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深刻影響瞭近觀代中國的曆史走嚮。長久以來,人們對其功過是非的評價呈現多極趨勢,中外史學界也熱衷於研究、挖掘蔣介石的生平、性格及思想。由美國傳記作傢兼曆史學者布賴恩?剋羅澤撰寫的《蔣介石傳》。拋開兩岸意識形態差異。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客觀、審慎、敏銳地考察瞭蔣介石波瀾起伏的傳奇一生。在西方齣版以來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為一部真正尊重曆史與當事人的蔣介石傳記。
★作為一個政治傢和政治領袖,蔣介石是一個戰術傢而不是一個戰略傢。他比他的競爭對手們略高一籌並善於控製他們。但是,盡管他統治瞭中國人口的大多數。但他實際上不瞭解整個政權的社會基礎。
對蔣介石的一生進行總結。蔣介石有自己的勇氣、精力和領袖品質,他不僅是一個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從希臘悲劇的意義上講。他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他的悲劇是他個人造成的。
——布賴恩·剋羅澤
1 保守的革命者
2 革命時機已經成熟
3 求學日本
4 動蕩與背叛
5 走近共産國際
6 孫中山逝世前後
7 北伐
8 上海事變
9 蔣氏再婚
10 蔣“統一”中國
11 失去的革命
12 命運自定
13 毛澤東的崛起
14 日本和西安事變
15 日本全麵侵華
16 日本陷入睏境
17 蔣介石和他的同盟者
18 戰爭結束
19 馬歇爾使命的失敗
20 蔣介石引退
21 蔣介石失去大陸
22 避難之地
23 最後二十年
24 對蔣介石的評價
蘇聯的利益並不一定都要由蘇聯人來代錶。1919年列寜建立共産國際,以把革命推嚮世界各個角落。
第個派往中國的共産國際代錶是斯內弗利特,化名為馬林,他以旅遊者的身份於1921年春來到中國,並前往廣西會見瞭孫中山。這次見麵,孫中山給馬林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使馬林認識到國民黨是中國民族主義的主要代錶。
1922年1月,廣州和香港爆發瞭海員大罷工,馬林發現國民黨很好地組織瞭這次新型的中國工人運動。
迴到莫斯科後,馬林建議中國共産黨應加入國民黨,以期從內部控製它。這一建議與十月革命後派往中國的另一個蘇聯代錶的報告內容完全相反,該報告贊成與北方軍閥發展關係。1922年8月,馬林與孫中山在上海再次舉行會談。馬林建議孫中山吸收共産黨的群眾宣傳和群眾組織等經驗;而蔣介石則總是主張采取軍事行動。看來,孫中山采納瞭馬林的全部建議。
那麼,中國共産黨的情況如何呢?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都不懂俄語,也沒有人在蘇聯接受過馬剋思列寜主義的教育,列寜領導的共産國際在中國共産黨的創建活動中起瞭重要作用。
事實上,正是馬林和共産國際的另一代錶魏金斯基,把各地分散的馬剋思主義小組召集到一起,於1921年7月1日舉行瞭中國共産黨第次全國代錶大會,從而標誌著共産黨的成立。馬林和魏金斯基都齣席瞭會議。十二個中國共産黨代錶參加瞭這次會議,其中有毛澤東。
但是,中國共産主義思想的真正締造者陳獨秀和李大釗未齣席,陳獨秀當選為第位總書記,但不久他就脫離瞭中共。
後來李大釗被北京軍閥殺害。十二個代錶中至少有六個脫離瞭共産黨,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緻瞭馬林仕途受阻。
最初,中共弱小並力量單薄,基本為共産國際所控製。1922年8月,馬林在與孫中山第二次會晤後,正式建議中共黨員應加入國民黨。盡管中共黨內存在強烈的反對意見,但這一建議還是執行瞭。孫中山錶示歡迎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沉甸甸的書脊,印著略帶復古感的字體,主標題“蔣介石傳”醒目有力,副標題“新版全譯本”則承諾瞭內容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封麵的色彩搭配也是我喜歡的,不是那種過於鮮艷俗氣的,而是內斂沉穩的,仿佛預示著這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一段厚重而深邃的曆史。包裝也很紮實,感覺像是精心打磨過的作品,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期待感。我在書店裏徘徊瞭很久,最終被它獨特的氣質所打動,相信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等待被深入探索的旅程。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些文字所承載的重量與溫度,去理解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弄潮兒。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觀察曆史的獨特視角。在許多教科書和大眾認知中,蔣介石往往被簡化為一個符號化的形象,但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瞭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他的決策背後,有著怎樣的考量?他的失敗,又有哪些深層的原因?作者通過詳實的考證和客觀的分析,為我一一解答瞭這些疑惑。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經習以為常的曆史敘事,並嘗試去理解不同立場和視角下的人物行為。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體驗,它挑戰瞭我的固有認知,也拓展瞭我的曆史視野。
評分坦白說,閱讀過程中我經曆瞭不少情感上的起伏。有時,我會為蔣介石的堅韌和毅力所感動,尤其是在他麵對重重睏境時展現齣的不屈精神。但有時,我又會對他的某些決策感到惋惜,甚至不解。這種復雜的情感交織,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它沒有迴避人物的爭議點,也沒有對曆史事件進行簡單的好壞劃分,而是以一種審慎的態度,引導讀者去思考和判斷。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人物的評價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個需要多角度、多層次去理解和解讀的過程。我慶幸自己能讀到這樣一本有深度、有溫度的作品。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它不像某些傳記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畫麵感。作者嫻熟地運用瞭大量的史料,包括私人信件、迴憶錄、官方文件等,將這些冰冷的史實串聯成瞭引人入勝的情節。閱讀時,我常常會想象自己置身於當時的場景,聽著那些曆史人物的對話,感受著他們的心境。從北伐的硝煙彌漫,到抗戰的艱難歲月,再到國共內戰的起伏跌宕,每一個階段的描寫都讓我身臨其境。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蔣介石這個人物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讀”一個人的生平,不如說是在“經曆”一段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將蔣介石的個人經曆與宏大的時代背景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我仿佛能看到他年輕時的抱負,在亂世中求生存的掙紮,在權力巔峰時的躊躇滿誌,以及晚年的反思與無奈。書中所描繪的人物關係錯綜復雜,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鬥爭,與共産黨之間的博弈,以及他對傢國命運的每一次抉擇,都寫得入木三分。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進行道德評判,而是試圖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多層次的蔣介石,他身上的優點與缺點,他的偉大與局限,都呈現在讀者麵前,引發我深刻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