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文以一个乡镇近十年来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与基层组织的策略主义应对作为分析对象,理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行为逻辑、政治属性,进而理解基层政治的运作及性质。进而从国家、基层组织与农民的三层关系中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对国家政权建设这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讨论。 陈锋 著 陈锋(1985-),福建永泰人,社会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与城乡社会学。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迄今在中国十余省份农村、乡镇驻地调研累计超过500天。已在《社会》《中国农村观察》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摘要10余次,并多次被政府部门列入内参。2012年荣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6年入选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计划。 序 言 贺雪峰 一 2000年前后,从村民自治切入乡村治理研究以来,我们从两个方向拓展治理研究。一是从政策落实、政治运行等角度向下深入,研究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从政治学向社会学研究转化,逐步形成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一些认识,如提炼出“南中北的村庄类型结构”、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半熟人社会”等中层概念。二是从村级治理逐步向上向外拓展,将乡镇治理、县级政治和城市街头治理与社区治理等纳入研究范围,形成关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观察。归结起来,我们是将“治理”解释为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的互动过程,村级治理、乡镇治理、县级政治和城市街道治理与社区治理等都属于国家权力和社会的密切接触地带,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为了呈现关于当前中国乡村治理总体图景,我们正努力开掘两条主要分析线索。条是时间的框架,自改革开放等这是一本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意的著作。它不像有些流行的管理学书籍那样,热衷于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或“成功秘籍”,恰恰相反,它强迫读者去面对现实的困境和结构性的矛盾。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冲突管理”和“协商民主”的章节,作者没有回避现实中矛盾的尖锐性,而是展示了在资源有限、观念多元的背景下,地方精英是如何通过精妙的“话术”和“艺术”来达成暂时的平衡。这种“术”的层面,真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中庸”思想在当代治理实践中的变体。从文风上看,它显得非常沉稳、克制,用词精准,没有一句废话,全部是干货。对于希望从事公共服务或对社会结构有深度好奇心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极其精妙,如同一个设计严谨的迷宫,层层深入,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道”的探讨,即那些超越具体技巧的、更形而上的原则和价值取向。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所有的治理技巧(术)最终都必须回归到对人的理解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道)上。这种哲学层面的提升,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社会科学的专业读物,更具有一种对现代社会困境的反思价值。语言风格上,它呈现出一种古典的韵味,行文间充满了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但其分析工具和结论又是极其现代和尖锐的。总而言之,它是一本值得所有关心社会脉搏的人,放在案头时常翻阅的经典之作。
评分坦白说,我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进行的深度对话。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结合自己生活周边的观察,去印证书中的观点。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目光仅仅聚焦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上,而是把聚光灯打在了那些基层执行者和普通村民的日常互动之中,探讨的是“如何把政策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的问题。作者对基层权力运行的描摹,既有同情理解,又不失批判的锋芒,达到了非常高的平衡。它让我意识到,治理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能否精准把握当地的文化基因和情感连接,这一点,是任何自上而下的标准化流程都难以替代的。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出了我基于书名所做的预期。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略带怀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社会治理的书籍汗牛充栋,真正能给人带来“醍醐灌顶”之感的作品并不多。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微观世界,让人立刻被吸引进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让那些原本抽象的“治理结构”、“社会资本”等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正亲自站在那个熙熙攘攘的集市口,观察着人情世故的流动。最令我震撼的是它对“非正式制度”力量的强调,很多时候,不成文的规矩和历史的惯性,远比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更能决定一个社区的走向。这种对“隐形规则”的深刻洞察,让我对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读来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现代社会治理新视角的钥匙,尤其是在理解基层社区如何有效运转方面,它提供了一套非常扎实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作者的叙事功底极为深厚,将复杂的社会学理论与生动的田野调查案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权力”与“关系”在地方实践中的互动模式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辩证的思维。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好”或“坏”的结论,而是带领读者深入到那些充满灰色地带的决策现场,去感受那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与妥协。读完后,我对自己过去对“乡村”的刻板印象有了极大的修正,明白了真正的社区治理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它既需要高层的政策指引,更离不开底层逻辑的有效运转。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术探讨,更在于它为所有关心公共事务、希望看到社会结构更健康发展的人提供了一份极具操作性的思维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