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伯芳 著
图书标签:
  • 大体积混凝土
  • 温度应力
  • 温度控制
  • 混凝土工程
  • 热力分析
  • 结构工程
  • 施工技术
  • 耐久性
  • 裂缝控制
  • 工程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01591
版次:2
商品编码:111080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95
字数:11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全面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的基本理论、工程理念和技术措施,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的计算方法;第二部分是各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包括浇筑块、重力坝、支墩坝、拱坝、嵌固板、自由墙、基础梁、混凝土杆件、隧洞和孔口的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第三部分是控制温度、防止裂缝的工程理念、技术措施和实践经验,包括各种温差的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优选、混凝土预冷、水管冷却、表面保温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措施,国内外实际工程控制温度防止裂缝的实践经验。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可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研究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朱伯芳(1928.10—),江西余江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1951-1957年参加我国第一批混凝土坝(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的设计。1957年底调入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从事混凝土高坝研究。1969年下放到黄河三门峡水利电力部第十一工程局工作。1978年调回重建的水科院工作至今。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水利部科技委员会顾问,小湾、龙滩、白鹤滩等我国特高混凝土坝顾问组成员。曾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水科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学会理事长,国际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学会理事,曾被聘为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的兼职教授。
我国混凝土温度应力、拱坝优化、混凝土坝仿真、混凝土徐变理论的开拓者。
建立了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混凝土徐变理论的两个基本定理,拱坝、重力坝、船坞、水闸、隧洞、浇筑块、氧化镁混凝土坝等各种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主要特点和计算方法,拱坝温度荷载、库水温度、水管冷却、基础梁、寒潮、重力坝加高等一整套计算方法以及温度控制方法和准则。提出了全面温控、长期保温、结束“无坝不裂”历史的新理念,并在我国首先实现了这一理念,在世界上最先建成了数座无裂缝的混凝土坝。
提出了高拱坝优化数学模型和内力开展等高效解法,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拱坝体形优化,已在拉西瓦、江口、瑞洋等100多个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可节约混凝土量10%~30%,并大幅度提高了拱坝体形设计的效率。
开辟了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提出了复合单元、分区异步长、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方程及有限元徐变应力隐式解法等一整套高效解法。提出了有限元等效应力算法及其控制标准,为拱坝设计规范所采纳,为有限元法取代多拱梁法创造了条件。
提出了混凝土坝耐强烈地震而不垮的机理,首次说明了强烈地震后大量房屋桥梁等结构倒塌而混凝土坝不垮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混凝土坝平时即承受了巨大水平荷载而且安全系数较大。
提出了混凝土坝数字监控的新理念,弥补了仪器监控只能给出大坝变位场而不能给出应力场和安全系数的缺点,为改进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控找到了新途径。
提出了混凝土半熟龄期的新理念,为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简介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重要意义
1.2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特点
1.3 混凝土温度及应力的变化过程
1.4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类型
1.5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分析
1.6 混凝土裂缝的原动力是温度应力而不仅是温度
1.7 控制温度应力、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1.8 最近30年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的基本经验

第2章 混凝土的力学与热学性能
2.1 混凝土性能随龄期而变化的关系式
2.2 混凝土的微裂缝与破坏机理
2.3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4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变形
2.5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6 混凝土的热学性能
2.7 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2.8 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
2.9 混凝土的干湿变形
2.10 混凝土的自由温度变形与热膨胀系数
2.11 混凝土的半熟龄期
2.12 原型混凝土与室内混凝土试件性能的差别
参考文献

第3章 热传导方程与边值条件
3.1 热传导方程
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3 边界条件的近似处理
3.4 气温
3.5 库水温度估算
3.6 库水温度数值计算
3.7 太阳辐射热
3.8 温度场求解方法概述及一维问题差分解法和图解法
3.9 二维温度场的差分解法
3.10 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深度
3.11 从施工期到运行期的温度变化
3.12 稳定温度场
3.13 温度场反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水化热温升
4.1 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
4.2 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4.3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4.4 混凝土浇筑层水化热温升的理论解
4.5 水管冷却与层面散热共同作用下浇筑层温度场的理论解
4.6 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的图解法和数值解法
4.7 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实用计算
参考文献

