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

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长发,刘振 等 著
图书标签:
  • 膜分离
  • 膜材料
  • 分离技术
  • 应用基础
  • 化工工程
  • 环境工程
  • 材料科学
  • 高分子材料
  • 水处理
  • 气体分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20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57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产业界和科技界已将膜分离技术视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其应用遍及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清洁生产以及生物、医药、轻工、食品、电子、纺织、冶金、能源及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普及膜分离技术与材料方面的科学知识,本书从分离尺度、应用领域和特征结构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主要的膜过程,力求使读者在掌握膜分离技术基本知识的同时,对各种膜分离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本书不仅对膜分离技术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有很强的借鉴与参考作用,还可供高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内容简介

膜分离技术已成为解决当前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应用遍及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清洁生产以及生物、医药、轻工、食品、电子、纺织、冶金、能源及仿生等领域。  
  本书详细阐述膜分离材料的基本理论、膜的制备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超滤和微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透膜、气体分离膜、渗透汽化膜、膜接触器、膜反应器、液膜、离子交换膜、分子印迹膜、膜传感器等,力图全面、系统地介绍膜分离技术与过程、膜分离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既反映当前膜分离领域基础知识,也反映最新膜分离材料应用成果,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  
  本书不仅对膜分离技术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有很强的借鉴与参考作用,还可供高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基本概念1
1.1.1分离1
1.1.2膜与分离膜2
1.1.3半透膜、渗透与反渗透2
1.1.4膜分离与膜分离技术3
1.2膜分离的基本原理4
1.2.1基本传质形式4
1.2.2分离原理5
1.2.3浓差极化与膜污染7
1.3膜分离技术发展概况8
1.3.1发展历程8
1.3.2我国膜分离技术12
1.4膜分离材料14
1.4.1分离膜的分类与特点14
1.4.2常用制膜材料18
1.5分离膜的性能表征29
1.5.1膜的分离性能29
1.5.2膜的物理化学特性31
参考文献36
第2章超滤和微滤膜/38
2.1概述38
2.2超滤和微滤过程及其分离机理40
2.2.1超滤和微滤分离机理40
2.2.2超滤和微滤膜过程40
2.3超滤和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43
2.3.1超滤和微滤膜制备方法43
2.3.2膜结构与性能56
2.3.3膜组件及装置57
2.4超滤和微滤膜的应用63
2.4.1水处理领域64
2.4.2生物医药领域68
2.4.3食品饮料领域69
2.4.4其他方面69
参考文献71
第3章反渗透膜/73
3.1概述73
3.1.1反渗透与反渗透膜73
3.1.2商业化反渗透膜及组件74
3.2膜分离原理75
3.2.1溶解�怖┥⒛P�75
3.2.2优先吸附�裁�细管流动模型78
3.2.3摩擦模型79
3.2.4形成氢键模型80
3.3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81
3.3.1聚合物反渗透膜81
3.3.2无机(陶瓷)反渗透膜89
3.3.3有机/无机杂化反渗透膜91
3.4展望92
参考文献92
第4章纳滤膜/94
4.1概述94
4.2膜分离原理94
4.2.1基本原理94
4.2.2常用模型96
