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電路篇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電路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任清晨 編
圖書標籤:
  • 電氣控製
  • 控製櫃
  • 電路設計
  • 電路製作
  • 電氣工程
  • 自動化
  • PLC
  • 繼電器
  • 配電
  • 工業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43400
版次:1
商品編碼:1155514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維修技能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市麵上一套開關櫃設計·製作·維修的實用叢書,將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的相關國傢標準、工藝規範及實際應用融於一體。一套3冊,《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電路篇》、《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結構與工藝篇》、《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篇》,側重點不同,滿足電氣控製櫃設計、生産、使用、維護人員的全方位需求。

內容簡介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維修技能叢書”一共3冊,全麵介紹瞭電氣控製櫃電路設計、製作工藝及維護維修的全過程。
本書是叢書的第1分冊,重點針對電氣控製櫃的電路設計,講解瞭電氣控製技術的發展,電氣控製櫃使用條件及主要性能指標,影響電氣控製櫃製作的因素,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的原則、電路設計規範、電路圖的設計方法及注意事項,元器件的選擇原則和使用方法等。

作者簡介

任清晨,高級工程師,40多年的工控行業從業經曆,具備豐富的維修、設計及培訓經驗。退休後在保定科諾偉業控製設備有限公司任技術顧問。

目錄

第1章 電氣控製 (1)
1.1 概述 (1)
1.1.1 電氣控製技術發展簡史 (1)
1.1.1.1 人類曆史的科學技術發展簡史 (1)
1.1.1.2 近代工業革命的三大階段 (1)
1.1.1.3 電氣控製處不在 (6)
1.1.2 電氣控製 (7)
1.1.2.1 什麼是電氣控製技術 (7)
1.1.2.2 電氣控製設備 (7)
1.1.2.3 電氣控製設備的智能化 (10)
1.1.3 電氣控製技術發展的幾個階段 (10)
1.1.3.1 開關控製電器階段 (10)
1.1.3.2 繼電控製電器階段 (11)
1.1.3.3 數字邏輯控製階段 (13)
1.1.3.4 電子計算機控製階段 (13)
1.1.4 控製設備的分類 (14)
1.1.4.1 電氣控製設備的分類 (15)
1.1.4.2 電氣控製設備的特性 (15)
1.2 電氣控製櫃使用條件及主要性能指標 (16)
1.2.1 正常使用條件 (16)
1.2.1.1 周圍空氣溫度 (17)
1.2.1.2 海拔 (17)
1.2.1.3 濕度 (17)
1.2.1.4 汙染等級 (17)
1.2.1.5 振動、衝擊和碰撞 (18)
1.2.1.6 供電電源 (18)
1.2.1.7 電磁兼容性(EMC) (18)
1.2.1.8 運輸、儲存和安置條件 (19)
1.2.1.9 安裝條件 (19)
1.2.2 特殊使用條件 (19)
1.2.3 工作性能指標 (19)
1.2.3.1 額定工作製 (19)
1.2.3.2 主電路的額定值和極限值 (20)
1.2.3.3 正常負載和過載特性 (24)
1.2.3.4 短路特性 (24)
1.2.3.5 絕緣電阻與介電性能 (25)
1.2.3.6 溫升 (26)
1.2.3.7 EMC環境 (26)
1.2.3.8 噪聲 (26)
1.2.4 智能型控製設備要求 (26)
1.2.4.1 一般要求 (26)
1.2.4.2 功能要求 (26)
1.3 影響電氣控製櫃製作的因素 (27)
1.3.1 電氣控製櫃的製作方式 (27)
1.3.1.1 生産類型 (27)
1.3.1.2 不同生産類型的工藝特點 (28)
1.3.2 客戶的要求 (29)
1.3.2.1 執行標準 (29)
1.3.2.2 控製要求 (30)
1.3.2.3 可靠性要求 (32)
1.3.2.4 壽命要求 (32)
1.3.2.5 安全性要求 (32)
1.3.3 使用條件 (33)
1.3.3.1 環境對電氣控製設備的影響 (33)
1.3.3.2 機械因素對電氣控製設備的影響 (33)
1.3.4 設備條件和技術水平 (34)
1.3.5 技術文件與標誌 (34)
1.3.5.1 技術文件 (35)
1.3.5.2 標誌 (37)
1.4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的原則 (38)
1.4.1 技術設計的一般原則 (38)
1.4.2 安全設計原則 (39)
1.4.2.1 人員和財産的安全性 (39)
1.4.2.2 電氣産品安全設計基本要求 (40)
1.4.2.3 電氣産品有哪些安全風險 (41)
1.4.2.4 應首先采用改變産品的危險性特徵的方法消除安全隱患 (42)
1.4.2.5 安全技術措施選擇順序 (42)
1.4.2.6 進行電路設計和結構設計時安全性設計的優選順序 (42)
1.4.2.7 安全設計必須考慮環境條件和應用條件,特彆應考慮特殊條件 (42)
1.4.2.8 安全設計必須考慮設備在製造過程中的安全 (43)
1.4.2.9 電氣控製設備安全設計方法 (43)
1.4.3 可靠性設計原則 (48)
1.4.3.1 係統的整體可靠性原則 (48)
1.4.3.2 高可靠性組成單元要素原則 (48)
1.4.3.3 具有安全係數的設計原則 (48)
1.4.3.4 高可靠性方式原則 (48)

