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漢昇經濟史著作集:中國經濟史論叢(套裝全2冊)》作者從事中國經濟史的研究,曾經先後寫成論文、書評數十篇,分彆登載於各學術期刊上,不免過於分散,而其中有許多篇早已絕版,更不容易看到。因此,有不少朋友都希望把它們印成論文集,以便參考之用。
《全漢昇經濟史著作集:中國經濟史論叢(套裝全2冊)》所收的論文及書評,主要根據原來的單行本影印而成,故原封不動,並沒有加以增訂。
全漢昇先生(1912—2001),廣東順德人,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隨後進入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潛心於中國經濟史研究,是中國經濟史學科的開拓者之一。1949年後,先後任教於颱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講授中國經濟史、中國近代經濟史等課程,1984年當選為中研院院士。曾發錶《中古自然經濟》、《唐宋帝國與運河》、《元代的貨幣》、《明代的銀課與銀産額》及《明中葉後中國黃金的輸齣貿易>等重要論文多篇。
原序
唐宋時代揚州經濟景況的繁榮與衰落
北宋物價的變動
北宋汴梁的輸齣入貿易
宋代南方的虛市
宋金間的走私貿易
南宋初年物價的大變動
南宋稻米的生産與運銷
南宋杭州的消費與外地商品之輸入
宋末的通貨膨脹及其對於物價的影響
自宋至明政府歲齣人中錢銀比例的變動
元代的紙幣
明季中國與菲律賓間的貿易
明清間美洲白銀的輸入中國
自明季至清中葉西屬美洲的中國絲貨貿易
美洲白銀與十八世紀中國物價革命的關係
清中葉以前江浙米價的變動趨勢
清雍正年間(1723—1735)的米價
乾隆十三年的米貴問題
清朝中葉蘇州的米糧貿易
清代的人口變動
鴉片戰爭前江蘇的棉紡織業
甲午戰爭以前的中國工業化運動
清季西法輸入中國前的煤礦水患問題
清季的江南製造局
上海在近代中國工業化中的地位
清季的貨幣問題及其對於工業化的影響
山西煤礦資源與近代中國工業化的關係
近代四川閤江縣物價與工資的變動趨勢
從徐潤的房地産經營看光緒九年的經濟恐慌
評楊聯陞:從經濟方麵看中國在統一帝國時代的公共工程
評崔維澤(D.C.Twitchett)教授對於唐代財政史的研究
評普利白蘭剋(Edwin G.Pulleyblank):安祿山叛亂之背景
評費慰愷(Albert Feuerwerker):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與官督商辦企業
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其實是有點猶豫的。全漢昇先生的名字,雖然在經濟史學界如雷貫耳,但“中國經濟史論叢”這樣的書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枯燥的學術論文堆砌,充斥著艱澀的理論和密密麻麻的數字,讀起來無疑會是一場“硬仗”。我平時雖然對曆史有興趣,但涉獵更偏嚮於社會生活、文化風貌,對於宏觀的經濟體係和長篇纍牘的論述,總是提不起太大的胃口。然而,架不住朋友的強烈推薦,加上對全漢昇先生學術地位的敬畏,我還是決定“啃”一下。翻開第一頁,齣乎意料的是,語言並不生硬,他善於將復雜的經濟現象剝離,用清晰的邏輯和紮實的史料,層層深入地剖析。比如,他對於宋代商業發展的論述,不僅僅是羅列市集、商路的興衰,而是深入探討瞭貨幣製度的演變、稅收政策的影響,以及背後商人階層的社會地位和心態。我甚至能從中感受到那個時代商賈的活力與挑戰,仿佛能聽見古老集市的喧囂,聞到銅錢和香料的氣息。這套書讓我意識到,經濟史並非冰冷的數字,而是鮮活的曆史脈絡,是驅動社會變革的強大力量。它不僅僅是給學者看的,對於任何一個想深入理解中國曆史進程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望。我之前讀過一些經濟史的著作,雖然內容翔實,但總是感覺有點“乾巴巴”,缺乏一點人文的溫度。然而,這套書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全漢昇先生的文筆雖然嚴謹,但又不失生動。他常常能將復雜的經濟概念,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展現齣來,讓普通讀者也能領會其中的精髓。比如,在論述明清時期的商業資本主義萌芽時,他引用瞭大量的史料,描繪瞭徽商、晉商等商幫的經營策略、融資方式,甚至包括他們對子女的教育和對傢族的傳承。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感受到瞭商人們的智慧、魄力和風險。他並沒有把經濟史寫成冷冰冰的統計報錶,而是將它融入到社會生活和個體命運之中,讓我看到瞭經濟活動背後的人性光輝與時代烙印。這套書讓我覺得,經濟史也可以是富有感染力的,它可以觸及人心,引發思考。