4.3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99
4.3.1单一材料纳滤膜100
4.3.2复合纳滤膜101
4.3.3荷正电纳滤膜105
4.4应用及展望106
4.4.1地表水106
4.4.2地下水107
4.4.3废水107
4.4.4海水淡化预处理108
参考文献109
第5章渗析膜/113
5.1概述113
5.2渗析膜基本理论114
5.2.1渗析过程原理和特点114
5.2.2唐南膜平衡114
5.3渗析膜及组件115
5.3.1渗析膜115
5.3.2渗析膜组件及设计118
5.4渗析膜性能及表征121
5.4.1传质阻力121
5.4.2溶质透过系数121
5.4.3过滤系数122
5.4.4含水率122
5.4.5生物相容性123
5.5渗析的应用123
5.5.1人工肾123
5.5.2工业应用128
参考文献130
第6章气体分离膜/132
6.1概述132
6.2分离机理133
6.2.1黏性流133
6.2.2分子流134
6.2.3表面扩散流134
6.2.4分子筛分机理135
6.2.5毛细管凝聚机理135
6.2.6溶解�怖┥⒒�理135
6.2.7双吸附�菜�迁移机理137
6.3分离膜及制膜材料138
6.3.1有机聚合物制膜材料138
6.3.2无机物制膜材料140
6.3.3有机�参藁�杂化膜142
6.4气体分离膜的应用143
6.4.1气体膜分离流程143
6.4.2气体分离膜应用领域144
6.4.3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148
参考文献149
第7章渗透汽化膜/151
7.1概述151
7.1.1渗透汽化特点152
7.1.2渗透汽化主要方式152
7.1.3渗透汽化适用对象154
7.2渗透汽化基本理论154
7.2.1渗透汽化基本原理154
7.2.2渗透汽化传递机理155
7.2.3渗透汽化分离机理158
7.2.4渗透汽化过程影响因素158
7.3渗透汽化膜160
7.3.1渗透汽化膜选择理论160
7.3.2渗透汽化膜选择性预测161
7.3.3渗透汽化膜种类162
7.4渗透汽化膜组件及膜过程设计163
7.4.1渗透汽化膜组件163
7.4.2渗透汽化膜组件设计要求164
7.4.3渗透汽化膜过程设计164
7.5渗透汽化膜应用165
7.5.1有机溶剂脱水166
7.5.2水中有机物脱除166
7.5.3有机混合物分离167
7.5.4渗透汽化膜技术发展167
参考文献168
第8章膜接触器/169
8.1概述169
8.2膜接触器的工作原理170
8.3膜接触器膜组件形式171
8.4分类及其应用173
8.4.1膜萃取173
8.4.2膜蒸馏177
8.4.3膜吸收181
8.4.4膜结晶184
8.4.5膜乳化188
参考文献192
第9章膜反应器/194
9.1膜反应器的特点194
9.2膜反应器分类及其应用195
9.2.1膜反应器的分类195
9.2.2膜化学反应器196
9.2.3膜生物反应器200
参考文献208
第10章液膜/210
10.1概述210
10.2液膜组成及分类212
10.2.1厚体液膜212
10.2.2乳化液膜212
10.2.3支撑液膜213
10.3液膜分离机理213
10.3.1选择性渗透213
10.3.2促进传递213
10.4液膜制备方法214
10.4.1乳化液膜214
10.4.2支撑液膜217
10.5液膜应用219
10.5.1放射性含铀废水中富集回收铀219
10.5.2稀土元素的分离与回收219
10.5.3废水中有毒金属去除和贵重金属回收220
10.5.4处理含酚废水221
10.5.5处理含氨废水221
10.5.6生物制品提取与精制222
10.5.7烃类混合物分离223
10.5.8气体分离223
10.5.9其他方面的应用223
参考文献224
第11章离子交换膜/226
11.1概述226
11.2制备方法227
11.2.1异相膜的制备228
11.2.2半均相膜的制备229
11.2.3均相膜的制备229
11.3结构与性能230
11.3.1离子交换膜的结构230
11.3.2离子交换膜的性能230
11.4离子交换膜的应用233
11.4.1电渗析233
11.4.2膜电解工业236
11.4.3质子膜燃料电池238
11.4.4双极膜238
参考文献238
第12章分子印迹膜/240
12.1概述240
12.2分子印迹技术241
12.2.1基本原理241
12.2.2分子印迹技术分类242
12.3分子印迹膜244
12.3.1常用分子印迹膜244
12.3.2分子印迹膜制备245
12.4分子印迹膜应用研究及发展250
12.4.1固相萃取250
12.4.2色谱技术251
12.4.3仿生传感器251
12.4.4分子印迹膜的发展252
参考文献252
第13章膜传感器/254
13.1概述254
13.2膜物理传感器255
13.2.1温度传感器255
13.2.2电位膜传感器255
13.3膜化学传感器256
13.3.1气体传感器256
13.3.2离子传感器258
13.3.3湿度传感器258
13.3.4味觉传感器258
13.4膜生物传感器260
13.4.1酶传感器260
13.4.2微生物传感器261
13.4.3组织传感器262
13.4.4免疫传感器262
参考文献263

