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

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印] J.S. Rao 著,叶洎沅 译
图书标签:
  • 旋转机械
  • 动力学
  • 振动
  • 故障诊断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备
  • 机械设计
  • 状态监测
  • 可靠性
  • 维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973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457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旋转机械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数千年前的车轮、百年前问世的电站汽轮机和推动人类飞向太空的火箭发动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介绍了从古到今各种典型旋转机械的演化过程,并由此衍生出在这一演化过程背后的各种数学和物理的理论和方法。从全面性的角度讲,本书堪称当今世界旋转机械动力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可以作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必备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与此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计算机时代来临后有限元方法的发展对当代旋转机械设计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全新的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不断地将旋转机械的设计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融合了作者数十年来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全面的理论知识,并与精彩的历史故事和真实的现代理念相结合,非常适合帮助年轻的工程师获取过去的经验、了解当前的行业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而资深的专家也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灵感来启发其研究工作。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轮子的问世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世纪之前的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车
参考文献

第4章 风车
参考文献

第5章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参考文献

第6章 文艺复兴时代的工程师们
参考文献

第7章 工业革命
参考文献

第8章 旋转机械
参考文献

第9章 弹性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章 能量法
10.1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10.2 拉格朗日(Lagrange)法
10.3 瑞利(Rayleigh)能量法
10.4 里兹(Ritz)法
10.5 振动问题的拉格朗日法
10.6 迦辽金(Galerkin)法
10.7 哈密顿(Hamilton)原理
10.8 余虚功原理
10.9 海林格-瑞斯纳(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
10.10 胡-鹫津(Hu-Washizu)原理
10.11 杆扭转的不同定理
10.11.1 库仑(Coulomb, 1784)基本定理
10.11.2 圣维南(St. Venant, 1853)定理
10.11.3 乐甫(Love, 1944)定理
10.11.4 铁木辛哥(Timoshenko,1945)-基尔(Gere, 1954)定理
10.11.5 瑞斯纳(Reissner,1952)和罗-高洛德
(Lo-Goulard,1955)定理
10.11.6 巴尔(Barr,1962)定理
10.11.7 由Rao(1974)提出的改良定理
参考文献

第11章 20世纪的图形和数值方法
11.1 图形方式的斯托多拉(Stodola)-维埃内罗(Viannello)
法(瑞利最大能量法)
11.2 表格方式的斯托多拉(Stodola)-维埃内罗
(Viannello)迭代法
11.3 邓克莱(Dunkerley)法
11.4 布莱斯(Blaess)对邓克莱公式的证明
11.5 哈恩(Hahn)使用矩阵代数对邓克莱公式的证明
11.6 扭转振动的霍尔兹(Holzer)法
11.7 米克勒斯泰德(Myklestad)法
11.8 普罗尔(Prohl)法
参考文献

第12章 矩阵法
12.1 扭转振动系统
12.2 远端耦合系统
12.3 连续逼近的格拉菲(Gr?ffe)方法
12.4 矩阵迭代法
12.5 普莱布斯(Priebs)法
12.6 传递矩阵形式的霍尔兹(Holzer)法-针对近端耦合系统
12.7 传递矩阵形式的米克勒斯泰德(Myklestad)-汤姆森
(Thomson)-普罗尔(Prohl)法-针对远端耦合系统
12.8 关于计算机和进化
参考文献

第13章 有限元法
13.1 梁单元
13.2 托彻(Tocher)的三角形板单元
13.3 壳单元
13.4 有限元分析中的界面阻尼
13.5 使用商用软件的旋转机械叶片分析算例
参考文献

第14章 转子动力学方法
14.1 拉瓦尔(De Laval)模型
14.2 杰夫考特(Jeffcott)的转子分析
14.3 流体油膜轴承
14.4 油膜失稳
14.5 质因子
14.6 陀螺效应
14.7 内摩擦和滞后效应
14.8 受重力和变弹性影响的轴
14.9 偏差
14.10 弯曲的转子
14.11 变惯性
14.12 密封和失稳
14.13 蒸汽振荡
14.14 带裂纹的轴
参考文献

第15章 传递矩阵法
15.1 由于发电机短路引起的扭振
15.2 转子侧向振动的传递矩阵法
15.3 双轴转子分析
参考文献

第16章 转子动力学的有限元方法
16.1 尼尔森(Nelson)梁单元
16.2 齿轮转子系统与混沌
16.3 实体转子
16.4 双轴航空发动机的转子动力学分析
16.5 低温泵的转子动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第17章 叶轮系统
17.1 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对调谐系统的分析
17.2 埃文斯(Ewins)的分析
17.3 失调排布
17.4 阻尼
17.5 微滑动阻尼(微动疲劳)
参考文献

