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观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呈现多极趋势,中外史学界也热衷于研究、挖掘蒋介石的生平、性格及思想。由美国传记作家兼历史学者布赖恩?克罗泽撰写的《蒋介石传》。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客观、审慎、敏锐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在西方出版以来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蒋介石传记。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布赖恩·克罗泽
1 保守的革命者
2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3 求学日本
4 动荡与背叛
5 走近共产国际
6 孙中山逝世前后
7 北伐
8 上海事变
9 蒋氏再婚
10 蒋“统一”中国
11 失去的革命
12 命运自定
13 毛泽东的崛起
14 日本和西安事变
15 日本全面侵华
16 日本陷入困境
17 蒋介石和他的同盟者
18 战争结束
19 马歇尔使命的失败
20 蒋介石引退
21 蒋介石失去大陆
22 避难之地
23 最后二十年
24 对蒋介石的评价
苏联的利益并不一定都要由苏联人来代表。1919年列宁建立共产国际,以把革命推向世界各个角落。
第个派往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是斯内弗利特,化名为马林,他以旅游者的身份于1921年春来到中国,并前往广西会见了孙中山。这次见面,孙中山给马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马林认识到国民党是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
1922年1月,广州和香港爆发了海员大罢工,马林发现国民党很好地组织了这次新型的中国工人运动。
回到莫斯科后,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以期从内部控制它。这一建议与十月革命后派往中国的另一个苏联代表的报告内容完全相反,该报告赞成与北方军阀发展关系。1922年8月,马林与孙中山在上海再次举行会谈。马林建议孙中山吸收共产党的群众宣传和群众组织等经验;而蒋介石则总是主张采取军事行动。看来,孙中山采纳了马林的全部建议。
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如何呢?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都不懂俄语,也没有人在苏联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正是马林和共产国际的另一代表魏金斯基,把各地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召集到一起,于1921年7月1日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从而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马林和魏金斯基都出席了会议。十二个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有毛泽东。
但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真正缔造者陈独秀和李大钊未出席,陈独秀当选为第位总书记,但不久他就脱离了中共。
后来李大钊被北京军阀杀害。十二个代表中至少有六个脱离了共产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马林仕途受阻。
最初,中共弱小并力量单薄,基本为共产国际所控制。1922年8月,马林在与孙中山第二次会晤后,正式建议中共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尽管中共党内存在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这一建议还是执行了。孙中山表示欢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沉甸甸的书脊,印着略带复古感的字体,主标题“蒋介石传”醒目有力,副标题“新版全译本”则承诺了内容的完整性与权威性。封面的色彩搭配也是我喜欢的,不是那种过于鲜艳俗气的,而是内敛沉稳的,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一段厚重而深邃的历史。包装也很扎实,感觉像是精心打磨过的作品,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我在书店里徘徊了很久,最终被它独特的气质所打动,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等待被深入探索的旅程。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些文字所承载的重量与温度,去理解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弄潮儿。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不像某些传记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包括私人信件、回忆录、官方文件等,将这些冰冷的史实串联成了引人入胜的情节。阅读时,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听着那些历史人物的对话,感受着他们的心境。从北伐的硝烟弥漫,到抗战的艰难岁月,再到国共内战的起伏跌宕,每一个阶段的描写都让我身临其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蒋介石这个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一个人的生平,不如说是在“经历”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将蒋介石的个人经历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仿佛能看到他年轻时的抱负,在乱世中求生存的挣扎,在权力巅峰时的踌躇满志,以及晚年的反思与无奈。书中所描绘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共产党之间的博弈,以及他对家国命运的每一次抉择,都写得入木三分。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而是试图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多层次的蒋介石,他身上的优点与缺点,他的伟大与局限,都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发我深刻的思考。
评分坦白说,阅读过程中我经历了不少情感上的起伏。有时,我会为蒋介石的坚韧和毅力所感动,尤其是在他面对重重困境时展现出的不屈精神。但有时,我又会对他的某些决策感到惋惜,甚至不解。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没有回避人物的争议点,也没有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好坏划分,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和判断。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个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解读的过程。我庆幸自己能读到这样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历史的独特视角。在许多教科书和大众认知中,蒋介石往往被简化为一个符号化的形象,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他的决策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他的失败,又有哪些深层的原因?作者通过详实的考证和客观的分析,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疑惑。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并尝试去理解不同立场和视角下的人物行为。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它挑战了我的固有认知,也拓展了我的历史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