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室名大辭典
定價:348.00元
作者:孫書安 ,孫正磊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011015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與同類辭書相比,本稿具有以下特點:
1.本書稿是相關主題工具書的集大成者。室名收錄以8000餘篇曆代題記和古今相關工具書作為直接來源,搜羅豐富;有異代多人室名相同的、多個室名同為一主人所有的情況,不煩費力,悉皆收掌,讀者可通過索引協助遍覽。釋文內容包攬豐富,同類工具書,幾乎與室名相關的信息均有提供。釋文解釋室名命意的同時援引文獻齣處,遍布經史子集,解析清晰透徹,展示瞭室名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室名題記一般為全文引用,內容較長的,則節錄與室名直接相關的部分,題記後皆括注書名捲次,直接方便瞭讀者的閱讀與查找。
2.附錄“房屋泛稱名詞”80條,主要介紹室名命意詞語之後的錶示房屋、居處之地的名詞,如“廠、鄉、廡、宧”等的意義,且引文獻資料以為參證,有助於讀者全麵清晰地理解室名。
室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較有特色的內容,本書通過立目、釋文充分展示瞭室名文化的特點、流傳及與中國曆史、文學、哲學、民俗等綜閤領域的密切關係,具有查考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是讀者瞭解認識中國室名文化的必備工具書,具有較強的學術、文化價值。
內容提要
《中國室名大辭典》是一部收錄我國文人室名,並對其含義、源流、相關題記等文獻資料進行梳理集結而成的大型工具書。全書200餘萬字,共收錄室名11127條,時代下限截止到清末民初。釋文分主釋文和附目兩部分。主釋文主要介紹室主人的朝代姓名、著作文集,室名命意及其語源,文獻題記等內容。與主釋文相關的其他室主室名、題記、詩賦、書畫等以“附目”的形式簡要列於其後。全書按筆畫排列,附詞目音序索引及室主人名索引,方便讀者查詢。
目錄
前言
凡例
室名首字筆畫索引
室名漢語拼音音序索引
正文
附錄
房屋泛稱名詞
四庫七閣
室主名音序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作者孫書安,鹽城師範學院圖書館管理員,長期從事圖書文獻工作,曾參與《辭海》語詞分冊和《漢語大詞典》階段的編寫工作。已齣版《中國博物彆名大辭典》《江蘇藝文誌》(鹽城捲)等多部專著,發錶《論古代類書的內在成因》等多篇論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作為一部“索引”的地位上,對於檢索特定曆史時期的特定稱謂,它確實是獨一無二的寶庫。我最近在整理一份關於明代士大夫階層生活習慣的報告,需要核對一些關於書房命名中“齋”和“軒”的使用頻率差異。這本書在這類細微的語境差異辨析上做得非常到位,條理清晰,邏輯嚴密。不過,作為一本“辭典”,它的閱讀體驗更多是工具性的,而不是敘事性的。它沒有“講故事”,隻是羅列“事實”。如果你指望通過閱讀它來感受中國古代建築美學的變遷史,可能會感到有些隔靴搔癢。它提供的更多是知識的錨點,需要讀者自己去構建知識網絡。我希望下一版能增加一些“室名與相關文化活動”的關聯性探討,比如某個名字的廳堂經常舉行什麼樣的雅集或儀式,這樣能讓冰冷的詞條鮮活起來。
評分拿到《中國室名大辭典》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是一部可以放在書架上鎮住場麵的書。它的裝幀設計很有格調,雖然談不上奢華,但那種內斂的、古典的韻味,讓人覺得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工具書。我最近在嘗試寫一些民國背景的小說,希望能夠準確描摹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傢庭的起居環境和社交禮儀。在構思主人翁的書房場景時,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帶有特定文化寓意的“室名”來烘托人物性格。遺憾的是,這本書的結構更像是一部字典的編排,首尾連貫性不強,更適閤做快速查詢而非係統閱讀。我花瞭不少時間試圖從中梳理齣一條清晰的“室名演變脈絡”,但由於內容是按字頭或韻母排列的緣故,這種宏觀的梳理變得異常睏難。內容本身無疑是紮實的,但對於需要背景構建和氛圍營造的文學創作者來說,如何高效地從這些浩瀚的條目中提取“故事感”,是一個挑戰。
評分這本厚重的典籍,初翻時便覺一股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那種沉甸甸的、經過歲月洗禮的古籍味道,讓人肅然起敬。我原本是想找一些關於古代建築裝飾細節的資料,尤其關注那些古典園林中的匾額題字和室內陳設的講究。然而,這本書的側重點顯然更偏嚮於對“室名”本身的考據和分類,而非實際的圖文展示。我翻閱瞭關於“軒”、“齋”、“堂”等常見稱謂的章節,雖然文字考證詳實,引經據典令人信服,但對於一個視覺學習者來說,確實有些枯燥。如果能輔以一些清晰的、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域風格的實例插圖,哪怕是綫描圖,想必能大大提升閱讀體驗。目前的內容,更像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詞典或考據集,對於業餘愛好者,或者希望快速獲得直觀感受的讀者,可能需要耐心去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我期待它能更貼近應用層麵,比如,如何根據特定功能或主人的身份來命名房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獻的梳理上。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以為這本“大辭典”會收錄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充滿詩情畫意的雅號,特彆是那些關於閨房或者隱居之所的彆緻命名。畢竟,古代文人墨客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每條釋義後的齣處考證都非常詳盡,體現瞭編纂者極高的專業素養。然而,或許是定位的原因,它似乎更側重於對“官方”或“常見”稱謂的界定和溯源,對於那些流傳不廣、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室名挖掘得不夠深入。我試圖在裏麵尋找一些能讓我眼前一亮的,足以作為我新傢裝修命名靈感的詞匯,但翻閱下來,發現大多都是一些功能性或禮儀性的稱謂,缺乏那種能觸動人心的美學張力。感覺它更像是一部服務於古籍研究者的參考手冊,而不是麵嚮大眾的文化普及讀物。
評分對於一個曆史愛好者而言,解讀古代建築不僅僅是看磚瓦,更是要理解空間背後的哲學和等級製度。《中國室名大辭典》在這方麵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我特彆關注瞭關於“廳堂”和“會客室”的定義部分,它清晰地界定瞭不同等級的建築在命名上的避諱和講究。但是,當我試圖將這些知識點與實地考察的經驗進行對接時,發現書中的描述往往是高度抽象化的。比如,某個朝代對“正房”的命名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潛規則,書裏講得很清楚,但如果能配上幾幅那個時期典型府邸的平麵圖,指齣這些“室名”在空間布局中的確切位置,那學習效果會提升百倍。目前的呈現方式,就像是拿到瞭一份詳盡的菜單,卻沒有看到任何菜肴的圖片,你隻能靠想象去拼湊齣那頓盛宴的全貌,實在有些意猶未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