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东,设计人,创意人,学学文创课程讲师。曾担任美国康泰纳仕集团男性时尚杂志《GQ》国际中文版副总编辑,筹备创刊并在《GQ》工作近六年时间,涉猎品牌、设计、空间、旅行、人物报道等广泛领域,陆续担任钧霈公关媒体顾问、时尚总监、广告公司文案指导、网站创意统筹、电影行销企划等,资历丰富。自2006年至今为学学文创开班传授设计等课程上百堂课,同时也在亚东技术学院工商业设计系教授创新时尚设计课程。李俊东也是诗人、作家、两性专家、配音员、广播主持人、活动策展人、占星师、塔罗牌分析师,精通北欧符文占卜,对生活美学与色彩心理学有独到见解;擅长设计与分析,为一个见解精到且阅历丰富的跨媒体创意人。目前在众多传媒和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及教育训练讲师。拥有20年资历与丰富经历的他,陆续在新浪网、蕃薯藤、雅虎奇摩、凤凰卫视等担任驻站作家。著有《型男经济学》《如果,你正在流浪》等著作逾50本。
12创造超高人气的设计关键字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看了就会幸福的设计?”
我想应该就是蕴藏在你脑海深处的那个画面吧。
这年头男女都渴望被爱被关怀,设计是一种温情,有时更是一种激情,一个好的设计就是要有燃烧人心的本领。
幸福的设计真的会让人体会到快乐!
“幸福”,无疑是最热门的设计主题。
当代许多商品不约而同地将“幸福”作为设计的共同诉求,告诉世间男女,用了这些商品后,离“幸福”也就不远了。有形的设计让无形的幸福有了寄托,产生了美好的联结。
幸福广告的设计美学
汽车广告将“幸福”列为“标准配备”,一家大小在汽车里真诚互动的温馨情节,果真令渴望幸福的人心生向往,打动不少正要购车的准车主将这款车列为购买考量。
或许正因为幸福的诉求,不偏不倚地击中现代消费者期待幸福的心理;广告和消费者彼此产生情愫共鸣,这款车的销售成绩让销售人员也拥抱了“幸福的业绩”。
泡面广告请来当红的年轻广告明星,目标诉求同样是在“幸福”这档事。
吃泡面会让人感到幸福?当你还在怀疑时,充满暧昧的男女早已在手里端着一碗泡面,神情忘我陶醉地吃了起来。
这产品的广告词标榜“幸福”,他们在镜头前认真地做出“幸福表情”的吃面模样。我想,迷恋这些情境的人,或许恨不得马上就去买碗这个品牌的泡面,体会隔空和他们共吃一碗面的幸福滋味。泡泡面顺便也做做幸福的梦想。
一款订婚礼盒以2D动画让可爱的插画小女孩爱丽丝权充红娘地说:“一定要幸福哦!”温馨的舞动画面,猫、狗、鸟、人一起手舞足蹈,再加上“一定要幸福哦!”这句在日剧里面经常让人飙泪的黄金台词,营造出巨大的催情磁场,让人仿佛在瞬间被爱丽丝拉着梦游幸福仙境。订婚礼盒瞬间在渴望幸福的男女间,搭起了浪漫的盟订彩虹。
比起汽车和泡面的广告,订婚喜饼和幸福的感觉总算贴近,毕竟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年头实属不易!
如果说到“鸡精与幸福的化学作用”,那还非得请出万人迷金城武才能搞定。超级人气偶像金城武所拍摄的鸡精广告,认真地为心爱的女人缝补毛衣上掉落的纽扣,高大英挺却又心思细腻,阳刚帅气外加浪漫多情,完全符合当前女性对男人的挑选标准。镜头满格尽是大帅哥金城武诚恳祈愿的真挚面容,似乎和正在电视机前的女人脸贴脸般,专情且深情地说出“让我照顾你!”这样感人的攻势,为鸡精注入强大的幸福能量。
……
你好!我是台湾设计师暨专业讲师李俊东,已出版近六十本书,很开心每回的出版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
《平面设计的美感秘诀:给设计人的12堂课》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简体中文版,让我也可以藉由这次机会和内地的朋友交流互动,非常开心。
这个时代的设计已成为人人关注的话题焦点,一个好设计能够引发热烈的共鸣,同时产生出令人惊叹的效益!无论哪个领域,其实都需要设计人才;而平面设计培养的正是美感的赏析能力与创作的基础实力。
这廿年来我的工作领域跨越杂志、服装、电影、广告等媒体,这些其实都和设计有很大的关联。我曾担任美商康泰纳仕男性杂志《GQ》杂志台湾版的副总编辑,亲眼目睹且亲身经历,一个人想要出色,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需要好好设计。透过每天的练习和学习,锻炼“品味”,成为“风格”。
“设计”其实无所不在!
