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蒋碧微回忆录(图文版全二册) 蒋碧微 中国首部女性自传 人物传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包邮 蒋碧微回忆录(图文版全二册) 蒋碧微 中国首部女性自传 人物传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碧微 著
图书标签:
  • 蒋碧微
  • 回忆录
  • 女性自传
  • 人物传记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图文版
  • 包邮
  • 近代史
  • 传记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5641
商品编码:1114080237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1-01
页数:600
字数:63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蒋碧微回忆录(图文版全二册)
定价 88.0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开本 16开
作者 蒋碧微
装帧 平装
页数 600
字数 630000
ISBN编码 9787567525641


内容介绍

《蒋碧微回忆录》包括《我与徐悲鸿》和《我与张道藩》,1964年10月由台湾《皇冠》杂志首次刊行,1966年11月由皇冠杂志社正式出版。本书是中国第1部女性自传,记述了蒋碧微与徐悲鸿私奔、赴欧留学、结识张道藩,直至同徐悲鸿离婚、同张道藩炽热的恋情并分手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在旧社会产生的女子蒋碧微为了自己的追求,是如何冲破重重旧观念、就道德的束缚的。在书中蒋碧微极为为人强势,感情激烈,做了那个时代极难做的事,被认为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锋。
本书文笔优美,情感丰富而曲折,一经出版,在台湾成为畅销书,拥有大量读者,也为我们研究徐悲鸿,研究女性的心灵自由与解放提供了独特的文本,很值得一读。




目录

我与徐悲鸿
代序................................................................................................ 001
母亲 后的岁月(徐伯阳)............................................................... 003
我与徐悲鸿..................................................................................... 001
1(001)2(045)3(069)4(110)5(141)6(156)7(180)8(197)9(212)
附录................................................................................................ 229

我与张道藩
楔子................................................................................................ 001
我与张道藩..................................................................................... 001
1(001)2(002)3(006)4(007)5(009)6(011)7(012)8(015)9(019)10(022)
11(025)12(028)13(031)14(035)15(037)16(040)17(045)18(049)19(053)20(066)21(070)22(072)23(077)24(079)25(084)26(091)27(094)28(098)29(101)30(105)31(109)32(112)33(118)34(124)35(130)36(132)37(136)38(140)39(146)40(150)41(153)42(156)43(165)44(168)45(174)46(176)47(183)48(187)49(192)50(194)51(196)52(198)53(200)54(202)55(204)56(205)57(207)58(209)59(212)60(214)61(216)62(218)63(221)64(223)65(226)66(229)67(231)68(234)69(237)70(240)71(242)72(243)73(246)74(254)75(256)76(259)77(260)78(261)79(263)80(267)81(272)82(277)83(280)84(282)85(285)86(287)87(289)88(294)89(300)90(302)91(307)92(309)93(320)94(326)95(333)96(334)97(337)98(343)
后记................................................................................................ 348