1.4.3.5 元器件的選擇對機電産品可靠性的影響 (49)
1.4.4 節能環保綠色設計原則 (49)
1.4.4.1 環保型材料的利用 (49)
1.4.4.2 節約能源設計 (50)
1.4.5 控製功能設計原則 (51)
1.4.6 可加工性、可裝配性和可維修性設計原則 (52)
第2章 電氣原理圖設計 (54)
2.1 電氣控製係統設計概述 (54)
2.1.1 控製係統概述 (54)
2.1.2 自動控製係統 (56)
2.1.2.1 自動控製係統的組成 (56)
2.1.2.2 自動控製係統的分類 (56)
2.1.2.3 自動控製係統的性能要求 (57)
2.1.2.4 自動控製綫路的基本組成 (58)
2.1.2.5 常用控製方法 (59)
2.1.3 電氣控製設備設計的原則與內容 (60)
2.1.3.1 電氣控製設備設計的一般原則 (60)
2.1.3.2 電氣控製設備設計的任務及內容 (60)
2.1.4 電氣控製設備設計的一般步驟 (61)
2.1.5 電動機拖動方案的確定方法 (68)
2.2 電路圖的設計方法 (71)
2.2.1 電氣控製電路設計概述 (71)
2.2.1.1 電氣原理圖設計的內容 (71)
2.2.1.2 電氣原理圖設計的基本步驟 (73)
2.2.2 電氣原理圖的設計方法 (73)
2.2.2.1 經驗設計法 (73)
2.2.2.2 邏輯設計法 (80)
2.3 電路設計的注意事項 (84)
2.3.1 電氣控製電路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84)
2.3.2 PLC控製係統設計的注意事項 (94)
2.3.2.1 PLC控製係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94)
2.3.2.2 PLC控製係統設計的基本內容 (94)
2.3.2.3 PLC控製係統設計的一般步驟 (95)
2.3.2.4 PLC機型的選擇 (96)
2.3.3 單片機控製電路設計的注意事項 (98)
2.3.3.1 單片機控製電路設計的基本要求 (98)
2.3.3.2 單片機(MCU)選擇設計要求 (99)
2.3.3.3 電源部分的設計要求 (99)
2.3.3.4 時鍾設計要求 (100)
2.3.3.5 I/O口設計要求 (100)
2.3.3.6 上/下拉電阻要求 (100)
2.3.3.7 通信接口 (100)
2.4 元器件的選擇原則 (101)
2.4.1 控製電器 (101)
2.4.1.1 控製電器的作用 (101)
2.4.1.2 常用低壓電器的主要種類和用途 (102)
2.4.2 開關器件和元件的選擇 (102)
2.4.2.1 開關器件和元件的選用原則 (103)
2.4.2.2 器件封裝結構和質量等級的選擇 (103)
2.4.2.3 降額設計 (103)
2.4.3 開關器件和元件參數的選擇 (104)
2.4.3.1 在空載、正常負載和過載條件下接通、承載和分斷電流的能力 (104)
2.4.3.2 接通、承載和分斷短路電流的能力 (105)
2.4.3.3 通斷操作過電壓 (105)
2.4.3.4 開關器件及元件動作條件 (106)
2.4.3.5 操動器 (107)
2.4.3.6 觸點位置指示 (107)
2.4.3.7 適用於隔離的電器的附加要求 (108)
2.4.3.8 具有中性極電器及控製設備的附加要求 (109)
2.4.4 控製電器接綫端子的選擇 (109)
2.4.4.1 接綫端子的結構要求 (109)
2.4.4.2 接綫端子連接導綫的能力 (109)
2.4.4.3 接綫端子的連接 (110)
2.4.4.4 接綫端子的識彆和標誌 (110)
2.4.4.5 外接導綫端子 (110)
第3章 電路設計規範 (112)
3.1 功能電路設計規範 (112)
3.1.1 電源及引入電源綫端接法和切斷開關 (112)
3.1.1.1 電源 (112)
3.1.1.2 對電子設備供電電路的要求 (113)
3.1.1.3 引入電源綫端接法和切斷開關 (115)
3.1.2 控製電路和控製功能 (118)
3.1.2.1 控製電路 (118)
3.1.2.2 控製功能 (120)
3.1.2.3 聯鎖保護 (124)
3.1.2.4 故障情況的控製功能 (125)
3.2 防護電路設計規範 (128)
3.2.1 電擊防護的設計 (128)
3.2.1.1 概述 (128)
3.2.1.2 直接接觸的防護 (129)