从事美学教育多年以来,我体认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设计的潜力(从每一天出门搭穿衣服开始),居家和办公桌的摆设陈列,设计就在细节里。
千万别小看自己(我教过的学生,从小学孩童到退休教授,潜力是可以激发的),无论是只是纯欣赏,或是设计相关从业人员,都可以从逛街购物、看电影、逛博物馆等活动中接触到设计。
设计堪称是当今文化创意的潮流推手,许多人喜爱台湾文创产品,感受到设计质量精美,有更多是从色彩、图像与字体中巧妙传递出蕴含的“故事”。
因应台湾文创设计的蓬勃发展,目前台湾众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科系,期望能将设计文创教育向下扎根。这本书正是在展现我与学生们在设计课里的互动:借由我从一个设计的主题或对象发想,让大家一起来脑力激荡!整本书十二堂课里,参与的学生都表现出各自对设计的创意,也展现出不同的思考与生活经验,创造出不同的设计与品味观点。
俊东老师给学好设计的首要建议:“掌握自身的特色!”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无论是绘画或摄影,以手工拼贴制作或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最重要的是“完整传达自己的设计概念”。
学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更能展现出设计世界的多元。
我们每天会穿到的T恤、球鞋、唾手可得的光盘片与购物提袋、旅行中买的明信片,这些看似“平凡”的对象,其实都能创造出“不平凡”的美感(许多人甚至还会花钱搜集)。
“大方与人分享”,是俊东老师给学习设计者的诚恳建议!试着为亲友做一张卡片,因为是传递心意,这样的设计更增添了一份感动。
还有,“不要吝于表现”!
我常替学生们举办设计展览,也许是在教室里、走廊上,或是在一座咖啡馆、艺廊等公共空间,设计者要学习面对群众,同时接受大家回馈的意见。或是将作品放上部落格,邀请大家给予想法。
每天持续地学习与练习,对设计一定会有更多自我体悟与想法。
我对这本书中关于“网格系统与灵活性的平衡”的章节印象尤为深刻。过去我总觉得网格是束缚创意的枷锁,一旦应用了网格,设计就会变得千篇一律、刻板乏味。然而,作者通过一系列令人信服的对比图,展示了如何利用弹性网格和预设的变量,在保持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动态视觉效果。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网格(如模块化网格、分层网格)在不同媒介(印刷品、网页、App界面)上的适用性,这对于我目前负责的跨平台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是教你“怎么画网格”,而是教你“网格是如何为你服务的”,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颠覆性的。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应对甲方对“打破规则”的要求时,如何用专业知识来捍卫设计决策,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方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在职场上的沟通底气。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入门指南范畴,它成功地将宏观的设计哲学与微观的操作技巧进行了无缝对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信息层级构建”的系统化梳理,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决策流程:从确定核心信息到最终的视觉呈现,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判断标准,这大大减少了我在面对复杂信息架构时产生的焦虑感。书中对“负空间”的运用讲解得尤为透彻,作者不仅展示了负空间如何作为引导工具,还深入剖析了它在建立品牌调性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比如,极简品牌如何通过大量的留白来彰显其高昂的品质感。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案例进行“逆向工程分析”,试图找出作者是如何精确控制观众视线流动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提供的不是固定的模板,而是一套可以迁移到任何设计挑战中的思考框架,让我的设计决策过程变得更加自信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为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的对面,用最接地气的语言为你剖析那些看似玄奥的理论。它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僵硬的“设计规范”,而是用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设计心理学”——为什么用户会喜欢这个布局?为什么某些色彩组合能瞬间抓住注意力?这种由内而外的解析,彻底打通了我过去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壁垒。例如,它对“视觉重量”的阐述,结合了物理学和美学的交叉点,让我茅塞顿开,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小的深色元素能压倒一大片浅色元素。而且,书中穿插的小故事和设计师的个人感悟,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情味。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私密的学习笔记,充满了作者多年实战的心得体会。