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主编的《程氏小儿经络推拿(附光盘)》通过调整小儿的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本书在操作部分划分了治疗与保健的手法,家长在家可以根据孩子状况各取所需。在穴位部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便于随时查找使用。另外,不仅有穴位图示还增加了操作视频,*形象*直观,减少了文字描述、静态图像带来的误读或者理解偏差。
陶冶,北京市非遗项目“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大诚中医门诊部主任,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十余年,擅长手法调理小儿脾胃、防治呼吸道疾病、提高免疫力等,曾赴莫斯科东方医疗中心援外工作。《从头到脚话推拿(宝宝篇)》作者之一。
**章 总论
一 小儿生理发育特点
二 小儿疾病病因特点
三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四 小儿诊断常用方法
五 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六 小儿推拿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一 头面颈项部穴位
坎宫
四白
天门
太阳
高骨(耳后高骨)
百会
眉心(印堂)
山根
准头(鼻准)
人中
迎香
承浆
牙关(颊车)
天柱骨
风池
二 上肢穴位
小横纹
胃经
肺经
脾经
肝经
洪池(曲泽)
肾顶
掌小横纹
心经
肾经
小肠
外八卦
大肠
外关
少商
四横纹
十王(十宣)
一窝风
肾纹
威灵
内劳宫
大横纹
板门
小天心
内八卦
总筋
列缺
三关
天河水
曲池
六腑
老龙
端正
虎口(合谷)
二人上马
五指节
精宁
外劳宫
三 胸腹部穴位
乳根
天突
中脘
关元
胁肋
天枢
腹
脐
气海
乳旁
肚角
膻中
四 背腰骶部穴位
脊柱
肩井
大椎
脾俞
肾俞
胃俞
肝俞
七节骨
龟尾
肺俞
五 下肢部穴位
阳陵泉
阴陵泉
血海
足三里
三阴交
丰隆
承山
委中
太冲
涌泉
第三章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 常用单式手法
推法
揉法
摩法
按法
拿法
摇法
运法
搓法
捣法
捻法
捏法
擦法
掐法
二 常用复式手法
黄蜂入洞
按弦走搓摩
运土入水
运水入土
打马过天河
第四章 儿科常见疾病治疗
感冒
发热
咳嗽
哮喘
呕?
泄?
便?
厌?
腹?
疳?
夜?
惊?
汗?
遗?
小儿水?
脱?
口?
婴儿湿?
鼻?
近?
儿童多动?
第五章 小儿保健按摩
一 小儿保健按摩手?
二 不同年龄时期的小儿保健与按摩要?
三 四季时令保健与按摩要?
这本《程氏小儿经络推拿(附光盘)》的厚重感,从我拆开快递的那一刻起,就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首先,从装帧设计上看,出版社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传统医学的沉稳与专业,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健康手册,而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细腻,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光盘的配置,通常附带的光盘内容才是真正检验一本书实践价值的关键。很多理论书籍配的光盘只是简单地将书本内容电子化,但这次的配置明显更具针对性。我初步尝试着播放了一下,发现它的制作水准很高,画面的清晰度、操作演示者的手法细腻程度,都远超我的预期。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毕竟推拿手法,再详尽的文字描述,也不如亲眼所见来得直观和准确。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从基础的经络理论讲起,循序渐进,毫不拖沓,让你在进入具体手法学习前,已经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和推拿的底层逻辑有了扎实的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详尽程度,没有那种空泛的描述,而是结合了临床常见的小病症,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那些希望在家中为孩子进行基础保健的家长,提供了一个系统、可靠的指导方案,而不是听信网络上零散且真假难辨的推拿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给我一种极强的“逻辑链条感”。很多传统医书的弊病在于知识点的堆砌,让人抓不住重点。但《程氏小儿经络推拿》的脉络极其清晰,它似乎预设了读者的思维路径,一步步引导你建立起推拿实践的知识体系。从最初的“为什么推拿有效”到“如何安全推拿”,再到“针对不同疾病推拿什么穴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发现书中对于穴位的选取和描述异常精确,它没有罗列所有已知的几百个穴位,而是精选了那些对小儿最核心、最有效的几十个穴位,并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标注了准确的定位“参照物”,比如结合孩子的手指关节长度、掌纹等,这种实用的定位技巧,比单纯的教科书描述精确得多,大大减少了我初学时的定位误差。