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 有机化学(第二版) | ||
| 定价 | 58.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2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李艳梅,赵圣印,王兰英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030407900 | |
《有机化学(第二版)》共17章,按照以官能团分章的方式编排,每章最后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教材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在选材和举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许多实例都来自于科研。在内容设置上,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几乎每个章节都设立了思考、引导和探究项目,可供学生讨论。还设置了拓展阅读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第二版)》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理论计算,对每种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都拟合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便于读者形象地理解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此外,为适应双语教学需要,《有机化学(第二版)》对常用的有机化学名词和重要概念标注了英文,涉及到的英文人名均直接使用英文姓名
"目 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1
1 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
1 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
1 2 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
1 2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2
1 3 共价键2
1 3 1 共价键的形成及相关理论2
1 3 2 共价键的键参数6
1 3 3 诱导效应8
1 3 4 共价键的断裂与有机反应基本类型8
1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9
1 4 1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9
1 4 2 范氏力10
1 4 3 氢键10
1 4 4 疏水相互作用10
1 5 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10
1 5 1 犅狉 狀狊狋犲犱酸碱理论10
1 5 2 犔犲狑犻狊酸碱理论11
1 5 3 软硬酸碱理论22 9 1 取代反应
412 9 2 催化氢化42
2 9 3 与卤素或卤化氢的开环反应42从这本书的编排风格来看,它非常“贴近学生”。它不像一些老派的教材那样,枯燥地堆砌概念和公式,而是更加注重与读者的互动。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提示”或者“注意”的栏目,指出一些常见的易错点,或者强调某些概念的重要性。这些小细节对于我在学习过程中避免走弯路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通俗易懂,虽然是教材,但读起来没有太大的阻碍感。例如,在解释一些抽象的反应机理时,它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用更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让我更容易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机化学史的介绍,或者关于一些重要有机化学家的小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让我对有机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的学习体验比我之前看过的几本教材都要好,感觉作者是很用心在考虑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门学科。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清华大学”这几个字吸引的。毕竟名校的教材,总会有一些过人之处。读下来发现,这本书确实体现了高校教材的特点,那就是“全面”和“系统”。它几乎涵盖了有机化学的所有基础知识点,从结构、性质、反应,到光谱分析、合成策略,基本一个不落。每个部分都给出了相当详尽的介绍,没有遗漏。它的逻辑线非常清晰,比如在讲到官能团的反应性时,会先介绍单个官能团的性质,然后是两个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到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反应,这种由简入繁的递进方式,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复杂分子的认识。而且,书中大量的图表和化学式,使得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直观。在一些比较晦涩的概念上,例如自由基反应机理,书中给出了好几种不同角度的解释,并且都有相应的图示辅助,这一点对我理解那些复杂的电子转移过程很有帮助。虽然这本书内容量很大,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但它带来的系统性知识体系,绝对是值得的。它就像一个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地图,让你清楚地知道每个角落都有些什么。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注重实践”。除了理论知识,它花了很多篇幅在实际的有机合成和分析方法上。比如在讲到各种官能团的合成时,书中列举了非常多具体的合成路线,并且对每一步反应的条件、收率、以及潜在的副产物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这种将来可能需要做实验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且,书中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的讲解也特别到位,不仅介绍了基本原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让我能够通过谱图来判断化合物的结构。这在有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技能。我特别喜欢书中给出的“综合习题”,这些习题不再是孤立的考查某个知识点,而是将多个章节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要求我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这非常锻炼我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理论,更对如何设计和分析有机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翻了翻,感觉整体思路还是挺清晰的,结构也比较合理。从基础的碳水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讲起,循序渐进,对于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应该能够较好地入门。书中对每个反应机理的讲解都比较细致,配图也比较多,这一点我很喜欢,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对于一些立体化学的描述,通过图示和文字结合,感觉比纯文字描述更容易理解。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很多例题和习题,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学化学,不做题是很难真正掌握的,这些例题解析得也很详细,对于我这种喜欢自己先做一遍再对照答案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学习资料。习题的量也足够,覆盖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做完之后基本上对这一章的内容有个全面的复习。唯一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是,有些地方的文字描述可以再精炼一些,有时候读起来感觉有点啰嗦,但总体来说,作为一本有机化学教材,它是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错的。尤其适合大学本科生作为入门教材使用。
评分这本《有机化学教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严谨”二字。从这本书的字体、排版、到内容的组织,都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知识点讲解非常扎实,理论基础打得非常牢固。比如在讲到芳香性的判断时,它不仅仅给出了规则,还详细追溯了休克尔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对一些反例的解释,这对于我理解芳香性为何是这样,而不是其他形式,提供了很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于反应的命名、命名规则的由来,以及各种官能团的命名也都非常规范。在知识的深度上,它也做得很好,虽然是教程,但很多地方触及到了研究前沿的一些概念,比如一些新型的有机合成方法,或者对一些经典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不是重点,但能让读者感受到有机化学发展的脉搏。这对于想继续深造或者对有机化学有更高追求的同学来说,非常有价值。当然,这种严谨有时也意味着这本书的学习门槛会相对高一些,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如果你想把有机化学学扎实,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投资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