读到关于“创意枯竭”的那一章时,我甚至感觉作者是在对我说话,那种感同身受的理解,让人觉得温暖且被激励。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在“色彩的情绪语言学”方面的阐述,是我近几年阅读过的所有设计书籍中,最具洞察力的一段论述。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色彩理论(红配绿的对比度),而是深入探讨了文化背景、时代潮流乃至个人经历对色彩感知的影响,这一点非常新颖。作者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描述了当一种特定的蓝色出现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时,它在用户心中唤起的是“宁静的湖水”还是“冰冷的科技感”。这种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色彩感知维度。我开始尝试在我的项目中,不仅仅是挑选“好看”的颜色,而是去挑选“有故事”的颜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促使我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创造者”,它让我深刻理解到,优秀的设计是感性的表达,但这种表达必须建立在坚实、理性的分析基础之上。它教会我如何让色彩成为一种强有力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视觉呈现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无不透露出一种克制而高级的美感。色彩的运用大胆却不失和谐,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处理,让每一个元素都有了呼吸的空间,而不是被信息和图形堆砌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它们不仅仅是炫技的作品,更是对设计原则的完美诠释。那些复杂的概念,在书中精美的图例衬托下,变得清晰易懂,仿佛触手可及。特别是关于字体组合的那几章,我以前总是凭感觉来搭配字体,现在通过书中拆解的层级关系和情绪烘托,我才明白,原来每一个字体的选择背后都有其深刻的逻辑。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好看”的定义,它不再是简单的堆砌漂亮素材,而是一种对信息准确传达和情感精准捕捉的艺术。读完后,我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设计稿,总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问自己:这里的对比度是否足够,这里的对齐是否精确到了毫米?这本册子本身,就是最好的范本,值得每一个设计师把它放在手边,随时翻阅,汲取养分。
评分书很好,包装严实,无破损,是正版书 女性是天生的购物狂,对于购物总是有一些潜藏在体内的欲望,其实女性购物是心理的一定反映,尽管并非所有女性都承认,促使购物欲出现的原因也并非每个女性都一样。西方有句古话:把东西卖给有钱、有势、有需求的人。有趣的是,这里的“人”更适合于指代女人。现代女性普遍经济独立,在家庭购物中大权在握,堪称“有钱有势”。而说到有需求,最近英国一本时尚杂志的调查结果作了最好的注脚——女人每5秒就要想到一次购物,这种痴迷甚至超过了与自己的伴侣相处。当然拉,我这种女性,自然喜欢到网上京东来挑选东西拉。嘻嘻!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谢谢京东商城图书频道提供丰富的图书产品,种类包括小说、文学、传记、艺术、少儿、经济、管理、生活等图书的网上销售,为您提供最佳的购书体验。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在网上购物,动辄就要十多元的运费,往往是令许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踌躇于网购及销售的成本。就在买方卖方都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京东做了一个表率性的举动。只要达到某个会员级别,不分品类实行全场免运费。这是一个太摔的举动了,支持京东。给大家介绍本好书《小时代3.0:刺金时代》内容简介《小时代3.0:刺金时代》是郭敬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于2007年11月开始在《最小说》上独家连载,获得读者们空前热烈的追捧,各大媒体的相关讨论和争议也层出不穷,一场火爆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风潮由此掀起。郭敬明在《小时代3.0:刺金时代》的创作中,又一次展现了对多种文字风格的完美驾驭能力。他以全新的叙事风格和敏感而细微的笔触,将当代青少年、大学生、都市白领的生活和情感故事集中、加工、娓娓道来,从小角度展现了作者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这部长篇系列正式开始前,郭敬明曾许诺将要连续创作五年,而在五年终结之际,《小时代3.0:刺金时代》系列将如约迎来它辉煌的谢幕。林萧、简溪、顾源、顾里、南湘、唐宛如……五年间,他们已然成为陪伴读者们度过青春时期的伙伴,他们仿佛活生生地站在读者身边,呼吸着,微笑着,与每一个人共同欢乐,共同哭泣。故事有终结的一天,然而人物却能跃出故事,在读者心中长长久久地鲜活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时代3.0:刺金时代》是每一个读者的小时代,它永远也不会完结。
评分在此次书单中算是一般的书,读不太下去,设计书中不算是脱颖而出的,没有什么内涵
评分京东不错
评分京东服务好 书也好
评分是正版,极其袖珍。设计无处不在!
评分是正版,极其袖珍。设计无处不在!
评分还行,准备深读研究一下
评分在此次书单中算是一般的书,读不太下去,设计书中不算是脱颖而出的,没有什么内涵
评分小巧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