前言/序言


《膜科学与工程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膜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前沿应用。内容涵盖了膜的形成机理、分离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膜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各类膜分离技术,包括纳滤、反渗透、超滤、微滤、气体分离膜、渗透汽化膜等。 第一部分 膜的形成与表征: 膜的形成机理: 详细解析了相转化法、自组装法、烧结法、电纺丝法等多种膜制备方法的物理化学原理,重点关注聚合物溶液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以及无机膜的晶体生长和固相反应。 膜的结构与表面性质: 探讨了膜的孔径分布、孔隙率、表面粗糙度、亲疏水性等关键结构参数如何影响分离性能。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气体吸附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多种表征技术。 膜的性能测试: 阐述了膜通量、截留率、选择性、抗污染性等常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意义。 第二部分 膜分离过程原理: 传质机理: 深入剖析了膜分离过程中的扩散、对流、表面吸附、溶胀、渗透压驱动等多种传质机理。 宏观动力学模型: 建立了描述膜通量随时间和压力变化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并解释了影响宏观传质系数的因素。 微观传质模型: 探讨了不同分离机理下的微观传质模型,如扩散模型、朗缪尔吸附模型、替莫金吸附模型等,用于预测和优化分离效率。 浓差极化与膜污染: 详细分析了浓差极化现象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对分离性能的负面效应。系统介绍了膜污染的类型(如粒径污染、胶体污染、生物污染、结垢等)、形成机理、检测方法以及预处理、清洗、设计优化等防污与除污策略。 第三部分 主流膜分离技术详解: 微滤(MF)与超滤(UF): 阐述了MF和UF在去除颗粒物、微生物、大分子物质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其在水处理、生物制药、食品工业中的实践。 纳滤(NF)与反渗透(RO): 详细讲解了NF和RO在高盐度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精细化学品分离等领域的原理与工艺。深入分析了不同压力驱动下,膜对离子、小分子物质的截留机制。 气体分离膜: 介绍了基于溶解-扩散机理的气体渗透分离原理,重点讨论了不同气体对膜材料的溶解度与扩散系数差异。涵盖了空气分离、天然气净化、氢气回收等应用。 渗透汽化(PV)膜: 阐明了PV膜分离的驱动力是温度差或分压差,以及水蒸气或有机蒸汽在膜两侧的相态变化。介绍了PV在有机溶剂脱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回收等方面的应用。 电驱动膜分离: 介绍了电渗析(ED)、电驱动纳滤(EDF)等技术,重点分析了电场在离子迁移和物质分离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 膜材料与组件: 聚合物膜材料: 详细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醋酸纤维素(CA)等常用聚合物膜材料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对膜性能的影响。 无机膜材料: 讨论了陶瓷膜(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金属膜、碳膜等无机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在高温、强腐蚀等苛刻条件下的应用。 复合膜与混合基质膜: 阐述了通过界面聚合、层层自组装、原位生长等方法制备高性能复合膜和杂化膜的策略,以克服单一材料的局限性。 膜组件设计: 介绍了平板膜组件、管式膜组件、卷式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等不同结构的特点、优势与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在不同工业应用中的工程放大问题。 第五部分 膜分离的应用与发展: 水处理与资源回收: 深入探讨了膜技术在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废水回用、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矿泉水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膜分离在溶剂回收、重金属去除、稀有元素富集等方面的潜力。 生物与医药领域: 介绍了膜技术在蛋白质纯化、细胞分离、药物缓释、血液透析、疫苗生产等生物医药过程中的应用。 能源与化工领域: 探讨了膜分离在天然气净化、氢能生产与利用、CO2捕获、催化反应器、溶剂回收等能源化工领域的关键作用。 食品与饮料工业: 介绍了膜技术在乳制品浓缩、果汁澄清、啤酒过滤、抗生素分离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新兴膜技术与未来展望: 展望了智能膜、生物模拟膜、仿生膜、分子筛膜、以及与其他分离技术(如吸附、萃取、结晶)的耦合等前沿研究方向,以及膜技术在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本书旨在为从事膜科学研究、膜工程设计、膜技术应用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热爱深度钻研的科技爱好者,我一直对膜分离技术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到着迷,从我们每天饮用的纯净水,到高效的空气净化器,再到化工生产中的精细分离,膜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深入理解膜分离的奥秘并非易事。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希望它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层层递进的方式,为我揭示膜分离材料的“应用基础”。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解释膜的孔隙结构、传质机理、以及不同材料特性如何影响其分离效率和选择性。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原理层面,而是能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医疗领域的血液透析,在食品工业中的浓缩和提纯,甚至在新能源领域的氢气分离和CO2捕获。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膜组件设计、系统集成以及操作维护的知识,那就更完美了。我尤其想了解,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应该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去选择最合适的膜材料和膜工艺,以及如何评估和优化系统的性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膜分离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潜力,或许还能启发我思考一些新的应用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摄影和旅游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水”这个话题充满好奇。从徒步旅行中遇到的各种水源,到旅途中接触到的不同净化设备,我越来越意识到水质的重要性,以及膜分离技术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的巨大贡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叙事方式,为我揭示膜分离材料的应用基础,让我能够理解那些看似普通的滤水器和净水器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反渗透、超滤、纳滤这些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一层薄薄的膜,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甚至病毒。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不同材质的膜,比如RO膜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它能过滤掉那么小的颗粒,而超滤膜又能去除什么。此外,我也对便携式净水设备中使用的膜技术很感兴趣,希望书中能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局限性。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科学读物,更是一种探索生活品质的指南。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净水设备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在我的旅途中,也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评分

