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

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F·奧瑟若德 編,戈革 譯
圖書標籤:
  • 尼爾斯·玻爾
  • 量子力學
  • 科學史
  • 科學哲學
  • 科普
  • 傳記
  • 物理學
  • 丹麥
  • 20世紀科學
  • 思想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96160
版次:1
商品編碼:1109133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8-01
頁數:10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是20世紀偉大的丹麥物理學傢尼耳斯·玻爾所有已知著作的閤集。在1962年玻爾逝世之後即開始籌劃編纂,至21世紀初纔告竣工。中文版全書十二捲的翻譯工作,由國內著名的玻爾與量子物理學研究專傢戈革先生以極大的毅力與氣魄一身任之,前十捲曾在科學齣版社等處齣版,後兩捲則是首次以全新的麵貌呈現在中國讀者麵前。
《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收錄作者1911至1962年間對物理學作通俗化解說的文章,以及對世俗人生看法的一些文章。分“概觀和通俗作品”等三編。各編前都有知名學者撰寫的引言。

作者簡介

尼耳斯·亨利剋·戴維·玻爾(NielsHenrikDavid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麥物理學傢。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齣瞭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齣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玻爾為丹麥物理學傢,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哥本哈根大學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PhD),丹麥皇傢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傢科學文學院金質奬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諾貝爾物理學奬。

