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

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詹姆斯·W·麦克尔哈尼 著,昊宏濯,金华,童友美 译
图书标签:
  • 美国法律
  • 庭审
  • 诉讼
  • 证据
  • 辩护
  • 法庭策略
  • 法律实务
  • 法律指南
  • 美国司法
  • 庭审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2744
版次:4
商品编码:111420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庭辩技巧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7
字数:7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包括90章内容,比第三版多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本书既不是陈词滥调或艰涩难懂之作,也绝对不是一本可以放在茶几上的消遣读物。第四版的出版,旨在为出庭辩护教学这一伟大、持久的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吴宏耀,河南省禹州市人。法学博士,2003年于中国政法大学破格晋升副教授。200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2008年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迄今,已出版著作有:《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一、二、三卷)》(主编)、《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独译著)、《诉讼认识论纲》(独著)、《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译著)、《诉讼证明原理》(合著)、《刑事审前程序研究》(合著)等,并在《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兼任《中国诉讼法判解》执行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编辑并负责“诉讼法学文库”等系列丛书的编辑工作。 童友美 安徽省芜湖人,中国政法人学诉讼法学研究生。 詹姆斯·W·麦克尔哈尼(James W.McElhaney)凯斯西储大学法学院教授并荣获贝克与霍斯泰特勒突出贡献荣誉(the Baker and Hostetler DistinguishedScholar in Trial Practice at Case Western ReserveUniveity School of Law),兼任南得克萨斯大学法学院约瑟夫·c·哈奇森教席教授(the Joseph C.Hutcheson Distinguished Lecturer in Trial Advocacy atSouth Texas CoHege ofLaw o 1960年毕业于杜克大学,1962年于杜克大学法学院获LLB学位。 金华 湖南常德人。2011年获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6年获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法学院),2000年获文学学士(武汉大学英文系),现为伦敦大学LLB Candidate(International Program)。目前任教于湘潭大学法学院。

目录

第1编 为赢取诉讼而筹划
第1章 成功律师的必备素质.
第2章 选择正确的攻击点
第3章 案件理论
第4章 真正的法律
第5章 不公正感
第6章 具有说服力的组织方式
第7章 判断的焦点
第8章 损害赔偿导读
第9章 佩里·梅森陷阱

第2编 庭前准备
第10章 庭前准备之策划
第11章 强有力的答辩
第12章 非正式调查
第13章 有关附誓陈述的基本技巧
第14章 好的证人
第15章 证人演练
第16章 演练证人带来的麻烦
第17章 不要教猪唱歌
第18章 庭审笔记
第19章 最后的准备工作

第3编 出庭辩护开始
第20章 律师的可信性
第21章 将委托人个性化
第22章 关于陪审团遴选的理论
第23章 开庭陈述的目标
第24章 故事法
第25章 快照

第4编 证据
第26章 重要思想
第27章 证明关联性
第28章 开门规则
第29章 让证据进入法庭
第30章 换种方式让证据可采
第31章 品格证据和弹劾
第32章 品格证据与行为
第33章 传闻证据规则概要
第34章 传闻证据规则的克利夫兰例外
第35章 业务记录
第36章 主观心理状态
第37章 运用庭前附誓陈述的九种方式
第38章 被忽视的证据规则

第5编 可采性事实基础与异议
第39章 做记录
第40章 提出实物证据的步骤
第41章 可采性事实基础
第42章 确立可采性事实基础的习惯
第43章 有效的异议
第44章 庭前的陷阱

第6编 直接询问
第45章 乏味的直接询问和预先录制的直接询问
第46章 询问的语言
第47章 直接询问的问题
第48章 简单的直接询问
第49章 提示的艺术

第7编 交叉询问
第50章 交叉询问的种类
第51章 交叉询问的真正目的
第52章 闪烁其词的证人
第53章 证人记不起来了
第54章 有所成效
第55章 利用疏漏弹劾证人