沧桑扉页: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时代剪影 一部关于时代洪流中,知识女性个体命运与精神探索的深度回望。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的艺术大家或政治风云人物的回忆录,而是通过对一系列不同身份、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女性群像的细致梳理与深度剖析,构建起一幅宏大而又充满个体温度的时代画卷。它试图穿透那些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角落,展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女性如何在剧烈变革的社会结构中,寻求自我定位、承担家庭责任,并最终实现精神觉醒与价值重塑的复杂历程。 本书的叙事跨度从晚清的萌动思潮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重点考察了在“中西碰撞”、“新旧交替”的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教育的启蒙、社会角色的转换,以及在家庭伦理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艰难抉择。 第一编:旧梦的瓦解与新生的萌芽(1880s - 1919) 本篇着重描绘了在西方思潮和本土维新思想的双重冲击下,传统士绅阶层与新兴市民阶层中的女性所经历的心灵震荡。 1. 闺阁的围墙:从“德言容功”到“开蒙” 传统礼教的坚固堡垒: 详细考察了清末对闺秀的教育模式,分析“三从四德”如何内化为女性的生存法则。通过对早期女学堂(如长沙时务学堂女学、天津女学堂)的设立背景、课程设置及其对培养“新式淑女”的初衷与实际效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教育改革在启蒙阶段的局限性与深刻性。 留学梦的启示录: 选取几位早期留日、留法女性的片段记录,剖析她们初抵异域时在语言、服饰、思想上的巨大冲击。重点探讨了这些“先行者”如何将西方女权思想的零星火种带回国内,并尝试在传统家庭内部进行“微革命”。 婚姻的十字路口: 探讨“自由恋爱”思潮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初露端倪时的艰难处境。通过对当时报刊杂志上关于“婚姻自主”的论战性文章的梳理,展现了女性对包办婚姻的第一次系统性反抗。 2. 五四风暴中的呐喊:从“娜拉出走”到家国情怀 新文化运动的女性视角: 考察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刊物如何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公共空间。深入分析“恋爱自由”、“个性解放”口号背后的社会成本,以及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时,往往被要求承担起“改造家庭”、“启蒙丈夫”的双重任务。 文学与自我书写: 本节收录并解读了部分早期女性作家的诗歌、散文,探讨她们如何运用文学这一工具,表达对压抑的控诉、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在“男权话语”中如何艰难地构建属于自己的主体性表达。 平民教育的实践者: 关注那些投身于底层女性识字运动、女工教育的实践者。这些女性往往选择了一条与闺阁精英不同的道路,她们的实践更关注社会改良而非单纯的个人解放。 第二编:动荡年代的艰难抉择与身份重塑(1920s - 1949)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将知识女性的个人命运推向了历史的聚光灯下,她们必须在理想、职业、家庭、国家之间做出痛苦的取舍。 1. 职业女性的崛起与困境 大学校园的灯塔: 详细记述了民国时期几所顶尖大学(如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中女性专业(如教育、医学、社会学)的发展。分析这些职业为女性提供的经济独立性,以及她们在进入公共领域后所遭遇的性别偏见和“玻璃天花板”。 教师与“社会良心”: 教师是民国时期女性最主要的职业出口之一。本章探讨了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被社会赋予了“道德楷模”的沉重期待,以及她们在面对社会动荡时,如何平衡教育理念与政治现实。 专业领域的突破: 选取少数在科学、法律等传统上被男性垄断的领域中取得成就的女性案例,分析她们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超常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 艺术、政治与家庭的三角张力 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聚焦于活跃于舞台、画廊或沙龙中的女性艺术家。她们的创作题材、公开形象以及私人生活,常常成为社会伦理讨论的焦点。探讨艺术创作如何成为她们对抗世俗眼光、表达复杂情感的最后阵地。 战火中的女性角色: 战争极大地改变了家庭结构。本节着重于记录那些投身抗战救亡运动的女性,她们的角色从家庭守护者转变为宣传员、护士、甚至情报人员。分析战争经验如何加速了她们的政治成熟与对国家命运的认同。 左右摇摆的忠诚: 面对国共两党的拉拢与分化,知识女性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政治倾向。本书客观呈现了部分知识女性在不同政治路线之间的摇摆、皈依或坚守,揭示了她们选择背后的复杂考量,而非简单的意识形态标签。 第三编:尾声与传承: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本书的收尾部分,旨在对上述群像的经验进行提炼与概括,探讨她们的努力对后世的影响。 1. “她”的声音:口述史料的价值重估 本章并非收录回忆录本身,而是分析了研究者如何利用口述史、私人信件、日记等非主流史料,来重建这些女性的生命轨迹,揭示官方记录中缺失的“生活史”的真实面貌。 2. 现代性的遗产:未竟的议程 总结近代中国知识女性在教育普及、法律地位、职业选择上取得的实质性进步,同时也深刻反思哪些核心的性别议题,在时代巨变中被暂时搁置或未能彻底解决,这些议题如何成为后续女性解放运动的起点。 结语: 本书通过对多重视角的碎片化叙事进行整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立体、更具人性的近代中国女性群像。它拒绝将这些女性简化为符号或工具,而是呈现她们作为鲜活的个体,在时代巨轮下所展现出的坚韧、困惑、挣扎与光芒。这不是一个人的独白,而是一个群体的低语,是无数个被生活雕刻的灵魂,共同汇成的时代侧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我感到非常的新鲜和好奇。我平时阅读的题材比较广泛,但对于“中国首部女性自传”这个概念,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让我立刻联想到,在那个男权社会占主导的年代,一位女性能够有勇气写下自己的回忆录,其背后一定蕴含着非凡的勇气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蒋碧微的回忆,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她们是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作为一个对历史人物感兴趣的人,我也想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有所交集,她的视角又会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怎样的新的维度?“图文版全二册”的呈现形式,也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通过书中的图片,更加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和环境,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时代,与蒋碧微一同经历她的岁月。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中国首部女性自传”和“人物传记”这些标签,预示着这本书的内容必然非同寻常。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女性在历史进程中扮演角色的研究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些深入、真实的史料。蒋碧微这个名字,虽然不至于家喻户晓,但她与近代史上一些风云人物的联系,总让我觉得她的人生经历一定饱含着时代的印记和个人的挣扎。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蒋碧微,不仅仅是她显赫的身份,更是她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女性,在那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面对人生起伏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内容和学术价值有了一定的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女性的内心世界出发,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变迁,去感受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

评分

这本书包装精美,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很有分量,纸质也很好,摸起来很有质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翻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了。那个年代的文字,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字里行间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空气,以及作者内心的波澜。我一直对那个动荡的年代的人物故事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个时代的女性,在历史的洪流中,她们的经历和选择,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本书的图文版,更是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我喜欢看文字,但也喜欢通过老照片来更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人物风貌,想象他们当时的生活场景。我特别期待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位在中国女性自传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她的人生轨迹,她的思想情感,她的选择与坚持,一定会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封面的设计也很雅致,很有年代感,放在书架上一定很赏心悦目。包装也很牢固,运输过程中没有任何破损,这一点很满意。

评分

这套书的出版信息,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知名学术机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在内容的严谨性和史料的可靠性上都有较高的保障。而“蒋碧微回忆录”这个主题,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作为一个喜欢阅读传记和回忆录的读者,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变迁的著作。蒋碧微,作为“中国首部女性自传”的作者,她的经历一定非同寻常。我迫切地想了解,她是如何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她又会以怎样的笔触来描绘那个时代?这本书的“图文版全二册”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能从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景象,感受到蒋碧微本人以及她身边的人的音容笑貌,让文字与影像交织,构成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给我带来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老照片和历史文献有着特殊情结的人,所以看到这本书是“图文版全二册”,就立刻被吸引了。我总觉得,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能够更生动地呈现一段历史,更真实地触碰到一个人的灵魂。蒋碧微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模糊地和一些旧上海的影像联系在一起,但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经历,却是一片空白。我非常好奇,她作为“中国首部女性自传”的作者,会在书中讲述怎样的人生故事?她的视角下的时代,又会是什么样的?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看到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看到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名人的生平,更能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下的独特成长轨迹和精神追求。这种带有历史厚重感的图书,总是能带给我无尽的思考和想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