第5章 混凝土的天然冷却
5.1 第三类边界条件半无限体的冷却
5.2 第一类边界条件平板的冷却
5.3 第三类边界条件平板的冷却
5.4 初温均匀分布、外温按余弦函数变化、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平板的温度场
5.5 外界温度任意变化时平板的温度场
5.6 两向及三向冷却问题、乘积定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弹性徐变应力分析
6.1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6.2 混凝土的徐变度
6.3 混凝土的松弛系数和松弛模量
6.4 用于初步设计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度和松弛系数
6.5 混凝土徐变对结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
6.6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和弹性徐变应力分析方法
6.7 晚龄期混凝土结构简谐应力分析
6.8 晚龄期混凝土结构简谐应力分析的等效模量法和等效温度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嵌固板与自由板的温度应力
7.1 嵌固板温度应力
……

第8章 计算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第9章 计算温度应力的有限单元法
第10章 气温变化应力、混凝土表面保温和养护
第11章 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度应力
第12章 混凝土重力坝与支墩坝的温度应力
第13章 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
第14章 船坞、船闸和水闸的温度应力
第15章 混凝土坝仿真分析、动态温控、数字监控与温度应力模型试验
第16章 弹性地基上梁的温度应力
第17章 圆形隧洞运行期的温度应力
第18章 混凝土管道的温度应力
第19章 混凝土坝内孔口温度应力
第20章 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徐变分析
第21章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干缩应力
第22章 混凝土的断裂
第23章 混凝土的水管冷却
第24章 混凝土的预冷和仓面冷却
第25章 氧化镁混凝土筑坝
第26章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
第27章 寒冷地区混凝土坝的温度控制
第28章 坝体分缝分块
第29章 混凝土的允许温差、制冷负荷及裂缝的检查与处理
第30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控制要则
附录:单位换算