3.2.1.3 間接接觸的防護 (129)
3.2.1.4 采用安全超低壓(PELV)作防護 (132)
3.2.2 電氣設備的保護與等電位聯結 (133)
3.2.2.1 電氣設備的保護 (133)
3.2.2.2 短路保護與短路耐受強度 (139)
3.2.2.3 等電位聯結 (142)
3.2.3 電磁兼容性(EMC)設計 (144)
3.2.3.1 電磁兼容性設計要求 (144)
3.2.3.2 提高電磁兼容性(EMC)的措施 (146)
3.3 電路原理圖的繪製 (147)
3.3.1 電氣製圖規則 (147)
3.3.1.1 電路圖的組成 (147)
3.3.1.2 電氣原理圖符號位置的索引 (148)
3.3.1.3 元器件的標注方法 (149)
3.3.1.4 電氣原理圖的繪製原則 (149)
3.3.2 電氣原理圖繪製工具 (151)
3.3.2.1 CAD繪圖軟件 (151)
3.3.2.2 CAD繪圖技巧 (151)
3.3.2.3 CAD電路原理圖的輸入方法 (154)
3.3.2.4 電氣原理圖繪製步驟 (155)
3.3.2.5 電氣原理圖繪製注意事項 (156)
3.3.2.6 對電氣原理圖的審核 (156)
3.3.3 電氣原理圖的畫法 (157)
3.3.3.1 概略圖的畫法 (157)
3.3.3.2 功能圖的畫法 (157)
3.3.3.3 電路圖的畫法 (158)
第4章 低壓電器的選與用 (159)
4.1 斷路器的選與用 (160)
4.1.1 斷路器的選型 (160)
4.1.1.1 斷路器類型的選擇 (160)
4.1.1.2 低壓斷路器技術參數的選擇方法 (161)
4.1.1.3 斷路器電流參數的標定 (166)
4.1.1.4 斷路器選型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167)
4.1.1.5 低壓斷路器輔助功能的選擇方法 (168)
4.1.1.6 低壓斷路器的附件選擇 (169)
4.1.1.7 漏電斷路器(RCD)的選擇 (169)
4.1.1.8 四極塑料外殼式斷路器的選型 (170)
4.1.2 斷路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171)
4.1.2.1 容易混淆的概念 (171)
4.1.2.2 影響斷路器使用的因素 (171)
4.1.2.3 斷路器上下級間配閤應注意的問題 (173)
4.1.2.4 剩餘電流動作保護器的正確應用 (175)
4.1.2.5 四極斷路器使用注意事項 (176)
4.2 熔斷器的選與用 (176)
4.2.1 熔斷器的選擇 (176)
4.2.1.1 熔斷器的選擇原則 (176)
4.2.1.2 熔斷器熔體電流的計算方法 (178)
4.2.1.3 查錶法選定熔體額定電流 (181)
4.2.2 熔斷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183)
4.2.2.1 熔斷器和斷路器的比較 (183)
4.2.2.2 電氣控製設備保護方案的選擇 (184)
4.2.2.3 熔斷器使用注意事項 (184)
4.3 接觸器的選與用 (185)
4.3.1 接觸器的選型 (185)
4.3.1.1 按負載種類選擇接觸器的類型 (185)
4.3.1.2 根據被控製設備的運行狀況來選定額定電流 (191)
4.3.1.3 接觸器結構形式的選擇 (192)
4.3.1.4 接觸器的額定電壓的選定 (192)
4.3.1.5 選定後的校驗 (193)
4.3.1.6 短路保護元件 (193)
4.3.2 接觸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194)
4.3.2.1 接觸器和繼電器的用法和區彆 (194)
4.3.2.2 交流接觸器、固態繼電器及觸點接觸器的區彆 (195)
4.3.2.3 影響接觸器使用的因素 (196)
4.4 繼電器的選與用 (197)
4.4.1 繼電器的選型 (197)
4.4.1.1 電磁繼電器選型 (198)
4.4.1.2 固態繼電器(SSR)的選用 (201)
4.4.1.3 熱繼電器的選型及整定原則 (203)
4.4.1.4 時間繼電器的選用 (206)
4.4.2 繼電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206)
4.4.2.1 繼電器在使用中的整體要求 (206)
4.4.2.2 觸點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207)
4.4.2.3 綫圈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211)
4.4.2.4 固態繼電器使用注意事項 (216)
4.4.2.5 熱繼電器使用注意事項 (218)
4.5 電力電容器的選與用 (220)
4.5.1 電力電容器的選型 (220)
4.5.1.1 根據電力電容器用途選擇電容器的類型 (220)
4.5.1.2 根據電力電容器的用途選擇電容器的型號 (221)

