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2000年-2015年-新世紀新詞語大詞典 | 齣版社: 上海辭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5-09-01 |
| 作者:亢世勇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78.00 | 頁數:761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32643684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新世紀新詞語大詞典(2000年—2015年)》為我社2003年齣版的《新詞語大詞典》的補編本,擬收錄2000年-2014年期間産生或流行的新詞語5000多條,力求所收新詞語體現時代性和全麵性,以反映新世紀新詞語的現狀。
《新世紀新詞語大詞典(2000年—2015年)》體例上依照《新詞語大詞典》,每個詞條的內容包括:詞目、注音、釋義、*早的和*晚的兩個書證;正文後還收錄瞭一些字母數字詞。
前言
凡例
正文
附錄
數字字母詞
詞目首字筆畫索引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第一眼抓住我的注意力的是那個充滿年代感的字體和略帶斑駁的色彩搭配,讓人一下子迴想起韆禧年初的那些喧囂與變革。我當時正在整理我大學時代的筆記,裏麵夾著不少那個時期流行的網絡用語和一些社會熱點詞匯,正愁找不到一個權威的參考來校對,朋友隨手遞給我這本《2000年-2015年-新世紀新詞語大詞典》。說實話,我對這種“時代記錄型”的詞典總是抱有一種既期待又懷疑的態度。期待的是它能幫我找迴那些被快餐文化衝散的記憶碎片;懷疑的是,在短短十五年間,語言的演變速度之快,任何一本試圖收錄全貌的詞典都可能掛一漏萬。然而,翻開內頁後,那種細緻入微的編排方式讓我感到驚喜。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詞條羅列,更像是為我們搭建瞭一個時間隧道,每翻過一頁,仿佛都能聞到那個時期特有的網絡氣息和新聞味道。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詞匯,在詞典中被賦予瞭詳細的“誕生背景”和“流行軌跡”,這對於研究當代社會語言學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成功地捕捉瞭那個時代獨有的那種躁動不安、渴望錶達、同時又帶著些許青澀的集體情緒,遠遠超齣瞭我預期的“工具書”範疇,更像是一部微型的社會變遷史。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正處於一個對信息爆炸時代感到有些迷茫的時期。每天被各種新概念、新梗轟炸,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體係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原以為這本詞典會是那種枯燥乏味、隻會羅列詞條的“冷知識”集閤,讀起來肯定費勁。齣乎意料的是,它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甚至帶有一種文學性的趣味。舉個例子,書中對某個流行語的解釋,不僅僅是給齣瞭定義,還引用瞭當時的經典論壇帖子片段或者早期微博的截圖式描述,這種還原現場感的做法極其高明。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去定義那些新興詞匯,反而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甚至有點幽默的筆觸,讓你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掌握瞭那些詞匯的精確語境和使用場閤。我記得有一段描述瞭金融泡沫破裂後,人們如何用一個特定的詞語來錶達那種自嘲和無奈,讀完後我忍不住笑瞭齣來,但笑過之後,心裏卻湧起一股對那個時代參與者的深深共鳴。這種“有溫度”的記錄,讓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部集體迴憶錄,而不是一本僵硬的參考資料,我幾乎是抱著重溫舊夢的心態一口氣讀完瞭大半。
評分我是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購入的,坦白說,我一開始對它抱有的期望並不高,總覺得這種聚焦於“新詞”的詞典,很容易淪為曇花一現的網絡熱梗收集冊,缺乏長久的學術價值。然而,閱讀的過程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沒有停留在對網絡流行語的膚淺羅列上,而是深入到瞭社會結構和文化心理的層麵去解讀這些詞匯的誕生根源。比如,它對某些涉及社會公平和階層流動的詞匯的剖析,其銳度和洞察力,甚至可以媲美一些專業的社會學研究報告。它用一種非常剋製但有力的語言,揭示瞭在那個特定曆史階段,人們如何通過創造新詞來命名和對抗那些難以言說的社會壓力或集體焦慮。這種由錶及裏的分析方法,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充實且富有啓發性。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而是告訴你“為什麼人們需要創造這個詞”,這種深層次的解讀,讓它擺脫瞭工具書的刻闆印象,真正成為瞭一個時代的文化注腳。
評分老實講,我是個對實體書有執念的人,總覺得電子化的信息儲存方式少瞭點沉甸甸的曆史感。這本《2000年-2015年-新世紀新詞語大詞典》在裝幀和紙張的選擇上,似乎也刻意營造瞭一種懷舊的氛圍。當我把它捧在手裏,那種略帶粗糲的紙張觸感,配閤著內頁的清晰排版,給人一種非常踏實的閱讀體驗。我最欣賞的是它在收錄標準上的平衡把握。它既沒有一味追逐那些轉瞬即逝的娛樂性熱詞,導緻內容很快過時;也沒有過於拘泥於官方認可的“新詞”,從而錯失瞭民間語言的活力。它似乎找到瞭一個絕佳的黃金分割點,收錄瞭大量滲透進日常交流,並切實改變瞭人們思維方式的詞語。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期的新聞報道、影視劇對白甚至老友之間的玩笑話,都有瞭一種全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精心保存的時光膠囊,它不僅記錄瞭語言本身,更記錄瞭語言背後那群正在努力適應一個嶄新世界的中國人的集體心聲。
評分對於一個文字工作者而言,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下的語言風格至關重要。我過去常常在修改稿件時,為瞭一些特定年份的錶達習慣而感到睏惑——某個詞在2005年和2012年的含義可能已經發生瞭微妙的偏移。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時間錨點”。我特彆欣賞它在詞條結構中對“詞義演化”的處理。很多詞匯並非一成不變,它們隨著社會熱點、技術進步、乃至國際事件而悄然變異。這本書沒有簡單地給齣“2010年釋義”,而是像做瞭一個橫切麵掃描,標示齣從A階段到Z階段,這個詞語是如何“修煉成精”的。這對於我修正舊作或者撰寫具有曆史厚重感的敘事時,起到瞭關鍵性的修正作用。它讓我意識到,語言不是靜態的文物,而是流動的生命體,而這本詞典,非常成功地捕捉瞭它在特定十五年間的“呼吸和心跳”。每一次查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準的“考古挖掘”,挖掘齣被主流詞典所忽略的,那些充滿生命力的民間智慧和群體情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