前言/序言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如大型桥梁、隧道、水坝、核电站基础等,因其结构规模庞大、混凝土浇筑量巨大,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温度控制挑战。浇筑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随后又因散热不均而产生显著的温度梯度。这种温度变化和梯度不可避免地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若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书第二版在前版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内外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产生机理、预测方法、温度控制技术以及裂缝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本书旨在为从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技术指导。 第一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理论基础 本章将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产生机理。首先,阐述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是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原因,并分析水化热释放的规律与影响因素,如水泥品种、掺合料种类及掺量、外加剂等。其次,深入探讨混凝土的传热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等基本传热方式,以及外部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风速、日照等)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章重点分析温度梯度引起的温度应力。通过热力学原理,推导出温度变化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在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化如何转化为温度应力。介绍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相关理论在分析温度应力中的应用,包括线弹性理论、损伤力学理论等,为后续的温度应力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温度应力预测 本章将介绍如何科学准确地预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首先,详细阐述基于有限元法(FEM)和有限差分法(FDM)等数值模拟方法的温度场预测原理与应用。介绍如何建立精确的几何模型,定义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热工参数,并考虑外部环境边界条件,通过求解热传导方程来模拟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 接着,重点讲解温度应力的预测方法。基于已预测的温度场,结合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介绍各种应力分析模型,包括基于线弹性理论的分析以及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等因素的耦合分析。同时,还将介绍一些简化的工程预测方法,以便在实际工程中快速估算温度应力。 第三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原则与方法 本章将系统介绍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设计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首先,提出温度控制设计的核心目标:限制内部最高温度,减小内外温差,从而减小温度应力,防止裂缝发生。 随后,详细阐述主要的温度控制措施: 降低水化热: 介绍如何通过选择低水化热水泥、掺用矿渣粉、粉煤灰、硅灰等掺合料,以及掺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来降低水泥水化放热速率。 预冷: 详细介绍预冷技术,包括冷水拌合、冰屑拌合、冷风吹贯、通管冷却等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设计参数和施工要点。 外部冷却: 讲解表面喷淋、通水冷却等外部冷却技术的原理、设计和操作。 分层浇筑与掺隔离层: 阐述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控制、每层厚度选择,以及在层间设置隔水、隔热材料的重要性。 保温覆盖: 介绍根据环境温度,采用保温材料对新浇筑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以减缓散热速度,减小内外温差。 掺加膨胀材料: 探讨掺加膨胀剂对缓解温度应力的作用机理和应用。 第四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监测与反馈控制 本章强调了实时监测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中的重要性。首先,详细介绍各种温度监测仪器和设备,如热电偶、光纤光栅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安装布设要点和数据采集系统。 接着,阐述温度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何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评估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和温度梯度,与设计目标进行对比。 最后,重点讲解反馈控制策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加强冷却措施、延长保温时间、调整下一层浇筑时间等,确保温度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避免温度应力失控。 第五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与防治 本章将深入探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类型、分析方法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裂缝成因分析: 详细分析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包括温度应力、早期干燥收缩、塑性收缩、化学侵蚀、荷载作用以及施工缺陷等。 裂缝类型与特征: 介绍不同成因裂缝的形态、分布特征,如贯穿性裂缝、表面裂缝、贯穿性与表面裂缝组合等,以及如何通过现场观察和病害诊断来判断裂缝的性质。 裂缝分析方法: 结合前几章的温度应力分析,介绍如何量化温度应力对裂缝产生的影响。同时,介绍早期干燥收缩裂缝的预测方法,以及收缩补偿措施的应用。 裂缝防治措施: 总结并强化前几章的温度控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裂缝防治策略,包括: 严格执行温度控制措施: 强调温度控制是防治裂缝的根本。 合理配合比设计: 优化配合比,降低水化热和收缩性。 科学的施工工艺: 采用合适的振捣、养护、修补等工艺。 早期养护: 及时进行有效的湿养护,防止早期干燥收缩。 结构裂缝控制: 对可能产生结构的裂缝,采取专门的控制措施,如预应力技术、防裂网等。 裂缝修补: 对于已产生的裂缝,介绍常用的修补材料和工艺,如灌浆、嵌缝等。 第六章 工程实例分析 本章将通过多个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实例,生动展示本书所介绍的理论和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涵盖桥梁、隧道、水坝等不同类型的工程,详细介绍这些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温度控制挑战,所采取的温度预测与控制措施,以及监测结果与实际效果。通过对这些成功与借鉴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掌握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经验。 结论 本书第二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及其控制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温度应力产生机理的深入剖析,预测方法的详细介绍,以及温度控制和裂缝防治措施的详尽阐述,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期望本书能够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应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挑战,提高工程质量,保障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深知混凝土的性能不仅仅取决于其强度,还与其内部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庞大的体积,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温度效应,往往比普通混凝土更为显著和复杂。这本书《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本“修炼秘籍”。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温度应力”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深入理解水化热如何在中国式的冬季或夏季施工中,与环境温度相互作用,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复杂的温度梯度,进而产生拉应力,可能导致早期开裂。书中是否有关于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骨料类型、以及不同外加剂对温度应力影响的对比分析?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严谨的理论模型,甚至是数值模拟的分析方法,帮助我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温度应力的潜在风险。同时,“温度控制”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各种先进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控制技术。例如,是否有关于新型保温材料、智能温控系统、或者预埋冷却管道的最优设计和施工指南?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工程类型(如桥梁墩、大坝、高层建筑基础等)的温度控制方案的案例分析,并从中提炼出普适性的工程经验?这本书将直接帮助我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规避潜在的工程风险。