4.5.1.3 電力電容器額定電壓的正確選擇 (221)
4.5.1.4 移相電容器容量的選定 (222)
4.5.1.5 根據工作電壓選擇使用油浸電容器還是自愈式電容器 (223)
4.5.2 電力電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223)
4.5.2.1 環境影響電力電容器的使用壽命 (223)
4.5.2.2 電力電容器的電氣保護 (224)
4.5.2.3 電力電容器的接通和斷開 (225)
4.5.2.4 電力電容器的放電 (226)
4.5.2.5 電力電容器的補償方式 (226)
4.6 熱電阻及熱電偶的選與用 (226)
4.6.1 熱電阻與熱電偶的選型 (226)
4.6.1.1 熱電阻與熱電偶的選擇 (226)
4.6.1.2 熱電阻與熱電偶選型流程 (226)
4.6.1.3 熱電阻與熱電偶選型技巧 (227)
4.6.1.4 其他主要參數選擇 (230)
4.6.1.5 配套溫度檢測儀的選用 (231)
4.6.2 熱電阻與熱電偶的使用注意事項 (231)
4.6.2.1 熱電阻與熱電偶的比較 (231)
4.6.2.2 熱電阻與熱電偶使用注意事項 (232)
4.6.2.3 熱電偶補償導綫使用注意事項 (233)
4.7 可編程序控製器(PLC)的選與用 (235)
4.7.1 PLC的選型方法 (235)
4.7.1.1 輸入/輸齣(I/O)的選擇 (235)
4.7.1.2 PLC程序存儲器類型及容量選擇 (238)
4.7.1.3 控製功能的選擇 (239)
4.7.1.4 機型的選擇 (242)
4.7.1.5 軟件選擇及支撐技術條件的考慮 (244)
4.7.1.6 PLC的環境適應性 (245)
4.7.1.7 PLC輸齣類型的選擇及使用 (245)
4.7.1.8 選型需要考慮的其他問題 (246)
4.7.2 PLC使用中應注意的事項 (247)
4.7.2.1 PLC配綫要求 (247)
4.7.2.2 I/O端的接綫要求 (248)
4.7.2.3 24V直流接綫端 (249)
4.7.2.4 電源接綫 (249)
4.7.2.5 PLC輸齣負載的影響 (249)
第5章 電子元器件的選與用 (251)
5.1 電阻器的選與用 (251)
5.1.1 電阻的選型 (251)
5.1.1.1 固定電阻的選型 (252)
5.1.1.2 電位器的選型 (256)
5.1.1.3 壓敏電阻的選型 (257)
5.1.1.4 熱敏電阻的選型 (258)
5.1.1.5 光敏電阻器的選用 (259)
5.1.1.6 濕敏電阻器的選用 (260)
5.1.1.7 熔斷電阻器的選用 (260)
5.1.2 電阻的使用注意事項 (260)
5.1.2.1 壓敏電阻、熱敏電阻及熔斷器的比較 (260)
5.1.2.2 壓敏電阻的使用注意事項 (261)
5.1.2.3 熱敏電阻的使用注意事項 (265)
5.2 電容器的選與用 (266)
5.2.1 電容器的選型 (266)
5.2.1.1 電容器類型的選擇 (266)
5.2.1.2 電容器參數選擇 (267)
5.2.1.3 根據使用環境選擇閤適型號的電容器 (271)
5.2.1.4 電容選擇中的一些誤區 (271)
5.2.2 電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272)
5.2.2.1 影響電容器使用的主要因素 (272)
5.2.2.2 使用電容器應避免的場閤 (273)
5.2.2.3 多片陶瓷電容器(MLCC)使用注意事項 (274)
5.2.2.4 電解電容器使用注意事項 (275)
5.2.2.5 電容器的串聯和並聯 (277)
5.3 二極管的選與用 (278)
5.3.1 二極管的選用 (278)
5.3.1.1 根據具體電路的功能要求選用 (278)
5.3.1.2 二極管管型的選擇原則 (279)
5.3.1.3 選好二極管的各項主要技術參數 (280)
5.3.1.4 選好二極管的外形、尺寸大小和封裝形式 (281)
5.3.1.5 確定二極管型號 (281)
5.3.2 二極管的使用注意事項 (281)
5.3.2.1 二極管普遍適用的注意事項 (281)
5.3.2.2 使用穩壓二極管時的注意事項 (282)
5.3.2.3 LED發光二極管使用注意事項 (283)
5.3.2.4 開關二極管的使用注意事項 (285)
5.3.2.5 瞬態抑製二極管(TVS)在使用中應注意的事項 (286)
5.4 三極管的選與用 (287)
5.4.1 晶體三極管的選用原則 (287)
5.4.1.1 雙極型晶體管和場效應管的比較和選擇 (287)
5.4.1.2 根據三極管在電路中的作用進行選用 (288)
5.4.1.3 三極管特性參數的選用 (290)

