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傢建築標準設計圖集(11S405-1~4·代替02SS405-1~4):建築給水塑料管道安裝》依據最新版本規範、規程及産品標準進行編製,新增加編製瞭PVC-C、ABS、PE、PE-RT、PB、PP-R(PE-RT)塑鋁穩態管和鋁閤金襯塑等8種常用塑料給水管道,並根據管道材質和安裝方式將管道分為氯乙烯類、聚烯烴類和復閤類塑料管三大部分分彆編入11S405-1~3中。為方便使用,對11S405-1~3中施工安裝詳圖進行瞭歸納、整理閤並,將通用節點詳圖統一編入11S405-4中;在11S405-4中首次詳細編製瞭分水器係統安裝部分,對於確保管道係統的安全性將起到重要作用。設計人員可直接選用,施工人員可照圖施工。
《國傢建築標準設計圖集(11S405-1~4·代替02SS405-1~4):建築給水塑料管道安裝》適用於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築工程,係統工作壓力小於等於0.60MPa,公稱外徑dn16~dn160,冷水溫度小於等於45℃,熱水長期溫度小於等於70℃的氯乙烯類、聚烯烴類、復閤塑料管等給水塑料管道安裝。工業建築工程可參考使用。不得用於室內消防管道及與消防管道相連接的其他給水係統;適用於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與工業建築工程中衛生間、盥洗室等建築給水分水器供水係統的選用與安裝。
11S405-1《建築給水氯乙烯類塑料管道安裝》主要編製瞭建築給水硬聚氯乙烯(PVC-U)、建築給水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給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三種管材的性能和規格;粘接連接、法蘭連接、絲扣連接等安裝詳圖;管道橫管、立管、支管及伸縮節的安裝圖;常用管件。
11S405-2《建築給水聚烯烴類塑料管道安裝》主要編製瞭PP-R、PE、PE-X、PE-RT、PB等五種管材的性能和規格;熱熔連接、卡壓式連接、法蘭連接、螺紋連接等安裝詳圖;管道橫管、立管、支管及伸縮節的安裝圖;常用管件。
11S405-3《建築給水復閤類塑料管道安裝》主要編製瞭包括鋁塑復閤管(dn16~75)、PP-R及PE-RT穩態復閤管(dn20~75)、鋁閤金塑料復閤管(dn20~110)等四種復閤塑料管道的性能和規格;卡壓式連接、卡套式連接、雙熱熔連接、熱熔連接、法蘭連接、螺紋連接等安裝詳圖;管道橫管、立管、支管及伸縮節的安裝圖;常用管件。
11S405-4《建築給水塑料管道安裝通用詳圖》主要編製瞭氯乙烯類、聚烯烴類、復閤塑料管等給水塑料管道的管卡、支承、吊架、保溫、閥門、管道穿牆、樓闆及管道明(暗)裝等通用節點詳圖;分水器及相應配件的選用與安裝。
內頁插圖
目錄
1 11S405-1 建築給水氯乙烯類塑料管道安裝
2 11S405-2 建築給水聚烯烴類塑料管道安裝
3 11S405-3 建築給水復閤類塑料管道安裝
4 11S405-4 建築給水塑料管道安裝通用詳圖
《綠色建築給水係統設計與施工指南》 一、 概覽與定位 本書旨在為從事綠色建築設計、施工、監理及相關技術研究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麵、係統、實用的技術指導。在當前國傢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低碳理念的背景下,綠色建築已成為未來建築發展的主流方嚮。而建築給水係統作為綠色建築不可或缺的核心組成部分,其設計理念、技術選擇、施工工藝及運維管理都直接關係到建築的整體能效、水資源利用效率以及居住者的健康舒適度。 本書內容緊密圍繞“綠色”這一核心要素展開,聚焦於如何通過優化給水係統的設計與施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環保性、經濟性、舒適性和耐久性。我們深入探討瞭國內外綠色建築給水係統的最新發展動態、技術標準和應用案例,並在此基礎上,結閤中國國情,提齣瞭切實可行的設計原則、技術方案和施工要點。本書力求超越傳統給水係統設計的範疇,將節能降耗、水資源循環利用、健康衛生、智能化管理等綠色理念貫穿於給水係統的每一個環節,為建設高品質、可持續的綠色建築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二、 內容詳述 第一篇 綠色建築給水係統設計理念與原則 本篇將深入剖析綠色建築給水係統設計所應遵循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則。 第一章 綠色建築的內涵與給水係統的角色: 1.1 綠色建築的定義、評價標準與發展趨勢: 詳細闡述綠色建築的核心要素,如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環保、健康等,並介紹國內外主要的綠色建築評價體係(如LEED、BREEAM、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等),分析綠色建築給水係統在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其對建築整體綠色績效的影響。 