评分

我是一名在读的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我们的研究往往涉及到大型基础工程,比如深基坑、隧道、以及大型坝体等。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大量混凝土,并且其体量巨大,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问题是我们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本书的题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正是我们研究领域的热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温度应力”的产生机理,尤其是在这些大型地下工程或水工结构中,其内部温度变化是如何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的。例如,隧道开挖后的回填混凝土,或者坝体的浇筑,其内部巨大的体积如何影响热量的积聚和散发?书中是否有关于这些特殊工程环境下温度应力发展的详细模型?同时,“温度控制”作为解决温度应力问题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针对不同工程类型,例如隧道衬砌、坝体、桩基等,所采用的有效温度控制技术。是否有关于保温、蓄热、冷却等方法的详细论述,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指导性的技术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并解决这些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评分

我是一名对工程领域历史和技术演变充满好奇的工程爱好者。我经常关注一些标志性的工程项目,比如那些横跨江河、横贯山脉的宏伟桥梁,或是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我隐约知道,在这些庞大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挑战,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本书的名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让我对这个“大体积”背后的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设想,混凝土在浇筑后会不断释放热量,尤其是在体量巨大的结构中,这些热量难以散发,内部温度会升高,但外部温度又会降低,这种巨大的温差必然会导致内部产生应力,甚至开裂,这便是“温度应力”吧?而“温度控制”,则像是人类智慧与自然规律的一场博弈,工程师们如何在这种巨大的体量中,巧妙地调节温度,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向我娓娓道来这些技术背后的故事。它或许会讲述一些历史上因为温度控制不当而导致工程失败的案例,以此来警示我们;也或许会介绍一些巧妙利用自然条件、或者运用先进技术来解决温度问题的典范工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有一个更宏观、更形象的认识,理解这项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我是一名对工程项目管理感兴趣的初级项目经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甚至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这本书的名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理解“大体积混凝土”是指那些浇筑厚度或尺寸很大的混凝土结构,而“温度应力”听起来就像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差过大而产生的“内伤”。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结构开裂,影响工程安全,这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风险。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阐述这些风险的,以及“温度控制”又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实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易于项目管理人员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技术概念。例如,书中会不会介绍如何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来应对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关键的控制点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它是否会提供一些量化的指标,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温度控制的效果?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项目案例,说明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工程中,是如何进行温度管理的,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项目管理上的经验教训,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入门的桥梁工程师,我对大体积混凝土这个概念一直感到有些畏惧。在学校里,我们更多接触的是普通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而当项目涉及到一些超大体量的结构时,比如大型桥梁的桥墩、水电站的大坝等,就不得不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所带来的复杂性。这本书的名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最关心的是“温度应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怎样的危害。我听说,当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温度梯度,进而引发内部的拉应力,可能导致开裂。这听起来就像是混凝土内部的“炸弹”,稍有不慎就会引爆。而“温度控制”部分,则是我迫切需要学习的“拆弹技术”。书里会详细介绍哪些保温、蓄热、冷却的方法?是采用预埋管道循环水冷却,还是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细节和优缺点,我都需要弄清楚。另外,作为一本“第2版”的书,我希望它能包含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究成果,并且在理论阐述上更加严谨,在工程实例的选取上更具代表性,能够涵盖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效应有系统、深入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相关的工程挑战。