5.4.2 三極管的使用注意事項 (291)
5.4.2.1 晶體管參數在實際使用中的意義 (291)
5.4.2.2 晶體三極管使用注意事項 (292)
5.4.2.3 場效應管使用注意事項 (295)
5.5 集成電路的選與用 (296)
5.5.1 集成電路的選型 (296)
5.5.1.1 集成穩壓器的選擇 (296)
5.5.1.2 運算放大器的選擇 (296)
5.5.1.3 DC-DC變換器芯片選擇 (299)
5.5.1.4 數字邏輯集成電路的選擇 (301)
5.5.2 集成電路的使用注意事項 (302)
5.5.2.1 集成電路通用的注意事項 (302)
5.5.2.2 TTL集成電路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304)
5.5.2.3 CMOS集成電路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305)
5.5.2.4 集成電路的接口電路 (308)
5.5.3 不同用途集成電路的使用注意事項 (310)
5.5.3.1 集成穩壓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310)
5.5.3.2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311)
5.5.3.3 數字邏輯集成電路使用注意事項 (312)
5.6 光電耦閤器的選與用 (313)
5.6.1 光電耦閤器的選型 (313)
5.6.1.1 光電耦閤器的選用原則 (314)
5.6.1.2 光電耦閤器類型的選擇 (314)
5.6.1.3 光電耦閤器參數的選擇 (315)
5.6.2 光電耦閤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317)
5.6.2.1 光電耦閤器使用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317)
5.6.2.2 影響電流傳輸比(CTR)的因素 (320)
5.6.2.3 光電耦閤器延時 (321)
5.6.2.4 光電耦閤器使用時的其他注意事項 (321)
5.7 晶閘管的選與用 (322)
5.7.1 晶閘管的選用 (322)
5.7.1.1 選擇晶閘管的類型 (322)
5.7.1.2 晶閘管主要參數的選擇 (322)
5.7.1.3 不同用途晶閘管的選用 (324)
5.7.2 晶閘管的使用注意事項 (327)
5.7.2.1 晶閘管的保護 (327)
5.7.2.2 在高海拔、低溫條件下的使用注意事項 (332)
5.7.2.3 晶閘管串、並聯使用要求 (332)
5.7.2.4 晶閘管檢測注意事項 (334)
5.7.2.5 晶閘管模塊使用注意事項 (334)
5.8 IGBT的選與用 (335)
5.8.1 IGBT的選型 (335)
5.8.1.1 IGBT選型程序 (335)
5.8.1.2 IGBT參數的選擇 (335)
5.8.1.3 IGBT模塊的選擇 (336)
5.8.1.4 IGBT驅動器的選型 (339)
5.8.2 IGBT模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340)
5.8.2.1 IGBT的柵極保護 (340)
5.8.2.2 IGBT的過壓保護設計 (344)
5.8.2.3 IGBT的過流保護電路設計 (346)
5.8.2.4 過熱保護 (349)
5.8.2.5 串、並聯問題 (349)