1.2 綠色給水係統的定義與目標: 界定綠色給水係統的概念,明確其在降低能耗、節約水資源、減少汙染物排放、保障用水安全與健康、提升係統經濟性及可持續性等方麵的具體目標。 1.3 綠色給水係統的設計原則: 提齣綠色給水係統的十大核心設計原則,包括但不限於:優先采用節水器具、優化管網布局以減少水頭損失、閤理選材以降低環境影響、強化水質保障以維護健康、考慮能源綜閤利用以降低能耗、引入智能監控與管理以提高運行效率、預留係統升級與改造空間以適應未來發展、關注全生命周期成本等。 第二章 水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技術: 2.1 節水器具的選擇與應用: 詳細介紹各類低流量、高效節水型衛生器具(如節水型水龍頭、淋浴器、馬桶、小便器)的技術性能、選型要點及安裝注意事項。分析不同區域、不同建築類型(住宅、辦公、商業、公共場所等)的節水器具配置方案。 2.2 雨水收集與利用係統: 闡述雨水收集的基本原理、組成部分(集水區、輸水管道、過濾裝置、儲水構築物、處理與消毒單元、供水管網等)及設計要點。重點介紹不同規模建築的雨水收集方案,雨水水質的處理技術(物理過濾、生化處理、消毒等),以及雨水在綠化灌溉、道路衝洗、車輛清洗、衝廁等非飲用場景下的應用。 2.3 中水(灰水)迴用係統: 詳細講解中水(傢庭生活汙水,主要為洗浴、洗滌、淋浴等排水)的處理工藝流程,包括隔油、過濾、生化處理、消毒等關鍵環節。分析中水迴用的適用範圍、設計參數、迴用標準,以及中水處理設施的選型、安裝與維護要點。介紹不同建築類型的中水迴用方案,如在衝廁、綠化灌溉、景觀用水等方麵。 2.4 生産廢水(工業廢水)與冷卻水迴收: 針對特定類型的綠色建築(如工業建築、商業綜閤體),探討生産廢水和冷卻水的迴收、處理與再利用技術,分析其對整體水資源管理的影響。 第三章 節能與能源綜閤利用: 3.1 熱水係統的節能設計: 3.1.1 太陽能熱水係統: 介紹太陽能集熱器類型(平闆型、真空管型)、儲熱係統、控製係統及安裝要點。重點闡述太陽能與輔助能源(如電、燃氣)的耦閤設計,以及其在提高熱水係統能效方麵的作用。 3.1.2 熱泵熱水係統: 介紹空氣源、水源、地源熱泵等不同類型熱泵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提供生活熱水方麵的節能優勢。分析熱泵選型、係統配置與安裝的關鍵技術。 3.1.3 集中供熱與分布式供熱: 探討利用區域集中供熱或建築自身的餘熱(如空調冷凝水、數據中心餘熱)為生活熱水係統供熱的設計方案。 3.2 熱水輸送與儲存的節能: 詳細介紹保溫管道的選擇與施工要點,以最大限度減少輸送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分析儲熱水箱的保溫性能要求及優化設計。 3.3 智能控製與監測係統: 介紹用於優化熱水供給、監測係統運行狀態、預測用戶需求,從而實現節能運行的智能控製策略和設備。 第四章 綠色建築給水材料與管材選擇: 4.1 材料的環境影響評估: 介紹生命周期評價(LCA)方法在給水材料選擇中的應用,評估材料的生産、運輸、使用和報廢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4.2 環保型給水管材的性能與應用: 4.2.1 塑料管道的優勢與選擇: 深入分析聚丙烯(PP-R)、聚氯乙烯(PVC-U)、聚乙烯(PE)等常用塑料管道在耐腐蝕性、耐溫性、抗老化性、安裝便捷性、成本經濟性等方麵的特點。重點闡述不同應用場景(冷水、熱水、埋地、明裝)下管材的選型原則。 4.2.2 金屬管材的綠色化替代與改進: 介紹新型環保金屬管材(如不銹鋼管、銅管)的特點,以及傳統金屬管材(如鍍鋅鋼管)在綠色建築中的限製與替代方案。 4.2.3 復閤管材的應用: 分析塑料-金屬復閤管、襯塑管等復閤管材在提高係統性能和環保性方麵的優勢。 4.3 綠色閥門、接頭及附件的選擇: 介紹低鉛、無鉛、環保認證的水龍頭、閥門、管件等附件的選擇要點,以及其在保障水質安全和減少環境汙染方麵的作用。 4.4 材料的防火、防黴、防菌性能: 強調給水材料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同時,需具備良好的防火、防黴、防菌性能,以保障居住者的健康安全。 第二篇 綠色建築給水係統施工工藝與質量控製 本篇將聚焦於綠色建築給水係統的具體施工過程,強調工藝優化、細節控製和質量保障。 第五章 設計深化與預製化施工: 5.1 基於BIM技術的給水係統深化設計: 闡述如何利用建築信息模型(BIM)進行給水係統的碰撞檢測、空間優化、材料算量、預製化加工等,提高設計精度和施工效率。 5.2 預製化與模塊化施工技術: 介紹給水管道、閥門組件、熱水器模塊等在工廠預製,現場進行裝配的施工模式,分析其在提高施工質量、縮短工期、減少現場濕作業、降低環境汙染等方麵的優勢。 第六章 綠色管道安裝工藝: 6.1 塑料管道的連接技術: 詳細介紹熱熔連接、電熔連接、承插連接等塑料管道常用連接方法的工藝要點、操作規範及質量檢驗標準。強調不同管材、不同規格管材的適用連接方式。 6.2 金屬管道的連接技術: 介紹卡壓式連接、焊接式連接、螺紋連接等金屬管道的連接工藝,以及相應的質量控製要點。 6.3 管道係統安裝的規範與細節: 闡述管道的固定與支撐、管道伸縮縫的設置、管道穿越樓闆與牆體的防水與防火處理、管道保溫的施工要求、管道防腐蝕措施等。 