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战胜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赢得2012美国总统大选,成功连任,将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
本书的论点是:巴拉克·奥巴马记在心上的是他非洲那个父亲的反殖民主义思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直到度过了他的性格成型期,奥巴马将美国视为一种统治并毁灭全球的力量。他开始将美国军方视为新殖民主义占领的一种工具。他采纳了父亲的立场——自由市场是经济掠夺的代号。奥巴马开始将富人们视为一个压迫阶级,美国国内的一股新殖民主义力量。他开始痛恨企业,认为它们是经济控制和剥削的机构性机制。美国实力是一种对于美国如何自私地消费了全球的资源、如何无情地欺压并控制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人的计量。
本书与其他关于奥巴马的书不同,它并没有热情洋溢地对奥巴马进行虔诚的赞扬,但也不是对奥巴马的粗俗痛斥。本书从反殖民主义这一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奥巴马形象,并形成一种理论。在作者看来,只有这种理论才能够最好地揭示究竟是什么驱策着奥巴马,并对奥巴马在白宫中的所作所为进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该理论来自于奥巴马自己的自传和自我描述。读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你理解奥巴马,还能使你预料到奥巴马接下来会做什么。
迪内希·德·索萨(Dinesh D’Souza),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纽约市国王学院校长,前白宫内政分析员,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他的畅销书有《非自由教育》(Illiberal Education)、《种族主义的终结》(The End of Racism)等。
译者:王虎学,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已出版个人学术译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已出版人物传记类畅销书《数码新领袖冯军》、《“中国摩根”宁高宁》、《转身奇才李宁》等;已在《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国内核心报纸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等4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参与多部著作、教材和教辅的编写。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与中央党校资助奖励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
译稿审读专家:邢云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价值学理论、政党文化和企业伦理。现借调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作。
1、他不能说自己憎恶富人,所以他只能谈论公平和平等。他不能说美国是世界的核心威胁,所以他只能说他想要一个无核的世界。他不能说他认为华尔街是邪恶的,所以他必然会谴责投资公司没有顾及普罗大众的利益。奥巴马有时候也会搞砸;在对反殖民主义进行营销上,他并非常胜不败。但即便是他的尝试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这是一项他磨炼了许多年的技能。因此,即便我们在验证关于奥巴马的意识形态的工作理论,我们也会欣赏一个真正的政治艺术家的“偷梁换柱”技巧。
一个好的入手点就是奥巴马那冷静、超然的秉性。即便是平等主义或是根除贫困这样的典型的自由主义事业也不能使他激动,最低工资的问题很少能够引起他的兴趣。而据我们所知,他从未对回收利用表示出热情。但当他谴责华尔街的恶棍或是大声斥责大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他的声调却提高了。奥巴马在他的书《无畏的希望》中写道:“美国的富人们没什么好抱怨的。”最近,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谴责富得流油的执行官们试图尽可能多地赚钱。奥巴马怒气冲冲地谴责道:“我切实地相信,在某个时间点上,你们已经赚够了钱。”
这话从总统嘴里说出来有些奇怪。对于美国人来说,有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斯蒂夫·乔布斯和沃伦·巴菲特继续做他们所从事的事难道不好吗?当然,我并不关心奥巴马的话的是非曲直;我是想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是什么使奥巴马变得易怒而疯狂?又是什么使他变得严厉又尖刻?答案是:大型企业和富人。
2、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于2009年3月7日造访白宫。奥巴马为他提供了一系列被错误地格式化了的DVD。这与布朗送给奥巴马的礼物是很不相称的——一个从19世纪80年代英国反奴隶制战舰的龙骨上雕刻来的装饰用笔架。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失误。仅仅在三个星期之后的2009年4月1日,英国女王前来造访。奥巴马赠与了她一台iPod。伦敦的报纸就这一政治事件作出了报道,指出女王早已有了一台iPod。奥巴马并非做不到优雅,他不仅能做到优雅,甚至还可以奉承——他对沙特阿拉伯的国王齐腰鞠躬。
但对于英国人来说,最大的侮辱在于:当刚成为总统的奥巴马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偶然见到一座温斯顿·丘吉尔的半身像时,他马上决定要将其还回去。显然,丘吉尔的话历来被美国总统们所引述,而这座半身像是英国政府从其艺术收藏品中拿出来借与美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象征着美国与英国的特殊联系。英国官方对于奥巴马将半身像从白宫挪走的决定感到了些许震惊,他们提议:或许奥巴马可以将其陈列在其他地方。这被奥巴马婉拒了。英国人委屈地将半身像迎了回来,半身像现在坐落在英国大使在华盛顿的住所之中。
听上去奇怪吗?如果你仅将奥巴马视为一名社会主义者(为什么一名社会主义者会对丘吉尔的雕像产生如此狂暴的反应呢?)或是仅知道丘吉尔是引领英国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的话,这确实有些奇怪。但奥巴马有反殖民主义知识背景,他很可能会将丘吉尔视为一名帝国主义者——他为了大英帝国向印度和非洲派兵。丘吉尔反对印度的独立运动,并于1942年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还没成为大英帝国的第一任负责清算帝国资产的首相。”即便是到了1954年,当艾森豪威尔总统向丘吉尔提起了授予英国在非洲的所有剩余殖民地以自治政府的权力的提议时,丘吉尔仍然回答说他“担心霍屯督人公投”。在20世纪50年代,当英国人与肯尼亚(奥巴马父亲的祖国)的矛矛党起义作斗争时,丘吉尔正是英国的首相。所以,当采用了反殖民主义假说时,我们发现原本无法解释的丘吉尔事件突然有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
这本书的书名《一个真实的奥巴马》让我一下子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常我们看到的奥巴马,都是在镁光灯下、在演讲台上、在处理国事的形象,似乎总是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环。但是,“真实”这两个字,就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了解的大门。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挖掘一些不那么“完美”的侧面?比如,他的一些决策是如何形成的?在做出一些重大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决定时,他内心是否会犹豫?有没有一些时刻,他也会感到疲惫、困惑,甚至是犯错?一个“真实”的奥巴马,可能不仅仅是他的政治成就,更在于他作为一个人,是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自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他在私人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他对家庭的重视,他对朋友的态度,甚至是一些不太为人知的个人爱好。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的领袖?这本书有没有可能揭示一些他童年或青年时期,对他的性格和未来选择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这些都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
