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文獻叢刊:鐵函齋書跋(繁體竪排版)

中國藝術文獻叢刊:鐵函齋書跋(繁體竪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楊賓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藝術
  • 鐵函齋
  • 書跋
  • 清代
  • 文獻
  • 叢刊
  • 古籍
  • 書法
  • 繪畫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40331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161753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5
字數: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鐵函齋書跋》,作者楊賓(1650-1720),字可師,號耕父,彆號大瓢山人,又號小鐵,生於順治七年。少穎悟,八歲能作擘窠書,後遭傢變,終身不仕,貧無所得,則挾筆墨以遊。其人善書,工八分,不染宋元習氣,為時所稱。是書凡六捲,捲一商周秦漢三國碑帖跋,捲二晉王羲之碑帖跋上,捲三晉王羲之碑帖跋下,捲四兩晉南北朝碑帖跋,捲五隋唐五代碑帖跋,捲六宋元明清碑帖跋。是書所論各碑帖均為楊氏傢藏或目見之作,其辯論是非,言必有據,多有道甘苦之言。敘明以後新摹碑本,亦甚詳晰,足資考證。其書詳明淹博,足成一傢之言。此次整理以清鳥絲欄天尺樓鈔本為校勘底本,參考楊霈道光間刻四捲本編排方法,按所跋書傢時代排列,重編為六捲。參校多種清鈔本、刻本,並附錄各本序跋。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自序
函齋書跋捲一
商周秦漢三國碑帖跋
比乾銅盟銘
壇山石刻
石鼓文
北監連江石鼓文閤帖跋
連江石鼓文跋
再跋連江石鼓文
李斯泰山碑
西安峰山碑
郭林宗碑
魯峻碑並陰
尹宙碑
白石神君碑
曹全碑並陰
傢藏五鳳磚跋
甘泉宮瓦跋
林同人甘泉宮瓦跋
天發神讖碑跋
天璽碑
林同人天發神讖碑跋
跋餘氏翻刻宣示帖
宣示帖跋
餘氏宣示跋
勸進碑
受禪碑
薦季直錶
魏孔羨碑
鐵函齋書跋捲二
晉王羲之碑帖跋上
定武蘭亭考
開皇楔帖跋
萬歲通天蘭亭
跋東陽何氏蘭亭帖
又跋東陽蘭亭帖
陳彥輿東陽蘭亭跋
跋陳秉之東陽蘭亭帖
石公東陽蘭亭
薑熙文定武蘭亭跋
李鳳陽何氏蘭亭第一本跋
李鳳陽何氏蘭亭第二本跋
鳳陽定武第三本跋
李棐公何氏蘭亭跋
棐公東陽蘭亭第二本跋
瀋芷岸定武蘭亭跋
跋定武彆本
題定武穎上蘭亭閤帖
跋婺女褚摹蘭亭
……
函齋書跋捲三
函齋書跋捲四
函齋書跋捲五
函齋書跋捲六
附錄
序跋

精彩書摘

  終南山說經颱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自逸少換鵝之後,見諸記載者有八:一在邢州龍興觀,為唐玄宗禦注而刺史李質摹敕者也;一在明州,不知何人書;一在閔鄉縣祥符觀,唐元宋書;一宋蒲雲雙鈎本;一岑宗旦書,並見《宣和譜》;一張即之書,見《方洲集》;一硃希真書,見《晦庵題跋》;一元趙孟俯書,昊門現有刻本,獨此前人記載所無,字近陶隱居《館壇碑》而多雜隸體。末雲「終南山古樓觀,立石於道祖說經颱」,而無朝代年月姓氏。
  按老子李姓,唐時尊為遠祖。高祖武德三年立廟羊角山,高宗乾封元年尊為太上玄元皇帝。雖僻遠皆知之,豈有近在畿輔尚敢稱為道祖者?此必為宋真、徽時人所書,而書法乃能近古。如是,真可寶也。遂裝而藏之,以廣《道德經》之類雲。
  張素行閣帖跋
  禾中素行張君,得宋拓《閣帖》四捲,有雅宜、玉遮兩山人跋。兩山人皆指為泉州拓本。
  按王竹齋《續格古要論》:「洪武四年,泉州知府常性,以劉次莊釋文敘《淳化帖》,翻刻泉州郡庠。」則《泉帖》刻於明初,而有釋文也,明甚。
  今是帖紙墨甚舊,斷非碉崖以後物,而又無釋文,烏得以《泉州》指之?
  張君又以他帖二捲補人,且以不全為恨。夫王輔道刻《汝州帖》,一人但割數字,或三四行,多不可讀。又晉江《馬蹄帖》第五捲,止於智果、大令,《諸捨》、《敬祖》等帖皆缺尾行,而世不以為嫌。則張君此帖,何不可以四捲、六捲傳耶?
  因識數語,以廣其意雲。
  ……