第8编 专家证人
第56章 专家证人的法律
第57章 解决专家混乱
第58章 引导专家证人
第59章 学术文献
第60章 交叉询问证人的九个方法

第9编 策略与技巧
第61章 立论角度
第62章 建立联系
第63章 先发制人
第64章 不利证人
第65章 被告人以证人身份作证
第66章 一些手段
第67章 法律陷阱
第68章 陷于一个陷阱
第69章 对付阴谋诡计
第70章 黑板
第71章 高科技审判

第10编 说服的语言
第72章 语言晦涩
第73章 恰当的措辞
第74章 储备性词语
第75章 冲击力(Impact)
第76章 打破魔法咒语
第77章 要给人留下印象(Making Memories)

第11编 总结陈词
第78章 总结陈词的法律规则
第79章 总结陈词中的类比
第80章 对付不实陈述
第81章 损害赔偿与责任承担
第82章 失利的论辩
第83章 最后五点

第12编 出庭辩护实践
第84章 与“狗”打交道:摆脱失利案
第85章 始终让委托人满意
第86章 动议:与法官的对话
第87章 与法官作对
第88章 与法官共事
第89章 协商:海象因素
第90章 也许是时候该离开了

精彩书摘

第四版前言
美国律师协会诉讼分部图书出版委员会(The Book Publishing Board of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Section of Litigation)很高兴为读者奉上麦克尔哈尼的《美国庭审宝典》第四版。自该书24年前第一版问世,《美国庭审宝典》就成了一部经典之作,尽管“经典”一词可能会引起误导。成千上万忠实的读者都知道,《美国庭审宝典》一书既不是陈词滥调或艰涩难懂之作,也绝对不是一本可以放在茶几上的消遣读物。
作为一本风靡多年的畅销书,《美国庭审宝典》证明了詹姆斯•麦克尔哈尼在出庭辩护实务方面具有成为一名优秀作家兼教师的天赋。他的文风简明优雅、寓教于乐,令人过目难忘。作为一名执业律师和大学教授(尽管这些篇章毫无学术研究的陈腐气息),他比其他人更了解这一主题。因此,诉讼律师都愿意读他的文章,而且,读了就能理解、就能从中获得乐趣,在日常法庭辩护中就能学以致用。
在此次修订过程中,詹姆斯付出的劳动尤其值得一提。由于收录了一些新的文章,新版的《美国庭审宝典》肯定会比以前的版本更好。本书包括90章内容,比第三版多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但是,我们并不是将20篇新文章单纯硬塞到旧版著作里来。相反,吉姆 �� 就每一章内容进行了反复审读,并对其内容进行了诸多修改,一些修改甚至是实质性的。他曾经征求并大度地接受了本委员会提出的编辑建议。由此,我们删除了重复的内容、去掉了许多过时的参考文献;极少数当时为赶交稿时间而完成的、显得僵硬或不明确的段落,也得到了修正。换句话说,即使是第三版原有的内容,质量也大有提高。
《美国庭审宝典》第四版的出版,旨在为出庭辩护教学这一伟大、持久的事业作出贡献。30年前,詹姆斯•麦克尔哈尼开始为《诉讼》( Litigation)杂志撰写“出庭辩护宝典”。该杂志一年四卷;每一年,他都会如期贡献一批受欢迎的专栏文章。作为该杂志的主编,我们都明白,“出庭辩护宝典”这个栏目将会一直坚持下去,而且,将会成为本杂志的亮点。在这些文章中,尽管有许多篇章现如今已足以满足传闻规则“陈年文书例外”的要求,但是,它们依旧像当年写作完成时一样,鲜活、实用且赏心悦目。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同时成就了一部具有了不起风格的著作。———我们诉讼分部很荣幸能借本书再版之机对此表示祝贺。
克利斯托弗•T•卢茨(Christopher T.Lutz)
图书出版委员会联席主席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04年2月5日

