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学百科(全彩)
:128.00元
作者:英国DK出版社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1300257
字数:
页码:352
版次:1
装帧:纸面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DK社会学百科(全彩)》内容简介:社会的贫富差距能被消除吗?是什么诱导人们去犯罪?网络如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都在探索如何治理社会这个重大问题,而社会学家们已经给出了一些方案,并持续塑造着今日的世界。 本书通俗易懂,精炼有力的解释破译了高深莫测的社会学术语,清晰流畅的图表剖析了深奥难懂的理论,机智诙谐的例证燃起我们关于社会及其制度的思想火花。 无论你是社会学的“热心份子”,还是深居书斋的“专家”,都会在《社会学百科》这本书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目录
10 前言
社会学的基础
20 身体的挫败绝不意味着/标志着民族的灭亡
伊本?赫勒敦
21 在军队和公司中,人类总是徘徊或安定,同意或争吵
亚当?弗格森
22 科学可以被用来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
奥古斯特?孔德
26 《独立宣言》与一半的人类无关
哈里特?马蒂诺
28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卡尔?马克思
32 共同体与社会
费迪南?滕尼斯
34 社会,就如同人的身体,拥有相互关联的部分、需要和功能
埃米尔?迪尔凯姆
38 理性的铁笼
马克斯?韦伯
46 许多个人困惑必须从公共议题的角度来理解
查尔斯?怀特?米尔斯
50 像关注重大事件一样关注平凡的日常活动
哈罗德?加芬克尔
52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反抗
米歇尔?福柯
56 性别是没有原型的模仿
朱迪斯?巴特勒
社会不平等
66 我谴责资产阶级的社会谋杀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68 20世纪的问题是肤色界线问题
W. E. B.杜博依斯
74 穷人被排斥在日常生活模式、习俗和活动之外
彼得?汤森
75 英国的国旗下没有黑人
保罗?吉尔罗伊
76 地位感
皮埃尔?布迪厄
80 东方是整个东方世界被幽禁其中的舞台
爱德华?萨义德
82 贫民区就是黑人居住区
以利亚?安德森
84 自由之手段变成了侮辱之根源
理查德?桑内特
88 男人对父权制的兴趣凝结在霸权式男性气质中
R. W. 康奈尔
90 白人女性已经成为这种白人至上的资本主义父权制帝国主义的同谋
贝尔?胡克斯
96 “父权制”的概念对分析性别不平等必不可少
希尔维亚?沃尔比
现代生活
104 陌生人并不是作为个体,而是某种特定类型被感知
乔治?齐美尔
106 自由地重塑我们的城市和我们自身
亨莉?列斐伏尔
108 街上一定要有很多双眼睛
简?雅各布斯
110 只有沟通能够沟通
尼克拉斯?卢曼
112 社会应该清楚指出什么是善
阿米泰?埃齐奥尼
120 麦当劳化几乎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乔治?瑞泽尔
124 社区中的联结已经衰落了
罗伯特?普特南
126 迪斯尼化用绚烂的经历替代世俗的平凡
艾伦?布莱曼
128 住在阁楼上就好像住在陈列柜里一样
雪伦?朱津
生活在全球化世界中
136 在流动的现代性世界中,须放弃所有总体性/整体性希望
齐格蒙特?鲍曼
144 现代世界体系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146 全球问题,本土视角
罗兰?罗伯逊
148 气候变化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安东尼?吉登斯
150 没有全球认知公正,就没有社会公正
博温托?迪?苏萨?桑托斯
152 思维力所释放的生产力
曼纽尔?卡斯特尔
156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失控的世界中
乌尔里希?贝克
162 有时候全世界似乎都在移动
约翰?厄里
163 民族不需要通过太多的历史稻草来想象和建构
戴维?麦克隆
164 全球城市是新型运作的战略地点
萨斯基娅?萨森
166 不同社会的现代性表现各不相同
阿尔君?阿帕杜莱
170 变迁过程改变了人类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戴维?赫尔德
文化与认同
176 主我和客我
乔治?赫伯特?米德
178 现代性的挑战是无幻象地生活和无法摆脱幻象地生活
安东尼奥?葛兰西
180 文明化的过程持续地“向前”推进
诺贝特?埃利亚斯
182 大众文化强化了政治压制
赫伯特?马尔库塞
188 未来的威胁在于人可能会变成机器人
埃里希?弗罗姆
189 文化是通俗的
雷蒙?威廉斯
190 污名指的是一种非常丢脸的印记
欧文?戈夫曼
196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越来越多而意义越来越少的世界里
让?鲍德里亚
200 现代认同正在去中心化
斯图尔特?霍尔
202 所有共同体都是想象的
本尼迪克?安德森
204 在全世界,文化正坚定地将自己推向舞台中心
杰弗里?亚历山大
劳动与消费主义
214 贵重物品的炫耀性消费是有闲绅士取得名声的手段
托斯丹?凡勃伦
220 清教徒是应“天职”而主动去工作;我们是被迫工作
马克斯?韦伯
224 技术,如同艺术,是人类想象力的翱翔
丹尼尔?贝尔
226 机器变得越精密,工人所需技艺就越少
哈里?布雷弗曼
232 自动化增加了工人对劳动过程的控制
罗伯特?布劳纳
234 浪漫伦理促进消费主义精神
柯林?坎贝尔
236 对人进行加工,产品是一种精神状态
阿利?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244 自发的同意中包含强制
麦克?布洛维
246 事物塑造我们,就如同我们制造它们一般
丹尼尔?米勒
248 女性化在减少性别不平等方面只带来有限的影响
泰瑞?琳?凯拉韦
制度的角色
254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卡尔?马克思
260 寡头统治铁律
罗伯特?米歇尔斯
261 健康的人不需要官僚机构来结婚、生育和死亡
伊凡?伊里奇
262 有些人犯罪是他们对某种社会情境的反应
罗伯特?K. 默顿
264 总体机构剥夺了人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他们的自我感
尔文?戈夫曼
270 治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处理
米歇尔?福柯
278 宗教已经丧失了其合理性和社会意义
布莱恩?威尔逊
280 我们的身份和行为是由他人对我们的描述和分类来决定的
霍华德?贝克尔
286 经济危机随即转化为社会危机
尤尔根?哈贝马斯
288 学校教育已经沦为一种面向穷人和为穷人服务的制度
塞缪尔?鲍尔斯和赫伯特?金蒂斯
290 社会时不时地遭遇道德恐慌
斯坦利?科恩
291 部落时代
米歇尔?马费索利
292 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保罗?威利斯
家庭与亲密关系
298 性别差异是文化的产物
玛格丽特?米德