评分读到《一个真实的奥巴马》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机会看到那个不带滤镜的奥巴马了!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公众人物的形象都是经过精心打造的,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觉得它会剥开那些层层叠叠的标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接近本真的奥巴马。我特别想知道,他在政治生涯中,是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他有没有经历过那些艰难的时刻,比如在面对巨大的阻力时,他是否会感到沮丧,或者是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他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同时,我也对他在个人生活中的表现充满好奇。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他的家庭生活、他的朋友关系、他的业余爱好,这些都会构成他完整的形象。这本书会不会透露一些他鲜为人知的个人故事,比如他如何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他对音乐、体育的喜爱,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习惯?这些细节,往往最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一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是什么样的经历和品质,让他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世界级领袖。
评分《一个真实的奥巴马》这个书名,让我立刻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冲动。我们通常对奥巴马的认知,都是来自于新闻报道和政治分析,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真实。这本书,似乎承诺着一次深入的探索,去揭示那个隐藏在聚光灯下的真实个体。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展现一些他职业生涯中,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比如,在制定一些重大政策时,他与团队的讨论细节是怎样的?在面对意想不到的挑战时,他是如何调整策略的?有没有一些他曾经因为某个决定而感到后悔,或者是在事后进行了深刻反思的时刻?我希望作者能够挖掘出那些能让我们看到他思考过程和内心挣扎的素材。同时,我也对他在政治之外的生活非常感兴趣。一个人的真实,往往体现在他最放松、最私密的状态。这本书会不会描绘他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之道,他如何处理个人情感,甚至是一些他鲜为人知的兴趣爱好?这些细枝末节,恰恰能够勾勒出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奥巴马形象。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的人生轨迹和他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他。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很好奇,尤其是“一个真实的奥巴马”这个名字,就觉得里面一定藏着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细节。我一直觉得奥巴马这个人身上有很多魅力,他当选美国总统本身就是历史性的时刻,但除了那些在大众视野里的光鲜亮丽,我更想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本书的题目暗示着一种更深入的挖掘,它可能不会像传记那样面面俱到,而是会聚焦在他性格、决策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期望它能触及到他早年的经历,比如他在夏威夷的成长,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法学院的学习,这些经历一定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探讨他如何平衡政治理想与现实妥协,在面对重重压力时,他内心的挣扎和选择是什么。毕竟,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尤其是美国总统,绝非易事,期间的艰辛和付出,往往是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的。这本书会不会有一些采访,一些未公开的信件,甚至是一些他身边人的独家爆料?这些都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它能撕开一些公众画像的标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立体、更人性化的奥巴马,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尽管他的成就不凡。
评分我拿到《一个真实的奥巴马》这本书时,第一个感觉就是,终于有机会看到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奥巴马了。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经过媒体过滤、经过政治包装的形象,很多时候都带着一层光环,甚至有些不真实。但“真实”这两个字,就好像给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更深入地触及到他内心深处的东西。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展现他在政治生涯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思考过程。比如,在制定一些重要的政策时,他是否有过艰难的抉择?有没有一些时刻,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初衷的妥协?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和细节,来展现他作为一个决策者,是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下做出选择的。另外,我也对他在面对批评和质疑时的反应感到好奇。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想知道,他是如何承受这些压力的,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这本书有没有可能包含一些他自己写下的日记,或者是一些亲近的人对他私生活的描述?这些都会让我们觉得他更加真实,更加 relatable。
评分很不错的人物传记,值得买来看。
评分质量内容快递速度还行,但才发现别人当当五折,以后书还是不敢在京东买了。我买的打火机四天了都还没到我手上,快递咋突然变这么慢?!
评分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满200-100,很给力。内容还没看,先给个好评吧!
评分 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书中的“魔幻”情节虽然已经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但却是在拉丁美洲大陆(比如哥伦比亚)确实发生过的。作者在描写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的百年历史时,把历史和现实架构成循环往复的情节:马孔多从最初的开发、内战、香蕉热、罢工、死亡等,又回到初建时的贫困落后和与世隔绝,最终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这一百年,从零开始又回复到零,增加的只是人民的苦难。这说明拉丁美洲的百年,并没有改变贫困、落后、愚昧的困境,人民只能在无助的循环中继续寻找适合自己民族的道路。
评分很喜欢此书 送货速度不错
评分给儿子买的,他挺喜欢的,快递员也挺好的。
评分正在看,希望能有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