前言/序言


美国庭审实务精要(第3版):从传票到判决的全面指南 作者: 法律实务研究团队 出版年份: 2022年 页数: 约980页 装帧: 精装 ISBN: 978-1-5438-9876-5 --- 内容概述 《美国庭审实务精要(第3版)》是一部深度聚焦于美国民事诉讼程序和庭审技巧的权威性著作。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法学院学生以及对美国司法实践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详尽且高度实用的操作指南。本版在继承前两版核心精髓的基础上,全面纳入了近年来美国联邦和州法院规则的最新修订,并融入了大量判例法的发展,确保了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 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系统地覆盖了诉讼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它不仅仅是规则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有效运用规则、如何在法庭上取得优势的实战手册。 --- 第一部分:诉讼的启动与管辖权的界定(The Commencement of Litigation and Jurisdiction) 本部分是理解整个诉讼流程的基石。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最初的案件识别阶段过渡到正式的司法介入。 章节重点包括: 1. 联邦与州法院体系的结构与职能差异: 深入解析美国双重司法体系的运作机制,包括专属管辖权、普通管辖权(General and Specific Jurisdiction)的建立标准。 2. 送达程序(Service of Process): 详尽解释联邦民事诉讼规则(FRCP)第4条下的各种送达方式,包括个人送达、留置送达及替代性送达的法律要求和实际操作中的陷阱。重点分析了国际送达中的《海牙公约》的适用。 3. 地域管辖权与属人管辖权的确立: 对“最低接触点”(Minimum Contacts)原则进行深入剖析,结合近年来最高法院关于“目的性在场”(Purposeful Availment)的最新判例,指导律师如何在多元管辖区案件中确定最有利的诉讼地点。 4. 起诉状的充分性要求: 聚焦于《贝尔大诉贾科布斯案》(Bell Atlantic Corp. v. Twombly)和《艾什克拉夫特诉阿伯特实验室案》(Ashcroft v. Iqbal)对“事实性指控”(Plausibility Pleading)标准的提升,指导撰写既满足形式要求又具备实质支撑的诉状。 5. 应对初步动议: 详细阐述如何准备和应对辩方提出的质疑管辖权、不适当的送达、或以缺乏诉讼理由为由的驳回动议(Motion to Dismiss under Rule 12(b)(6))。 --- 第二部分:诉讼的准备阶段——证据开示的艺术(The Discovery Process: Art and Execution) 证据开示是现代诉讼中最耗时、成本最高,也是决定案件成败的关键环节。本部分专注于如何高效、合法地获取和保护信息。 章节重点包括: 1. 证据开示的范围与限制: 细致解读FRCP第26条中关于“与争议事项可能相关”(Relevant to Any Party’s Claim or Defense)的标准,并探讨了保密特权信息(Privileged Information)的边界。 2. 核心工具的应用: 书面问询(Interrogatories)与书面证词(Requests for Admission): 如何设计具有针对性且无法逃避的提问。 文件调取要求(Requests for Production): 针对电子数据证据(ESI)的搜索、保留和提交(E-Discovery)的最新技术要求和法律责任。 证人取证(Depositions): 从选择证人、撰写提问大纲到现场应对律师异议和证人闪躲技巧的实战指导。 3. 特权与豁免的维护: 深入讲解律师工作成果原则(Work Product Doctrine)和律师-客户保密特权,以及如何应对对方对这些特权的挑战(如“意图论”例外)。 4. 证据开示争议的解决: 教授如何通过调解会议(Meet and Confer)、申请强制披露令(Motion to Compel)和寻求制裁(Sanctions)来解决证据开示僵局。 --- 第三部分:审前程序与案件的焦点确定(Pretrial Procedures and Case Focus) 本部分关注如何将纷繁复杂的证据和法律争议提炼成可供审理的核心议题,并探讨案件在进入审判前的关键转折点。 章节重点包括: 1. 当事人之间的中期评估会议(Rule 26(f) Conference): 准备联合证据计划报告的要素和策略。 2. 临时性救济措施: 申请禁令(Injunctions)的法律标准(如不可弥补的损害、胜诉可能性)及临时限制令(TRO)的快速申请程序。 3. 简易判决动议(Motion for Summary Judgment): 这是审判前决定胜负的关键。本书详细分析了原告和被告各自的举证责任,如何通过提交宣誓书(Affidavits)和证据摘要来证明“不存在实质性事实争议”(No Genuine Issue of Material Fact)。 4. 