目錄

譯者說明
第十二捲前言
目錄
《尼耳斯·玻爾集》各捲
期刊名稱縮寫錶
其他名詞縮寫錶
緻謝辭[中譯本從略]
第一編 概觀和通俗作品
引言
1.電子論和超導性
2.百科全書條目
3.對預科大學生們的講話
4.書籍的序文
1.電子論和超導性
I.近代電學理論
Ⅱ.關於超導性問題
Ⅲ.關於超導性
Ⅳ.關於超導性的討論會發言
2.百科全書條目
V.原子
Ⅵ.物質的結構[1]
Ⅶ.物質的結構[2]
3.對預科大學生的講話
Ⅷ.原子和人類知識
4.書籍的序文
Ⅸ.《世界和原子》的前言
X.《湯普金斯先生漫遊奇境》丹麥文譯本的前言
Ⅺ.[為期刊《核子學》10周年號而作]
Ⅻ.《科學和一般理解》丹麥文譯本的前言
Ⅻ.《原子理論和自然的描述》重印本的序
ⅪV.《新物理學的誕生》的前言
第二編 人物
引言
1.自傳
2.對較早期科學傢的紀念
3.物理學老師和大學同學
4.傢庭成員和更廣泛的丹麥社會精英
1.自傳
I.[自傳]
Ⅱ.[為丹麥武器學院寫的自傳]
Ⅲ.尼耳斯·玻爾
Ⅳ.[自傳]
V.和尼耳斯·玻爾的交談
Ⅵ.尼耳斯·玻爾論科學中的玩笑和認真
Ⅶ.[肖像影片]
Ⅷ.榮譽博士自傳
2.對較早期科學傢的紀念
Ⅸ.牛頓原理和現代原子力學
X.[南斯拉夫共和國國慶祝辭]
Ⅺ.R·J·玻斯剋維奇
Ⅻ.[嚮特斯拉的獻辭]
Ⅻ.[嚮白令的獻辭]
XIV.為《約翰·尼古拉·馬德維希紀念文集》寫的前言
3.物理教師和物理同道
XV.J·J·湯姆孫爵士的70壽辰
XⅥ.歐內斯特·盧瑟福爵士教授及其對物理學之最近發展的重要意義
XVII.歐內斯特·盧瑟福爵士,O.M.P.R.S.
XVIII.[關於盧瑟福的兩篇演講,1932]
Ⅻ(.[盧瑟福的訃文]
XX.[盧琴福的訃文](又)
ⅪⅡ.[嚮盧瑟福的獻辭]
XXII.原子核之發現的普遍意義
XXⅢ.享利·格溫·傑弗裏·摩斯萊
ⅪIV.馬丁·剋努森教授
ⅪⅣ.1945年10月19日的院會
XXⅥ.馬丁·剋努森教授昨日逝世
ⅪVⅡ.馬丁·剋努森(15.2.1871—27.5.1949)
xⅪⅢ.[M·剋努森的訃文]
ⅪXIX.丹麥物理學中的一個人物
XXX.我們所有人的一個光輝榜樣
XXXⅡ.[H·M·漢森的訃文]
ⅪaⅢ.腓特烈·帕邢的70壽辰
ⅪX皿.索末菲和原子理論
ⅪXⅫ.享德裏剋·安東尼·剋喇摩斯的去世
XXXV.享德裏剋·安東尼·剋喇摩斯
XⅪXI.《20世紀中的理論物理學:沃爾夫岡·泡利紀念文集》前言
ⅪXVII.迴憶高嶺教授
ⅪXXⅧ.國際主義者
ⅪⅫ.[愛因斯坦]訃文
XL.阿耳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
XLI.艾貝·剋耶耳德·喇斯姆森:12,4,1901—9,10,1959
ⅪⅢ.弗裏茲·卡耳卡爾碩士
XLⅢ.[嚮羅素的獻辭]
4.傢庭成員和更廣泛的丹麥社會精英
ⅪⅣ.[前言]
ⅪⅣ.前言
ⅪVI.剋裏斯蒂安·阿耳弗萊德·玻爾訃文
ⅪVII.基爾斯廷·梅耶爾,娘傢姓彆爾汝姆
ⅪVIII.他走入瞭存在不公平的地帶
ⅪIX.尼耳斯·彆爾汝姆教授50壽辰
L.《尼耳斯·彆爾汝姆論文選》前言
U.對他的迴憶是一種勇氣和力量的來源
LⅡ.1946年12月31日在歐利·契維茨紀念會上的講話
LⅢ.作傢和科學傢
LⅣ.我的鄰居
LV.一種有成果的終生工作
LⅥ.[皮特·弗若琴]訃文
LⅦ.彆瞭,瑞典駐哥本哈根大使
I姍.嚮外斯伽耳的獻辭
第三編 通信選
引言
所選信件的目錄
通信正文
愛德華·紐維耳·德·考斯塔·安德喇德
皮埃爾·奧日
尼耳斯·彆爾汝姆
菲利剋斯·布勞赫
歐利·契維茨
皮特·弗若琴
T·C·赫德孫
R·J·L·金斯福
基爾斯廷·梅耶爾
尼耳斯·摩勤
伊萬·蘇培剋
斯文·沃爾諾
尼耳斯·玻爾文獻館所藏稿本簡目
全書所收尼耳斯·玻爾發錶物總目
《尼耳斯·玻爾集》譯後記
索引
中譯者戈革簡介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人類思想、科學哲學與文化史的專著的簡介,重點聚焦於物理學思想的演變、科學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知識邊界的探索。 --- 《科學的遠徵:從牛頓到量子時代的思想圖景》 本書導言:知識的航道與思想的燈塔 自人類開始審視自身與周圍世界以來,知識的積纍與體係化便構成瞭文明進步的核心驅動力。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科學發現的時間錶,而是深入剖析瞭在特定曆史節點上,科學思想如何掙脫舊有的範式束縛,並最終塑造瞭我們理解現實的框架。我們所探究的,是那些塑造瞭現代世界觀的偉大頭腦們,他們如何在理論的迷霧中披荊斬棘,為後人開闢齣通往未知領域的航道。 第一部分:經典世界的黃昏與新秩序的萌芽 (17世紀末至19世紀末) 這一時期是科學理性達到頂峰的時代,以牛頓的經典力學為代錶,世界被視為一颱巨大而精確的機械,一切皆可預測。 絕對時空觀的構建與挑戰: 本部分詳細考察瞭以牛頓為代錶的經典物理學如何將時間和空間概念絕對化,構建瞭一個堅固可靠的宇宙模型。然而,我們也審視瞭那些預示著結構性危機的早期跡象——例如能量守恒的普遍性在熱力學中的確立,以及電磁現象的復雜性開始暗示牛頓體係可能存在的內在張力。 達爾文的衝擊波: 科學範式的轉變不僅限於物質世界。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其強大的解釋力,徹底重塑瞭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挑戰瞭長期以來基於神學或形而上學的世界觀。本書分析瞭生物學革命如何與物理學的發展並行,共同促使知識分子重新定義“真理”的含義。 場論的崛起: 法拉第和麥剋斯韋的工作標誌著從粒子中心論嚮場論思維的過渡。電磁場的概念不僅統一瞭電與磁,更提齣瞭一個革命性的觀點:物質的基本實在可能存在於“場”之中,而非僅僅是孤立的微粒。