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施工與應用》係統介紹瞭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各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性能參數以及選用方法,重點介紹瞭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容量設計、配置選型、安裝施工、檢查測試、運行維護及故障排除,還介紹瞭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應用實例以及光伏發電新技術應用等方麵的內容,並給齣瞭具體設計實例和部分實用資料。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施工與應用》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具有較高的實用性,適閤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施工、維護及應用方麵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概述
1.1 太陽能光伏發電概述
1.1.1 太陽能光伏發電簡介
1.1.2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點
1.1.3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缺點
1.1.4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應用
1.2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構成、工作原理與分類
1.2.1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構成
1.2.2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工作原理
1.2.3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分類
1.3 獨立光伏發電係統
1.3.1 無蓄電池的直流光伏發電係統
1.3.2 有蓄電池的直流光伏發電係統
1.3.3 交流及交、直流混閤光伏發電係統
1.3.4 市電互補型光伏發電係統
1.3.5 風光互補及風光柴互補型發電係統
1.4 並網光伏發電係統
1.4.1 有逆流並網光伏發電係統
1.4.2 無逆流並網光伏發電係統
1.4.3 切換型並網光伏發電係統
1.4.4 有儲能裝置的並網光伏發電係統
1.4.5 大型並網光伏發電係統
第2章 電池組件與光伏方陣
2.1 電池組件的基本要求與分類
2.1.1 電池組件的基本要求
2.1.2 電池組件的分類
2.2 晶體矽電池組件的構成與工作原理
2.2.1 普通型電池組件
2.2.2 建材型電池組件
2.2.3 新型電池組件
2.3 電池組件的製造
2.3.1 電池組件的主要原材料及部件
2.3.2 電池組件的闆型設計
2.3.3 電池組件的生産流程和工序
2.3.4 電池組件的性能參數
2.3.5 電池組件的技術要求和檢驗測試
2.4 光伏方陣
2.4.1 光伏方陣的組成
2.4.2 光伏方陣組閤的計算
第3章 太陽能光伏控製器和逆變器
3.1 太陽能光伏控製器
3.1.1 光伏控製器的分類及電路原理
3.1.2 光伏控製器的主要性能特點
3.1.3 光伏控製器的主要技術參數
3.1.4 光伏控製器的配置選型
3.1.5 光伏控製器的檢驗測試
3.2 太陽能光伏逆變器
3.2.1 逆變器的分類
3.2.2 逆變器的電路結構及主要元器件
3.2.3 離網獨立型逆變器的電路原理
3.2.4 並網型逆變器的電路原理及應用
3.3 光伏逆變器的性能特點與技術參數
3.3.1 光伏逆變器的主要性能特點
3.3.2 光伏逆變器的主要技術參數
3.3.3 光伏逆變器的配置選型
第4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儲能電池及器件
4.1 鉛酸蓄電池
4.1.1 鉛酸蓄電池的分類、結構與原理
4.1.2 鉛酸蓄電池的基本概念與技術術語
4.1.3 鉛酸蓄電池的型號識彆
4.1.4 膠體型鉛酸蓄電池
4.1.5 鉛酸蓄電池的使用維護要點
4.1.6 鉛酸蓄電池的外觀及質量檢驗
4.2 其他儲能電池及器件
4.2.1 堿性蓄電池
4.2.2 鋰離子和磷酸鐵鋰蓄電池
4.2.3 鎳氫電池
4.2.4 超級電容器
4.2.5 釩電池與鈉硫電池
第5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容量設計
5.1 係統的設計原則、步驟和內容
5.1.1 係統設計原則
5.1.2 係統設計步驟和內容
5.2 與設計相關的因素和技術條件
5.2.1 係統用電負載的特性
5.2.2 當地的太陽能輻射資源及氣象地理條件
5.2.3 發電係統的類型、安裝場所和方式
5.3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容量的設計與計算
5.3.1 設計的基本思路
5.3.2 太陽電池組件及方陣的設計方法
5.3.3 蓄電池和蓄電池組的設計方法
5.4 其他幾種計算公式和設計方法
5.4.1 以峰值日照時數為依據的簡易計算方法
5.4.2 以年輻射總量為依據的計算方法
5.4.3 以年輻射總量和斜麵修正係數為依據的計算方法
5.4.4 以峰值日照時數為依據的多路負載計算方法