案件管理与审判准备: 详细介绍法官对案件进行分级管理、设定审判时间表(Scheduling Orders)的流程,以及如何有效准备“审判前会议”(Pretrial Conference)和交换证人及证据清单。 --- 第四部分:庭审的展开与证据的呈现(Trial Execution and Evidence Presentation) 这是全书最具实操性的部分,涵盖了从陪审团挑选到最终结案陈词的所有庭审环节。 章节重点包括: 1. 选择公正的陪审团(Voir Dire): 探讨提问策略,如何运用“有理由的挑战”(Challenges for Cause)和“无因的挑战”(Peremptory Challenges)来组建有利于己方的陪审团,同时规避种族或性别歧视的挑战。 2. 开场陈述(Opening Statements): 掌握叙事技巧,如何在前15分钟内有效奠定案件基调,并预先“锁定”证人的关键证词。 3. 直接询问(Direct Examination)与交叉询问(Cross-Examination): 直接询问: 强调引导性提问的禁令及其规避,如何让证人以最自然、最有说服力的方式陈述事实。 交叉询问: 聚焦于“控制”(Control)的艺术。教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封闭性问题,仅获取证实自己论点的事实,避免给予对方重新解释的机会。 4. 证据的采纳与反对(Objections): 系统梳理证据规则(Rules of Evidence)的核心,包括传闻(Hearsay)的定义、例外情况及战术性反对技巧,指导律师如何在庭审的瞬间对对方的提问或证据提出有效异议。 5. 专家证人出庭: 依据《达伯特标准》(Daubert Standard)或《凯默标准》(Kumho Tire Standard),论述如何对专家证人的资格、方法论的可信度进行质询或辩护。 6. 结案陈词(Closing Arguments): 传授如何有效地整合庭审证据,构建情感与逻辑并重的叙事,引导陪审团得出对己方有利的结论。 --- 第五部分:判决后的程序与上诉(Post-Verdict Procedures and Appeals) 案件结束并非终局,本部分介绍了判决后的救济措施和进入上诉程序所需的准备工作。 章节重点包括: 1. 判决后动议: 申请推翻陪审团裁决动议(Judgment as a Matter of Law, JNOV)和要求重新审判动议(Motion for a New Trial)的法律依据和提交时限。 2. 损害赔偿的裁定: 区分陪审团裁决的损害赔偿与法官的审议范围,包括对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的宪法限制。 3. 上诉的启动与准备: 详细解释如何及时提交上诉通知,准备上诉记录卷宗(Record on Appeal),以及撰写对判决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上诉摘要(Briefs)。 4. 执行判决(Judgment Enforcement): 探讨如何在获得最终判决后,运用扣押、留置权(Liens)等法律工具,实际获取赔偿款项。 --- 目标读者与价值定位 本书基于最新的法律实践和细微的法庭动态撰写,是美国诉讼律师案头必备的“工具箱”。它不仅解释了“法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阐明了“律师应该怎么做”。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提示,读者将能有效提升其在复杂诉讼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诉讼技巧,是通往成功庭审实践的必经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美国法律文化一直很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我对美国影视作品中描绘的庭审场景总是充满好奇。拿到这本《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了解真实美国庭审世界的大门!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对庭审的“故事性”进行阐述,比如一个案件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纠纷演变成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庭审的,其中的人物动机、情感冲突是如何在庭审中展现出来的。我希望书中能够用一些相对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程序,比如陪审团的组成、控辩双方的角色以及法官在其中的作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美国庭审的公正性、透明度以及它所体现的法治精神。我甚至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庭审礼仪和文化方面的介绍,这对于我这种局外人来说,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庭审的整体氛围。这绝对是一本能够满足我求知欲的书籍。