300 家庭是生产人的性格的工厂
塔尔科特?帕森斯
302 西方人变成了一种忏悔的动物
米歇尔?福柯
304 异性恋必须作为一种制度来认识和研究
艾德里安娜?里奇
310 西方家庭设置是多元的、流动的和没有定论的
朱迪斯?斯泰西
312 婚姻契约是一种工作契约
克里斯汀?德尔菲
318 家务劳动与自我实现直接对立
安?奥克利
320 当爱 情终取得胜利,它不得不面对各种挫折
乌尔里希?贝克和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
324 性就像关乎肉体那般关乎信仰和意识形态
杰弗瑞?威克斯
326 酷儿理论质疑认同的基础
史蒂文?赛德曼
334 人名录
340 术语表
344 索引
351 致谢
作者介绍
郭娜,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2013),武汉大学社会学硕士(2006),学士(2003)。美国布朗大学(2010)、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社会研究所(2007)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助理(2010-2011)。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民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以及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研究。 英国DK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逻辑清晰到令人拍案叫绝。它不是简单地按字母顺序罗列词条,而是在整体上构建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知识路径。你会发现,前几章奠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论,随后才进入具体的社会结构、文化、权力等核心议题的剖析。这种编排方式非常符合人类的学习规律——先建立骨架,再填充血肉。对于自学者来说,这种结构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以及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如果你只是想查阅某个特定名词,它的索引系统也做得极为详尽,真正做到了既能用于系统学习,也适用于快速检索,兼顾了深度探索者和实用主义者的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严谨又优雅的英伦范儿。DK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在细节处彰显无遗,纸张的质感厚实且光滑,印刷的色彩饱满清晰,即便是复杂的图表和历史照片,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欣赏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大量的插图、时间线和概念图,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社会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对于初次接触社会学,或者希望系统梳理知识脉络的读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案头陈设品,让人忍不住想时常翻阅。当然,这种精美的制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重量,如果能设计成更便携的版本,或许在通勤阅读时会更方便一些,但瑕不掩瑜,它在视觉体验上已经做到了极致。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引进版图书的本地化处理总会抱持一丝谨慎,担心那些由西方社会背景建立起来的理论在应用于我们自身文化语境时会显得生硬或隔靴搔痒。然而,郭娜和徐吉鹏两位审校者的工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审校工作使得整本书的术语翻译精准到位,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关键概念的解释中,似乎注入了一种微妙的“桥接”力量,让那些经典的西方社会学概念在中文读者的理解中减少了文化上的隔阂感。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因为翻译不当而产生的困惑,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和学习的效率。这种幕后英雄式的学术贡献,是任何一本优秀的译著都离不开的基石,这次的成果令人非常满意。
评分作为一本社会学领域的“百科全书”,它最让我称道的地方在于其内容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平衡点。它没有陷入单纯的理论堆砌,而是将宏大的社会学框架巧妙地拆解成一个个可供深入探究的模块。从经典的涂尔干、韦伯到当代的前沿思潮,从家庭结构变迁到全球化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几乎涵盖了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更难得的是,它在介绍这些概念时,并非只是给出一个僵硬的定义,而是结合了大量的现实案例和历史背景进行阐释,这让抽象的社会学原理“活”了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学派观点的对比分析,那种尊重多元视角的态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认识到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并非单一理论可以完全囊括。
评分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或参考书,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全新思维方式的窗口。阅读它,就像被邀请进入了一个观察和解构我们日常生活的精密实验室。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是什么”(What),更是“为什么会这样”(Why)以及“如何才能看到更深层次的联系”(How)。例如,当你再次看到街头的某个社会现象时,你会不自觉地调动书中关于阶层固化、符号互动或者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去审视它,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远比记住某个定义来得更有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赋能”性——它赋予了读者一套批判性分析社会现实的底层逻辑工具,这种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和稀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