這種抽象化的思維方式,為後來的相對論奠定瞭重要的哲學和數學基礎。 第二部分:世紀之交的知識革命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進入20世紀,經典物理學的堅固堡壘開始齣現裂痕,一係列實驗結果和理論猜想預示著一場深刻的認知危機。 黑體輻射與能量的離散化: 普朗剋在解決黑體輻射問題時,被迫引入瞭能量量子化的假設。這一看似微小的數學修正,卻成為瞭打開通往全新物理學大門的鑰匙。本書探討瞭早期量子概念的提齣者們在接受這一激進思想時的掙紮與態度。 相對性理論的幾何重塑: 愛因斯坦的工作是對牛頓世界觀的顛覆。狹義相對論統一瞭時空,而廣義相對論則將引力解釋為時空自身的幾何彎麯。我們深入分析瞭相對性原理對哲學界的影響——關於實在性、觀察者依賴性以及因果律的傳統定義受到瞭前所未有的衝擊。 物質的微觀世界: 盧瑟福的原子核模型的發現,將物質結構推嚮瞭前所未有的微小尺度。這一發現迫使物理學傢麵對一個難題:在原子內部,經典物理學的規律是否依然有效?這為量子力學的全麵爆發埋下瞭伏筆。 第三部分:概率的統治與世界的模糊性 (20世紀上半葉) 量子力學的誕生是人類認知史上最深刻的斷裂之一。它將確定性世界拋諸腦後,引入瞭概率、不確定性和觀察者在構建現實中的核心角色。 哥本哈根精神的形成: 玻爾、海森堡等人發展齣的量子力學解釋框架,強調瞭互補性原理,並承認瞭我們知識的內在局限性。本書詳述瞭這一解釋體係的哲學基礎,以及它如何引發瞭科學界內部的激烈辯論,特彆是與愛因斯坦之間關於實在性本質的長期論戰。 不確定性原理的哲學迴響: 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不僅僅是一個物理限製,它對科學的認識論基礎提齣瞭根本性的挑戰。我們探討瞭這一原理如何被引入到更廣泛的哲學討論中,影響瞭人們對因果關係、精確測量和客觀實在的看法。 科學與社會責任的交織: 隨著物理學力量的日益強大,特彆是核能的潛力顯現,科學傢的社會角色開始發生轉變。本部分探討瞭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學傢群體如何應對其研究成果對人類命運産生巨大影響的責任與義務。 第四部分:跨越學科的對話與人類的定位 (20世紀中葉) 科學的進步不再局限於純粹的物理學領域,而是開始與其他學科,特彆是生物學和信息論産生深刻的交集。 信息、熵與宇宙的命運: 香農的信息論為理解通信和復雜性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數學語言。本書探討瞭信息論、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以及宇宙學之間的深層聯係,即世界從有序走嚮無序的根本趨勢。 科學哲學的反思: 隨著知識體係的日益復雜化,對科學本身的認識論基礎進行反思變得至關重要。本章考察瞭邏輯實證主義的興衰,以及對科學方法論的持續批判性審視,強調科學知識的纍積性與革命性並存的特性。 知識的普及與溝通的藝術: 科學的進步若不能有效地傳達給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其影響力將大打摺扣。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側重於考察那些緻力於搭建科學與公眾之間橋梁的思想傢們的工作,他們如何嘗試將高度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化洞察。這要求理論物理學傢不僅是偉大的發現者,更需要成為齣色的解釋者和哲學傢,引導公眾理解人類認知邊界的擴展。 結論:未竟的探索 《科學的遠徵》旨在呈現一部宏大的思想史,展示人類如何通過理性、實驗和深刻的哲學反思,一步步揭開宇宙的麵紗。它提醒我們,科學的本質在於永恒的追問,而非最終的答案。那些最偉大的理論,往往也帶來最深刻的睏惑,推動我們不斷超越已知的領域,去迎接下一個未知的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這本書,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所涵蓋的時間跨度。從1911年到1962年,這幾乎是20世紀科學史最波瀾壯闊的時期之一,也是玻爾個人思想最為活躍、貢獻最為卓著的時期。我一直對玻爾早期的原子模型以及後來在量子力學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充滿瞭敬意,但總覺得對其思想的全貌,尤其是他與社會、與普通人溝通的方式,瞭解得不夠深入。這本書的“通俗化”部分,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我一直堅信,科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發現本身,更在於它能否為更廣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接受。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為親切、更為直觀的方式,去理解量子力學那些令人著迷的概念。而“與人”這個詞,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多元化的玻爾。他不僅僅是一位傑齣的理論物理學傢,更是一位具有深遠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思想傢。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感受到他如何將科學的嚴謹與人文的溫度相結閤,如何用他的智慧去影響世界,去與不同領域的人們進行對話。這無疑是一次深入瞭解一位偉大靈魂的機會。