5.4.5 以峰值日照時數和兩段陰雨天間隔天數為依據的計算方法
5.4.6 中小型並網光伏(光伏建築一體化)發電係統容量的設計與計算
5.4.7 太陽能道路燈的容量設計與計算
5.4.8 有關太陽能輻射能量的換算
5.4.9 光伏發電係統發電功率與負載配置速查錶
5.4.10 常用電器額定功率及用電量錶
第6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整體配置與相關設計
6.1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整體配置
6.1.1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配置構成
6.1.2 設備、部件的配置和選型
6.2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相關設計
6.2.1 太陽能光伏組件(方陣)支架和基礎的設計
6.2.2 直流匯流箱的設計
6.2.3 交流配電櫃的設計
6.2.4 防雷與接地係統的設計
6.2.5 其他結構、電氣係統設計
6.3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配置設計實例
6.3.1 某大廈采光廊架離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方案
6.3.2 100kW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方案
6.3.3 大型屋頂並網光伏發電係統設計
6.3.4 光伏發電係統設計相關資料
第7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安裝施工與檢查測試
7.1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安裝施工
7.1.1 太陽電池組件及方陣的安裝施工
7.1.2 光伏控製器和逆變器等電氣設備的安裝
7.1.3 防雷與接地係統的安裝施工
7.1.4 蓄電池組的安裝
7.1.5 電纜的敷設與連接
7.1.6 太陽能道路燈的安裝施工
7.2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檢查測試
7.2.1 光伏發電係統的檢查
7.2.2 光伏發電係統的測試
7.3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施工案例
7.3.1 屋頂基礎製作工程
7.3.2 支架結構製作工程
7.3.3 電池組件安裝工程
7.3.4 直流側電氣工程
7.3.5 配電室電氣工程
第8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運行維護與故障排除
8.1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運行維護
8.1.1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日常檢查和定期維護
8.1.2 太陽能光伏方陣的檢查維護
8.1.3 蓄電池(組)的檢查維護
8.1.4 光伏控製器和逆變器的檢查維護
8.1.5 配電櫃及輸電綫路的檢查維護
8.1.6 防雷接地係統的檢查維護
8.1.7 監控檢測係統的檢查
8.2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故障排除
8.2.1 太陽電池組件與方陣常見故障
8.2.2 蓄電池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8.2.3 光伏控製器常見故障
8.2.4 逆變器常見故障
8.2.5 太陽能燈具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8.2.6 太陽能戶用係統(移動電源)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第9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應用實例
9.1 傢用太陽能發電係統的設計與應用
9.1.1 10W傢用太陽能照明係統
9.1.2 100W傢用太陽能光伏供電係統
9.1.3 傢用太陽能光伏供電係統配置實例
9.1.4 傢用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典型配置
9.2 太陽能係列燈具的設計與應用
9.2.1 太陽能草坪燈
9.2.2 太陽能庭院燈
9.2.3 太陽能道路燈
9.2.4 太陽能交通信號燈
9.2.5 太陽能樓宇照明係統
9.3 其他太陽能光伏供電係統的設計與應用
9.3.1 公園科普櫥窗太陽能光伏供電方案
9.3.2 通信基站太陽能光伏供電方案
9.4 太陽能並網發電係統的設計與應用
9.4.1 辦公區10kW太陽能並網發電係統的設計與應用
9.4.2 深圳僑香村節能示範小區太陽能並網發電係統的設計與應用
9.4.3 萬科中心太陽能並網發電係統的設計與應用
第10章 太陽能光伏發電新技術的應用
10.1 太陽能自動跟蹤係統的應用
10.2 聚光光伏(CPV)發電係統的應用
10.3 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微電網技術的應用
10.4 光伏建築一體化發電係統的應用
附錄1 太陽能及光伏發電詞語解釋
附錄2 光伏發電常用晶體矽電池組件規格尺寸與技術參數
附錄3 光伏發電係統常用儲能電池及器件的規格尺寸與技術參數