第18章 疲劳
18.1 高周期疲劳(HCF)寿命预测
18.2 低周期疲劳(基于应变)寿命预测
18.3 线弹性断裂力学
参考文献

第19章 优化
19.1 形状优化
19.2 重量优化
参考文献
第20章 结束语
索引

前言/序言


《工程材料力学与应用》 概述 本书深入探讨工程材料在各种载荷和环境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聚焦于材料性能如何影响工程设计和结构可靠性。内容涵盖了材料的基本力学原理、常见工程材料的特性、失效分析方法以及前沿材料科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本书旨在为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指导。 第一部分:材料力学基础 第一章:应力与应变 1.1 引言:介绍应力与应变的定义及其在分析材料行为中的重要性。 1.2 应力: 1.2.1 法向应力与剪应力:定义、单位以及在截面上的分布。 1.2.2 应力状态:描述空间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主应力与主应力面。 1.2.3 应力张量:建立应力张量的数学描述。 1.3 应变: 1.3.1 法向应变与剪应变:定义、单位以及在几何上的意义。 1.3.2 应变状态:描述空间任意一点的应变状态,主应变与主应变方向。 1.3.3 应变张量:建立应变张量的数学描述。 1.4 广义胡克定律: 1.4.1 各向同性材料的胡克定律: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切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 1.4.2 各向异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引入对称性,简化后的本构方程。 1.5 应力-应变曲线: 1.5.1 拉伸试验:屈服点、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5.2 压缩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 1.5.3 材料的弹性区域与塑性区域。 1.5.4 线性弹性、非线性弹性、弹塑性行为。 1.6 能量原理: 1.6.1 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密度。 1.6.2 总应变能。 1.6.3 虚功原理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章:材料的强度与刚度 2.1 材料强度指标: 2.1.1 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工程意义与测定方法。 2.1.2 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基于可靠性设计的概念。 2.1.3 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度。 2.2 材料刚度指标: 2.2.1 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2.2 剪切弹性模量: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2.3 许用应力设计: 2.3.1 基于屈服的许用应力。 2.3.2 基于断裂的许用应力。 2.3.3 基于稳定性的许用应力。 2.4 载荷-位移关系: 2.4.1 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2.4.2 梁的弯曲:挠度与内力。 2.4.3 轴的扭转。 第二部分: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金属材料 3.1 钢铁材料: 3.1.1 碳钢:性能特点、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 3.1.2 合金钢:提高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 3.1.3 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3.1.4 铸铁:灰口铸铁、球墨铸铁、白口铸铁。 3.2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3.2.1 铝合金: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性,航空航天、汽车应用。 3.2.2 铜合金: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电子电器、管道应用。 3.2.3 钛合金:高比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性,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应用。 3.2.4 镁合金:极轻质,汽车、消费电子应用。 3.3 金属材料的失效模式: 3.3.1 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3.3.2 疲劳断裂:应力集中、裂纹萌生与扩展。 3.3.3 蠕变:高温下的长期变形。 3.3.4 应力腐蚀:化学环境与应力的共同作用。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 4.1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分类: 4.1.1 链结构:线性、支化、交联。 4.1.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4.1.3 塑料、橡胶、纤维、涂料。 4.2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行为: 4.2.1 粘弹性:时间依赖性,应力松弛与蠕变。 4.2.2 温度效应: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 4.2.3 应变速率效应。 4.2.4 增强与增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改性。 4.3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4.3.1 热塑性塑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4.3.2 热固性塑料: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 4.3.3 橡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硅橡胶。 4.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失效: 4.4.1 轻质结构件、密封件、绝缘材料。 4.4.2 降解、老化、紫外线损伤、化学侵蚀。 第五章:陶瓷与复合材料 5.1 陶瓷材料: 5.1.1 结构特点:晶体结构、微观孔隙。 5.1.2 力学性能:高强度、高硬度、脆性、高耐磨性、耐高温性。 5.1.3 常见陶瓷: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 5.1.4 应用:耐磨部件、绝缘件、传感器。 5.2 复合材料: 5.2.1 定义与分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5.2.2 增强体与基体的相互作用。 5.2.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航空航天、体育器材。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成本低、耐腐蚀,建筑、船舶。 芳纶纤维增强聚合物(AFRP):高韧性、耐冲击,防护装备。 5.2.4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与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高性能应用。 5.2.5 复合材料的力学分析:各向异性、界面效应。 第三部分:材料的失效分析与寿命预测 第六章:断裂力学基础 6.1 裂纹的概念:宏观裂纹、微观裂纹。 6.2 弹塑性断裂力学: 6.2.1 裂纹尖端应力场。 6.2.2 断裂韧度(KIC):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6.2.3 J积分和CT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 6.3 疲劳断裂: 6.3.1 疲劳曲线(S-N曲线)。 6.3.2 疲劳极限与疲劳强度。 6.3.3 裂纹扩展速率方程(Paris定律)。 6.3.4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应力幅、平均应力、表面状态、环境。 6.4 蠕变断裂: 6.4.1 蠕变损伤累积。 6.4.2 蠕变断裂寿命预测。 第七章:材料失效分析方法 7.1 失效模式识别:宏观断口观察、显微分析(SEM、TEM)。 7.2 试验方法: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疲劳试验、蠕变试验。 7.3 有限元分析(FEA)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应力/应变分布、裂纹扩展模拟。 7.4 事故分析流程:现场勘查、实验室检测、原因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章:材料的寿命预测与可靠性设计 8.1 剩余寿命评估:基于损伤累积模型、裂纹扩展模型。 8.2 可靠性工程基础: 8.2.1 失效率、平均寿命。 8.2.2 概率分布模型(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 8.2.3 寿命试验设计。 8.3 基于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8.3.1 故障树分析(FTA)。 8.3.2 模式和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 8.3.3 裕度管理与风险评估。 第四部分:前沿材料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九章:智能材料与功能材料 9.1 形状记忆合金(SMA):形变恢复能力,传感器、执行器。 9.2 压电材料:电-机械耦合效应,传感器、致动器。 9.3 磁致伸缩材料:磁场引起形变。 9.4 纳米材料:纳米颗粒、纳米纤维,提高材料性能。 9.5 生物材料:医用植入物,生物相容性。 第十章:增材制造(3D打印)材料与应用 10.1 3D打印工艺简介:FDM, SLA, SLS, SLM等。 10.2 3D打印用材料:塑料、金属、陶瓷。 10.3 3D打印材料的力学特性:各向异性、内部缺陷、设计自由度。 10.4 3D打印在工程中的应用:定制化零件、复杂结构、快速原型制造。 结论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工程材料的力学特性、失效机理以及前沿应用。通过对材料性能的深入理解,工程师能够更有效地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结构设计,预测材料寿命,并最终提高工程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并激发对工程材料科学更深入的研究兴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专注于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旋转部件的设计、优化和可靠性问题。我购买《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主要是想深入理解旋转机械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以便更精准地进行设计和减少潜在的故障。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载荷分析、应力分布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的阐述,希望能够找到将动力学理论与实际设计紧密结合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动力学分析来预测高转速下转子的应力集中情况,或者是在承受周期性载荷时,如何通过调整结构参数来避免疲劳破坏。书中“发展”这个词汇,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介绍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例如,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来优化叶轮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或者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结构更复杂、性能更优越的旋转部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工程实例和设计指南,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我作为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水平。