作为一名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高度关注的科技评论员,我一直在追踪膜分离技术在各个前沿领域的应用潜力。从新能源的开发,到生命科学的进步,再到环境保护的挑战,膜技术都展现出巨大的价值。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的全面视角,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项技术的精髓及其发展脉络。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介绍主流的膜分离技术,例如反渗透、超滤、气体分离等,更能深入探讨一些新兴的膜技术,例如石墨烯膜、金属有机框架(MOFs)膜、生物膜等,并分析它们的独特性能和潜在应用领域。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膜材料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来实现特定的分离功能。此外,我也期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膜分离技术在能源(如氢气生产、CO2捕获与利用)、环境(如海水淡化、污水资源化)、生物医药(如药物递送、细胞分离)、食品科学(如风味物质分离、营养成分保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如果书中能够对膜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些预测和展望,那将极大地提升其参考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解读膜分离技术前沿动态的重要窗口。

评分

我是一名在化工领域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一直致力于工艺优化和节能降耗。在最近的项目中,我发现膜分离技术在分离和提纯某些有机溶剂、回收反应副产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由于对膜材料的应用基础了解不够深入,在选择和设计膜系统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的全面而深入的讲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膜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在化工领域的适用性。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聚合物膜、无机膜(如陶瓷膜、金属膜)在有机溶剂分离、渗透汽化、气体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并深入分析其耐化学腐蚀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关键性能。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如何根据具体物料体系和分离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膜材料和膜组件的指导性建议。此外,我也对膜的抗污堵机理和清洗策略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书中如果能包含一些实际的工业案例分析,并对膜分离技术在化工领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量化评估,那就更有价值了。这本书将是我在化工工艺优化道路上的一把利器。