評分這套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在宏大敘事之外,對個體經濟行為的細緻考察。我一直覺得,經濟史不應該隻是帝王將相、國傢大事的宏觀圖景,更應該關注普通人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和命運。全漢昇先生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他不僅僅關注大的經濟政策和製度,還會深入到具體的行業,比如手工業、農業、商業等,去考察當時的生産方式、交易模式、勞動者的權益等等。我記得書中有一部分詳細介紹瞭中國古代的城市商業發展,他通過對不同時期城市商業區的規劃、商鋪的經營、商品交易的細節描繪,讓我感受到瞭古代城市經濟的活力和復雜性。他還探討瞭在不同曆史時期,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等不同社會階層的經濟地位和生活狀況。這種將宏觀經濟背景與微觀個體命運相結閤的寫法,讓我對中國經濟史有瞭更具象、更生動的理解,也讓我對生活在曆史中的人們有瞭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評分我嚮來對中國古代的財政製度和賦稅體係感到好奇,但一直苦於找不到一本深入淺齣的著作來係統瞭解。幸運的是,這套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全漢昇先生在書中對曆代財政製度的演變,從最早的土地稅、人頭稅,到後來的商業稅、鹽鐵專營,都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分析。他不僅僅是描述製度本身,更重要的是分析瞭不同財政製度對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係以及國傢穩定所産生的影響。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他關於宋代“兩稅法”的論述,他對稅收徵收的細節、稅負的公平性以及對農業生産的影響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讓我對宋代相對繁榮的經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他也揭示瞭稅收政策在曆史上的局限性,以及一些稅製改革所帶來的 unintended consequences。這套書讓我明白瞭,國傢機器的運轉離不開有效的財政支撐,而財政製度的變遷,往往是曆史走嚮的重要驅動力。
評分我之所以會被這套書深深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觀察曆史的視角。過去,我習慣於從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麵去理解一個朝代的興衰,但經濟這個維度,總感覺隔著一層紗。讀瞭這套書,纔發現經濟的根基有多麼重要。全漢昇先生在書中對中國古代農業技術的演進、水利設施的興修、土地製度的變遷等進行瞭詳盡的分析。我特彆印象深刻的是他關於唐宋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論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農具改良、灌溉方式的創新,在字裏行間卻勾勒齣瞭生産力飛躍的軌跡,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結構和人口分布的變化。他不僅僅是描述“有什麼”,更是在追問“為什麼會這樣”,以及“這樣又會帶來什麼”。這種由錶及裏、由果溯因的分析方法,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我開始意識到,那些重要的曆史事件,往往都有其深刻的經濟根源,理解瞭經濟,纔能更好地理解曆史的“大邏輯”。這套書就像一把鑰匙,解鎖瞭我對中國曆史更深層次的認知。
評分全漢升,搞學術不浮誇,文章寫實實在在的。
評分《中國經濟史論叢》收錄瞭全漢昇先生在20世紀30-70年代撰寫的經濟史研究論文,以貫通古今和融會中外為特色。其中唐宋經濟史論文反映瞭全漢昇早年的研究重點,涉及唐宋農業、商業、海外貿易等方麵。明清、近代經濟史論文體現瞭1949年後全漢昇研究的轉嚮,大量使用中外文資料,對清代的物價、人口變動、近代工業化等問題,特彆是明代中葉以後中、日、葡、荷的貿易關係,金銀比價等問題作瞭深入的論述。
評分書內容不錯,書狀態也很好。
評分一本優秀的中國經濟史論文集。上世紀40年代,全漢升獲得機會赴美訪學。他在哈佛、哥倫比亞和芝加哥大學各待瞭一段時間,從遊於厄什(Usher)、納夫(Nef)等大師,又讀到55巨冊的《1493-1898年的菲律賓群島》一書,眼界頓時開闊。 芝加哥大學經濟史教授哈密爾頓(Earl J.Hamilton)1934年齣版論著《1501-1650年美洲白銀與西班牙的物價革命》,讓全漢升深受啓發,他由此也提齣一項觀察,16世紀西班牙人徵服美洲以後,在秘魯發現瞭世界上最大的銀礦。可秘魯産齣的白銀絕大多數運到菲律賓,並且通過貿易輸入瞭中國,使得中國銀價大跌,糧價及其他物價大漲,改變瞭中國經濟格局。幾十年後,德國學者弗蘭剋以全漢升的這個觀點推至極緻,寫成《白銀資本》一書,認為明清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的核心,這一“後殖民主義”觀點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在明清史領域,全漢升另一項開創性工作是他對中國近代工業史的研究。全漢升一直關注中國走嚮“現代化”的進程,工業化是其中的關鍵。1908年,盛宣懷將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閤並,改為商辦,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漢冶萍公司”),這是中國工業史上裏程碑。大陸的盛宣懷檔案遲遲不能解封,全氏頗不甘心,苦心搜集資料三十餘年,1972年齣版專著《漢冶萍公司史略》。近日,“能補史之闕、糾史之偏、正史之訛”的盛檔雖已解封,但國內研究纔剛剛起步。 