的造詣,仍然是其他泛泛而談的資料無法比擬的,它教會你如何“深挖潛力”,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新概念。

評分

我購買這本《油脂精煉與加工工藝學(第2版)》主要是看中瞭“第2版”這個更新標識,畢竟油脂加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我對這本書最直觀的感受是,它非常注重“係統性”和“標準化”。作者沒有滿足於簡單地羅列各種工藝步驟,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可量化的工藝控製體係。例如,在討論色譜分析在質量控製中的應用時,書中不僅提到瞭具體的檢測方法(如GC-MS的應用範圍),還給齣瞭不同級彆産品(如特級油與二級油)對特定雜質含量的質量控製紅綫。這種將理論知識與行業標準緊密結閤的做法,對於負責質量管理和閤規性工作的同事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它不僅僅告訴你“怎麼做”,更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並且“做到什麼程度是閤格的”。雖然我個人更期待在可持續發展和生物柴油轉化方麵能有更宏大的展望,但就目前精煉工藝的深度解析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基準綫,確保我們的操作流程始終處於行業的前沿水準。

評分

東西不錯,物流還可以

評分

給力

評分

一嚮對於中國的一些事情冷嘲熱諷的日本右翼網絡更是充斥著對於中國足球的譏諷。在日本2ch網站上,有網民甚至上傳瞭國足與泰國隊比賽的視頻鏈接,供日本網民點擊。日本網民紛紛留言對於中國男足進行嘲笑,認為“中國隻適閤打乒乓球”。

評分

快遞很給力,第二天到。但是書的印刷和紙張質量比學校買的要差一些!

評分

非常好,非常棒,下次還買!

評分

與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評分

非常好的玩具,真心的喜歡,下次再來

評分

內容詳細

評分

書的紙質不是太好,印刷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