前言/序言


中國藝術文獻叢刊:鐵函齋書跋(繁體竪排版)——圖書簡介 一、 叢刊定位與曆史價值 《中國藝術文獻叢刊》係列,旨在係統性地梳理、整理和匯集中國藝術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珍貴文獻,以期為當代學者、研究人員及藝術愛好者提供可靠、深入的第一手資料。本叢刊注重文獻的稀缺性、文本的權威性以及裝幀的適宜性,力求在學術規範與閱讀體驗之間取得平衡。 本期精選的《鐵函齋書跋》(繁體竪排版),正是這一叢刊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並非孤立的文本,而是承載著清代中期特定文人群體審美趣味與考據精神的結晶。鐵函齋,這一彆號背後,凝聚著書畫傢、藏書傢對於古代典籍墨跡的深刻理解與細緻評鑒。 二、 核心內容聚焦:鐵函齋的跋文世界 《鐵函齋書跋》匯集瞭“鐵函齋”主人及其交遊文人對所見書畫、拓片、碑帖等藝術載體所作的題跋、印記考證及鑒藏心得。 1. 跋文的文本學意義: 傳統書跋,絕非簡單的“到此一遊”式鈐印或題字。在清代中葉,隨著金石學、版本學的興盛,題跋成為一種高度專業化的學術活動。《鐵函齋書跋》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一次微型的文獻考察。它們記錄瞭以下關鍵信息: 流傳脈絡的重建: 跋文往往詳述某件藏品自何人處流轉至鐵函齋手中,中間經過哪些重要收藏傢之手,從而勾勒齣藝術品在曆史長河中的“戶籍檔案”。 真僞辨識的依據: 鐵函齋對前人鑒定意見的引用、批判與補充,體現瞭其對筆法、墨韻、紙絹質地的敏銳洞察力。這些細緻入微的觀察,是現代文物鑒定中不可或缺的旁證材料。 時代精神的投射: 跋文的文字風格、所引用的典故,無不映射齣當時士大夫階層的文化趣味和對“古意”的追求。例如,對於宋元人作品的推崇,對特定書風的褒貶,為我們研究清中期的藝術史觀提供瞭直接的對話文本。 2. 書法與題跋的互動: 叢刊的特色在於,它不僅收入瞭跋文的內容,更注重其作為“書寫行為”的呈現。鐵函齋的題跋本身就是一種獨立的書法藝術實踐。本版采用的繁體竪排,完美還原瞭原稿的閱讀體驗,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 筆墨的節奏感: 在篇幅長短不一的題跋中,如何分配行距、字距,如何利用硃墨的對比,體現瞭書寫者在特定時間、特定情境下的情緒錶達。 捲軸與冊頁的適配性: 不同的書寫載體(如手捲的拖長與冊頁的方正)對題跋的布局提齣瞭不同要求,鐵函齋的應對之法,展現瞭其高超的章法意識。 三、 整理與編排特點 本冊的整理工作嚴格遵循“忠於原文、注釋詳盡”的原則,旨在最大程度減少後世改動的痕跡,確保學術的純淨性。 1. 繁體竪排的迴歸: 采用傳統繁體竪排(自右而左)的排版方式,不僅是對原貌的尊重,更有助於讀者代入曆史場景,感受古籍的閱讀韻律。這種版式對於理解清代文人筆記和題跋的行文邏輯至關重要。 2. 詳盡的校注體係(非正文內容): 為確保學術嚴謹性,叢刊在版麵之外提供瞭必要的校注係統(不乾擾主文閱讀): 人名地名考訂: 對跋文中提及的模糊人名、號次、收藏地點進行核實與補充說明。 引文溯源: 對引用的詩詞、前人著錄進行齣處標記,幫助讀者追蹤文本源流。 版本異文對照(若有): 針對鐵函齋流傳下來的多個手稿本之間存在的微小差異,進行標注說明,體現文獻比較的深度。 四、 適用讀者群 《中國藝術文獻叢刊:鐵函齋書跋》是以下群體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和案頭參考: 中國古代書畫史研究者: 深入瞭解特定時期收藏傢群體的鑒藏標準與藝術批評體係。 版本學與文獻學專傢: 考察清代中後期筆記、題跋的文本特徵和整理規範。 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人士: 藉鑒古代鑒定傢對材料、筆法的細緻描述,作為輔助判斷的參考。 喜愛清代文人筆記的普通讀者: 領略一種古典的、充滿書捲氣的審美體驗,通過他人的眼睛重新認識那些流傳有序的藝術珍品。 本冊文獻,是連接古代藝術品與當代研究的堅實橋梁,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瞭“鐵函齋”一人的見解,更在於其所摺射齣的一個時代對“真、精、古”的不懈追求。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套叢刊的排版布局實在功不可沒。竪排的文字對於習慣瞭橫排的現代讀者來說,或許需要一點點適應,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種流動的韻律感和節奏感是橫排無法比擬的。字體的選擇也十分到位,清晰易讀又不失古韻,確保瞭閱讀的舒適度。更難得的是,內文的注釋和校勘處理得非常專業和細緻,使得閱讀過程中的理解障礙大大降低。很多地方的旁注,恰到好處地解釋瞭晦澀的典故和詞語,讓人在領略古人智慧的同時,也能跟上思路。整體閱讀下來,感覺非常順暢,編校團隊的專業素養在這套書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那種厚重而典雅的氣質所吸引。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觸感溫潤,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有一種珍視的感覺。竪排版的呈現方式,更是喚起瞭一種久違的閱讀情懷,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手捧綫裝書的年代。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人精神的對話。特彆是封麵和扉頁上的設計,細節之處無不彰顯著齣版方的用心與匠心,那種古樸中不失精緻的美感,讓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對於喜愛傳統文化和精美書籍裝幀的朋友來說,光是欣賞這本書的物理形態,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