评分

我是一名致力于航空航天工程的研究者,对旋转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我购买《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主要是想了解旋转机械在高温、高压、高转速等复杂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材料在这些极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旋转机械的动力学特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高马赫数下叶片振动、涡轮膨胀机稳定性分析、以及转子系统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等方面的研究。书中“发展”一词,让我对它的前沿性充满期待,我希望它能介绍一些航空航天领域最新的旋转机械技术,例如,超高转速轴承的设计与应用,或者是在微重力环境下旋转机械的动力学特性研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工程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航空航天领域中旋转机械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并为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正处于选择考研方向的关键时期。我一直对机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领域非常感兴趣,觉得这是机械工程最核心、最精髓的部分。在浏览各种专业书籍时,《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的初步印象是,这本书不仅会涵盖旋转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理论,还会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清晰地解释一些我目前还比较困惑的概念,比如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共振等,并能给出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实例。我也对书中“发展”这个部分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介绍一些当前正在研究的热点课题,比如关于智能材料在减振降噪方面的应用,或者是在极端工况下旋转机械的稳定性分析。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旋转机械动力学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为我选择考研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让我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所了解,那它将对我意义非凡,甚至可能影响我未来的人生轨迹。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金色的旋转螺旋图案,仿佛预示着书中即将揭示的那些关于机械运动的奥秘。我是一个对工程技术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虽然我的专业并非直接与旋转机械相关,但“动力学”这三个字就足以吸引我的目光。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系统如何运动,以及导致其运动的内在力量,是掌握任何工程领域的基础。尤其是在现代工业中,从汽车发动机到航空航天器,从工业机器人到能源发电机组,旋转机械无处不在,它们的高效、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甚至安全性。因此,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系统地学习到旋转机械背后的物理原理,理解那些复杂的力学模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如何通过动力学分析来预测和优化机械的性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振动、稳定性、故障诊断等关键概念,因为我经常听到这些术语在工程讨论中被提及,但对其深层含义总是有种模糊的认识。这本书的标题中“及其发展”也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意味着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会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中的创新,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紧跟技术前沿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去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旋转背后蕴含的深刻的科学智慧,并将其应用到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让我对机械世界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评分