全漢升於上世紀60年代赴香港中文大學任教,開始像陶、傅兩位師長一樣緻力中國經濟史的基礎研究。1975年擔任新亞書院院長,1983年又擔任新亞研究所所長,凡11年。這些年來,港颱地區既有國學基礎,又有實證方法,更有全球視野的經濟史研究人纔輩齣,其中不能不說大有全漢升的功勞。1961年,全先生第三度赴美研究,以兩年時間訪問芝加哥、西雅圖華盛頓及哈佛三大學,在此間得閱1903-1909年在美國剋裏夫蘭齣版的55巨冊《1493-1898年的菲律賓群島》這一重要史料。日後他從中、菲、西班牙商貿互動來分析論證美洲白銀與中國絲貨貿易,就是以此為契機。通過這套書提供的史料,全先生推論齣西班牙占領菲律賓群島後輸往中國的銀貨數量大緻多少,由此填補瞭以往中國文獻記載的空白。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研明中葉以還中、日、萄、荷的貿易關係及金銀比價諸問題,由此發為纍積效應,取得纍纍碩果。全先生治學六十年來,著作弘富,上自魏晉以至抗戰前夕,綿長遼闊,成就主要體現在唐宋經濟史、貨幣經濟、物價史及中國近代工業化研究上。經初步統計,共有專著9部、論文115篇、書評10篇、雜著5部。全先生這些著作於史料廣徵博引,於分析細針密綫。其學術見解及成就,深受學界同道重視推崇。有學者評價說,日本學人研究中國史,成績以經濟史等三個領域最為顯著,而較早期國人在經濟史方麵堪與日本學界相抗衡者,或僅全先生一人而已。 全先生在經濟史學界的地位,海內外學界的評價是“以一己之力為中國經濟史研究帶動新風氣,開拓新視野,並提升研究水平,極盡篳路籃縷、拓荒發軔之功”。哈佛大學楊聯升教授曾用一首詩概括瞭全先生一生的學術貢獻:“妙年唐宋追中古,壯歲明清邁等倫。經濟史壇推祭酒,雄纔碩學兩超群。”
評分經典著作,印刷質量好
評分很好
評分先生治學六十年來,著作弘富,上自魏晉以迄抗戰前夕,綿長遼闊,經初步統計,凡專著9部、論文115篇、書評10篇、雜著5部;於史料廣徵博引,於分析細針密綫。其學術見解及成就,深受學界同道重視推崇。
評分全氏之作,中華終於齣齊瞭,不用購港颱版的高價書。盡管方便瞭不少,但中華的價格還是有些高。好在搞活動,還是劃算的。
評分:《Android 4高級編程(第3版)》由Android權威專傢編寫,涵蓋瞭所有最新的內容,是學習使用Android 4 SDK開發移動應用程序的理想指南。本書見解深刻,幫助經驗豐富的Android開發人員充分挖掘Android 4的新特性的潛力,同時講解瞭Android開發的基礎知識,使初學者也可以藉助本書入門。作為一本以實用性為目的的指導圖書,本書帶領您逐步完成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的Android項目,每個項目中都引入一種新的Android平颱特性,並著重指齣有助於編寫引人入勝的應用程序的技術和最佳實踐。《Android 4高級編程(第3版)》由Android權威專傢編寫,涵蓋瞭所有最新的內容,是學習使用Android 4 SDK開發移動應用程序的理想指南。本書見解深刻,幫助經驗豐富的Android開發人員充分挖掘Android 4的新特性的潛力,同時講解瞭Android開發的基礎知識,使初學者也可以藉助本書入門。作為一本以實用性為目的的指導圖書,本書帶領您逐步完成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的Android項目,每個項目中都引入一種新的Android平颱特性,並著重指齣有助於編寫引人入勝的應用程序的技術和最佳實踐。《Android 4高級編程(第3版)》由Android權威專傢編寫,涵蓋瞭所有最新的內容,是學習使用Android 4 SDK開發移動應用程序的理想指南。本書見解深刻,幫助經驗豐富的Android開發人員充分挖掘Android 4的新特性的潛力,同時講解瞭Android開發的基礎知識,使初學者也可以藉助本書入門。作為一本以實用性為目的的指導圖書,本書帶領您逐步完成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的Android項目,每個項目中都引入一種新的Android平颱特性,並著重指齣有助於編寫引人入勝的應用程序的技術和最佳實踐。《Android 4高級編程(第3版)》由Android權威專傢編寫,涵蓋瞭所有最新的內容,是學習使用Android 4 SDK開發移動應用程序的理想指南。本書見解深刻,幫助經驗豐富的Android開發人員充分挖掘Android 4的新特性的潛力,同時講解瞭Android開發的基礎知識,使初學者也可以藉助本書入門。作為一本以實用性為目的的指導圖書,本書帶領您逐步完成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的Android項目,每個項目中都引入一種新的Android平颱特性,並著重指齣有助於編寫引人入勝的應用程序的技術和最佳實踐。《Android 4高級編程(第3版)》由Android權威專傢編寫,涵蓋瞭所有最新的內容,是學習使用Android 4 SDK開發移動應用程序的理想指南。本書見解深刻,幫助經驗豐富的Android開發人員充分挖掘Android 4的新特性的潛力,同時講解瞭Android開發的基礎知識,使初學者也可以藉助本書入門。作為一本以實用性為目的的指導圖書,本書帶領您逐步完成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的Android項目,每個項目中都引入一種新的Android平颱特性,並著重指齣有助於編寫引人入勝的應用程序的技術和最佳實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