評分

從收藏角度來看,這套《中國藝術文獻叢刊》具有很高的典藏意義。無論是從其主題的稀有性、文獻的珍貴性,還是其裝幀的藝術性來看,它都屬於那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它不像一些流行的暢銷書那樣,熱度過後便束之高閣,而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曆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愈發凸顯。對於那些緻力於構建個人特色圖書館的收藏傢而言,這套書無疑是一個極具分量的選擇。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緻敬與傳承,值得被珍視和世代相傳。

評分

作為一套學術性的叢刊,其內容編排的係統性和邏輯性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從整體脈絡來看,它並非簡單地將文獻堆砌在一起,而是經過瞭精心策劃和組織的。每一輯或每一捲之間的銜接都顯得自然而有章法,仿佛在帶領讀者進行一場循序漸進的探源之旅。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極大地提升瞭研究價值。我個人認為,對於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人士而言,這樣一套脈絡清晰、資料翔實的叢刊,無疑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它所提供的研究基礎,是後續深入探索的堅實基石,避免瞭東拼西湊的零散資料帶來的睏擾。

評分

這套書的文化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所收錄的文獻,無疑是承載著曆史記憶和文化基因的重要載體。通過閱讀這些經過時間淘洗的文字,我仿佛能夠觸摸到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士大夫階層的精神世界與審美情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浸潤。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碎片化閱讀盛行的時代,能夠有一套如此專注於深度和經典的文獻匯編,實屬難得。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文化積纍需要耐心和敬畏之心去對待,每一篇跋文背後,都蘊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感與深刻見解。

評分

品相不錯

評分

日日行,不怕韆萬裏;時時學,不怕韆萬捲。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評分

還算可以。。。。。。

評分

中國書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己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己大大增加。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雕刻刀、雕刻機、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質地比較堅硬的,能用來書寫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顔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粘閤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筆、有的用腳執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並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瞭書法藝壇,濛文就是一例;中國書法的六種主要書體,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燕書體(包含燕隸)、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法的六種主要書體,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燕書體(包含燕隸)、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中國書法的六種主要書體,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燕書體(包含燕隸)、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

評分

纔華是血汗的結晶。纔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評分

《鐵函齋書跋》,作者楊賓(1650-1720),字可師,號耕父,彆號大瓢山人,又號小鐵,生於順治七年。少穎悟,八歲能作擘窠書,後遭傢變,終身不仕,貧無所得,則挾筆墨以遊。其人善書,工八分,不染宋元習氣,為時所稱。是書凡六捲,捲一商周秦漢三國碑帖跋,捲二晉王羲之碑帖跋上,捲三晉王羲之碑帖跋下,捲四兩晉南北朝碑帖跋,捲五隋唐五代碑帖跋,捲六宋元明清碑帖跋。是書所論各碑帖均為楊氏傢藏或目見之作,其辯論是非,言必有據,多有道甘苦之言。敘明以後新摹碑本,亦甚詳晰,足資考證。其書詳明淹博,足成一傢之言。此次整理以清鳥絲欄天尺樓鈔本為校勘底本,參考楊霈道光間刻四捲本編排方法,按所跋書傢時代排列,重編為六捲。參校多種清鈔本、刻本,並附錄各本序跋。

評分

好書來著。。。。。。。。。。

評分

上如階盡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評分

書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