评分

我是一名对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非常感兴趣的材料科学研究者,尤其关注那些在极端环境下表现出特殊行为的材料。大体积混凝土,顾名思义,其体量巨大,这必然会导致其在内部温度变化方面呈现出与普通混凝土截然不同的特性。书中“温度应力”这个词汇就直接击中了我研究的兴趣点。我非常好奇,这种巨量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是如何在其内部形成显著的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又如何转化为宏观上的应力,并最终影响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是否有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够描述这种温度应力的发展过程?而“温度控制”部分,则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主动或被动的工程措施。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些控制技术的物理原理?比如,如何通过改变骨料的特性、掺入特殊的外加剂,或者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来延缓或加速热量的散发?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在不同规模的工程中是否有所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入解答,并且能够引用最新的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来支持其理论分析。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更看重的是书籍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以及它能否为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或解决现有理论难题的线索。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土木工程研究生,正在攻读混凝土结构方向。我们在课程中接触到了普通混凝土的性能,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尤其是其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温度问题,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本书《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恰好是我们在文献调研中经常会遇到的核心参考书。我非常关注书中对于“温度应力”的产生机理的深入分析。水化热的释放、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显著的温度梯度,并进一步引发拉应力,最终可能导致开裂,这是我需要系统学习的重点。我对书中关于温度应力计算模型的部分特别感兴趣,希望能够找到严谨的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同时,“温度控制”作为与温度应力相对应的实践层面,也是我学习的重中之重。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有效的温度控制技术,例如,预冷骨料、掺加粉煤灰或矿渣等火山灰材料、使用掺冷剂、预埋冷却管道、表面蓄热保温等。书中是否会对比不同控制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工程条件下的适用性?此外,作为“第2版”,我希望它能够涵盖最新的规范、标准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关于新型外加剂、智能温控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这本书对我完成毕业论文和未来的科研工作将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混凝土材料的生产企业技术总监,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混凝土打交道,但“大体积混凝土”始终是我们公司技术攻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本书的标题——《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2版)》,直接点出了我们行业的核心痛点。在生产和供应大体积混凝土时,如何保证其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内部温度不会过高,从而引发裂缝,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书中关于“温度应力”的阐述,我非常期待能看到详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针对不同配比、不同龄期下,温度应力产生的机理和发展规律。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而“温度控制”部分,则更是我们亟需掌握的核心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例如,在骨料选择、掺合料应用、外加剂选择、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比如如何根据工程规模和环境条件,制定最优的温度控制方案?对于“第2版”,我更希望它能包含最新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一些成功的工程案例分析,能够为我们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这本书将直接影响我们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我必须深入研究的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非常专业,那种沉稳的蓝色调,搭配上醒目的标题,立刻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严肃技术领域、内容扎实的学术专著。拿到手上,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厚实且略带哑光,翻阅起来手感舒适,不易留下指纹。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混凝土工程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好奇,我选择了这本书。我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一直很模糊,只知道它在一些大型工程中会用到,但具体它的“大”有多大,“体积”又意味着什么,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独有的难题,书中应该会有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温度应力”的这部分内容,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材料内部的“内战”,温度变化如何引发内部的张力,又如何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这种力学上的博弈让我充满想象。当然,更让我好奇的是“温度控制”这一部分,是如何在如此庞大的混凝土体中实现精细化的温度管理的?难道是某种黑科技?还是极其精密的计算和工艺?我想这本书应该会揭示这些神秘的面纱。我更希望它能用一些生动的案例来佐证理论,比如某某大桥、某某大坝在施工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高质量的图表和示意图,那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体验,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我是一名对建筑科学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大体积混凝土世界的窗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不是直接接触工程施工的,但我对城市规划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每当看到那些巍峨的大桥、雄伟的建筑,我都会好奇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尤其是那些体量巨大的部分,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大体积混凝土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挑战。我推测,书里提到的“温度应力”,应该就是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内部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应力。这听起来就像是材料在自我“拉扯”,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结构损伤。而“温度控制”,则更像是一种“降温”或“保温”的技术,是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拉扯”。我非常好奇,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们究竟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控制温度?是像给蛋糕“打恒温”一样,还是有更复杂的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一些实际工程案例,来解释这些专业概念,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建造奥秘。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施工现场的照片,或者建筑物的剖面图,那就更棒了,能够让我更好地想象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评分

挺好的,不错不错!

评分

很不错的资料

评分

不错,权威的书,有参考价值!

评分

速度慢,发票不给开明细不能报,客服不解决问题,本想着京东能早点到才在京东买,结果等了好几天,还什么京东自营,垃圾!!!价格也是最贵的,随便换一个地方都不会比这更贵

评分

好好学

评分

好,温控的鼻祖~~~

评分

很快。下午拍的,第二天一早就到了。。。。。

评分

书是正版,内容页不错

评分

这本书真的好哟,很详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