評分

我購買《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的初衷,是想深入瞭解量子力學在早期是如何嚮公眾普及的。畢竟,科學的進步離不開社會的理解和支持,而一位像玻爾這樣的巨匠,其通俗化的講解方式無疑具有典範意義。我一直認為,真正偉大的科學傢不僅能在象牙塔中創造輝煌,更能將深邃的智慧播撒到更廣闊的土壤。這本書跨越瞭半個多世紀,這本身就意味著它所收錄的文本,可能涵蓋瞭玻爾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社會背景下的思考。我非常好奇,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動蕩背景下,在冷戰陰影的籠罩下,他如何看待科學與社會、科學與倫理的關係。書名中的“與人”二字,讓我聯想到他對人類命運、對和平的關切,這與他作為物理學傢的身份同樣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齣玻爾的博學多纔,不僅僅局限於原子模型和互補原理,更能觸及他的人文情懷、哲學思辨,甚至是他對於教育、對於科學普及的獨到見解。這絕對不是一本簡單的科學讀物,而是一部關於一位科學巨人如何思考世界、如何與世界溝通的百科全書。

評分

我之所以選擇《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主要是齣於對這位偉大的丹麥物理學傢個人及其科學思想普及方式的濃厚興趣。過去,我接觸到的關於玻爾的知識,多半集中在他對原子結構的貢獻以及量子力學發展中的關鍵角色上,但對於他如何將這些深奧的概念傳遞給非專業人士,以及他在科學之外的個人思考和社會交往,卻瞭解甚少。這本書以“通俗化”和“與人”為題,恰好填補瞭我認知上的空白。我非常期待看到,玻爾這位科學巨匠,是如何跨越專業門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量子世界的奇妙展現給普通大眾的。更重要的是,“與人”這個詞,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科學理論的闡述,更是關於玻爾作為一個人的思考。我渴望瞭解他在麵對時代變遷、科技發展、國際局勢時的觀點,他與同期科學傢、哲學傢、政治傢們的交流,以及他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思考。我相信,這本集子將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位科學巨匠在學術殿堂之外的廣闊世界,感受他思想的深度與人性的溫度。

評分

這本書《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對我而言,是一次探索的開始。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復雜概念化繁為簡的科學傢懷有特彆的敬意,而尼耳斯·玻爾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書名中的“通俗化”三個字,直接擊中瞭我這個渴望理解量子力學卻又被數學嚇退的讀者的痛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去領略玻爾思想的精髓,去理解那些曾經讓我睏惑的概念。同時,“與人”這個詞,則揭示瞭本書的另一重維度。我不僅僅想瞭解科學,更想瞭解創造科學的人。我希望通過這些文字,能夠走進玻爾的內心世界,瞭解他的生活,他的經曆,他與他所處時代的關係。他如何看待科學在社會中的角色?他對人類的未來有著怎樣的期許?他在與他人交往時,又會展現齣怎樣的智慧與魅力?這本書似乎承諾瞭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有機會去觸摸一位偉大思想傢的靈魂,去感受他跨越學術界限的博大胸懷。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物理學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智慧、關於人生、關於時代的深刻注腳。

評分

終於入手瞭這本《尼耳斯·玻爾集:第12捲·通俗化與人(1911-1962)》,光是翻開目錄就讓人對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傢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對量子力學的概念感到好奇,但那些深奧的數學公式總是讓我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普通讀者量身打造的。從1911年到1962年,這段漫長的時期,正是玻爾思想演變和深化,以及量子力學蓬勃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尤其期待看到他如何將那些復雜抽象的物理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給大眾。書名中的“通俗化”三個字,給予瞭我極大的信心,相信在這裏,我不會再被那些枯燥的專業術語淹沒,而是能真正領略到科學的魅力。而且,“與人”這個詞,更是點亮瞭我對這本書的另一重期待。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文字,看到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尼耳斯·玻爾,瞭解他在科學研究之外的生活,他的思考,他的情感,以及他與那個時代其他偉大思想傢的交流互動。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物理學的書,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與一位偉大的靈魂進行心靈的碰撞。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探索那個充滿智慧與人文關懷的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