參考文獻 (352)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提供的書名《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電路篇》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側重於其周邊領域知識,旨在突齣該書未包含的內容,同時保持自然流暢的文筆。 --- 圖書簡介: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的延伸與補充 本書的問世,旨在填補當前市場上關於電氣控製櫃設計與製作領域中,那些未被《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電路篇》直接深入覆蓋的、但同樣至關重要的技術範疇。盡管《電路篇》為讀者奠定瞭紮實的原理基礎,但一個完整的控製櫃遠不止於內部的電氣連接圖紙。本導讀將聚焦於那些確保控製櫃高效、安全、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它們是係統集成、結構優化、環境適應性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石。 I. 硬件選型與供應鏈管理:超越原理圖的考量 《電路篇》側重於如何根據邏輯需求布設導綫與元器件,但一個工程項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選型決策的閤理性。本導讀將詳細闡述控製櫃內所有核心電氣元件(如接觸器、繼電器、斷路器、PLC模塊、變頻器等)的深入選型標準與性能對比。這包括對不同品牌、不同係列的詳細技術參數解讀,例如熱繼電器的脫扣麯綫分析、接觸器的AC-3與AC-1負載等級的實際應用差異、以及高可靠性元器件的認證標準(如UL、CSA、CCC等)。 更進一步,我們將探討供應鏈的韌性與風險管理。在當前全球元器件市場波動頻繁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備選元器件庫?如何評估供應商的交貨能力與質量控製體係?如何進行有效的物料BOM(物料清單)核查,避免因細微型號差異導緻的安裝返工?這些是電路設計完成後,必須麵對的工程實踐挑戰。 II. 結構設計與機械集成:控製櫃的物理靈魂 控製櫃的物理結構決定瞭其散熱能力、維護便利性和抗振動能力。《電路篇》可能提及瞭元器件的安裝位置,但本導讀將深入剖析控製櫃的結構設計規範與工程美學。 我們將詳細講解鈑金加工工藝對櫃體氣密性、防腐蝕性的影響,以及不同防護等級(IP等級)的實現技術。散熱設計是重中之重,包括:自然通風、強製風冷(風扇選型與安裝位置優化)、以及空調/熱交換器的熱負荷計算與布局。錯誤的散熱設計會導緻內部溫度超過元器件的額定工作溫度,從而加速老化甚至引發故障。此外,我們將探討電磁兼容性(EMC)的結構化實現,如何利用金屬外殼、屏蔽層和閤理的接地係統,從物理層麵抑製噪聲乾擾,確保控製信號的純淨性。 III. 布綫、端子與標識的工藝精進 導綫是電路的載體,其質量與排布直接影響係統的可靠性和後期的維護效率。《電路篇》關注導通性,而本導讀關注工藝的精益求精。我們將全麵覆蓋工業級布綫標準,包括不同截麵積導綫的壓接規範、端子排的選擇與安裝(如螺釘型、彈簧型、穿刺型端子的適用場景)。重點解析綫槽的選型與容積率控製,確保綫槽內有足夠的餘量以適應環境變化和未來擴展。 標識係統(Labeling)是提高MTTR(平均修復時間)的關鍵。《電路篇》可能要求標識,但我們深入到標識的技術標準:如何選擇耐油、耐磨、耐溫變的標識材料?如何應用自動打印技術確保每個端子、每條導綫、甚至每個元器件的清晰可追溯性?這涉及到對標準如NFPA 79或IEC 60204-1中關於標識要求的深入理解與實施。 IV. 係統的集成測試與調試策略 電路設計完成後,係統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纔能交付使用。本部分將詳述控製櫃的係統級調試流程,這遠超簡單的通電測試。 內容包括: 1. 靜態測試:絕緣電阻測試(兆歐錶的使用規範)、迴路電壓校核、以及高壓耐壓測試的實施步驟與安全規程。 2. 動態功能測試:針對不同控製迴路(如啓停、點動、正反轉、PID迴路)的工況模擬與驗證,包括對傳感器信號的仿真注入。 3. 安全迴路的驗證:緊急停止、急停、安全門聯鎖等安全迴路的邏輯鏈完整性與響應時間測量。 4. 故障注入與恢復測試:模擬電源波動、傳感器短路/斷路等情況,評估控製櫃的保護機製是否按預期工作,以及係統故障後的快速恢復流程。 V. 維護、文檔與生命周期管理 一個高質量的控製櫃設計必須考慮到其二十年甚至更長的使用壽命。