另外,它对推拿后的“注意事项”也着墨颇多,包括饮食、保暖,甚至是推拿后孩子的情绪反应,都有详细的指导,这体现了一种整体观的护理理念,而非单纯的技术输出。光盘的价值在于其“动态参考性”,在书本上理解了“按而留”的力度概念后,光盘中能直观地展示施术者肌肉的细微紧张变化,这种人体的反馈信息,是静态图片无法传达的,它让推拿从一种“操作”,升华为一种需要“感知”的艺术。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绝大多数声称“包教包会”的育儿健康书籍都持保留态度,很多要么过于浅尝辄止,要么就是故弄玄虚,抱着买一个图个心安的心理购入了这本《程氏小儿经络推拿》。没想到,实际的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中医小白也能轻松入门。它更像是邻家长辈在耐心指导你,而不是冷冰冰的教科书。比如,它在介绍如何安抚哭闹不止的孩子时,会结合推拿手法,这体现了作者对小儿心理需求的深刻洞察。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体质辨识”的细致划分。过去我总觉得孩子发烧咳嗽就是那么几种情况,但读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不同体质的孩子,即使是同样的症状,推拿的侧重点和禁忌也是大相径庭的。光盘部分的内容,我主要利用了碎片时间观看。它不像传统教学视频那样冗长,而是切块明确,比如“健脾”模块就集中展示了相关穴位的定位和揉法,非常方便检索和复习。孩子生病时,我们家长往往心急如焚,这本书提供的这种即时、可操作的指导,比起去医院排队等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补充。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旁观者,转变成了一个有能力参与到孩子健康维护中的积极角色。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效率和系统化学习的人,对那些内容松散、缺乏体系的读物深感厌烦。这本《程氏小儿经络推拿(附光盘)》之所以能在我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它的结构组织堪称典范。全书仿佛被设计成了一个模块化的学习系统,理论基础模块提供了坚实的认知支撑,操作手法模块提供了详尽的执行方案,而常见病症模块则提供了针对性的应用场景。我特别赞赏它在“预防保健”这一章节的设置,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病后的治疗。书中提出的那些日常保健推拿套餐,比如“开天门”、“推三关”等,动作简洁,耗时短,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真正实现了“治未病”的理念。这种前瞻性的内容设计,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急救手册”,更是一本“日常养生宝典”。光盘内容的分段处理也是极具匠心的,它不仅仅是操作的演示,更像是一场“精品微课”。每一组推拿手法都有一个明确的标题和对应的学习目标,比如“缓解积食的推拿组合”,你可以精准定位到你需要学习的那个部分进行重复观看和练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深度、结构逻辑和多媒体辅助的结合上,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实践框架。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儿科推拿师,从业也有十多年的经验了,平时接触的书籍和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实操指南却不多见。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恰恰在于它对“程氏”流派的深度挖掘与现代化阐释。很多老派的推拿手法,虽然疗效显著,但在现代医学体系下的解释常常显得模糊不清,这给年轻一代的从业者带来了理论上的鸿沟。然而,这本书在介绍具体手法时,非常注重将传统穴位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原理相结合进行解读,这极大地提升了手法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举个例子,在讲到捏脊法时,书中不仅强调了力度和频率,还结合了脊柱分节的力学传导,这让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在以往操作中可能忽略的一些细微之处。再说到光盘部分,它的价值在于“标准化”。推拿的差异性往往在于施术者的经验和悟性,但对于教学而言,需要一个清晰的基准线。光盘中不同镜头的切换,特别是那些手部接触部位的特写,清晰地标示了“哪里着力”、“角度如何”,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强悍太多了。它有效降低了新手在模仿过程中的学习成本,避免了因手法不标准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对于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来说,它更像是一本系统的“校准手册”,帮助我们回顾并强化基础,确保手法的一致性和精准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