我是一名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深知精确控制旋转机械的运动对于整个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至关重要。《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以其对“动力学”的关注,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如何建立精确的旋转机械动力学模型,以便于进行更有效的控制算法设计。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系统辨识、参数估计以及鲁棒控制在旋转机械中的应用。比如,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来辨识出旋转机械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设计出能够有效抑制振动的控制器。我也对书中“发展”所包含的内容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介绍一些最新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比如自适应控制、模糊逻辑控制、或者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在旋转机械中的创新应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将我现有的控制理论知识与旋转机械的实际特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升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的性能。

评分

作为一名对工程机械维修和保养有着深入研究的领域专家,我深知旋转机械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我对能够帮助我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旋转机械故障的书籍有着强烈的需求。《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预示着它可能提供了深入理解旋转机械运行机制的钥匙,并且包含了最新的技术发展。我非常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各种常见的旋转机械故障(如不平衡、不对中、轴承损坏、齿轮磨损等)是如何在动力学层面表现出来的,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振动信号、转速变化、温度异常等数据来诊断这些故障。我特别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例如基于频谱分析、时域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来防止故障的发生。书中“发展”的含义,让我猜测它可能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旋转机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这对我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知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我诊断和解决复杂旋转机械故障的能力,为保障工业生产的平稳运行贡献力量。

评分

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工程领域的学生,对机械的运动和受力原理充满了好奇。在图书馆浏览时,《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虽然我可能还不完全理解“动力学”和“旋转机械”的全部含义,但我知道这肯定是一本关于机械如何运动和为什么会这样运动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比如力、力矩、惯性、加速度等等,并且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是如何应用于旋转的物体上的。我也对“发展”这个词感到好奇,希望它能介绍一些比较有趣和令人惊叹的旋转机械,比如那些在太空探测器上使用的精密仪器,或者是在体育赛事中能看到的高速旋转设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机械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激发起我对工程学的更多兴趣,为我将来深入学习机械专业打下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械工程师,常年在一线生产和研发部门工作,处理过各种各样复杂且高精度的旋转设备。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而“磨刀”的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不断深化对旋转机械动力学理解的过程。这次偶然看到《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扎实的内容和前沿的视角所吸引。我手头已经有一些关于动力学的经典著作,但很多内容偏向理论推导,对于如何将其快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上,往往语焉不详。这本书的标题中“发展”二字,让我看到了它与时俱进的一面。我非常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近年来在故障模式识别、智能监测、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旋转机械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比如,如何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来提前预测设备的潜在故障,又比如,如何处理那些由于材料老化、不对称载荷或制造缺陷引起的复杂非线性振动现象。这些都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那将对我意义重大。我期待书中不仅有严谨的理论体系,更能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指导,帮助我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利器,进一步提升我所在团队的技术能力和设备的可靠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理论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科研人员,我一直对宏观世界中的动力学现象着迷。旋转机械,从最简单的飞轮到复杂的涡轮发动机,其运动的规律和内在的能量转化过程,都是物理学原理的绝佳体现。我购买《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更多的是想从一个更基础、更普适的视角去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是如何在旋转系统中得以体现和应用的。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严谨性,例如,如何准确地描述惯性力、离心力、科氏力等,以及如何通过微分方程来精确地表征系统的动态行为。此外,我对于“发展”一词的期待,是希望能看到这本书中是否对一些新兴的物理概念,如混沌动力学、分形几何在旋转机械振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这些前沿的理论,虽然在工程上的直接应用尚需时日,但对于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理解更复杂的系统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条从基础物理原理出发,通往复杂工程应用的清晰路径,让我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能够拥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我是一名专注于声学工程和降噪技术的工程师,深知旋转机械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是工程领域一个普遍且棘手的难题。《旋转机械动力学及其发展》这本书,从其标题来看,就暗示了它能够深入剖析旋转机械的振动源,并可能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我非常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旋转机械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模态、能量传递路径,以及这些振动如何转化为声波并产生噪声。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通过改变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参数、或者采用先进的阻尼材料和隔振技术来有效降低旋转机械的振动和噪声。书中“发展”的含义,让我对它所涵盖的最新降噪技术充满了期待,比如,如何利用主动噪声控制技术来抵消旋转机械产生的噪声,或者如何通过材料科学的进步来开发新型的吸声和隔振材料。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降噪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声学难题,为创造更宁静、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评分

太专业了,适合业内人士阅读

评分

一直想买来看看的终于买了,不过还没看,应该不错,好评

评分

包装太差,路上被压的边缘都皱了,书封面全是土

评分

第4章 风车参考文献第5章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参考文献

评分

很实用,服务也很好丶很满意,谢谢

评分

写的调理清晰,不错,值得参考一下

评分

写的调理清晰,不错,值得参考一下

评分

第2章 中世纪之前的技术参考文献第3章 水车参考文献

评分

内容包括:中文版序序前言致谢第1章 轮子的问世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