《電路篇》提供瞭設計的藍圖,而本導讀關注如何維護這份藍圖的有效性。 我們將探討詳盡的工程文檔包的構建,這包括:電氣原理圖(含I/O分配錶)、一次性接綫圖、櫃內布局圖、三維模型、操作維護手冊,以及所有關鍵元器件的備件清單。重點在於版本控製:如何確保現場更換的元件與原始設計保持一緻,以及如何在新版本迭代時平滑過渡。此外,還將介紹預防性維護計劃的製定,例如定期檢查端子扭矩、清潔通風係統、以及熱成像技術在早期故障檢測中的應用。 通過對上述五個維度的深入探討,本書將作為《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電路篇》的完美補充,引導讀者從理論走嚮工程的全麵實踐,構建齣不僅功能完備,而且結構閤理、易於維護、可靠性卓越的現代化電氣控製係統。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這種已經在行業裏摸爬滾打瞭幾年的人來說,最寶貴的知識往往藏在那些“經驗之談”裏,而這本書恰恰成功地將這些經驗係統化瞭。書中關於電磁兼容性(EMC)的初步討論,雖然篇幅不算最長,但其提齣的建議非常具有實操價值,比如屏蔽層的正確接地、控製綫與動力綫的物理隔離距離等,這些都是在現場容易被忽視但最終可能導緻係統不穩定的大問題。此外,作者對不同電壓等級下的安全操作規程也進行瞭強調,反復提醒讀者在進行櫃內操作或調試前必須采取的斷電、掛牌和驗電措施,將安全意識滲透到瞭每一個設計環節。整本書讀下來,感覺不僅僅是學到瞭一堆電路知識,更像是完成瞭一次全麵的專業技能升級,它提供的是一種係統性的、對細節高度關注的工程思維模式。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主要是衝著它名字裏“設計製作”這幾個字來的,希望能找到一些實用的實戰經驗,而不是純粹的理論推導。看完前幾章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尤其是關於控製櫃布局和布綫的章節。作者非常強調“美觀與實用並重”,這在很多技術手冊裏是被忽視的。他詳細講解瞭綫槽的預留空間、導綫的顔色規範以及端子排的統一性要求,甚至提到瞭如何利用螺栓固定闆來規劃設備安裝位置,這些細節的把控,直接關係到後續維護的難易程度和櫃體的整體壽命。書中提供瞭大量的實際工程照片作為對比案例,展示瞭“優秀設計”和“糟糕設計”之間的巨大差異,這種視覺衝擊力遠勝於抽象的文字描述。讀到後來,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做的一些項目,確實在走綫的美觀性和規範性上有所欠缺。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更是在塑造你的“工程師審美觀”。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工業氣息,那種藍灰色的主色調,加上精密的電路圖紋理,一下子就能抓住電氣工程師的眼球。我個人對這種硬核的技術書籍有種莫名的親切感。當我翻開第一章,我就發現作者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上非常紮實,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理論堆砌,而是直擊核心,比如對繼電器、接觸器工作原理的細緻剖析,以及各種控製邏輯的圖文並茂的闡述。特彆是在介紹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製電路時,作者不僅展示瞭標準的接綫圖,還用非常直觀的語言解釋瞭互鎖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繼電器的串並聯來實現安全操作。這對於初入行的技術人員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避免那些常見的“坑”。我特彆欣賞它對元器件選型原則的探討,不同負載環境下,如何選擇閤適的斷路器和熱繼電器,這本書裏都有詳盡的錶格和案例分析,數據翔實,邏輯清晰,完全可以作為日常工作中的快速參考手冊。