评分

不得不说,《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的设计理念非常人性化!我是一名经常需要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资深律师,虽然对美国的法律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庭审实践层面,总感觉有些环节的细节把握不够到位,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微妙的程序性问题上。这本书的第4版,据说是根据最新的法律动态进行了更新,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庭审策略和技巧方面的阐述,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盘问,如何准备和呈现证词,以及如何应对对方的攻势。这些都是在实际庭审中至关重要的技能,而理论性的书籍往往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和案例,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在未来的庭审中更加得心应手。书中的一些图表和流程图设计,也让我对复杂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比枯燥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总而言之,这本宝典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庭审导师。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系的学生,这本《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是我最近在图书馆里发现的一本“宝藏”。起初,我只是想找一本关于美国庭审的入门书籍,没想到它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首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而是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庭审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庭审案例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分析了庭审中的策略、论证过程以及最终的判决理由。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是如何在真实的庭审环境中得到应用的。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法官、律师的视角,这让我感觉更加贴近真实的庭审现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能够接触到如此贴近实践的书籍,实在是太难得了。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对庭审法律的更大兴趣,并为我未来考研和职业选择提供更多的方向。

评分

拿到《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后,我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是一名在读的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证据法,所以对于庭审中的证据运用和规则非常感兴趣。我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书中对证据的收集、审查、采纳以及排除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深入了解的部分。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对新证据规则的变化有所体现,以及如何应对新技术的出现对证据采信带来的挑战。我对书中可能会出现的对不同类型证据(如物证、言词证据、电子证据)的处理方式以及相关的判例分析抱有很高的期待。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庭审中如何有效进行交叉询问以揭示证据的真实性或不完整性的技巧,这对我撰写论文和准备学术讨论都将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预示着它将是一本能够提供深度学术启发的读物。

评分

哇,拿到这本《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真是太激动了!我是一名法律行业的初学者,一直以来都对美国庭审程序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遥不可及,充满了各种陌生的术语和复杂的流程。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给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清晰明了的结构。虽然我对庭审细节还不太了解,但从目录上就能看出,它从案件的起始一直到判决的终结,覆盖了庭审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比如,关于证据的收集、提交和辩驳,还有陪审团的选择过程,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相当神秘的。我特别期待能深入了解其中的一些案例分析,看看书中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这对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质厚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觉就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美国庭审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只有像狼一样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的攻击。狼能利用大雪窝围捕黄羊群,能借白毛风的势全歼军马群,能利用地形给小狼崽选择最安全的洞穴,这些无不是建立在它们对草原环境极其熟悉的基础上。

评分

3.危机意识

评分

虽然法系不同,庭审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总有互通的地方,作为律师,可以参考一下

评分

,一个人拥有很多财富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象征,而我们,只不过是想通过阅读变得更美好。吸引力法则是让自我感受幸福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积极的心里能量。同时,强烈的推荐下纪录片

评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要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可能会被社会淘汰,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残忍。所以我们也得有狼的危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给自己加压,正如张瑞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不利的形势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正是这个道理。

评分

在这部1982年出版的唯一的自传中,费正清摒弃了《剑桥中国史》等学术著作中官方和正统的史学观,而经由深刻的历史解析和微妙的私人情感的结合,更多的体现了他个人的观点。这不仅是一段五十年的回忆,更是费正清对于自己学术体系形成的一次系统梳理:他是如何从懵懵懂懂跟在历史车轮后面的记录者,成为建立在精通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之上的观察者的。在跟随他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阅读历程中,读者也仿佛拿到了一把通往现代中国的钥匙。

评分

值得一看-------美国庭审宝典(第4版)

评分

中国刑事制度改革,必然走向对抗制,美国庭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评分

在风险容忍度增加,行业整体趋于微利的大趋势下,新旧秩序交替下的激烈竞争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参与者的淘汰出局。出局者里既会有不适应金融新常态的传统中小银行,也会有不顾风险冒进的部分民营银行。即将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为新金融常态下,正常淘汰机制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