评分

终于等到这本书了,我是一名在膜分离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研发工程师,说实话,市面上关于膜分离的专著不少,但真正能触及到“应用基础”这个层面的,却并不多见。很多书要么是过于理论化,公式堆砌,读起来像在啃一本数学教材,对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种种“坑”和“惑”语焉不详;要么就是过于偏向某一具体应用场景,比如水处理膜,或者气体分离膜,这本书的出现,我期待它能填补这个空白。我尤其关注它是否能将宏观的应用需求,细致地分解到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质,再到宏观的制备工艺、性能表征,以及最终在各种实际工况下的行为表现,做一个完整而深入的链条式阐述。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们这些一线人员,不仅仅是了解“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在面对复杂工况和工艺优化时,能有更扎实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主义。例如,在选择某种特定应用场景下的膜材料时,除了看文献中提到的截留性能,我们还需要考虑膜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抗污染性、机械强度等一系列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权衡,往往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给予深入的剖析,并且提供一些量化的评估方法,那将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份宝贵的参考。我也会仔细审阅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膜材料(如聚合物膜、陶瓷膜、金属膜等)的制备方法、改性策略、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适配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这对于我们进行新材料的开发和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 DIY 和智能家居的电子工程师,最近我对空气净化和水质改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了解到膜分离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过滤产品,我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它们内部究竟使用了何种原理的膜,以及这些膜的性能如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揭示膜分离材料的应用基础,让我能够更明智地选择和使用相关的产品。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膜,例如HEPA滤网(虽然它严格来说不是膜,但很多复合滤材会用到膜技术)、活性炭滤膜、以及用于净水器的RO膜、UF膜等。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这些膜的过滤原理,例如孔径大小、表面电荷等如何影响其对不同污染物(如颗粒物、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的去除效果。此外,我也对如何评估膜的寿命和性能衰减感兴趣,以及如何对膜进行简单的维护或更换。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家中构建简单膜分离装置的思路或案例,那就更令人兴奋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膜分离材料的基本认知,从而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能对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膜分离技术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推荐我阅读一些基础性的书籍,以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翻阅了市面上几本热门的膜分离教材后,我仍然觉得有些概念不够清晰,尤其是关于不同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分离任务来设计和选择膜材料,这部分内容总是让我感到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膜分离材料的种类、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并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如何直接影响膜的分离性能,例如截留率、通量、选择性以及抗污染性。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详细阐述不同制备工艺(如相转化法、静电纺丝法、烧结法等)对膜微观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这些工艺参数来获得高性能的膜。此外,我也期望书中能提供关于膜材料表面改性策略的详细介绍,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生物改性等,以及这些改性如何改善膜的亲疏水性、抗污染性和生物相容性。对于我这样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学生来说,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膜性能表征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及如何解读这些表征结果,将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的“定海神针”。

评分

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化学工程教学多年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教材,以供我的学生参考和学习。市场上的一些教材虽然内容翔实,但往往过于侧重理论推导,或者在应用案例的选取上不够广泛和新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认识。我购买这本书,正是看中了它“应用基础”的定位,我希望它能够将膜分离材料的基础科学原理,与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我期待书中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主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气体分离膜以及膜蒸馏等,并对不同技术的适用范围、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膜材料(如聚合物、陶瓷、金属、复合膜等)的设计理念、制备工艺、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材料在各种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表现。例如,书中是否能提供关于膜污染机理的深入探讨,以及有效的防污染和清洗策略?是否能对膜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案例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的学生建立起从微观材料到宏观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我是一名在生物医药领域从事药物研发的研究员,在药物递送、分离纯化以及生物反应器等环节,膜分离技术都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对于不同应用场景下对膜材料性能的具体要求,我始终觉得有些模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的系统性指导,帮助我更精准地选择和设计适合我研究需求的膜。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聚合物膜、陶瓷膜、以及一些新型生物相容性膜材料的制备原理、微观结构特点、表面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膜的生物相容性、抗生物污染性、以及在特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细胞)分离和纯化过程中的选择性。例如,书中是否能深入探讨如何设计具有特定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的超滤膜,以实现对目标药物分子的有效截留和纯化?是否能介绍一些用于细胞培养或细胞分离的微滤膜或微流控芯片中的膜技术?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膜在药物缓释载体、生物传感器等新兴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本书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宝贵的知识库,帮助我解决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

评分

我是一名对环保事业充满热情的基层环保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的工艺,其中膜分离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膜材料本身的原理和选择,我却总觉得隔靴搔痒,很多时候只能听从技术供应商的推荐,缺乏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为我阐述膜分离材料的应用基础。我期待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膜的“身份证”——孔径、截留率、通量等关键参数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实际的分离效果。我更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膜材料,例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丙烯腈(PAN)等聚合物膜,以及陶瓷膜、金属膜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水处理(如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净化)、空气净化(如PM2.5过滤、VOCs去除)等领域的适用性。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膜系统设计、操作和维护的实用指南,以及如何评估膜的寿命和处理成本,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场景下选择这种膜,而在另一些场景下又需要选择另一种膜,从而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环保项目的决策和实施中,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公司采购的,送货很快!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挺实用的

评分

东西很好,到货很快。。。。。。。。。。。

评分

公司采购的,送货很快!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