評分

我之前讀過幾本關於電氣控製的書,很多都是側重於某個特定品牌設備的使用說明書的變種,深度有限。然而,這本《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電路篇》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過分偏袒任何一傢製造商,而是聚焦於通用的電氣原理和設計方法論。書中對各種保護電路的講解尤為細緻,過載保護、短路保護、缺相保護,作者不僅解釋瞭它們的工作原理,還深入探討瞭在不同負載類型下(如電機、加熱器)如何進行參數設定和校驗。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瞬時動作與延時動作時的分析,區分瞭電氣設備的固有特性和保護電路的介入時序,這對於診斷一些難以復現的故障非常有幫助。這本書更像是一部“故障排查指南的理論基石”,讓你在麵對突發狀況時,能迅速定位問題根源,而不是盲目試錯。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專業術語的使用,顯示齣作者對電氣行業標準的深刻理解。我注意到,無論是元器件的符號還是電路圖的繪製規範,都嚴格遵循瞭國傢或國際標準,這使得書中的內容具有很高的可遷移性和權威性。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在講解復雜邏輯電路時,比如星三角降壓啓動、軟啓動控製等高級應用,並沒有直接跳到PLC編程層麵,而是先構建瞭純粹的繼電器邏輯圖。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教學方法,它確保讀者真正理解瞭底層控製的原理,而不是僅僅學會瞭調用某個指令塊。隻有徹底掌握瞭這種純粹的電氣邏輯,後續學習變頻器或PLC時,纔能做到心中有數,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種循序漸進,從基礎到高級的架構布局,非常適閤那些希望打下堅實基礎的讀者,讓人感覺每一步學習都踏實而有力。

評分

此用戶未及時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還可以,就是插圖少點,總體不錯

評分

好書好書,可以,詳細,漂亮,推薦

評分

看瞭幾章,感覺沒有什麼瞭用,最最鬱悶的一次購書

評分

可以的,正在用

評分

此用戶未及時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看不大懂

評分

不是想要的,講的很空洞,沒有多大用

評分

還沒看,不過感覺書好像是舊的,連包裝膜都沒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