6.4 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 強調施工過程中減少材料浪費、降低噪音汙染、控製揚塵、安全用電等綠色施工理念的實踐。 第七章 熱水係統與水處理係統的施工: 7.1 熱水器(太陽能、熱泵等)的安裝: 詳細講解各類熱水器的安裝位置選擇、固定要求、管路連接、電氣連接、安全防護等。 7.2 水處理設備(淨水、軟水、消毒)的安裝: 介紹不同類型水處理設備的安裝要求,包括進齣水連接、電源連接、耗材更換空間預留、運行調試等。 7.3 節水器具的安裝與調試: 強調節水器具安裝的規範性,確保其功能的正常發揮,並進行必要的調試。 第八章 質量控製與驗收: 8.1 施工過程的質量控製: 建立從材料進場、管材加工、管道安裝、係統連接到水壓試驗、衝洗消毒等全過程的質量控製體係。 8.2 水壓試驗與嚴密性檢驗: 明確水壓試驗的壓力、保壓時間、試驗介質等要求,以及如何進行管道係統的嚴密性檢驗。 8.3 係統衝洗與消毒: 詳細介紹給水係統投入使用前的衝洗工藝和消毒要求,以保障水質安全。 8.4 綠色建築給水係統驗收標準: 結閤國傢相關標準與綠色建築評價要求,明確給水係統的驗收內容、方法和判定依據。 第三篇 綠色建築給水係統的運維與智能化管理 本篇將重點探討綠色建築給水係統在使用過程中的運維與智能化管理,以確保持續發揮其綠色效益。 第九章 運行維護與故障排除: 9.1 日常運行維護要點: 製定詳細的給水係統日常檢查、清潔、潤滑、保養計劃,包括管道、閥門、水泵、熱水設備、水處理設備的維護。 9.2 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分析給水係統在運行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漏水、水壓異常、水溫不穩、水質問題等常見故障,並提供診斷方法和排除步驟。 9.3 節水與節能運行的策略: 探討如何通過優化運行參數、定期檢查維護等方式,持續降低給水係統的水耗和能耗。 第十章 智能化監測與管理係統: 10.1 智能水錶與用水量監測: 介紹智能水錶的功能、應用價值,以及如何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用水管理。 10.2 漏水監測與預警係統: 闡述漏水傳感器、壓力監測、流量監測等技術在早期發現和預警漏水方麵的應用。 10.3 水質在綫監測與控製: 介紹水溫、濁度、餘氯等關鍵水質參數的在綫監測設備,以及如何通過自動控製係統實現水質的實時調控。 10.4 熱水係統智能控製: 探討基於用戶需求預測、運行優化算法的熱水係統智能控製策略。 10.5 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 介紹通過物聯網(IoT)技術實現的給水係統遠程監控、數據采集與分析,以及基於大數據的故障預警與診斷。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與未來展望: 11.1 國內外優秀綠色建築給水係統案例分析: 選取具有代錶性的綠色建築項目,深入剖析其給水係統的設計理念、技術方案、施工特點、運行效果及經濟效益,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11.2 綠色建築給水係統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綠色建築給水係統的發展方嚮,如更加智能化的水管理、更高效率的水循環利用技術、新型環保材料的應用、與建築整體智能化係統的深度融閤等。 三、 目標讀者 本書適用於: 注冊建築師、注冊工程師(給排水、暖通、電氣等) 建築設計院、工程谘詢公司等的設計人員 建設單位、房地産開發企業工程技術人員 施工企業(總包、分包)的工程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 工程監理單位的工程師 建築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師生 綠色建築谘詢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 對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感興趣的專業人士 四、 價值與意義 《綠色建築給水係統設計與施工指南》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對綠色建築發展理念的踐行。本書係統地梳理瞭綠色建築給水係統的理論基礎、設計方法、施工要點和運維管理,為行業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通過推廣本書所倡導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必將有力推動我國綠色建築産業的健康發展,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升建築的整體綠色績效,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貢獻力量。本書將成為從事綠色建築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