附錄4 氣象風力等級錶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設計施工與應用》這本書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且不涉及原書主題: --- 圖書名稱:建築結構抗震設計實用手冊 圖書簡介 一、 聚焦核心:現代建築抗震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建築結構抗震設計實用手冊》旨在為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建築設計及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具有高度操作性的參考指南。本書深刻認識到地震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産安全構成的嚴重威脅,因此,我們將重點放在如何通過科學、嚴謹的結構設計,有效提升建築物的抗震能力,確保其在地震作用下仍能保持足夠的安全性和可修復性。 本書內容體係結構嚴謹,從抗震設計的基本理論齣發,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工程應用層麵。我們詳細闡述瞭地震波的特性、場地效應分析、結構動力反應理論等基礎知識,為理解和實施抗震設計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書中不僅涵蓋瞭傳統的抗震概念設計方法,更緊密結閤瞭當前國際和國內最新的抗震規範要求,力求內容的前沿性與實用性達到完美統一。 二、 深度解析:關鍵抗震設計技術與方法 本書的精髓在於其對一係列關鍵抗震設計技術的深入剖析和實用指導。我們提供瞭詳盡的流程和案例,覆蓋瞭以下幾個核心領域: 1. 反應譜分析與等效靜力推覆分析: 詳細介紹瞭如何運用反應譜法對多自由度體係進行精確的動力分析,並對新一代抗震設計中越來越受重視的性能化設計理念進行瞭闡釋。推覆分析(Pushover Analysis)作為評估結構非綫性抗震性能的有力工具,本書提供瞭從模型建立、荷載施加到結果判讀的全套操作指南,幫助工程師準確評估結構的延性儲備和潛在破壞模式。 2. 隔震與消能減震技術: 針對高烈度區和重要建築,本書專門設立章節,係統介紹瞭隔震技術(如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和消能減震技術(如粘滯阻尼器、屈服型阻尼器)的原理、選型標準、設計參數確定及施工節點要求。通過大量工程實例對比,清晰展示瞭這些先進技術在降低結構地震反應、保護非結構構件方麵的顯著優勢。 3. 結構體係的選擇與構造構造措施: 書中對比分析瞭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剪結構、筒體結構等不同抗震體係的優缺點及其適用條件。尤其強調瞭“強柱弱梁”、“剛性良好”、“延性充分”等抗震構造原則的落地實施。對於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分彆給齣瞭詳盡的配筋構造、節點詳圖和關鍵受力部位的細部處理建議,確保設計圖紙能夠準確反映抗震意圖。 三、 規範解讀與案例實證:從理論到工程的橋梁 理解和正確應用抗震規範是結構工程師的生命綫。《建築結構抗震設計實用手冊》不僅對現行國傢標準(如《建築結構抗震設計規範》)中的核心條款進行瞭條分縷析的解讀,更側重於解釋規範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工程取捨。這使得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為增強讀者的實踐能力,本書收錄瞭數十個不同復雜程度的抗震設計案例。這些案例橫跨公共建築、高層住宅、工業廠房等多個領域,真實反映瞭從場地勘察、荷載計算、結構選型、抗震驗算到施工圖繪製的全過程。通過對這些成功案例的剖析,讀者可以學習到如何應對實際工程中齣現的各種復雜問題,如不規則平麵和高深度的處理、局部抗震薄弱環節的強化等。 四、 質量控製與後期評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 本書的視野並未停留在設計階段。我們同樣重視抗震設計成果的質量控製和結構在服役期間的抗震性能評估。書中提供瞭結構施工過程中的關鍵節點質量檢查錶,確保現場施工嚴格遵循設計要求。此外,對於既有建築的抗震鑒定與加固設計也提供瞭係統的技術指引,包括無損檢測技術、結構性能評估指標的確定以及不同類型加固方案(如增大截麵法、外加支撐、粘鋼/粘碳縴維等)的適用性分析。 適用讀者群: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建築工程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 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結構)備考人員 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審查、施工管理及抗震評估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政府建築質量監督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 《建築結構抗震設計實用手冊》是您在嚴苛的工程環境中,確保結構安全、提升設計水平的可靠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